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67000000019

第19章 2016—2020年:台海再现战云,大陆腹背受敌?(3)

但在两岸关系史上,那却是一个风起云涌,让人焦灼、骚动,甚至迷乱的夏天。

在这之前的2001—2006年间,陈水扁大搞“台独”,试图通过“修宪”“废统”等步骤,逐步实现台湾事实上的独立,而这在极大程度上触犯了中国大陆的底线。中国大陆由此认真做好了军事斗争的准备。其间,虽然从2005年开始,随着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大陆与台湾蓝营之间的沟通逐渐加强,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台湾内部的局面。

2006年上半年,当陈水扁宣布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之后,台湾海峡上空乌云密布,战争氛围逐渐形成。

“台海必有一战。”从进入21世纪开始,这一战略研判就开始逐渐占据中国大陆的主流思维。

“2008年台海将有一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研判又在中国大陆的主流媒体上出现并逐渐扩散。

2007年的夏天,就处于这样一个美丽与焦灼交织的紧要关头。

这是陈水扁时代的最后一年,台湾2008年选举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台海上空乌云密布,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密布的战云中似乎又透着一丝希望。

陈水扁毕竟是个即将过气的人物了,中国大陆必须与陈水扁的继任者打交道。这是我当时心中的一个强力信念。

在这方面,两岸都有其情报、内参和研究部门作为沟通渠道。但我经常对这些部门的人士说:“你们的作用很重要,但还是不能替代电视,因为只有电视才直接面向公众,才最为直观。而今天和未来,民意对政治决策的牵制力和影响力完全不可忽视。”

当时,顽固的陈水扁依然在位,时时可能挑衅;可能成为陈水扁继任者的谢长廷,虽相对温和,但大陆对他又不是十分了解;而马英九集所有光环于一身,但2008年究竟能否胜选,也还是一个硕大的问号。

2007年夏天,《震海听风录》就时常穿梭于台湾这三个政治人物之间。更准确地说,我们是穿梭于这三个台湾政治人物的周围智囊之间,频频将他们的贴身智囊请上节目,有时甚至还让他们与北京或华盛顿的智囊直接展开电视对话。

一场场看似平静,然而又十分具有内幕色彩的对话,就这样在台北、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展开,而中间的纽带则是香港。

不少朋友以为,我们穿梭于如此复杂的人物之间,一定有很多秘密渠道或中间人。

我听闻之后时常哑然失笑,牵线的中间人倒是有,但秘密渠道则完全没有。我至今总共只去过台湾三次,一次开会,一次观察选举,而另一次则是去佛光山拜会星云大师。我的节目之所以能穿梭于重量级的嘉宾之间,用句有点“自吹自擂”的话,还真靠的是凤凰卫视的影响力和我自己的实力。

每次当我坐在香港的演播室内,与台北的蓝绿智囊,以及北京和华盛顿的智囊展开对话时,我着实感到这正是“一国两制”的香港可以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所有的人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和爱护香港的这一独特作用。

我经常对我的那些身份特殊的嘉宾们说:“我们的节目纯粹是民间色彩,你们将各种敏感问题在我的节目里对话清楚了,回去后就可以写报告禀报各自的最高领导人;没有谈好,那就一阵风吹过,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最早代表马英九出席我的节目的蓝营智囊,是当时马英九竞选团队的高参、后来担任台湾“国安会”秘书长的苏起,时间是2007年7月11日。

苏起是马英九的密友,当时极受马英九的信任和器重。2007年时,苏起在马英九竞选团队里的重量人尽皆知。因此,苏起愿意应邀出席我的节目,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请看我与他在节目里的这段对话:

邱震海:就您的内部操作来看,马英九先生通过他目前的两岸政策的表述,要传递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信息?

苏起:他基本上是希望打破现在台湾的自我闭锁的状态,跟大陆重新开展交流,希望最终能够营造两岸的和平、稳定,促进台湾内部的经济发展。

邱震海:这当然听上去是很不错的。但他的政策,有没有一个底线或者有没有一个上限?他最高能够去到哪一步,最低不能突破什么样的底线?这个在马团队内部,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苏起:你这个问得很好。最低就是我们不会走民进党,还有陈水扁他们在走的法理“台独”的道路,这是最低的;最高的我们希望两岸能够创造更多的交流和和平的机会。

邱震海:所谓的最高能够创造更多的两岸的和平,这个有底线吗?有前提条件吗?

苏起:这个要透过很多的谈判来实现,那么高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敢说,不过基本上是往那个方向迈进。

邱震海:如果说明年3月份(即2008年3月)一旦马英九先生顺利上台,那么他马上就面临在两岸政策上要跟北京产生互动的局面。他如何让北京相信或者如何跟北京展开第一步的互动,比如说互不否认,比如说中华民国等的定位问题。

苏起:这个问题我蛮有信心,一点都不困难。几个因素:第一,国民党内部的共识非常高。我刚才说过,不管你是什么省籍,不管你是老的还是小的,基本上都认为两岸该复谈,两岸该交流,两岸该直航。那么复谈就是用“九二共识”做基础。第二,大陆方面也在两年前的胡锦涛主席跟我们的连战主席的一个共同愿景里面,提到了用“九二共识”来复谈。第三个因素,大陆方面的对台政策这几年有相当多务实的转变,过去“促统”促得很凶,现在把“促统”放一边,以“防独”为优先,那么既然以“防独”为优先,就跟国民党的反对“台独”的政策完全一致。

苏起的这段话说于2007年7月11日。十个月之后,亦即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正式成为台湾最高领导人。后来的事实证明,苏起的这段话成为了两岸关系的基本事实。

敏感时刻:民进党高层现身

但是,我与苏起的下面一段对话,也让我对民进党内部的情况开始感兴趣:

邱震海:您提到马英九和谢长廷。外界有一种舆论认为,马谢两个人的两岸政策不是在比谁更清晰,是比谁更温和或者比谁更模棱两可。谢长廷说,他要坚持两岸的开放,要以坚持台湾的主体性,兼顾开放与主体。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是要有尊严的开放。如何理解?

苏起:邱先生,我不会从这些文字上来看,这些文字都是选举的语言。谢长廷使用这些语言的技巧绝对比马英九高明得多。我基本上是看另外两个东西,第一,谢长廷能够跟陈水扁切割到什么程度?以目前来看,我看他根本没有办法切割。所以谢长廷摆脱不了陈水扁的阴影,他摆脱不了陈水扁的阴影,还能够温和到哪里去?

作为马英九竞选团队的核心人物,苏起对谢长廷的看法应该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客观地看,苏起的观点又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民党的马英九并非唯一可能当选的人物。民进党谢长廷的立场既不同于马英九,也不同于陈水扁,也十分可能当选。谢长廷对两岸关系的内部考虑究竟如何?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谢长廷与陈水扁究竟能否切割?

我必须找到来自谢长廷周围的核心人物!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强烈愿望。

这时,正是2007年8月中旬,距离2008年台湾选举还有七个月。

但这个人是谁?对此,我并不知道,甚至还有点一筹莫展。

但我只定下一个标准:这个人必须是谢长廷周围的核心幕僚,而且又必须与陈水扁关系不错。

设定完这个标准后,我自己也觉得好笑,民进党核心阶层的人士,能愿意出席我的节目吗?

我当时的节目主编杨青之开始为我张罗。杨青之来自福建,有很多台湾的资源。小丫头不知怎么,闭门面壁几个小时,然后又一通电话之后,忽然问我:“萧美琴如何?”

听了这个名字,我心里一喜又一惊。萧美琴,民进党的时任国际部主任,2007年6月刚应邀担任谢长廷竞选总部的国际部主任,负责为谢长廷张罗各种国际事务。

鉴于萧美琴与陈水扁的特殊关系,同时又是谢长廷竞选的核心幕僚,由她来出席节目无疑是十分理想的选择。

但萧美琴愿意来吗?这很快就成为我的第二个问题。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您若觉得可以,我先去试着和她谈一谈。”杨青之的口气,让人觉得她和萧美琴好像是老熟人。

经常收看台湾电视节目的朋友,大概都会对萧美琴有如下的印象:一个美台混血的美女政治人物,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会吸引大多数男人的眼球。她的英语流利,因此长期担任民进党国际部主任,负责民进党与国际社会(其中主要是美国)的关系。

在陈水扁上台的那些年里,一般只要有陈水扁出席的国际场合,多半都有萧美琴的身影。在那些场合,很多人耳朵里听到的是陈水扁的发言,但眼睛看的却是他背后的萧美琴。

萧美琴是个大美女,相信大家一定都记住了。然而,这却是一个“带刺的玫瑰”。在各种公众场合,她时而给人美丽、柔和的印象,时而又给人犀利、毒辣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看台湾电视多了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这是一个“台独”倾向颇重的民进党政治人物。

这个美台混血美女,究竟是一朵“温柔的玫瑰”,还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不近距离观察她,一时还真不好说。

带刺的玫瑰?谜一样的女人?

写作进行到这里,一个多面的萧美琴,映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2008年3月20日的晚上,民进党惨败,台湾“政权”重新回到了国民党手中。那一晚的台湾,是欢腾的夜晚,也是哀伤的夜晚。到底是欢腾还是哀伤,一切就视乎你到底是从蓝营还是从绿营的立场上来看问题了。

萧美琴是绿营的铁杆分子,因此那一晚对萧美琴而言,自然是极其哀伤的一晚。

远在香港的我,从电视直播里观察着萧美琴。选举结果公布后,在民进党总部门口的集会上,与一众民进党高层站在一起向选民表示感谢并谢罪道歉。她的眼睛开始时是镇定的,但随着那种凄凉氛围的逐渐加重,她的眼眶慢慢地开始湿润。

她强忍着不让哀伤迸发。终于,泪水冲破了情感的闸门,顺着萧美琴的脸颊一颗一颗地滚落下来……

泪水滚滚的萧美琴,站在一众脸色凝重的民进党男性高层人物中间,显得尤其扎眼。

看着电视里的这一幕,那个犀利、毒辣的萧美琴似乎不见了,而另一个美丽、柔和得像花一般易被捻碎的萧美琴,至少那一刹那在我的心目中又回来了。

就在几个月前,2007年的夏天,她还是那样意气风发地出现在我的《震海听风录》里,向大陆方面隔空喊话。

我的手机里至今仍有她的电话号码。但那一晚,面对电视机里泪眼簌簌的萧美琴,我始终没有拨通她的电话……

萧美琴的“带刺的玫瑰”的形象,不是没有来源的。如果你去网上搜索萧美琴的资料,那么大致是以下这些信息:

萧美琴(英文:Hsiao Bi-khim,1971年8月7日-),台湾政治人物,台美混血儿,民主进步党籍,第五至六届台湾立法委员,现任立法院第八届立法委员、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花莲县日安花莲协会理事长。萧美琴的父亲萧清芬是台南人,前台南神学院院长;母亲是美国人。萧美琴出生于日本,成长于台南,美国欧柏林学院东亚研究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

如果你再多花一点时间搜索,那么大概就可搜出下列资料:

萧美琴是民进党内大名鼎鼎的才女,有“陈文茜第二”之称。不过,萧美琴却因与陈水扁的绯闻而风头更胜陈文茜一筹。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萧美琴,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更因其是中美混血儿而生得一副漂亮脸蛋。

萧美琴出生在日本,从小在台湾长大、受教育,国中毕业后才到美国读书。虽然当时她即将赴美,但临行前她还是闷声不响地去考了联考,并且顺利考上台南女中。她的朋友分析说:“她原本可以不去考的,但她想证明自己有这个实力。”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美琴的个性有多好强。

到了美国后,萧美琴一路由高中、大学,念到硕士、博士。若真要比较,大学时代应该是她求学阶段中最值得叙述的一页篇章,因为在此黄金时段,她不仅在吕秀莲与陈文茜等海外反对阵营前辈的带领下,参加了反对阵营早年的活动,而且还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若依萧美琴的年纪推算,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时,她才八岁,尚在读小学,而当时同为美丽岛受难者辩护律师的陈水扁,或是张俊雄,都应该算是她的前辈,是她叫“叔叔”的人。

不过,自幼在“白色恐怖”边缘地带长大的萧美琴,毫无疑问地,曾经深深受到美丽岛事件“白色恐怖”的阴影笼罩,“美丽岛情结”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滋长,致使她心智成熟后,心甘情愿地在身上挂起“我是台独”的鲜明旗帜。她与早期的在野反对势力结缘甚深,日后她进入民进党中央或陈水扁政府工作,也是必然的。

1991年,萧美琴受吕秀莲之邀,返台进入政坛。由于思路清晰,工作表现出色和外貌出众,萧美琴很快坐上了“总统府”顾问的位子。陈水扁上台后,萧美琴自然成为他的贴身翻译。

与她的政治经历同样丰富的,是她的情感经历。互联网上还可以找到下面的资料:

2000年11月,台湾女作家周玉蔻与宁育华在合作出版的新书《唐飞——在关键年代里》中,首次披露了陈水扁与萧美琴之间有暧昧不明的男女关系。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作者作为智库专家,主要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进行专题研究。
  • 中国大热点(2013-2014)

    中国大热点(2013-2014)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中国大热点》通过对2013年以来中央、省、市、县、百姓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全面梳理,精选出当今社会各界最受关注的前沿话题。全书资料翔实,案例鲜活,观点前沿,为读者权威解读当前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 大数据:政府治理新时代

    大数据:政府治理新时代

    这本书试图和你一起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政府治理,以及政府运作方式的升级和革新。大数据的影响已然发生,如何准确辨析新形势,快速应对新变化,正确采取新措施,是政府部门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的。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智慧选择改变人生

    智慧选择改变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不要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得到满意的结果固然重要。享受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做智慧的选择,过无悔的人生。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快乐人生,智慧选择:在安定中选择改变;在逆境中选择突破;在争议中选择面对;在批评中选择幽默;在打击中选择宽容;在沟通中选择灵活;在自信中选择智慧;在得失中选择释怀。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说明人生在各个不同阶段必须面对不同选择,追求成功过程中理应面对的种种挑战,以及生存交往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处世技巧。
  • 五日命

    五日命

    你死了,因为一场不算意外的车祸,你与死神做了交易,重新回到五日前,在这五日里,你需要找到死亡真相是什么并改变命运,你将如何做,而在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 天谏

    天谏

    大道万千,惟天道为尊,可天若不公?PS:简介先这样,以后再说!
  • 二弟沈梓琪

    二弟沈梓琪

    纪念我和二弟的认识,二弟认识你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正如二弟你的名字一样魔鬼。
  • 一世繁华终抵不过你笑颦如花

    一世繁华终抵不过你笑颦如花

    你说:希望我在没有你的日子里能开心快乐的活着,可是,如果我未来的日子没有你,我又如何能开心快乐的起来。如果有一天我想你了,你却不在我身边,如果每天我醒来,看不到你,我该怎么办?
  • 阴阳莫青霄

    阴阳莫青霄

    莫青霄一个在灵异界鼎鼎大名的名字,他曾经经历过无数的灵异事件。
  • 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本书通过故事揭示了是什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以及如何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全书共分五章,包括相信自己拥抱明天、充满活力舞动生命、享受人生完美生活、宽容真诚受人欢迎、成功人生自我创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主监国

    公主监国

    皇帝病危,时局动荡,不安势力蠢蠢欲动,皇族诅咒甚嚣尘上。恶名昭彰的监国公主,大婚前夕接手命案,深陷祸国谣言;只手遮天的禁军统领,行事诡谲,奉命随侍左右,护一世平安。智囊团一二三,愤青京兆尹,中二刑部侍郎,毒舌随从,外带不靠谱郎君一枚。奇案迭起,桩桩件件直指唯一的谜底,到头来却不过一场镜花水月。棋盘上风云变幻,执棋的人却化身为卒;长孙姒不知道别家监国公主是什么样的待遇,只知道自己水深火热。以前是扑面而来的美貌郎君,现在是从天而降的诡异案子。
  • 律师大人轻点宠

    律师大人轻点宠

    四年的恋人关系,出国留学后,彻底终止。再遇时,他是名气大震的金牌律师,手腕刚硬果决。她是家道衰败的都市白领。他牵着孩子,佳人相伴,与孑然一人逛超市的她相遇。她四年的思念与牵绊,终化成一句问候,“你还好吗?”他说,“没你的日子,便是安好。”如鲠在喉,如针穿心,如悲如泣的都市虐恋,拉开序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