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81700000029

第29章 大众传媒:现代性的想象——以《良友》画报为个案(1)

马彩红

现代性(modernity)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关键词之一。它几乎成为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探索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话语体系。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转型,人们更加关注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上的思维理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变化。人们在“现代”、“现代性”、“现代化”以及“后现代性”等概念中寻求“中国性”的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性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大众媒介所承载的历史记录和反映的社会现实来管窥20世纪初中国现代性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矛盾,揭示大众传媒在中国现代性上是如何使大众“现代的”。

一、“现代性”的知识谱系

从西方语源学的角度而言,不同的学者对“现代性”一词产生的年代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后现代哲学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该词早在公元5世纪就已经存在了,用以表示一种时代的分期。而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这个术语从17世纪开始在英国流行,19世纪在法国出现。他特别援引了让·波德莱尔的有关美学现代性的一句名言:“现代性是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它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的……”在这里现代性不再是现代与古代的分期标志,而是一种对现代艺术新观念的倡导。理论界对现代性概念的解读也不尽相同,比较著名的有三个:“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吉登斯;“未完成的设计”——哈贝马斯;“一种态度”——福柯。

不同视角下的文本解释,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现代性”在社会学和哲学视野下的不同解读反映了它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就哲学的视角而言,“现代性是一个哲学范畴,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与批判文明变迁的现代结果,着眼于从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上,抽象出现代化过程的本质特征,着眼于从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上把握现代化社会的属性,反思‘现代’的时代意识与精神。”对于中国而言,“现代性是用以表述1840年以来,尤其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的知识型概念……是确定特定文化的性质及其在世界中的角色——即为文化获得定义提供基本话语规范。”

二、研究的逻辑起点

中西方“现代性”的模式和道路是不同的。中国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接受现代性的“后发外生”型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后,以自我为中心的“古典性”话语体系在中国终结,在“现代性”由西方向世界普遍化的过程中,中国迫切需要世界范围内的自我认同。一方面,在西方海外扩张的压力下,中国必须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民族国家;另一方面,西方文明的科学技术和理性之光使古老的中国认识到,只有摆脱弱者的地位才能不被世界“边缘化”。于是,“现代性”在中国的语境下有了独特的含义,即“丧失中心后被迫以西方现代性为参照系以便重建中心的启蒙与救亡工程”。中国的现代性展开经历了技术主导、政体主导、科学主导、主权主导和文化主导的五次重心转移。

(一)大众传媒与现代性

事实上,上述主导重心的转移并非完全按照线性的发展过程进行,在同一时期,对现代性的不同诉求是相互交织、互为基础的。金耀基认为“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工业化、都市化、普遍参与、世俗化等。其中“都市模式”导致了知识系统和媒介系统的成长;而“普遍参与”则包括政治参与和媒介参与。媒介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媒介的普及带来了思想的启蒙和社会知识的增长,公众通过媒介投身于社会的沟通网中,在媒介参与中体现了社会现代性的重要内涵之一:参与社会。媒介空间的形成是产生现代社会公共空间和舆论空间的前提。

大众传媒的兴起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报章杂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想变迁,是中国现代性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同时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也通过其自身的文化传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是中国现代性的启蒙者和参与者。

(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上海《良友》画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当时中国人口密集度和异质度最高的城市。据统计,1935年上海人口达37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00人。华界中,非上海籍贯人口比重达75%,公共租界中更高达79%。现代都市生活的绝大多数设施在19世纪中叶就已出现在上海租界:银行(1848年)、西式街道(1856年)、电报(1882年)、电话(1881年)、自来水(1884年)、汽车(1901年)、电车(1908年)。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和世界最先进的都市同步了。

发达的商业和便利的交通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大众传媒极为发达,有几十家广播电台、上百家电影院戏剧院、上千种报刊杂志、几万种书籍,构成了一个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文化海洋。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城市的上海较早地感受了西方现代性的物质形式。他们“初则惊,继则异,再继则羡,后继则效”,虽然相对于现代性的物质层面而言,精神文化层面的现代性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但对现代性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它体现在大众传媒上就是一种对西方现代性的“中国化想象”,一种对西方现代性的模仿和重塑。

《良友》画报(The Young companion)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画报。它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诞生在大众传媒最为发达、城市文化极具现代性的上海。《良友》画报在上海发行的二十年间,共出刊172期,外加两个特刊,单期最高发行量曾达4万册,仅次于《生活》周刊,位居沪上杂志销量第二位。它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引领社会潮流风尚,刊载过图片32000余帧,彩图400余幅,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风云变幻,是考察中国现代性特征的最佳范本。

《良友》画报在第一百期纪念特刊中写道:“《良友》无人不读:主妇、现代女性、工人、巡捕、老头子、掌柜先生、戏院的顾客、茶室里的茶客、学生、小学生;《良友》无所不在:在茶几、在厨房、在梳妆台、在收音机旁、在旅行唱片机上、在公园里;《良友》的读者不乏这样的名流:老舍、叶灵凤、张天翼、黎明晖、胡蝶、金焰……”

《良友》的读者虽然未必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广泛,但毫无疑问在刊物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市民阶层。他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往往成为其他市民效仿和追求的目标,由他们所形成的知识分子群体成为都市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中心。

三、《良友》画报——现代性的想象

《良友》画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彩色画报。图文并茂是它最大的特色之一。众所周知,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易懂、更易广为传播。但是图像结构的不稳定性和释义的模糊性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良友》画报就是通过对中西方图像的选择与展示来传递现代性的符码和信息,从而描绘出一幅现代性的想象图景。

(一)《良友》印刷——技术现代性的体现

《良友》画报用道林纸铜版印刷,封面采用套色照片,一经面世就大受欢迎。

1930年后,《良友》率先把图片的铜版印制改为影写版印制,销量直线上升。印刷技术的提高增强了《良友》画报的现代性质,满足了读者日益成长的审美需求。

《良友》画报的封面设计最能体现印刷和摄影技术的进步为画报带来的崭新形象。穿着入时,举止优雅的现代(摩登)女性一直是《良友》封面的主要人物,她们通常位居画面中央,四边配以手绘的花边图案,这是典型的西方绘画装饰手法。最初由于摄影条件的限制,图片背景虚化,人物和背景剥离,画面显得生硬死板。后来真实的背景取代了手绘的装饰图案,以家居为主的室内环境和以湖光山色、亭廊画柱背景的外景拍摄逐渐增多,人物与景色相互映衬,刊物的封面生动活泼、引人注目。《良友》的封面照片最初是套色的黑白照片,印刷不清晰,人物形象不突出。随着印刷技术和摄影技术的改进,封面改用着色照片,即先拍照,再人工绘色,弥补了拍摄时光线和色彩的问题,使照片人物富有立体感。应该说对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利用是中国对现代性追求的主动选择,西方的“声光化电”是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初始体验和美好憧憬。

同类推荐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优秀教师必知的83个礼仪细节

    优秀教师必知的83个礼仪细节

    本书紧扣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实际,聚焦礼仪细节,从教师的仪表、语言、餐饮、通讯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切合实际的礼仪问题。全书共分为八章:仪表礼仪、语言礼仪、校园礼仪、办公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
  • 垃圾有救了

    垃圾有救了

    面对垃圾难以处理、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飞速消失等种种环保问题,也许,焦虑的我们有了新的指望——高科技。
  • 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党务工作机构是党务工作的组织形式,担负着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党的事务的具体实施任务。党务工作机构根据党的建设的要求,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及“改革、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设置。党务工作机构是庞大复杂的组织体系,具有整体中的层次性、职能上的分项性和组织内的系统性的特点。根据党的现行组织建制,党务工作机构一般分为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组织。根据不同职能分类,可以分为:(1)行使决策和领导职能的机构;(2)行使执行职能的机构;(3)行使保证监督职能的机构;(4)行使监督检查职能的机构。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热门推荐
  • 绝情王妃贪财鬼

    绝情王妃贪财鬼

    苏一柔和赵小曼两个香满楼妓院的高级艺妓,分别被赵国和岂丹国的两个王子爱上了,当上了王后,怎么样?谁说当了王后就不能碰帅哥大把帅哥照单全收谁说当上了王后就不能赚钱她就不信邪开个妓院充实一下有钱照赚不误买官卖官赚得也不错没事了,也不忘救救国家玩帅哥,赚银钱,当王后样样玩得转一切尽在<绝情王妃贪财鬼>中,敬请阅读,收藏+推荐,作者感谢了!作者QQ:915020755群一:47032915(凭作品主角名进入)
  • 亡灵救不了

    亡灵救不了

    枫灵穿越了,是一个善良的亡灵……为了拯救世界,他开始奋斗。然而几年后,生灵涂炭。他后悔了,下定决心回到“过去”,刺杀自己,改变命运。要像卫宫士郎一样……
  • 世纪末的幻想曲

    世纪末的幻想曲

    世纪末的号角吹响,刀光剑影,魔法碰撞,背水一击,破釜沉舟,只为了将这世纪末的幻想曲奏响。
  • 靓仔修士

    靓仔修士

    我是一个广西人,自小学时遇到的一个恐怖的事情,遇上了我的师父,从而走上了学道之路。平时不仅遇到了许多惹人又笑又好玩的事,也遇到了许许多多诡异无比的事情。
  • 裙下之尘

    裙下之尘

    平凡的Momo疯狂爱上了被光环围绕的跨国总裁宋苒,可精明老练的宋苒却丝毫不为所动。历经失恋的痛苦,Momo开始如杂草般旺盛而倔强地成长。当他们再次相遇,她已成了漂亮干练的高级白领,而那久违的怦然心动向老练的宋苒袭来,他竟然怕了,而她也迟疑了,这真是Momo想要的爱吗?或者这从头至尾不过是一个梦而已……
  • 逆夺天道

    逆夺天道

    在这个习武为风的世界,在这个人性淡漠的时代,在这个万族林立的大陆。且看平凡少年,踏碎虚空,鼎立苍穹,振臂大呼:“欲成仁,先夺天!”
  •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是作者对中国西部山川与风土人情的描写、歌颂;也是作者以西部人的视觉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作者赋予了“西部”这一概念全新的含义,不但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西部,更是指心灵意义那些神秘与未知的领域。这部大多以中国西部为背景的散文集,吴景娅贯以“温柔”二字,意味着西部不再是蛮荒、贫瘠的代名词,西部顿时翩跹,是拓展人想象和诗意的无限空间。这是一本具有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的美文读物。作者对中国文字有了个性组合和创新的遣用——她的文字镜头有远的历史,有近的当下,有思念,有距离,也有现实安稳流淌。吴景娅笔下的西部犹如一个广阔、包容、神秘的精神故乡,等待我们每个人的踏入与探索……
  • 女神系統

    女神系統

    “叮咚!恭喜你拥有女神系统!”“叮什么叮,咚你个咚,黑电脑找我这样一穷二白的人忽悠什么忽悠。”原本在电脑上做设计图的年素显得无所畏惧。对话筒冷冷传声,面对屏幕突如其来的乱码,失去了电脑控制权。“女神系统并不是忽悠。”“别以为你跟我扯这些幺蛾子我就信了。”当屏幕连同主机开始冒烟,轰然爆炸,那些电子设备们无一善终,已经缩到角落里的年素面色铁青。那阴魂不散的声音如同是在年素脑海中那样重新响起:“这回相信了吗,亲爱的女神宿主。”
  • 和友人新居园上

    和友人新居园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斗在前线的我

    战斗在前线的我

    身为提督/指挥官/舰长/御主的我怎么只能在后面看着她们战斗呢,男人就是要迎难而上,奋战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