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提出了改革封建君主制度,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1898年,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开始了百日维新,改革政治和军事,编练新军;倡办实业,改革财政;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校。戊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的,是一场旨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改良运动,它将中国的革新推进到了制度变革的高度。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只有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建了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武装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实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上和思想上的大解放;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的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第一,说明帝国主义决不会放弃在中国的侵略而容许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自主的共和国。第二,说明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与生俱来的、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第三,说明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要广泛发动农民就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未能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丝毫没有触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导致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革命开始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三、近代中国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斗争英勇而曲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于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农民的平均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都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呼唤着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首先,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物质和阶级的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其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除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和方向,它促进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对东方民族解放运动非常关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革命的迫切需要:第一,辛亥革命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中逐步认识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有一种新的思想武器作指导,中国才有出路。经过反复比较、鉴别,终于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准备了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第三,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提高了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使人们更加热切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五四新文化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批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到工人中去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和中国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产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的革命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新的前途——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经曲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重重困难,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论断是一条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曲折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如何把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问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尖锐地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离开对中国问题的解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和存在价值。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反复的探索、斗争,经历了多次的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关于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原理制定的,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直接奋斗的目标,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共产主义者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对中国革命认识上的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飞跃;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共产主义者还没有认清中国革命的实际,以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可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和领导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工人大罢工失败了。从工人罢工的失败中,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是中国革命的首要敌人。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纲领,说明党认识到只有经过民主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如何联系?
党内存在着以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割裂开来的“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中国现阶段进行的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在现阶段的革命中应是配角,帮助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等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在这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党放弃了对国民革命的领导,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一再退让,在统一战线中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策略,当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时,无力组织有力的反击,大革命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又出现了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混淆起来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论”,出现了以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反对资产阶级,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推行“城市中心论”,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白区采取冒险主义;搞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用所谓正规战争来代替游击战或游击性的运动战。“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力量的挫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又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和失败中,可以看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始终困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导致革命挫败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如何对待来自外域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如何对待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挥;如何对待自身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一旦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视为“圣经”、“灵丹圣药”,而不管中国的实际;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就会使革命陷入绝境。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倡导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两大历史难题:一是中国革命问题;二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地选择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成功的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