登陆注册
44891500000001

第1章 论行为的适度(1)

(第一篇)论适度感

(第一章)论同情

不论你认为人是多么自私,然而在他的天性里都明显地有着某些本性,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需要他人的幸福,尽管他从他人的幸福中除了看了感觉愉快以外,得不到任何东西。属于这一类的天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它是当我们极其生动地看到或生动地想象到他人的痛苦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我们时常由于看到他人的悲伤而悲伤,这是一个无需任何例证而十分明显的事实。因为这种情感像人类天性中所有的其他原始感情一样,它决不局限于有道德的和仁慈的人。尽管他们也可能感受得最深刻和最细腻。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最冷酷的罪犯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一点同情心。

由于我们不可能对他人的感受有直接的体验,所以我们不能对他们的感受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可想象出处在类似情况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尽管我们的弟兄在受酷刑,只要我们自己还是自由自在,我们的感官就绝不可能告诉我们他所受的痛苦。它们从来没有,也从来不可能使我们超越我们自身之外,所以也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形成关于他的感觉的任何概念。那个官能除了向我们描绘如果我们处于他的境况时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觉以外,再没有别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而我们的想象力所复制的仅仅是我们自己感官的印象,而不是他的感官的印象。通过想象力我们把我们自己置于他的境地,我们设想自己承受着所有同样的折磨,仿佛我们进入了他的体内,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他本人。由此而形成对他的感觉的某些概念,甚至于产生某种与它们相类似的感觉,虽然在程度上要差一点。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时,当我们以这种方式接受了并使它们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时候,他的痛苦最后就开始对我们起作用,于是当我们一想到他的感觉时我们就会战栗发抖。由于遭遇任何痛苦或不幸都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因而设想或想象我们自己处于一种痛苦或不幸必然会根据我们想象的逼真程度,激起某种程度的相同的情感。

这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痛苦的同情的来源。正是通过在想象中与受伤害者变换位置,我们才能设想出他的感受或受到他的感受的影响。如果对这一点还有人认为不够明白的话,那么许多显而易见的观察都可以证实这一事实。当我们看见有人正准备对某人的大腿或手臂猛击一下时,我们会很自然地缩回或抽回我们的大腿或手臂;而且当那一猛击真的打下来时,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感觉得到并像那个受害者一样受到了伤害。当人群凝视着在一根松弛的绳子上跳舞的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像他们所见到的那样扭动自己的身子,来平衡他们的身体,而且感到如果他们处于那个跳舞的人的境地,他们自己也必然这样做。性格脆弱和体质孱弱的人常抱怨说,看见街上的乞丐暴露在外面的烂疮和溃疡,会很容易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上感到痒痛或不舒服。因为他们对那些可怜人的痛苦所怀有的恐惧在他们身体上那些特定部位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任何其他部位的大。因为那个恐惧来源于对他们自己将受到什么样的痛苦的设想,如果他们真的是他们现在所望着的那些可怜人的话;如果他们自己的那个部位真的是受到同样痛苦的影响的话,这种想象所产生的力量足以在他们孱弱的身体内产生他们所抱怨的那种痒痛或不舒服的感觉。而体格最强壮的人在望着别人溃疡了的眼睛时,他们也常会在自己的眼睛里感到一种疼痛,那都是出于同一理由。因为最强壮的人身上的那个器官(眼睛)比最虚弱的人的身上的任何其他部位都更加灵敏。

不仅仅是造成痛苦或悲伤的那些情况会唤起我们的同感,而且不论当事人对任何对象所产生的是什么激情,每一个细心的旁观者一想到他的处境心中就会升起相同的情感。我们对我们感兴趣的悲剧或罗曼史中的英雄的获释感到的喜悦,同我们对他们遭受的灾难所感到的悲伤同样真诚。而且我们对他们的苦的同情也至少不会比对他们的幸福的同情更加真实。我们同他们一道感激那些在困难中没有遗弃他们的忠实的朋友,同时我们也由衷地同他们一道愤恨那些伤害他们、遗弃他们或欺骗他们的背信弃义的叛徒。人的心理易受到各种激情的影响,旁观者的感情总是通过设身处地地想象受害人所应有的情感而与之相一致。

“怜悯”和“体恤”是我们专门用来表示对他人的悲伤的同感的两个字眼。同情,也许其原意与它们相同,不过现在却极其恰当地被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激情的同感。

在某些场合,似乎只要看到别人的某种情绪就可能产生同情。在某些场合,激情仿佛可以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它是那么迅速,甚至还来不及知道到底是什么激起了当事人的这种激情。比方说,强烈地表现在任何一个人脸上和手势上的悲伤和喜悦立即可以使旁观者产生某种程度的类似的痛苦或欢乐的情绪。一张笑脸对于每一个见到他的人来说都是令人愉快的对象;另一方面,一副忧愁的面孔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对象。

不过,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或者说对任何一种激情都是这样。有些激情,它们的表露就不能激起任何的同情,在我们了解那些激情产生的原因之后,它们反而使我们见了就感到厌恶和反感。一个发怒的人狂怒的举动可能激起我们对他的反感比对他的敌人的反感还要大些。由于我们不了解他发怒的原因,我们就不能深切感受他的心情,也不能理解激起他大怒的那种情感。但是,我们却明白地看到了他发怒的对方的那些人的情况以及这个狂怒者可能带给他们的伤害,所以我们很容易同情他们的恐惧或愤恨,并且立即打算参加反对那个发怒的人以保护看来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他们。

如果说悲伤和喜悦的表情本身可以激起我们某种程度的同感,那是因为那些表露使我们联想到我们所看到的那个人遇到了某种厄运或好运,只因这么一个念头这些激情就足以对我们产生某些微弱的影响。悲伤和喜悦的效果只停留在感受到这些情绪的人的本身,它们的表露不像愤恨的表露那样能使我们联想起与我们有关的任何人以及与当事人的利益相反的人。因而好运和厄运的一般概念可以引起我们对当事人的某种关怀,但是有关狂怒的一般概念却不能激起我们对被触怒的人的同情。看来,天性教导我们更多的是不予同情这种激情,而且在弄清原委之前,总是倾向于加以反对。

甚至我们对于别人的悲伤或喜悦的同情,在我们弄清其原委之前,也经常是不完全的。只表示受害人极度痛苦的一般的悲痛也只能引起一种好奇心,使我们想去了解他的境况。它伴随着某种给予同情的意愿,而不是那种非常敏感的真正的同情。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出了什么事?在这个问题得到答复以后,虽然出于对他的不幸的一种模糊概念,我们会感到不安。而且更多的还是出于我们自己对折磨自己的猜想:他出了什么事。所以我们的同情感仍然并不十分强烈。

所以,同情与其说是产生于见到了某种激情,还不如说是产生于引起那种激情的境况。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产生一种激情,而他自己却似乎全然没有。这是因为那种激情是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他的地位时,根据想象而在我们心胸中所产生的,而不是在他的心胸中从现实中产生的。我们为别人的无耻和粗鲁感到羞愧,而他自己却显得完全没有行为失当的感觉。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有了那么荒唐的举动,我们会不得不感到窘迫。

在人类面临的所有毁灭性的灾难中,丧失理智对于那些还保有起码的人性的人们来说,看来是最可怕的灾难了。他们看待人类“不幸”的那个最后阶段,比对任何其他的人怀着更大的同情。然而那个可怜的不幸者,他身处其境,也许在又笑又唱,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幸。因此,许多人在看到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时所感受的痛苦并不可能是那个不幸者的任何情感的反映。旁观者的怜悯必然是全然产生于这样一种考虑:如果他一旦沦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境地而且可能用他现有的理智和判断力来看待这种不幸时,他将有什么感觉?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母亲听到她的婴儿在受到疾病的煎熬而又说不出他的感觉所发出的呻吟时,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呢?在她的心里孩子是痛苦到了极点,她把她自己的那种无助的意识,把对孩子疾病的不可预料的后果的恐惧联系了起来,所有这一切就为她的悲伤构成了对痛苦和不幸的一个最全面的形象。然而,孩子只感到眼前的不适,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将来孩子会怎样,是完全可以放心的。正是孩子的没有思想和缺乏远见使得孩子对恐惧和焦急有一种解毒剂。而人们心灵中的痛苦,当它毫无例外地一旦成熟,理智和哲学都将无力抗拒它。

我们甚至同情死者,而忽视他们处境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东西,即等待着他们的可怕的未来。因为我们主要是受到那些刺激我们感官而对他们的幸福并无影响的条件所感动。我们认为他们被夺去了阳光,被隔绝在生活和交往之外,躺在冰冷的坟墓里,成为腐烂的牺牲品和蛆虫,在这个世上不再有人想起他们,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几乎就会从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和亲戚的关爱甚至记忆中被抹掉是痛苦的。确实,我们认为我们对遭遇了如此可怕的灾难的人感到再多的同情也不为过分。当他们处于被人遗忘的危险时刻,我们对他们的同情似乎也加倍增强。同时通过我们在纪念他们时所给予的一些空洞的敬意,为了我们自己的悲痛,我们竭力人为地保持着对他们不幸的悲伤的记忆。我们的同情对他们并不能提供任何安慰,这一点似乎更增加了死者的不幸。而且想到我们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再想到无论我们怎样设法减轻死者朋友的悲伤、遗憾、依恋和哀悼,都不能给死者以任何安慰,只会使我们对死者的不幸感到更加沉痛。而死者的幸福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根本不会受到这些情况的影响,也不会因为想到这些东西而惊扰了自己的安眠。我们的幻想常自然地把死者的环境想象为阴郁或无边的阴沉,这个想法完全产生于我们把自己与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联系了起来。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变化,于是我们设身处地,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我们把自己活的灵魂放在了他们没有生命的躯体里,因而我们才能想象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是什么样的感情。正是出于这种虚幻的想象,我们把死亡预想得如何可怕,而且一想到我们死后的情况就使活着的我们感到痛苦。其实死后的情况毫无疑问并不能给我们任何痛苦。由此产生了人的无知中最主要的天性之一:对死亡的畏惧——这个幸福的剧毒。它是对人类非正义行为的巨大遏制。当它折磨和抑制着个人的时候,却捍卫和保护着社会。

(第二章)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不论同情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不论它是怎么被引起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看到别人与我们自己心灵中的情感的同感更使我们愉快的了,也没有比看到别人与我们相反的表情更使我们惊愕的了。那些喜欢从对自爱的某些发挥而推论我们所有情感的人,他们认为根据他们自己的本性完全可以说明这种愉快与痛苦。他们说,人意识到他自己的弱点并需要别人的支持。因而在看到别人也接受他的激情时,就感到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支持;而当他看到相反的情况时,他就感到伤感,因为他知道了他们的反对。然而愉快和痛苦的感觉经常是出现得如此之快,而且常常出现在这样一些无关重要的场合,显然不论是愉快或痛苦都不可能是来自于任何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个人在竭力让同伴们开心的时候,当他环顾四周看到没有一个人对他的玩笑发笑时,他会感到受了伤害。相反,同伴的高兴就会使他感到极度惬意,他把他们与自己的同感视作最大的赞赏。

同类推荐
  •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浩然孟子:重塑中国人的阴阳精神

    中国人最宝贵的是阳刚精神,最缺乏的也是阳刚精神!孟子说的“刚”不是硬梆梆的刚,而是指仁爱,先天的一股浩然之气,它是刚中柔,也是柔中刚。究其本质而言,孟子说的“刚”与老子说的“柔”,与孔子说的“仁义”,与庄子说的“逍遥游”是一致的。孟子说的“刚”,指内圣之道,不是指外王。圣人之学,不是常人讲的“内圣外王”,君须记取:只有内圣,没有外王。孟子日:“收其放心”,如君心放任为所谓“外王”,则不可救也。梁漱溟最得孟子真传。这里不是说他学问好,而是说他有骨气。梁漱溟之与冯友兰,好比鲁迅之与胡适,不是一个档次。人得自然之道,当然浩淼如星空,浩瀚如海洋,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从这里来的。
  •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生存解释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无论在传统解释学还是经历了存在论转变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中,语言、文本、理解和解释都是基础性的概念范畴,它们之间的理论关联建构起解释学思想的大厦。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于语言、理解与解释的生存论分析,使解释学与生存论之间的内在勾连得以彰显。在解释学思想的生存论阐明中,语言不再是为人所操纵的交流工具,而是存在的自行道说和能够被理解的存在,它在人的生命存在中展现为语言世界经验和生命的精神化。无论是生存论,还是解释学,其共同的视域乃是当下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既是人们当下所生存的世界,更是变动不居的生成的世界与存在的界域。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传习录(国学大书院)

    传习录(国学大书院)

    立学、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士人的推崇。
热门推荐
  • 爱恨交错还是你

    爱恨交错还是你

    女主穿越到古代遇到一个腹黑心机充满算计的男主,由开始的相遇相知,到后来的相互猜忌,相互折磨,最后总算互相坦白心扉,冰释前嫌。QQ群:683633876
  • 仙界丹田

    仙界丹田

    新书《无敌超神从狠人大帝开始》 恳请亲们多多支持,坦克拜谢! 凌轩开局就让仙界做了自己的丹田!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可慢慢发现,这高潮怎么有点水啊。。。幸好凌轩还是天赋之王,依靠仙界中获取的仙法,冷静布局,一步步解决隐藏的敌人。且看凌轩如何依靠智取,戏精,布局,成就真正的人生高潮:仙界之主!本书又名:《仙界之主》、《仙界丹田实在是太傲娇了》、《第一丹田》、《傲娇族之劫》、《仙界丹田掌门人》、《超神仙界王》、《我真没想去仙界啊》、《我真不是仙界天道》。如此粗暴的命名,只是希望您能前来阅览,请见谅!
  • 从日本开始创造超凡世界

    从日本开始创造超凡世界

    周九在日本播下一颗种子,于是超凡的新世界诞生了。这个世界有点神奇,有点有趣。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有人年纪轻轻就捡了一只可爱的宠物。什么?那是宠物?那是大腿!那是霸霸!有人天生剑客,超凡开启,修为暴涨,剑光寒四洲。报告!有人开挂!一拳无敌!还让其他人怎么玩?求求你赶紧削了!
  • 我的重生日常

    我的重生日常

    一名重生者,回到04年刚升初一那会,与一群中二膨胀,青春期的熊初中生,展开的故事。在平凡中,过着不平淡的生活。靠着写写书,骗骗无知萝莉,玩玩养成,社会的尔虞我诈不多,游遍众书的你,可以在这里放松,感受以成年人的心,无所顾忌地度过青春期。情商上的压制,以及主角的自我累积和成长。人不中二枉少年,一本纯粹的书,一本由记忆中人,组成的记忆。
  • 网游大神在玄界

    网游大神在玄界

    带着无敌网游系统,征战玄界。当别人苦心修炼也难以突破时,枯叶可以杀怪升级,突破瓶颈只需要做个找小猫小狗的支线任务便直接晋升;当别人为了几本上品武学尔虞我诈强强豪夺时,枯叶只需在家挂机领礼包就可以开出各种极品武学;神器是有的,而且可以量产,装备一个军团,不,十个军团。神兽也是有的,而且可以组成一支大军,不,是十支大军!枯叶问:我们的口号是?三军齐声呐喊:抢钱,抢地,抢女人!
  • 亦是晚阳暖余生

    亦是晚阳暖余生

    一个人,一只妖。当年她救了他一命,日后他却挖坑让她跳。最终她还是跳进了他的碗里。她被逼到墙角,“你别过来,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唔...”他堵住她接下去的话语,“嗯!我只对你动口,不动手!”
  • 怪宅魅影

    怪宅魅影

    京城名媛与怪宅2010年我21岁刚退伍那会儿,我们几个战友相约去北京钟楼玩儿,老北京都说那里曾经是一个铸钟厂,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再后来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钟楼现仍屹立在那里,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据老北京说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这时候附近的老人就说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到那里的时候已经傍晚了,我们几个摸黑在窄窄的楼梯里往上爬,爬得正开心呢,转弯处突然一个胖大妈跳出来,把我们吓得半死。胖大妈身后一个浓妆的少女也被我们吓了一跳
  • 宸星录

    宸星录

    他已经踏上了别人眼中的修行终点,可是他并不这么觉得,因为他偶然间窥视到更高的阶位,可是他如何努力都始终踏步出那一步,所以他选择转世重修,巩固根基!
  • 超神掠夺系统

    超神掠夺系统

    地球普通青年王霸,携带《超神掠夺系统》穿越到波澜壮阔的神武大陆,从此开启了弑神屠魔的逆天之路。修为,金钱,美女,机缘,神丹妙药,各种天材地宝……只要你想得到的,通通都能掠夺!“千万别在老子面前装逼嘚瑟,否则我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
  • 逆者而上

    逆者而上

    这是一个万族并存的修士大界,其中首者修士乃是逆天夺道者,乃是“古武修”此脉傲视天地,与天争道,炼化己身终究招得天地制约,不得再涉及此道,只得没落退避在这修士大界小角落中苟延残喘,衍下了如今只修其表的武修一脉...且看一多灾多难的武修世家少主梦境与古兽魂,金刚,融合后如何逆起...古武修者,天地淬体,傲天俯地,踏星破宇,只手摘星辰,脚裂天地崩...人性道:“唯有不断突破,才能逆崛而起。”凶性言:“只有杀戮战斗,才能得取道果。”梦境言:“逆悟而行,吞天噬地乃是我道。”前期简单境界介绍:武修境界:练体,养气,修元,凝精,化神,破空。主角前期传承【金刚骨经】梦境号:330907412.友群号:17060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