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88300000006

第6章 物以类聚

农历辛亥年(公元171年),中国东汉灵帝建宁四年。我十岁。

十岁的年龄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就像后世的小孩一样,十岁时会犯很多错误:如拿着弹弓打坏邻居的琉璃门窗,踢足球踢坏教室的玻璃,开始编一些自认为说得过去的谎言,开始尝试着揣摩大人的心思,开始在说话时有意识地有所保留,开始做一些让父母生气而又无可奈何地事情。在这一点上我的老对头曹操做得简直能称为老道,后人著作《三国志》上讲:曹操少年时,喜欢放荡游侠的生活,他的叔父几次到他父亲面前告他的状。大意是严加管教,要不将来会惹事生非。曹操知道后很担忧,心里盘算着怎么应对。有一次见到叔父时,曹操假装嘴歪上眼斜,倒在地上。叔父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我中风了。”叔父赶紧跑去告诉他父亲,他父亲来了跟前时,曹操便不假装中风,站立如常。他父亲问:“你叔父说你中风了,怎么回事?”曹操说:“我没有中风啊,可能因为叔父不待见我,才说我坏话的。”曹嵩怀疑是这样,以后叔父再在曹嵩面前说曹操的任何表现,曹嵩都不再听信,曹操就更加自行其是了。这样的举动超出我们这个年龄人的智商。堪称狡黠。以至于后世说东汉三国史上有史上最能装的天才:曹操装疯,司马懿装病,我装哭,刘禅装傻。我一家两个人上榜。后世也不知道是基于怎么样总结。弄出史上这么一个最能装天才汇总来,让人哭笑不得。

有句话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周易·系辞上》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西汉末刘向编定。大致是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这个词语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而且是社会形态的经典概括。

典故是:战国时期,齐国出了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髡,被任命齐国大夫。这个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跟人打交道别人对他印象很深刻,属于自来熟的一类人,他常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山野轶闻来劝谏齐王,而不是通过讲大道理来说服,却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搁后世这个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而且属于是上过山,下过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双料官员。

齐宣王有攻打魏国的打算,于是积极调动军队,征集粮草补充兵源,使得国库空虚,民间穷困,有的百姓开始逃亡。淳于髡对此十分忧虑,想劝劝齐宣王。齐宣王爱听故事,淳于髡就投其所好,说:“臣最近听到一个故事,想讲给大王听”,齐宣王说“好啊,寡人好久没听先生讲故事了。”淳于髡说:“有一条叫韩子卢的黑狗,普天下跑得最快;有一只叫东郭逡的兔子,是四海内最狡猾;有一天,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着山跑了三圈,又翻山顶来回追了五趟,兔子和狗跑得精疲力尽,双双累死在山腰。农夫看见了,没花一点力气,就独自得到了这个便宜。”齐宣王听出淳于髡语中有话,就笑着说:“先生想教我什么呢?”淳于髡说:“现在齐、魏两国双方军事对峙,两国的百姓深受其害,恐怕秦、楚等强国正在后面等着,像老农一样准备捡便宜呢。”齐宣公听了,认为很有道理,就下令停止进攻魏国。

齐宣王招贤纳士,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内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宣王很惊讶,问淳于髡:“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你一天之内推荐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淳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概也算个贤士,所以让我举荐贤士,就如同在黄河里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我还要给您再推荐一些贤士,何止这七个!”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也是深远的,给予我后来的用人之道上不少的益处。同时身边也聚集了一些兴复汉室为已任的贤能志士。

听大人们说: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大的事情,司徒桥玄(110年—184年)免职了。

三月,司徒桥玄自称有病,打报告辞去官职。这也算是当时引咎辞职的最高级别的官员了,桥玄的辞职赢得了不少人的称赞,作为官场上的人物,他有功劳,有过失,但总的来讲还是个比较有口碑的高官。

桥玄在当时是个人物,有几件事情做得让人称赞,他不畏权贵,乔玄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功曹。当时的豫州刺史周景带领官属巡察到梁国,乔玄前往拜见周景,列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任命自己为陈国从事,彻查羊昌的罪行。周景认为他意气豪迈,同意并派他去了。乔玄上任以后,收捕了羊昌的食客,详细地核查他的罪行。但羊昌一直被大将军梁冀优待。梁冀为了羊昌派快马传文书救他。周景按照梁冀的意思召回乔玄,乔玄只交还文书而自己不出发(回去汇报),核查羊昌的罪名更加急切。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乔玄因此而出名,大有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气概。刚正不阿乔玄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后任官,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严惩贪污,为朝廷寻求人才方法不当而受到讥笑,出镇边疆保一方平安,乔玄入朝任河南尹,又转任少府、大鸿胪。建宁初年升任司空。171年三月,接替许训为司徒。官场履历可谓完美,从基层一步步做到国家高干,在当时朝廷众多高官中有着一个了不起的人生奋斗史。

乔玄平日里与南阳太守陈球(大家注意这个陈球啊,在179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没有成功,但当时可被称为壮举。在未来的若干年后,我将和陈家后人有过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那是的陈家后人已经是典型的官二代了)有仇怨,但当他任三公时,反而推荐陈球任廷尉。乔玄因为国家力量薄弱,并揣度自己的能力没有用武之地,于是托病上奏,把发生的各种灾害归咎在自己身上,于是被免职。这是典型的引咎辞职啊,其实是在乔玄的心里,觉得自己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中难以施展,所以才萌生退意呀。当时的朝廷好人难做呀。

后来的光和元年(178年)十二月,桥玄再升任太尉。光和二年(179年)三月,因病再次被免职,改任太中大夫,在家中养病,光和六年(184年)五月十日(6月6日),乔玄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生前位极人臣死后极尽哀荣。这官做到这个境界:先是灵帝甚为哀痛,遣使吊唁并赠送财物,命以隆重的礼仪安葬他。九月十三日(11月4日),乔玄得以安葬。东汉大儒大文豪蔡邕撰有《太尉乔玄碑》、《太尉乔玄碑阴》、《中鼎铭》、《东鼎铭》、《西鼎铭》、《黄钺铭》等传于后世。四五十年后的魏黄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征吴会师自谯经过梁,仍然遣使以太牢礼祀桥玄。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讲,我认为桥玄是当世最大的伯乐,举荐了三个比较有历史影响的人物,一个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这个后世人所共知;一个是蔡邕,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一个就是陈球,六十多岁了还在关心国家安危,最后根除宦官未果而身死狱中,值得钦佩。而陈球作为以身家性命相搏的高官,我认为在当世是非常值得钦佩的。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没有前二位高,但论当世的时势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先说一下桥玄的老对手曹操的知己之交,当初,曹操地位不高的时候,桥玄不了解曹操。但曹操曾经去拜见乔玄,乔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祸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因此常感叹乔玄是他的知己。等到建安七年(202年),曹操经过并前往乔玄的坟墓,感到凄怆并祭祀他。这是桥玄已经去世近二十年的事情了,曹操还亲自撰文说:“原任太尉乔公,品德高尚,仁爱宽容。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您的在天之灵,我们缅怀不止。我从年轻时候,就去过您的府上,那时以顽劣的品质,接受您的会见。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又想起我们的誓约:‘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虽然是当时开玩笑的话,如果不是关系密切,怎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怀念旧事,想起来就感觉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驻扎在乡里,向北望着土地,心思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礼祭奠您,愿您享用!”从这个事情中我隐约感到,是除了曹操自身努力外,桥玄的大力举荐也是一个很大的外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桥玄的恩举,曹操是不会记怀这么久的。而且曹操在祭文中用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大家可以查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士为知己者死,语出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这其中的分量大家掂量一下,我的看法是桥玄是曹操最大的伯乐。如果大家还理解不透我再仔细讲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委:

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给范、中行氏做大臣,但并未受到重用,于是他就投效知伯,得到宠信。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知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知伯,把知伯的头盖骨拿来作饮器。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唉!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知伯复仇。”于是豫让就隐姓埋名化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潜伏到王宫里用洗刷厕所作掩护,以便趁机杀死知伯的仇人赵襄子。不久赵襄子入厕,忽然觉得心跳,就下令把涮厕所的人提来审问,才知道是豫让化装行刺。这时豫让竟拿出匕首说:“我要为知伯报仇!”卫士拿下他,要杀他,可是赵襄子却制止说:“这是一位义士,我只要小心躲开他就行了。因为知伯死后没留下子孙,他的臣子中有肯来为他报仇的,一定是天下有气节的贤人。”

于是赵襄子就把豫让释放了。可是豫让继续图谋为知伯报仇。他全身涂漆,化妆成像一个生癞的人。同时又剃光了胡须和眉毛,把自己彻底毁容,然后假扮乞丐乞讨,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看到他以后只是说:“这个人长像并不像我的丈夫,可是声音却极像,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豫让就吞下炭,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看到他时对他说:“你这种办法很难成功,如果说你是一个志士还可以,如果说你是一个明智之士就错了。因为凭你这种才干,如果竭尽忠诚去侍奉赵襄子,那他必然重视你和信赖你,待你得到他的信赖以后,你再实现你的复仇计划,那你一定能成功的。”豫让听了这话笑了笑说:“你的意思是为了老朋友而去打新朋友,为旧君主而去杀新君主,这是极端败坏君臣大义的做法。今天我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阐明君臣大义,并不在于是否顺利报仇。况且已经委身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又在暗中阴谋计划刺杀人家,这就等于是对君主有二心。我今天之所以明知其不可为却要这样做,也就是为了羞愧天下后世怀有二心的人臣。”

不久,赵襄子要外出巡视,豫让埋伏在赵襄子所必经的桥下。赵襄子骑马走在桥边时,马忽然惊跳起来,赵襄子说:“这一定又是豫让。”经派人搜捕之后,果然是豫让。因此赵襄子就责备豫让说:“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中行氏吗?知伯灭了范、中行氏,你不但不替范、中行氏报仇,反而屈节忍辱去臣事知伯。如今知伯身死国亡已经很久,你为什么如此替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当我侍奉范、中行氏时,他们只把我当作普通的人看待,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们;而知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知伯。”于是赵襄子用怜惜的口吻感叹说:“唉!豫让啊,由于你为知伯报仇,已经使你成为忠臣义士了。而寡人对待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你自己想一想吧,寡人不能再释放你了!”于是赵襄子就下令卫士把豫让包围起来。

这时豫让又对赵襄子说:“据臣所知,一个贤臣不阻挡人家的忠义之行,一个忠臣为了完成志节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君王以前已经宽恕过我一次,天下没有不为这件事赞扬君王的。今天我到这里行刺,按理您应在这里将我处死。不过我想得到君王的王袍,准许我在这里刺它几下,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不知君王能否成全我的愿望?”赵襄子为了成全豫让的志节,就当场脱下自己的王袍由侍臣交给豫让。豫让接过王袍以后拔出佩剑,奋而起身,然后用剑刺王袍仰天长叹:“啊!天哪!我豫让总算为知伯报了仇!”豫让说完话就自杀而死。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以后,都落泪惋惜不已。

听完全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大概会明白曹操祭文中所引用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了吧。

再说一下桥玄举荐的蔡邕,后世喜爱文学的人大都会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及其在文学书法方面的一些造诣。我要说的主要在社会关系治理和当时针对时政所提出的举措对当世的影响这个层面来和大家回忆一下这个人物: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袁氏,东汉司徒袁滂之妹)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这样一个高官的外孙显然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道德楷模。蔡邕少年时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数术、天文,还擅长音乐。汉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鼓得好,有人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蔡邕在家里无所事事,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确的而纠正不对的,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自勉。这个设疑自通是不是和后世“设疑自探”这个课堂教学第一环节相似?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在当时那样的年代,像这样洁身自好并且努力学习的官后代确实不多,这也是中华文化为什么历经那么多次的战争磨难,甚至毁灭边缘,终将还能延续其生命力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功能。

很多年后,后世一个外国的作家雨果说了一句名言:多办一所学校,就可少建一座监狱。可见这个观点是大家所赞同的。

公元170年(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大家可要看到这个是后世史书上说的,受到桥玄的厚待,这个厚待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受的,我看桥玄在当世推荐的人才,史书上说受到厚待的只有蔡邕一人。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当初,朝廷认为州郡会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于是下令互为婚姻的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后来又有三互法,规定互为婚姻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禁忌更加严密。选用官吏,非常不容易。天下十三州,有十一州的人都不能担任幽、冀两州的官职,致使二州的官职缺职很久都无人接任。蔡邕上疏建议灵帝废除近禁,不要拘于时间与三互法,只要合适的就可以任用。但灵帝没有理会。

这个建议在当时无论是作为哪个政治层面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而只有蔡邕敢于直言皇帝,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可以看出蔡邕这个人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建议,找方法的,是想做些事情的。值得后世官员借鉴,比为官不为的那些人要好很多。

灵帝喜爱辞赋,又创作了《皇羲篇》,因此许多人是因为会作文章才得到任用。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引来很多无操行趋炎附势的人,都在鸿都门学任职,喜欢讲一些地方风俗、乡里小事,灵帝非常高兴,不按常理来提拔他们。而几十个市井小民,谎称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中、太子舍人的官职。当时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为害。而鲜卑又侵犯边境,百姓为劳役赋税所苦。公元177年(熹平六年),灵帝下诏自责,并下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理国家大事的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蔡邕上密奏陈说应该施行的七件事,现在把全文记述一下和大家分享:

明堂月令。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人守礼化俗,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业,祖宗恪守奉行的。而有关部门常因藩国有丧,宫内生育,以及吏卒病死,经常发生禁忌,缺而不行。只看到南郊斋戒祭祀,没有废缺,至于它祀,每有不同的说法,难道南郊卑而它祀尊贵吗?孝元皇帝的诏令说:‘礼仪所敬,莫重于祭祀,所以全心全意亲自奉行,是为了表达其肃敬之情。’而孝章皇帝元和年间的旧事,再次申明议修群祀,以祈丰年,前后诏书,用心诚恳。而如今以来,更换太史,忘了礼敬的大事,听任禁忌的书流行,拘信小故,亏废大典。按《礼》,妻妾生子,斋戒,不入侧室之门,没有废掉祭祀的规定。至于说宫中有死丧的发生,三月不祭,是说普通百姓只有几间房子,不少人住在一起,不便举行祭祀。难道说宫廷广大,臣妾众多也可以不祭祀吗?从如今起,斋戒祭祀的制度,应该按照以前典章执行,才可以说对灾异的发生,作出了回答。

臣听说国家即将兴盛,常常听到好的建议。往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治理情况,往外也可以了解百姓的情绪。所以先帝虽然聪明圣哲,还是广泛征求意见,询问政治之所以得及其之所以失的原因。又因发生灾异,寻访那些隐居不仕的高士,重视贤良、方正、敦朴、有道的察举。直言敢谏,不绝于朝廷。陛下主政以来,连年发生灾异,没有听说下诏征召贤能,真正应当遵循过去一些好的措施,让忠心耿耿的大臣发挥敢想敢说的精神,让《易传》所说‘政悖德隐’的话不得流行。

访求贤能的方法,不只一种。有的人因道德修养好而著名,有的人因直言敢谏而被人称道。如今,朝廷里面的人,没有因忠信受到赏赐的,反而常常因诽谤诬蔑而被杀害。因此群臣闭口,不敢说话。郎中张文,以前一人敢于直谏,陛下采纳他的意见,斥责了三司,群臣心悦诚服,平民百姓也高兴。臣认为应该提拔张文担任要职,用以劝勉忠贞之士,向海内宣扬,广开贤明政治之路。

司隶校尉、各州刺史的职责是督察不法,检举坏人,分清是非。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守法、痛恶坏人坏事之心,杨熹等检举劾办的,效果最好。其余有的不理不申,有的枉法曲断,都不称职。有的本人就有罪过或错误,与下面所应检举的相同。而法纪败坏,无人揭发,公府台阁也默不作声。五年诏令,议遣八使,又令三公采长史臧否考察人民疾苦,上奏陛下。这时奉公守法的人,欣然得志,为非作歹的人忧恐失色,怕得要死。但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忽然停止了。从前刘向上奏说:‘决策犹豫不决的人,为一般小人大开方便之门;养成了优柔寡断习惯的人,招来谄媚诽谤的坏家伙。’刚刚听到一点善政,转眼之间就变了卦。枉使天下百姓猜测朝政,莫衷一是。应当追定八使,揭发不法的人和事,另选忠诚清白的人任职,赏罚严明。到了年终,要对三公评定好坏。让百官知道奉公守法就是福,营私舞弊就是祸。这样,灾害的来源,也行就可以堵塞了。

臣听说古时铨选官吏,一定要诸侯三年推举一人,叫做岁贡。孝武皇帝时,郡里除选举孝廉外,还要选拔贤良、文学之士。因此名臣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文事武功盛极一时。大汉的得人,只此数路而已。至于书画辞赋,只算得小才,治理国家,就不见得有能力。陛下刚刚即位时,最先讲求经术,处理政事的余暇,看看文学作品,用以休息。如今走棋的游戏,不是推行教化,挑选人才之本。而诸生唯利是图,作文章的人很多。稍为高明一点的,也引用一些经训劝喻的话;下等的凑合一些俗话俚语,与倡优调笑取乐差不多;有的剽窃他人的作品,假冒名姓。臣每每在盛化门奉诏,录取比较好的,没有被录取的,也跟着安排工作。已经给了恩惠,不好回收,让他们保住俸禄,已经够意思了。不可再使他们治人和在州郡做官,从前孝宣皇帝在石渠阁会集诸儒生,孝章皇帝在白虎观召集众学士,通经释义,这是伟大的事业文武之道,应该遵守奉行。至于一般的小能小善,虽说也有可取之处,孔子认为如果以之办大事就会滞碍不通。所以君子应当立志办大事。

县长的职务是治理百姓,都应当勤谨工作。给百姓办了好事,这才算有功绩。赏罚应该分明,而如今在位没有什么才能退下来的,大多被授以议郎、郎中的职务。如果才华好,不应让其列入冗散人员,如果有罪过,自然应当判罪。难道认罪怕审讯,反要求调离,互相仿效,好歹没有个标准之理?先帝典章制度,没有这个规定。应该查验真伪废除干净。

臣看见许多人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臣听说孝文皇帝下诏丧服三十六日,虽说是继承皇位的君王,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至重都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服从诏令,不敢逾越。如今虚伪小人,本不是骨肉之亲,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情,又没有真正的禄仕,却表现哀痛思念,这种哀情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他们聚集陵墓之旁,假称奉孝,行为既掩饰不了他们的心迹,在义上又没有根据。甚至还有不法分子藏在里面。桓思皇后庭祭和升柩的时候,东郡有盗人妻的逃在孝中,原籍追捕,才服了罪。虚伪杂乱污秽,说也说不完。而且,先到的可以授官了,后来则被遣归;有的常年在陵地,因暂时回去漏掉了;有的用人代理,也得到宠荣。纷争怨恨,在大路上吵吵嚷嚷,不成体统。太子的官员,应挑选有德行的人,难道只用一些坟墓丑恶的人?没有比这还不吉祥的事。应该把他们送归田里,揭发他们虚伪诈骗。”

这个密言七事,我认为蔡邕的密言七事远远超过了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切中时弊,为治理国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和方向,从国家政策制度方面,为官品德修养方面,为政奉公奖惩方面,选拔贤能官员方面,官员监督检查方面,官员政绩考核方面,官场风气引导方面都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后来我的最重要的助手(不是之一,而是独一无二)诸葛亮的治国方略,我认为也是这个思路。

一个书生,一个官后代,能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事情,这对于当世的人来讲,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楷模。

奏书送上后,灵帝亲自在北郊迎祥气,举行辟雍礼仪。又下诏把那些以宣陵孝子为名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统统改任丞尉。显然朝廷是认可了这个奏书。

同年七月,护乌桓校尉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灵帝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以此来赎罪,王甫也同意出兵。蔡邕上疏劝阻,但灵帝不听。八月,灵帝派夏育、田晏、臧旻及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等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被鲜卑首领檀石槐下属三部的大人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历史没有如果,尤其是对外用兵上,朝廷的用意有朝廷的考虑,蔡邕尽了自己的努力,没有失职,多年后我在一生中所犯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大的一次错误也让我对劝谏我的人做了重新认识,对国家政策做了新的调整,可见,朝廷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人,也不至于有当时的时政失误。这些个人才都得益于桥玄的推荐,彗眼识珠的荐人功力至今无人能及。

再说一下桥玄推荐的陈球这个人:

陈球字伯真,下邳郡淮浦县人。陈球年轻时就广泛阅览儒学经典,擅长于律法政令。阳嘉年间,被推荐为孝廉,逐渐升迁为繁阳县令。(后来陈球)又被公府征召,(经过)考试及官吏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侍御史的官职。这时候,桂阳狡猾的贼寇李研等人聚集贼众强抢掠夺,横行荆楚一带,当地州郡官军怯懦软弱,不能禁止他们受到惩罚。太尉杨秉上表推荐陈球为零陵太守。陈球到任后,制定征讨的方法与策略,一月之间,李研等贼虏就被消灭驱散了。州兵朱盖等人反叛,跟桂阳的贼寇胡兰等几万人转而攻打零陵。零陵地势低洼潮湿,用木桩排列起来作为城墙,不能守卫防备,郡中的人惊慌失措。下属官吏(对陈球)说,要他遣散家属避难,陈球发怒说:“太守分掌国家的虎符,接受任命(治理)一个地区,难道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却败坏国家的威势吗?再说(这种话)的人就杀头!”于是(陈球)集合所有官吏,包括年老体弱的,与他共同守卫城池,给粗大的木头安上弦做成弓,把长矛装上羽毛制成箭,拉动机关发射,可以射到一千多步以外,被这种武器杀伤的贼虏很多。贼虏又引河水灌进城内,陈球就在城内借助地势反过来放水淹贼。双方对抗了十多天,贼虏没法攻下(零陵)。适逢中郎将度尚率领救兵赶到,陈球招募士卒,与度尚一起击破了朱盖的部队,并斩杀了朱盖等人。

也是在荆州这个地方的,因为后来我会在那里有所作为,所以对这些地方格外说一下,以求印象深刻。陈球在地方为官,干得有声有色,实为一方表率。

光和元年,陈球升为太尉,几个月后,因为出现日食现象被免去官职。后来被授予光禄大夫的官职。第二年,就任永乐少府,暗中与司徒河间人刘郃(刘郃却是程璜的女婿)和谋划诛灭宦官。

要说一下的是陈球和刘郃按说是连襟,刘郃是程璜女婿,陈球小妾又是程璜女儿,这个在当时比较复杂的官场里,虽然是有姻亲,却在政见上有所不同,这给当时的皇权政治下的官场增加了一些复杂性。

起初,刘郃的哥哥侍中刘倏,和大将军窦武一同谋划(诛灭宦官),都被宦官杀死,所以刘郃与陈球联合起来(共同谋划)。事情没有到动手的时候,陈球又写信劝刘郃说:“您是宗室的后代,地位在三公之首,被天下的人所敬仰,是国家的卫护者,难道可以随声附和容忍(宦官专权)不加反对?现在曹节这些人极为放肆成为(朝廷的)祸害,况且(他们)一直在皇上的左右,还有您的哥哥刘侍中也被曹节等人害死,这些都是永乐太后知道的。现在可以上表调卫尉阳球做司隶校尉,依次收捕曹节等人(然后)杀掉他们。(这样),国家的政令(重新)出自圣明的君主,天下太平,很快可以到来。”同时,尚书刘纳因为正直触犯了宦官,降职为步兵校尉,(他)也对刘郃尽力劝说。刘郃说:“凶恶的宦官有很多耳目,只怕事情还未准备好,就先被他们祸害了。”刘纳说:“您是国家的栋梁,国家将要倾覆了,您不扶持,还要(您)这辅助的人干什么呢?”刘郃答应了,也与阳球一同谋划。

陈球的小妾,是程璜的女儿,程璜在皇宫里面做事(其实是宦官)。曹节等人稍微得知了(一些刘郃等人的谋划),就用重金贿赂程璜,并且威胁他。程璜很害怕,又被胁迫,(就)把陈球的谋划告诉了曹节,于是曹节等人对皇帝说:“刘郃这帮人经常与藩国交往互通,有不好的企图。多次宣示永乐太后的声望势力,接受(贿赂)很多。步兵校尉刘纳和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往互通书信,图谋商议犯法作乱。”皇帝大怒,下诏罢免刘郃,刘郃与陈球及刘纳、阳球都被关进了监狱并被处死。陈球当时六十二岁。

按说陈球当时六十多岁了,完全可以采取和桥玄一样的策略,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安度晚年。然后让家族事业发扬光大,但陈球没有,而是采取了舍身相争的办法,实为当时士大夫们所钦佩。有必要再介绍一下陈家在当世及后来几十年的影响:

陈家从陈球开始,一直到东汉结束都是当世名门大族,属于地方势力派。陈球门下有两子一侄:长子陈瑀,吴郡太守,次子陈琮,济阴太守,侄子陈珪,沛相,陈珪的儿子陈登,后来担任广陵太守,加伏波将军。所以陈家是大官世家,典型的官二代,官三代。陈珪本人是了不起的人物!陈珪不仅是官二代,更是有才学的人物。袁术图篡逆,想到的第一个智囊就是陈珪,还劫持了他的小儿子(不是陈登),陈珪不仅不帮他自立,还公开传书声讨袁术,一度使得袁术十分被动。

陈珪、陈登父子是有极具权力驾驭能力且能在政治上分清利害的人。陈珪父子在后来任职追随陶谦、诚心迎接拥戴我刘备、迫于形势顺从吕布、因军功归附曹操,没有一步走错,几乎是做到了步步为赢。我也从心里佩服这父子两个人是有定力,有眼光,有城府的人。

追随陶谦时,陈珪辞官在家、陈登是秘书长主薄。我来后,出于对陈登父子的信任和他们的诚心拥戴,让陈珪父子和张飞分掌了徐州嫡系部队丹杨兵的指挥大权。吕布偷袭我后,陈家父子刻意发展与吕布的关系,暗地里控制了广陵郡的军政权力,使家族力量再上一层楼。陈珪破坏吕布与袁术联姻,我认为是对当时这两个人的为人和拥兵自立的一种厌恶和对朝廷的认可。政治上站得住脚,这在我以后的年份我会再详细说明。后世史书《三国志》记载,陈瑀曾武装抵制袁术,陈琮的济阴也与袁术爆发过冲突。

归附曹操时,陈氏广陵军与臧霸的昌虑军已经发展成为徐州的两大民间军事集团,连曹操都很注意这两个军事集团的人事更迭。陈登在广陵太守的职位上加了伏波将军的称号,这是绝无仅有的,就好比政治主官加上军事主将的双重身份。为显示曹操的恩宠,陈珪更是被加赠十县之禄。一直到陈登病逝,广陵处于陈家的无形的权力治理状态。用后世的话讲,陈氏在广陵是地方实力派,暗中控制一郡的土皇帝。陈家这一脉除了后天陈世后人的努力外,陈球早期在士大夫中打下的家族名望也不可小觑。

详细讲了桥玄推荐的三个人物,再回来最后说一下这个乔玄的丧子之事:

乔玄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独自外出游玩,突然有三个人拿着棍棒把他劫持了,进入乔玄府里楼阁上,让乔玄拿钱赎人,乔玄不答应。不久,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县令包围乔府。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掉乔玄的儿子,没有下令追赶劫匪。乔玄大声说:“犯罪的人没有人性,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纵容了国家的罪犯!”催促命令追击。阳球于是攻击劫匪,乔玄的儿子也死了。他于是面见灵帝谢罪,请求灵帝向天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朝廷发布了这个命令。从汉安帝以后,法律渐渐失去效力,京城里面劫持人质的,不管对方是不是富贵官宦人家。从乔玄这次事件以后,就没有这种事再发生。

大家想想:后世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桥玄以牺牲自己一个儿子的性命来改动当时的时弊,可也说是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想想这事用嘴说出来轻松,搁谁身上谁都受不住,即使桥玄有几个儿子也是很痛惜的,因为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呀。后来乔家子弟也都是官二代,继承了桥玄的基本生存要领,保平安于乱世。见于史书的不多。倒是有个族子桥瑁后来假借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同袁术等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后因与刘岱不和,被刘岱杀害。倒是做了一件不辱没家门的事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说得非常好,对于当世的士大夫阶层来讲,正是那个纷乱的年代,让一些思想流派得以在士大夫群体中忠君体国的主流发扬实践,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教育发展有了很好的诠释。

同类推荐
  •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我的世界史蒂夫的红警战役

    当史蒂夫穿越到红色警戒时.......
  • 灯火通明

    灯火通明

    对了,自己究竟是谁?是湖州城里那位潘氏孤儿?是战神俯里那个小小的仆从?是成功继承养父权力的权臣徐知诰?还是裂土自立的一代君王?都是,又都不是。他只记得自己叫彭奴,那是母亲给想的小名,深入骨髓、深入血脉,却几乎没有人敢叫的名字。
  • 王朝铁血路:霸主韬略

    王朝铁血路:霸主韬略

    在权力的路上,他们是一代铁血霸主!他们的文韬武略,在历史的长河中,便是那永远闪耀的恒星。没有锋芒可以掩盖他们。当一切盖棺定论,我们所追寻的,是那些细节之处的终极之道。
  • 重回大隋修仙

    重回大隋修仙

    修仙者杨青山长生千年,却因误练法诀堕入心劫,重生回到大隋。此时,北隋、南陈隔江对峙,隋主杨坚野心勃勃,南岸的陈叔宝看似整日花天酒地,而地处长江北岸的小小昌阳城中,却已经暗流涌动,几股神秘的力量各怀目的,伺机而动。前一世,杨青山家破人亡却不知其因,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他殉情,救过他性命的红颜知己被人害死,虽长生千年,却也孤独千年。这一世,他注定要力挽狂澜,而这一切,就从修仙开始……
  • 三国之黄金系统

    三国之黄金系统

    钱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是错的,对于肖尘来说,钱就是万能的,千军万马,奇珍异宝,美女良将,神兵利器等等。。。一切的一切,有钱就可以,因为他有一个黄金系统!看他如何在三国大陆靠着黄金系统谱写传奇!
热门推荐
  • 非伊所思之职业王者

    非伊所思之职业王者

    你希望生活两点一线平淡无奇,还是起伏跌宕,精彩纷呈?有时自己可以选择,有时无从选择……
  • 逆战之洛名

    逆战之洛名

    Doyouunderstandthemeaningoflife?(你是否懂得生命的意义?)Doyouunderstandmymind?(你是否明白我的意志?)Thisismybattlefield.(这是属于我的战场。)Isaiddesire,islikeaherotodieonthebattlefield.(我说所渴望的,是如同英雄一样的战死沙场。)Battleoftheinverseapproachme!(战出我的逆态度!)
  • 异世特工五小姐

    异世特工五小姐

    云之初,21世纪首席王牌特工,短刀、手枪、巴雷特无一不精,医术毒术令人闻风丧胆。云之初,将军府废柴五小姐,9岁年纪身子羸弱,一朝被推下水,差点一命呜呼。当两个灵魂重合,云之初这个人方才算得上完整。又是谁将原本属于玄麟大陆的灵魂送去21世纪。哥哥,宠妹如魔。王爷,爱妻如命。哥哥:我一定不会让你受欺负。腹黑王爷:小初儿,别走嘛。云之初:处你妹的处,你全家都是处!呆萌魔宠:主人,偶饿~
  • 伐戮苍天

    伐戮苍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无风不起浪,无事不出贤。无战不出将,无争哪来强?宇宙进化,适者生存,强者为尊。此书写的是未来某某年发生的传奇事迹,影响到人类种族生死的幻想之作。
  • 这才是牛叉的修仙

    这才是牛叉的修仙

    他自出生就是天才少爷,却遭屠杀灭门,从此一路逃亡;他为人洒脱,却被当成了登徒浪子,难道真要色给她看?他逆天修仙,叫板苍天,尝世事沧桑,破惊天阴谋,各种爽点,超乎你的想象,说了不算,看了才知道什么是牛叉的修仙……
  • 木槿晨曦

    木槿晨曦

    初见之时,是谁迷了谁的眼再遇之时,是谁入了谁的心相爱之时,是谁夺了谁的爱傍晚时的景色,初晨时的阳光,都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柒柒,只要你愿意,我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谌梓樨温柔的说。“梓樨,你很好,但是我爱的不是你”“所以我只能在你身边当你永远的骑士”而不是你的王子,谌梓樨默默在心里补充一句。“柒柒,这世上没有比我更爱你的人了”顾梣俣霸道的说。“顾梣俣,我最讨厌你的自以为是,我不想躲在你的羽翼下,因为我有能力与你并肩。”命运让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同舟共济,携手一生有人爱看日出,有人爱看日落,但是重要的是陪你一起看的那个人是否是你心里想的那个人。青春不算长,可谁又没爱过呢?
  • 陌黎九天

    陌黎九天

    三国六海,人、仙、魔、妖、星五族争戈万年,世代不休。人族少女沈陌黎,重生一世,险避夺颜惨剧,又遭失忆之痛。她浴血改命,逆天奋战,一朝却发现,自己生带有多族血脉,身世成迷。梦长魇短,她誓只想流连世外桃源,却一朝不慎,卷如旷世纷争。自此,推凰封帝,屹立五族之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爷请你绕道

    少爷请你绕道

    乐兮兮在她平凡的人生之路上撞见这么一位大少爷许朗。高一时“喂,许朗,你有喜欢的人吗?”“有。”“谁啊谁啊?”“跟你有关吗?”哼,大少爷脾气真大高三时“许朗,你准备考哪所大学?”“我去军校。”“啊。。那我报记者吧!以后专门报导你的英雄事迹!”“行啊,乐大记者,记得写好点。”四年后,乐兮兮当狗仔时拍到许朗和当红影后许伊出入的照片时,被许朗抓到,乐兮兮转身就跑,大少爷,你放过我吧!
  • 翔空神魔录

    翔空神魔录

    一亿年前,神界的霞光乐神背叛,引天魔攻打神界欢乐园,四大神王用禁阵毁灭欢乐园,未曾料到同时摧毁地底隐藏封印,魔劫王将提前复活,魔难时代将提前。为挽救时代,翔星烨与转世后的四神王将踏上灭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