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8300000031

第31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分“三步走”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中华民族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愚昧、保守,愈来愈落后了,19世纪中叶,终于被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撞开古老帝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备受外国列强欺侮凌辱,沦为半殖民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富国强,前仆后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但这些努力,由于封建统治和外国列强的破坏,都落空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结束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才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新中国诞生前夕,我们党就提出了把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建国初期几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并列入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中。1964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具体确定了“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1975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然而,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又使我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怀着“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赤诚之心,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响亮地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基本纲领、政策、实施步骤,从此我国真正走上了通向四个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1.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尽管在资源总量及经济总量指标方面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占有量仍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我国的主要资源除了钨、稀土的人均占有水平较高及钛、锌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林地、森林蓄积量、铜、镍等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能源、耕地、铁矿等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的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服务业不发达。要在一个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人均收入水平低的条件下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工业现代化,将会面临许多困难。因此,选择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选择了一种以强调数量增长和以外延方式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发展模式,并先后于1956年、1964年和1978年提出过三个现代化战略。尽管这三个战略的实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益明显。例如,农轻重比例严重不合理,高积累、高投入与低效益、低产出相联系,重积累、轻消费使人民得到的实惠不多,区域发展失衡,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呈大起大落的格局等。邓小平在剖析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时明确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的二十年是被耽误了,“主要是太急,政策偏‘左’,结果不但生产力没有顺利发展,反而受到了阻碍”。

2.“三步走”台阶式发展战略

邓小平正是在总结以往发展战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20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21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成熟和具体化的。这一战略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首先,战略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邓小平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邓小平又提出了现代化的量化目标,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他说:“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是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时我同他首次谈到的。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邓小平进一步规划我国下一个世纪的发展目标。他指出,到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

其次,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战略目标的台阶式发展战略。他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但毕竟我们只是开步走。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问:为什么翻两番已经达到,人均GDP没有达到?)。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目标不高,但做起来可不容易。”最后,发展战略的重点。邓小平认为,实施“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和交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3.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进行的科学总结,它必然成为我国今后制定现代化建设战略蓝图的指导方针。

第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过去我们也一直在谈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主要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甚至把“一大二公”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其实,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优越、更先进的根本表现是,能够用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速度来发展经济。邓小平在谈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时明确指出:“如果达到这一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只有创造出更高的生产率,才能充分体现其优越性。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第二,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与保证。邓小平认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但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现代化始终处于中心与基础的地位。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正是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第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在通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因为,“中国科学技术落后,困难比较多,特别是人口太多,现在就有十亿五千万,增加人民的收入很不容易,短期内要摆脱贫困落后状态很不容易。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在这方面我国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大跃进”到“洋冒进”都说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邓小平在总结以往的教训时告诫我们:“建国以来我们犯的几次错误,都是由于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重积累、轻消费,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很清楚,那就是消灭贫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这是大局。”第五,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为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邓小平指出:“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改革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三大,用党的文件形式把邓小平“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党的十四大再次肯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和长远的三个奋斗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确认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报告制订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类推荐
  • 得到:极简老子

    得到:极简老子

    王蒙写给年轻人的中国智慧读本,凝聚数十年读书心得与人生经验,直达《老子》精华内核。在本书中,王蒙打破《老子》千年不变的全文阅读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将老子智慧中的精髓以简练的文字展现给读者。本书共分七大章,以“学习老子的超常智慧”开篇,从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人际关系五大方面切入,以“道:世界和我之间的路”结尾,以全新的脉络串联起200条《老子》精华文字,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硬核干货。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 画中影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的思维科学。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思维的斧子”。逻辑是思维的一把“斧子”,要想使用好这把“斧子”,除了具体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逻辑的知识转换为运用逻辑的技巧和技能。而逻辑学的工具学科性质也决定了,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
热门推荐
  • 李泰的大唐

    李泰的大唐

    贞观十六年,一个志得意满的灵魂没有一点点防备地穿成了大唐魏王李泰。这一年,李承乾要杀胖子李泰。这一年,高句丽泉盖苏文要杀死荣留王高建武,然后挑衅大唐一统辽东窥视中原。这一年,薛延陀夷男可汗要求娶大唐公主,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欲借大唐之大义制霸漠北威慑大唐!……开局一个亲王李泰很忙,审视前尘,大唐灭了高句丽肥了新罗,灭了薛延陀便宜了回纥……大唐忙活一百五十年却换来安史之乱繁华破灭,留下山河破碎几百年!大唐不哭,这一世我李泰要让大唐雄风传诸万世,我要让九州四海共举龙旗、共说唐语,这是我李泰的大唐,我的大唐没有悲哀只有豪情!
  • 因为你,我爱着

    因为你,我爱着

    如果没有你,我该如何继续。一见钟情的中美爱情,在荫下一起结束生命那刻承诺地久天长
  • 重案行动

    重案行动

    九号楼是海阳市纪委“双规”办事点。海阳市建设局长罗田平第二次婚姻时大操大办,市纪委接到举报后找罗国平进行调查了解正在调查的时候,市委书记祝勇又掺到举报,罗固平接受建筑商唐绍昆的贿赂30万元。调查中,罗国平被迫打开公文包,铁证之下,罗国平被纪委带到“六一九”招待所九号楼“双规”。围绕着罗国平的违纪事实,纪检、公安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分成多个调查组,展开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调查过程中,与罗国平相关利益链条上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干扰纪委的办案工作,重金收买办案人员,甚至动用黑恶势力,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止有关人员配合调查……波诡云谲,看谁能笑到最后。
  • 网游之自由者

    网游之自由者

    张鑫三岁习武,五岁便上房爬树。他不单身手矫健还有一膀子好力气。如此高手竟然在虚拟网游界被人嘲笑,是何道理?
  • 从血疗术开始做古神

    从血疗术开始做古神

    要获得超强视觉?那就来输点鹰之血。想要获得超强力量?熊之血很好用。你要超越人类?正好,我这里有吸血鬼的血。你想成为究极生物?很好,我这里有一滴古神之血。…………成为邪神滋生,古老混乱的阿卡姆市的无头市长。洛斯以血疗术为起点,兴建超凡收容所,建造禁忌图书馆,古神博物院。洛斯:我们阿卡姆人才济济,民风淳朴,哎!别跑啊!还没参观阿卡姆疗养院呢!种田流,无敌流,幕后黑手流,克苏鲁。
  • 我家王妃是猫仙

    我家王妃是猫仙

    她,白玖是杀手首榜的第一杀手,自己的搭档为了能代取她的位置不惜一切代价背叛她,却没想到被手镯里的精灵,在被开枪时把她救到古代,救了就救了,却偏偏让她变成了猫,还好死不死的被人当成猫仙。他,武陵国的王爷,杀人无数,却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脸,却也被下了药使得他犯了心疾,这个武陵国阴晴不定的邪王,人人皆知他没有情,却不想遇到了让他爱的人,白玖。
  •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2(微历史)

    本书描述了18世纪末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大清王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突出描写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和各路人马的血腥博弈,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反映同一时期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人文科技、市井风情。时间跨度五十多年,涉及同期英国的发迹史、西班牙的沉沦史、美国的崛起史、葡萄牙的奴隶买卖,东印度公司的发迹史,美国铁路与中国劳工,世界各地的工业革命,探索新大陆,海盗贸易,新事物萌芽等,内容宏大,意旨宏远,文笔犀利、柔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同时又不禁叹惜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历史车轮的生猛。
  • 跨越千年的爱恋

    跨越千年的爱恋

    一场人仙之恋,手足之情,最终的结局会怎样?一些又该何去何从?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指出错误,我一定会在大家的帮助下越写越好,谢谢大家。
  • 阿鼻涅槃记

    阿鼻涅槃记

    黑月起,孽海翻,天地倒倾!群星闪耀?亦或孤月凌空?身处阿鼻无间,仰望?还是涅……
  • 求生在宠物小精灵

    求生在宠物小精灵

    隐藏在无害外表下的危险,吃与被吃的残酷世界。在这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孤苦无依没挂没光环的萝莉又将如何披荆斩棘一步步生存下去,并比所有人都活得更好!(正能量【真的[不骗你<无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