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13300000014

第14章 1912·岭南画派在上海崛起考(1)

1912·岭南画派在上海崛起考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海派书画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型艺术流派,它在历史成因上承前启后,在艺术风格上传承创新,在画派性质上海纳百川,在群体构成上大师辈出。而海派书画重大的转型与突破期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

然而,历史时常有惊人的因缘契合之处。也是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继海派书画之后,又崛起了一个由精英群体构成,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相当的艺术影响的画派——岭南画派。而岭南画派重要的确立与奠基地,亦是在1912年的黄浦江畔。于是,在“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上海,两个艺术流派相逢相遇了,由此导致了一种巨大的艺术嬗变、强劲的画派革新、勃发的群体创造和激扬的笔墨驰骋,并为近现代中国美术拓展了绚丽的时空和华彩的时段。

岭南画派,顾名思义是以五岭之南的区域性、人文性、风格性与群体性为主体的艺术流派,然而其重要的奠基地为何会在上海?这又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历史的抉择、艺术的使命、群体的支持和风格的对应?研究岭南画派,上海的1912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聚焦点和关键切入口。

一、历史的抉择与城市的契合

美国文化社会学家C.格尔茨在《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中曾指出:文化“就社会互动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意义和象征的有序体系”,而社会体系就是“社会互动体系本身”。凡艺术之人都是社会之人,他们的生存方式和从艺过程都与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岭南画派的领袖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以下简称“二高一陈”)将一个画派的奠基地选择在了上海,体现了他们睿智的目光、开放的精神、拓展的气魄。这也表明他们成功地践行了一种先进的文化决策和英明的艺术战略。

从城市的特性和社会结构来看,开埠后的上海,是多种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辐射之地,是由本土文化、外省文化及外来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共通和价值互补之城。因而当时上海的工商日渐兴盛,经济日益活跃,市井日趋繁荣,它所具有的城市综合优势和社会开放程度要远远超过同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广州,特别是其经济实力和文化发展,已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领先水平。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和经济环境作用下,海派书画迅速崛起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见,上海的城市结构及经济能量、海派书画的高剑父高奇峰崛起与发展,无疑为岭南画派入驻上海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文化平台和良好的艺术空间。

除了社会、经济、艺术诸条件外,不可忽视的还有政治因素,“二高一陈”选择在1912年将岭南画派“迁入”上海,也是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三要素。1912年系民国元年,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寿终正寝,这正是一个社会转型、政治更新、城市发展、经济变革的新兴历史期。当时的上海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就是从上海赴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上海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1912年2月13日,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第二天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辞职,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于4月3日返回上海,暂住哈同花园。此时的上海,云集了一批同盟会的领导及核心成员,如陈其美、李平书、王一亭、胡汉民、张静江、廖仲恺、汪精卫、伍廷芳等。而高剑父在1906年留学日本时,就在廖仲恺的介绍下,在横滨认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底受孙中山、黄兴委派,高剑父返回广州,主持南部同盟会工作,筹备组建“中国同盟会广东分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光复广州等重大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胜利后,广东革命军组织新政府,协议推举广东都督,鉴于高剑父的影响及贡献,有人推举他。高此时却表明心迹:自己有志于艺术。从1912年起,高剑父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艺事,从革命家转向了艺术家。而1912年上海的政治环境与人脉关系,对高剑父来讲无疑是有着相当的吸引力与亲和力。为此,他向广州新政府提出发展美术事业的经费支持要求,时任省长的陈炯明与高剑父是朋友与战友,高是陈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于是陈炯明慷慨拨款10万元(当时1元折合今人民币约44元,见《文化人的经济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款项。1912年的人间四月天,正是江南桃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时节,“二高一陈”从岭南广州来到了上海,创立了“审美书馆”。6月5日,正式创刊发行了进行“艺术革命”的《真相画报》,画报以“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知识”为宗旨,高举起中国画革新变法的大旗,并在第一期上刊出了陈树人编译的《新画法》。

1912年,从国际背景来看,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列强放松了对东方殖民地的控制;而从国内背景来看,由于旧时封建专制的生产关系被打破,近代上海工业商贸,特别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而这一年国内各华资银行亦将总行集中迁往上海,银行集中的江西路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可见在这个“最有利的时期”及“金融高峰期”,“二高一陈”来到上海及《真理画报》的创刊,对于岭南画派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编年史的作用,不仅宣告了一个画派的政治主张、艺术追求和流派构成,更奠定了一个画派的事业根基、社会影响及未来发展。正是在风云际会的1912年,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上海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呈现出一种相当开放、充满活力的都市风范。而这不仅为来自异地他乡的岭南画派构建了一个立足发展的生存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新创造的都市舞台,使“二高一陈”在这里寻找到了他们政治上的同志、艺术上的同道和事业上的同门。这个历史的抉择与都市的契合,对于岭南画派来讲无疑具有开天辟地的创世纪意义。

二、群体的支持与经济的支撑

1912年,对于海派书画来讲,也是非同寻常、狂飙突进的一年。在这一年,“诗书画印”四绝,善于汲古纳新、自辟蹊径的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使海派书画自赵之谦、任伯年之后,拥有了一位最杰出、最有建树、也最有人格魅力的领袖人物。而此时,由于一个王朝的覆灭,一大批前清的高官大吏、名流鸿儒先后汇集到上海,他们是陈宝琛、陈三立、康有为、朱祖谋、沈曾植、张謇、曾熙、李瑞清、张元济等,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中的大师、名流中的名流”。这批士大夫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上海实行了集体转岗和华丽转身,加入了海派书画群体,从而形成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师群体和人才高地,使海派书画获得了一个更新换代的高端发展契机。如此强势的阵容乃至豪华的组合,使1912年的上海艺苑呈现出了衔华佩实而绚丽芬芳,文采风流而独领风骚的局面。

岭南画派的“二高一陈”,也正是在1912年这样一个历史变更期来到了上海,和海派书画的这个新兴群体不期而遇、结盟从艺。尽管当时的岭南画派在群体的构成、艺术的地位、社会的影响、创作的成就上还不能和海派书画同日而语,就拿“二高一陈”来讲,他们的个人从艺年龄、造诣、资历还系年轻的一代,当时的高剑父最年长,才33岁,高奇峰23岁,陈树人28岁。而以吴昌硕为领袖的海派书画家大都属“二高一陈”的师辈,如其时的吴昌硕已68岁,陈宝琛已67岁、沈曾植已62岁,康有为已54岁等,可谓是德高望重而人艺俱老。但敏锐而聪慧的“二高一陈”以其特有的审时度势的能力,确认海派书画的艺术精神与其岭南画派的精神还是相通相契的,因而义无反顾地欣然来到上海,而海派书画群体以其相当的热情、宏大的雅量及友好的态度接纳了这个当时还年轻、弱小的画派,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的共同体。

一座城市的主体精神、文化能量和价值取向,从终极意义上讲“还包含由文化和有目的人类行为所造成的状况”。正因1912年的上海云集了海派书画这样一个强大的阵营和高端的群体,并以其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岭南画派的到来作了基础性的铺垫和拓展性的准备,而这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机遇。于是,海派书画对岭南画派所作出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群体性的支持、交流和互动、结盟。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德高望重的海派书画领袖吴昌硕给“二高一陈”以宝贵的扶植,与他们相处友善。当喜好篆刻的高剑父带着自己的印稿去请教吴昌硕时,缶翁对其篆刻的刀法、字法及师承等作了具体的指导,他从此改学秦玺。缶翁的得意门生徐星洲还为高剑父操刀刻印。而海派书画群体中擅长美术理论、学术著述的黄宾虹在《真相画报》创刊前夕,便在他主笔的《神州日报》上率先刊登了《真相画报》的发刊词:《〈真相画报〉出世之缘起》一文。6月5日《真相画报》创刊号正式发行,6月21日,第二期出版,就在这一期,黄宾虹又撰写了在艺界及社会上产生相当影响的《真相画报叙》,并刊出了黄宾虹的设色山水画《竹西芳径》。黄当时在上海是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理论家,他的撰文评述为《真相画报》的刊行起到了重要的推介作用。与此同时,海派书画家中资深的胡寄尘、马星驰、沈心海等人亦从创刊号起就在《真相画报》上发表作品。胡寄尘是黄的安徽同乡韫玉的胞弟,韫玉是吴昌硕的好友。胡亦是一位反清志士,自称“一个革命党”,他的诗作《秋夜》等就刊载于该画报的创刊号。沈心海曾参与创办上海豫园书画善会,画报上的“历史画”大都出于他的手笔,高剑父、高奇峰对沈具有鲜明“申派”(亦即“海派”)风味的人物画,很是欣赏。随后,吴昌硕、王一亭、黄山寿、倪墨耕等人的画作也刊登于《真相画报》。“我们不难发现,高氏选择上海同人,除了政治方面的考虑之外,隐隐中还有着艺术互补原则的考虑。没有这些上海同人的介入,办报无疑要艰难得多,画报的内容不会那么精彩。”(《黄宾虹年谱》)

海上画派群体对岭南画派的支持与援助,为之摇旗呐喊,为之造势助阵,不仅使这个外来的初创画派在上海立稳了脚跟,建立了艺术大本营,而且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及更高的历史层面上,借鉴了一种现代的运作方式及新兴的经济形态。正是上海商贸的繁华、经济的活跃及市场的竞争,使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即从书斋画室型、文人雅士化转向社会现实,遵循经济规律、接受市场检验,关注受众营销,由此确立了海派书画的现代经济形态与市场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机制,一个画派的经济形态和从艺方式有着直接而本体的关系。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基本保障和相对独立,这个画派就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为此,岭南画派的“二高一陈”在创办《真相画报》的同时,还效法海派书画开展了积极的经济营销活动,使艺术和经济接轨,赋予画派以至关重要的“造血功能”。

同类推荐
  • 世界雕塑艺术(下)

    世界雕塑艺术(下)

    人类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史研究应当为希望了解和探寻艺术秘密的人们提供一些答案,应描述和展现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懈的艺术追求轨迹,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把人们引向一个迷人的领域,展现人类的漫长的历史中的艺术长征历程。
  • 2005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5年中国歌词精选

    编辑出版这个选本,一是为了展示这一年度歌词创作的佳作,为我国的文化积累作一点有益的工作;二是为尚示找到音乐伴侣的歌词牵线搭桥,希望能得到作曲家慧眼的赏识,为其插上音乐翅膀;三是为音乐文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享受中国歌词最新最佳创作成果的机会。这便是我们的初衷和愿望。编完一年一度的这个选本,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这样一年又有许多词作者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写出了不少佳作,而且这一年又发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他们的作品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却能让人眼睛发亮。新人辈出的词坛一道令人鼓舞的景观,所以每年都有一批新人的作品。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高校艺术学学科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课外雅致生活-午后的斜阳,乡村音乐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龙帝传奇

    神奇宝贝之龙帝传奇

    龙天,一个出生就在当世最强神奇宝贝训练家庇护下的男孩,十岁之时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始冒险,但第二天却又和他的庇护者一起失踪。十年后,如今再次回归的他还带着一批新世界的人们回到了这个世界。十年过去,青年龙天又会与世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第一本书,写得不好不要介意哈,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书评上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 快穿之我最爱拆CP

    快穿之我最爱拆CP

    简介:蓝轩就在宿舍里看电影吃泡面,宿友在开黑,然后赢了,一激动,宿友的水杯里的水倒在了电脑上,然后,宿友的电脑突然爆炸,他就这样死了T^T蓝轩“……”如果上天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他绝对不会再坐在二货的旁边。“你想活下去吗?”一道冰冷的声音在他的身后响起。蓝轩“当然。”“那么,我给你一个机会。”这是一个系统小砸和一个想要活下去的小笨蛋共同努力奔向前程的故事。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在《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里,端木赐香以女人的笔调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大清王朝史和没落时代的帝国往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复兴中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必须脱胎换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导致的最终结局只可能是在断头台上依然画不完心中的圆。当我们捧读《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时,会从字里行间读出:教训远比经验宝贵。鸦片战争使我们看到了天朝的“小”;看到了精神不得复兴的民族,永远与强国无缘。中华民族须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态度反思历史,痛定思痛,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 双神之棋

    双神之棋

    在主神与魔主的对弈中,地球被祂们选中为棋盘。作为亿万棋子之一,主角变强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故事。
  • 狐仙下凡萌妻逆天

    狐仙下凡萌妻逆天

    看女主如何一脚踹飞坏姨娘,二脚踹开臭婊子,三脚踹走白莲花;如何一手撩到痴情男,二手发现娘亲桃花无敌旺,三手成神变无敌
  • 名剑情仇录

    名剑情仇录

    不归山一役,江湖陷入了十五年的风平浪静;十五年后,杀人庄重现江湖,魔王殿明涛暗涌,玉剑门再至巅峰,一场腥风血雨缓缓酝酿。随他漫漫天涯路,纷扰江湖事,且看我这一剑风流!
  • 或许只有你懂我

    或许只有你懂我

    “于绅,我们在一起吧?”成林语一脸傲娇地说道。“啊?我们不是约定了三年后解除婚约吗?”“作废了,违约金已经打到你卡上。”可甜可盐型女主VS双标男主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治疗商人

    治疗商人

    刚进化为新人类的夏琳就被所谓的治疗中心抓走了,说是要治疗好她的病,实际上只是将她培养为,为自己的目的的工具,夏琳在里面饱受折磨,故事由此展开。
  •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

    《我用古典的方式爱过你》是美国传奇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经典诗歌集,中英双语版,由知名译者赖杰威、董恒秀倾情翻译,并获得哈佛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此书精选了艾米莉·狄金森毕生珍爱的64首诗歌作品,包括《我为美殉身》《我居住在可能里》《一个钟停了》等,除完整的中英文原诗之外,还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品评,还原一个真实的艾米莉·狄金森。跨越时间和语言,遇见狄金森其诗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