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74100000037

第37章 光头人和独目人探秘

中国的阿尔泰山地区,是上古时代阿尔泰文化的发源地,中西史学家的笔触都曾在此交汇,他们共同记载下来的历史状况之相似,令人吃惊。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有一个极北之国,名曰“穷发”,就是光头人。在阿尔泰山南北,都曾发现过光头石人,反映这部分居民有剪发的习俗。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写到秃头人:“直到这些斯奇提亚(斯基泰)人所居住的地区,上面所说到的全部土地郡是平原,而土层也是很厚的;但是从这里开始,则是粗糙的和多岩石的地带了。过去很长的这一段粗糙地带,则有人居住在高山的山脚之下,这些人不分男女据说生下来便都是秃头的。他们是一个长着狮子鼻和巨大下颚的民族。他们讲着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穿着斯奇提亚的衣服,他们是以树木的果实为生的。”戴禾、张英莉认为,这些秃头人是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之南、天山之北的突厥种。王博、祁小山进一步指出:秃头人与新疆阿勒泰地区萨木特石人很接近,具有非常宽的鼻翼和宽圆的下颚。秃头人也应属于鬼国人,是鬼国人的一支。

史籍记载的光头人,应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突厥种人,也即鬼国(匈奴)人的一支。关于独目人,是东西方史学家和民众的热门话题,然而他只不过在额中多画了一个圈,作为太阳图腾的标志。这种风俗的遗响,在印度表现为额头上的朱砂痣。

《淮南子·地形训》云:“北方曰积冰,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极之阴,不见日也。”《穆天子传》中也有“觞天子于羽陵之上”的记载。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写道:“他们说,斯奇提亚上方居民的北边,由于有羽毛白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够看到那里和进入那里去。大地和天空到处都是这种羽毛……我的看法是这样,在那个地方以北,雪是经常下的,虽然在夏天,不用说雪是下得比冬天少的。

凡是在自己身边看过下大雪的人,他自己是会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因为雪和羽毛是相像的。而这一大陆北方之所以荒漠无人,便是由于我所说的、这样严寒的冬天。

因此,我以为斯奇提亚人和他们的邻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它来比喻雪而已。以上我所说的,就是那些据说是最遥远的地方。”而普林尼《博物志》中也记载“有烈风之山和终年飞雪如羽毛而被称为羽毛之区;那是被自然判了罪的世界之一角,埋在阴沉黑暗中,毫无生气,只有冰冷的北风肆虐。”这与《淮南子》所说的“委羽之山”是多么吻合呀!至于“烈风之山”,实际上也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不周之山”,是西伯利亚寒流的发源地。

普林尼在谈到烈风之山和羽毛之区时,指出其附近住着独目人:“距北风出发之处和名为北风之穴的洞——其地号称Cesclinthron(“世界的门闩”,即世界边缘)——不远的地方,据说有独目人,以前额当中有一目著名。他们为了宝贵的矿藏跟格立芬人进行不断的斗争。”

麦伽斯提尼《印度志》也说:“独目人,狗耳,一只眼长在额正中,头发直立,胸部毛毵毵。”独目人,也就是《淮南子·地形训》中的“一目民”、《山海经》中的“一目国”。

《山海经·海外北经》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钟就是金山,也就是阿尔泰山,即普林尼所说的烈风之山与羽毛之区。

关于独目人,这是东西方史学家最热门的话题。希罗多德写道:“在伊赛多涅斯人的那面,住着独眼人种阿里玛斯波伊人,在阿里玛斯波伊人的那面住着看守黄金的格律普斯,而在这些人的那面则又是领地一直伸张到大海的极北居民……在斯奇提亚语当中,‘阿里玛’是一,而‘斯波’是眼睛的意思。

以上所提到的一切地方都是极其寒冷的,一年当中有八个月都是不可忍耐的严寒;而且在这些地方,除去点火之外,你甚至是无法用水合泥的。”据白鸟库吉研究,这阿里玛斯波伊人就是匈奴。

在《山海经》中,明确地指出一目国就是鬼国。如《海内北经》云:“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大荒北经》云:“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目是威姓。”袁珂指出:“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为一目,疑亦此国。”言之成理,所谓鬼国,也就是我们在上面考证过的匈奴。

希罗多德不是西方记述独眼人最早的历史学家,比希罗多德早200多年的普罗柯尼苏人阿利斯铁阿斯早就有一本《独目人》专门描述这个东方传奇部落的故事,可惜这部长诗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记佚。

公元12世纪拜占廷诗人泽泽斯的《千行卷汇编》中还保存了几句,大意是:“以长发自豪的伊塞顿人说,他们的北风方向那边的邻人,是人多势众的勇猛战士,富有马匹,羊和牲畜成群。每个人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他们毛发毵毵,强悍无比。”

孙培良在对中西文献中独目人记载进行对照以后指出:“这里的一目国、一目民、人面而一目的鬼国,当然是从西北传人的传说,与阿里马斯普相当,只是没有和看守金子的格立芬相应的怪兽。”但是他忽略了《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坤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还有《海内西经》中“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如果我们把昆仑山认定为今阿尔泰山,则西方神话中的看守黄金的怪兽就是陆吾或开明无疑。

从米努辛斯克石人的雕刻来看,所谓独目人只是在额中多画了一个圆圈,作为太阳图腾的标志,实际上是三只眼。《山海经·海外西经》将“三目”与“一目”连叙:“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古代神话中的大神往往有威力无比的第三只眼。

古希腊大神宙斯在某些地方性神祠都刻画为三只眼;古印度的大神湿婆第三只眼能喷火灭妖;藏族英雄格萨尔“身高九丈三个眼”;蒙古族的英雄乌恩是“长着三只眼的红脸大汉”;汉族英雄二郎神也是三只眼,哪吒三头六臂,每头三眼,故为九眼。

这些第三只眼都能喷火,说明其原型都是由太阳图腾演变而来的。有人把这第三只眼追源于印度,但考古事实告诉我们,应该追溯到米努辛斯克的夏人太阳崇拜才是。

这种风俗的遗迹在印度,表现为在额头点以朱砂痣,这可能与古代阿尔泰种族入侵印度有关。据卫聚贤介绍,直到近代,在西藏及不丹尚有在额头雕刻第三只眼的人。“在光绪三十年左右,成都有人看见有二十几个三只眼的人从西藏到北京去朝贡,路过成都,被人围观。

详察正中额上的一只眼,非真的眼睛,系于幼时以刀刻画其额为一小直孔,含以黑珠,长大了珠含肉内,肉缝裂开,恰似竖立的一只眼。”如此,我们推论远古时代的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居民,也可能做出类似的举动,在额头上刻以十字,十字是太阳的标记,故鬼族的“鬼”,在甲骨文中便成了,上面是人头,下面是人腿,面有太阳记号。

但这种特异的标记使周围别的民族感到可怕,于是“鬼”字便成了“魔怪”的同义词。在荷马史诗中,记载了一个吃人的独目巨人库克洛佩斯的著名传说。故事说,库克洛佩斯是巨人的统称,这一名字的意思是“圆眼”,因为他们仅有一只长在前额正中的眼睛。

他们住在洞里,以岛上的野生物和他们豢养的羊群为食。他们不习耕作,不信神祗,没有管辖和法规。有人认为,库克洛佩斯不是中国神话的“一目国”,因为一目国是“纵目”,而库克洛佩斯是“圆眼”。

实际上,一目就是圆目,米努辛斯克石人像中,额中一目确是圆而又圆的,是太阳的形状。据赫西俄德《神谱》描述,库克洛佩斯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盖亚之子,兄弟三人:布戎忒斯(Brontes,意为“霹雳制造者”)、斯忒罗佩斯(steropes,意为“闪电制造者”)和阿耳革斯(Arges,意为“亮光制造者”),其含义都与太阳一样,属于天象一类的神。所以,库克洛佩斯神话应与米努辛斯克独目人、也就是夏人的太阳图腾有关。

类似于希腊独眼巨人的神话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俄罗斯、芬兰都广泛流传,故事大意都是:有个妖怪,只有一只眼睛,每天都要吃人,后来有人弄瞎了它的眼睛,然后逃走了。这与中国人把“一目国”称为“鬼国”,亦是相通的。

同类推荐
  •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堂教学与语言艺术

    新课程改革,如初升的朝阳,照亮教育的一片天地,给其间的每一角落都染上生命的色彩,催生出无尽的希望。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新语言。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每一位从教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面对全新课题,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沐浴着时代阳光前行,自身不能不带上阳光的色彩、阳光的味道、阳光的品格;但同时,也不能不从心底催生出无限的活力与渴求。
  • 路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热门推荐
  • 一个电视记者的爱情故事

    一个电视记者的爱情故事

    我,郝帅,年轻的电视台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认识并爱上了副市长王志鹏的外甥女金玉凤。婚后发现,她并非王志鹏的外甥女。那么,她究竟是什么人?我的前女友怎么对待她?周围的人怎么对待她?我和她的婚姻的结局如何?故事由此展开。
  • 情商高手,只要三步

    情商高手,只要三步

    《高情商聊天术:如何成为会表达的少数人》99%的人际问题不是道理不通,而是感觉不通。人和人之间,只要聊好了、感觉好了,问题不用解决,问题自动消失。听说两种能力训练,3大场景模拟对话,10年表达经验锤炼,影响、说服、沟通、谈判,谈笑间搞定!《高情商沟通力:影响他人,收服人心的关键技能》深度把握心理学、谈判力、共情力原理,综合提问题说故事潜台词幽默感,令对方明明想说“不”,却不知不觉变成“是”!《高情商交际学:掌控在交际中的主导权》你交往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高情商交际不决定你的努力,却一定能成倍放大你努力的效果。
  •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

    岁月静好.浅笑安然

    青梅竹马7儿和南瑾,到底谁爱上了谁?7儿闺蜜宗楠与南瑾好兄弟苏祈打打闹闹,成天玩笑,最后却?他们的学长文铭和他们又会怎样,从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成长,变成一个个社会上所谓的“大人”,南瑾想要7儿岁月静好,浅笑安然。每一个相爱的人,最终又会怎样?爱到深处就会恨。樱花树下,你可安好!
  • 清风入梦·怡殇(Ⅰ)

    清风入梦·怡殇(Ⅰ)

    她是一个留日学生,睡梦中发生灵魂穿越,回到清朝宫廷之中,附身于因恋慕十二阿哥而新婚自杀的十三阿哥福晋兆佳氏身上。两人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濡以沫,从而使这个来自未来的女人从头到尾见证了十三皇子在九龙夺嫡中的大起大落以及雍正年间的显赫生涯。直至胤祥生命的尽头,她殉情自杀,灵魂再度回到现代,但是她却放弃了追寻她两生的十二阿哥。为了偿还她擅自改变的历史,她在现代独活三十年后猝死在怡亲王陵寝的神道碑前,灵魂与十三相会。
  • 必须跑赢所有人

    必须跑赢所有人

    穆梵穿越到末世百年之后的世界,城市分九线,武者亦分九线,想要获得更加优质的生存空间,只能靠跑,不停的跑,当你跑得身前无人,身后也无人时,恭喜你,财富、权力、窈窕淑女等你所希冀的一切,就在前方等着你!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

    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十八岁后的时间总是易逝的,我常常来不及回忆,也没时间珍惜当下。我常迷失在浮躁的河流中,浑浑噩噩。不如就让我用文字一点一滴的记录着属于我的平凡人生,从现在开始,从往事中回忆。 【不定时更新】
  • 湛蓝色夏季风

    湛蓝色夏季风

    我们溺爱蒲公英,溺爱那个湛蓝色的夏季,可是我们都不曾注意到蒲公英的花语——无法停留的爱……
  • 纨绔夫君无良妃

    纨绔夫君无良妃

    传闻,她因大师兄娶妻而妒火中烧,剜了师嫂的双眼。大婚当天,她的大师兄便剜了她的双眼给了她师嫂,于是她瞎了!她怒,这都什么烂剧情!还好有他,多才多艺,有钱财有地位有颜值,可惜,是个花花公子!她掀桌,这都什么鬼?!关于终身大事——女:“其实我喜欢颜值高的!”男:“没事我会做人皮面具!”(没天理啊!)女:“其实我喜欢身材好的!”男:“好不好你可以试试的!”(我谢谢你全家!)女:“其实我喜欢有钱的!”男:“我的钱够你用几辈子!”(是逼我来抢劫你吗!)女:“其实我喜欢有才的!”男:“我满腹经纶!”(你丫就吃书长大的!)女:“其实我喜欢女的!”男:“好巧,我也是!”这里是已被气死的某女……
  • 残金缺玉

    残金缺玉

    满清初叶,江湖传闻残金毒掌重出江湖。为了让江湖太平,群豪商讨邀请萧湘堡的后人,但要有竹木令才可以请出。幸得古浊飘让出竹木令。萧湘堡便派出萧凌到北京相助。萧凌初见古浊飘,便已互生情愫。但当萧凌想到相国府找回古浊飘时,古浊飘却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