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2500000027

第27章 答友人问

一、关于《知青》的缘起

近年来,一种社会思潮引起我密切关注,甚至也可以说产生了本能的警觉,那就是--由于当下时代弊端多多,有的方面愈演愈烈,于是不满情绪每每被利用--为“文革”翻案,为“四人帮”平反,重写“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此类声音不绝于耳,某时甚至“振聋发聩”。似乎只有“请回”“伟大领袖”,中国才又有希望。

我对当下弊端自然是持批判态度的,但对“文革”时代的态度则是决绝的。

故常想--给我一次机会,就一次;最好是电视连续剧这种载体,让我能呈现“从前”给对从前忘却了的或一无所知的人们看,哪怕只不过呈现了一点点。

我将这当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责任。不能实行我就特郁闷。

并且我认为,最好是知青题材--因为“上山下乡”与“文革”相重叠,因为“知青”这个庞大群体对“文革”有切肤之痛,并且此痛与各式各样的千家万户相联系。故所以然,当山东影视中心找到我时,我心一动。但,他们会不会是一时头脑发烧呢?我要考验他们,借口忙碌,约半月后谈。

二、现实题材没有半点儿现实主义品质,那么什么性也谈不到

半月后,我与山东影视中心方面有了如下对话--他们:我们要搞一部具有点史性、诗性,维度广阔些的电视剧。我:若给我起码空间,我将努力达到你们的希望。问:什么空间?

答:呈现“文革”十年极“左”危害的空间。问:为什么要这种空间?答:完全没有这种空间,现实题材之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能得到丝毫体现,就什么性也谈不到。问:你要多大尺度?

答:我不至于脱离当下情况地要求完全自由的尺度,只给我体现“文革”对人性和人格之危害即可--它破坏爱情、离间友情、颠覆亲情、怂恿青春攻击性、铲除人文文化、企图使一代青年变傻,成为听凭摆布和调遣的毫无个人思想的政治工具……

问:你不认为你要的空间太大了吗?答:给我。否则另请别人。但只要给我,那么我会凭创作能力把握分寸。

问:你把握分寸的大原则呢?

答:知青个体痛苦记忆构成国家痛苦记忆的组成部分。他们中有思想本能者,看到了“文革”对国家的危害,于是开始质疑,开始否定--当年的“四五”运动中有他们的身影,也于是开始了自我救赎。而这一点,更是我要写的。总而言之,我要将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邪性原形拖拽出来,即使是一部分而已,而不是仅仅写个把“坏人”。“坏人”会出现,但依我看来,他们更是“‘文革’病人”……

首先表达支持我的是导演张新建。他同意我的看法--今天拍一部知青题材的电视剧,如果仅仅表现当年的劳苦,并且仅仅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实没有多大的文艺价值。

艺术总监也肯定了我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原则。他说--这是冒险的,但这个险不是完全不值得有人来冒一下,既然总得有人拿出这种冒险的魄力,那么就由我们山东人来做吧。当时他还指着我说--“你也是山东人”。

三、关于“青春无悔”

我虽也是知青,却从不参与什么有悔无悔、有怨无怨的辩论。并且我认为,下乡时间的长短,自愿或被迫,所赴异地之生存条件的差别,被歧视或没被歧视,有友谊关照或缺乏友谊关照,当地人对知青的态度好或不好……至少有20条以上的不同情况,几乎每一条都会导致一名当年的知青说不同的感受。

事实上我碰到的“无怨无悔”者极少。我总是对他们说--想想死者,伤者,无悔也应低调。他们也都诚心诚意地接受我的劝告。我写的剧本,当然还是由我来写歌词才更能体现全剧的意图和思想。

我写了,如下:

一寒来暑往,四季轮回。冰天雪地里,我们共同守护,保暖的火炉。不再喊万寿无疆,别跟我说谁是敌人,我们的青春由你做主,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什么道理?!

二把你的手给我,我也给你我的友谊。岁月是如此漫长,让我们相扶着挨过。

摆布吧,那只不过是我们的肉体;你主宰不了的,是我们的灵魂。还有,从伤口萌芽的思想,从伤口萌芽的思想……

我和导演就歌词有过如下对话--他说:“你太猛了。”我说:“创作勾起了我对‘文革’的痛恨。”

他说:“凡你写在剧本中的,除了因考虑到长度而加以改动,十之八九的内容我们都照拍了。我们这部剧对‘文革’年代极‘左’特征的呈现,差不多等于80年代以后所有影视作品中呈现的总和。我正担心它播得出来不?你就一点儿不担心?”

我说:“同样担心。”他说:“那你还写出这样的歌词来?”我说:“我头脑进水了。”我当他面将歌词撕了。

我俩相对默默吸烟。最后我提议--我写不出亮色的歌词来,干脆把这“难活”推给艺术总监。

四、关于《知青》的艺术总监

艺术总监王敏同志,曾是《闯关东》的决策人。山东农村插队知青,八年或九年。与插队女知青结为夫妻,还当过生产队长。在彻底否定极“左”年代这一点上,他和我和导演的立场完全一致。他是《知青》创作团队应特别感激的人。剧本只不过是“裸剧”,没有他力挺,《知青》不能成为剧。

我预先看过的是部分未合成片。没音乐,没主题歌。开播以后,我也只不过断断续续看了几集。并且,歌声一起,往往就从电视机前离开了。我根本就没留意到“无怨无悔”四个字。

直至有媒体就“无怨无悔”采访我,我才诧异地致电询问我们的艺术总监。

他说:我歌词中所用“无怨无悔”四字,乃指在极“左”年代,剧中人物爱得无悔;为友谊的担当无悔;与人民同甘共苦无悔;忧国而遭逮捕无悔。也是想对“无怨无悔”四字作另一种诠释。希望你在必要之时,替我也替我们的团队作一番解释。

我觉得现在到了“必要之时”。

五、我扪心自问

如果有当年的知青指斥我“滥用”知青这个巨大名义实现一己之创作企图,那么我承认。

但绝不道歉。更不认罪。

这是我的创作权利,对谁都无内疚。并且,我在创作知青群像时,一如当年,仍是感情不减的。我还很郁闷--自开播以后,整天被问知青、知青、知青……居然没有一个人问--那个年代还有哪些极“左”现象?你认为今人对你的呈现感“兴趣”吗?我当然知道许许多多的人已不感“兴趣”。但我却那么希望有人问。即使今天人生仍处于低谷的当年的知青,也应明白--归根结底,“文革”几乎毁了整整一代人。我会为当年知青的当下“社保”问题大声疾呼,但我无法将一两千万人的每一个体命运全部归纳在一部电视剧中,那是根本做不到的。

六、关于“浪漫化”

浪漫是译词,原指小布尔乔亚的妙悦情调。周萍的遭遇并不妙悦。

赵天亮和她的爱情并不妙悦。那一封会将人打成“现行反革命”的信并不妙悦。坡底村知青们的经历并不妙悦。赵氏兄弟的父母作为现役军人替两个儿子的担心并不妙悦。“右派”之子武红兵被捕入狱并不妙悦。付正死了还受人攻击并不妙悦。

沈力被逼疯了并不妙悦。囤子成了哑巴并不妙悦。韩奶奶和老村长的死并不妙悦。一船女知青的死并不妙悦。“小地包”的死也不妙悦。

排长张靖严因清查“四五”分子被逮捕并不妙悦。周萍、谢菲等姑娘葬身火海更不妙悦!剧中人物们高兴一时,快乐过一点,那也只不过是青春快乐本能的体现罢了--据此便指责全剧“浪漫化”了、“美化”了“文革”年代,这种“批评”太“文革”了。

七、关于“那个时代的公平与正义”

有人指责,《知青》将“文革”时代描写成了“公平、正义”的时代!那么,此人自己若看了《知青》,反而特想穿越回那个时代去享受“公平与正义”吗?如果此人真的愿意,我则只有“友邦惊诧”了。

八、剧本与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1.在剧本中,那一封可将人打成“现行反革命”的信,不是被同班战友发现了,而是连枕头一起“丢了”。这使赵天亮从此陷于猜疑与忐忑之中。此种猜疑与忐忑气氛贯穿全剧,我以为正是“文革”十年不少人的共同感受。

但导演觉得太难时时顾及,改成现在这样,未免简单化了。2.带到兵团的派性,也不是一次掰手腕就会消除的。剧本中赵天亮因为那封危险的信下落不明,对王凯猜疑最大,二人关系根本难以友好起来--现在这样,也太简单了。

3.周萍回上海探家,由其姐姐带出了上海郊区插队知青的情况--在那些日子里,一名仅17岁的女知青自杀了。也带出了周父与复旦大学老教授的对话:荒唐时代是不能长久的。

全部上海部分剪干净了。

4.武红兵是“右派”儿子,所以他的种种优点在学生时代便被漠视,所以军人家庭的儿子赵曙光说“你一直是我的朋友”才有意义。抹去了武红兵的“出身问题”,二人修拖拉机时的对话全没了意义。

5.黄伟这一人物,少年时曾认过一位“右派”知识分子家庭的“姐姐”,她也在“文革”中不堪凌辱自杀了。黄伟冒险写作,实际上是决心以“见证人”的视角对“文革”极“左”危害进行记录,删去此片段,这一人物变成大群众演员了。

6.尹排长这一人物的全部重场戏也剪去了,使这一原本有血有肉的可敬人物变得不伦不类了。

还有闲笔片段多处,导演也忍痛割爱了。据我所知,以上都是因长度而剪。否则,全剧将涨到58集了。

九、关于剧中青年演员们

亲爱的孩子们,我是多么地感激你们啊!你们原本都对那个极“左”的时代一无所知,用你们自己的话说--“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

你们原本以为“那个时代挺好玩儿”--现在用你们的话说--“太可怕了。”

你们能有这种感性认识,那么起码对于你们,补上了必要的“历史一课”。

你们是为《知青》付出最多辛苦的人,令我不安的是,你们中有些人,原本戏份不少,可剪来剪去,所剩无几了,真觉对不起你们。我保证,会不失一切机会向导演们推荐你们。千万不要因为《知青》引起的种种“热议”而沮丧,你们参与的绝对是一次不必感到羞愧的表演实践。

我还是那句话,给你们每个人都打满分!从今以后,你们每个人都有了我这个“忘年交”。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帮助的,帮助就是我的快乐。

黄伟,杨一凡,王凯,你们三个的戏被剪去得最多,这使你们饰演的角色几乎成了“大群众”。千万不要灰心,你们年轻,还有种种机会--我将经常为你们求祈机会的来临!

我恳请仍在看着《知青》的人们,多对此剧中的青年演员们给予点评。他们需要观众的点评,如同幼儿园的孩子们需要阿姨多看自己几眼。将对明星大腕们的关注也分给他们一些吧!你们的点评将使他们受益匪浅。

晓声拜托!又,关于本人参与抄写“讲话”一事,乃因我性情之中也有胡适先生那种乡愿弱点。我在1997年就写过了《思考毛泽东》一文,其中一章便是“毛泽东与文艺”。

我当年的看法至今未变。但若详细解释,等于违过于别人,非我所为。何况我当时觉得那是一种低调纪念,自己不必太“各色”。乡愿有时反而使人尴尬,这一点胡适先生比我更有体会。并且,我以后还是要好好地学习胡适先生的,包括他的乡愿。

只不过,须事分原则……

2012年6月15日

个个是名家,本本是经典见微知著,品评大家笔下的大境界、大情怀。

《人生有信》

一箱二三十年前的书信失而复得,引发了刘心武跨度近三十年的回忆。作者以十一幅亲笔插画和首次公开的与冰心、孙犁、夏志清、余英时等海内外知名人士交往的信件,向这段珍贵的历史致敬。

透过这些信件,我们能看到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回顾,虽然他历经追捧、打击、标榜、质疑,却始终不为苦难折服,并沉淀出坚韧柔软的悯世情怀;还能看到在那个世情动荡的年代里,文化精英们是怎样坚守自己的理想,从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刘心武著定价:32.00元

《我与父辈》

阎连科怀着一颗救赎与敬仰的热忱之心,书写了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父辈。在那些苦难岁月里,作者用文字记录了父亲、大伯、四叔的各自命运。他们的故事是中国农民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故事将震痛每一个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我与父辈》是阎连科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真挚的文字向自己,也向每一位读者发问:对于我们的父辈,我们究竟知晓多少?我们又到底为他们做过什么?读懂父辈、感恩父辈、想想我与父辈的那些往事……

阎连科著定价:32.00元

《北京,最后的纪念》

三年前,阎连科倾尽全部积蓄购买了北京城郊的711号园,在这里开始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种菜,采蘑菇,湖上泛舟,收养流浪猫,亲近植物动物和土地,他说这是他一生最为奢靡的诗栖生活。

全书约取桃花源的宁静与美好,兼收瓦尔登湖的思想与智慧,直抵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的田园梦。一篇篇文字如同清泉般洗尽都市的铅华,让我们在文字中与作者纪念北京这最后的宁静。

711号园于2011年底被强拆,阎连科公开上书引起巨大反响。

阎连科著定价:32.00元

《草本的理想国》

帕慕克曾说,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阿来说,我不能忍受自己对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是狂妄的话,他却认为这是谦逊的话。既然我们身处如此开阔敞亮的自然界,为什么不试图以谦逊的姿态进入它,学习它呢?阿来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尽力去了解这个世界。于是,便有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小书。

阿来著定价:35.00元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浴血阿拉曼

    浴血阿拉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本册将为您展现浴血阿拉曼的那些场景。
  • 神仙传奇故事

    神仙传奇故事

    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三清之首玉清,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尊神,居于清微天的玉清境。
  • 纯的叮当响

    纯的叮当响

    这是一本散发青春气息的学生经典散文。这些作品隽秀、清新、抒情、内容丰富多彩,谈到了人生百味、生活感悟、心灵对话、爱情真谛等。语言优美、故事生动,它点滴着生活的篇章,采撷人性的光辉。是每一位青年读者都不可不看的经典读物。
热门推荐
  • 过期爱情

    过期爱情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我爱你,永不过期!十年前,他们是那冷漠家庭中两个相互取暖的人;十年后,他们是两个生活轨迹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命运的齿轮再次让他们相遇,一切是否还会回头。
  • 死小孩路过

    死小孩路过

    一个没有想法、没有愿望、没有可能的死小孩,追寻着什么的故事。
  • 故纸堆里忆平生

    故纸堆里忆平生

    从小我就喜欢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胡诌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句子来。那时候父母在外打工,家里还没有电脑,所以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就够了。每到夜晚将息未息之时,我就会把屋子里所有的灯光都灭掉,然后走进卧室,扭开台灯。于是,一盏小小的灯笼就在我的面前点亮了。我仿佛穿过了一片茂盛的时光森林,来到了古代,变成了一个结发束带的小书童,毕恭毕敬地坐在书桌前,认真而又努力地书写着每一个句子。圆珠笔在白色的纸张上静静地蜿蜒开来,发出绵密的沙沙声,犹如一场温润的细雨。
  •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白宛和一个不小心出了车祸,喜的是,她穿了;悲的是,她好死不死穿成了孤儿。好容易被收养,白宛和一个不小心摔下山崖,喜的是,她没死;悲的是,她莫名其妙走上了修仙路。从此,拜了个师父,结果是鸡肋。拜了个师兄,大约也是鸡肋。收了个徒弟,终究还是鸡肋。后来,跟阎君攀上了交情,她白宛和却变成了鸡肋!白宛和:仙门不靠谱,远离鸡肋修仙日程。新坑《桃花笺上录》开始连载了,欢迎吐槽。短篇小故事合集,无毒,可放心食用哦。
  • 重生田园:农医商女惊天下

    重生田园:农医商女惊天下

    种番薯,高价卖米;卖饮料,改良蔬菜,攻占饮食业;开商铺,卖衣物,占据服装业;救皇妃,逮姐夫,提升武艺;拥有良田万亩,通天医术,万贯家财。这辈子,她只想保护家人,谁曾想,前世为她付出一切,最终还为她而死的男人的出现打乱了她的节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读懂男人,看清女人

    读懂男人,看清女人

    男人是一本书,读懂了男人的女人,就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女人是一团雾,看清了女人的男人,才能获得一个美满的人生。男人是女人的镜子,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观众;女人的温柔是陷阱,男人的深沉是空城;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男人凭的是意志,女人凭的是感觉;男人用眼睛恋爱,女人用耳朵恋爱;女人对男人朝思暮想,男人对女人朝暮楚;男人在改变女人,女人在塑造男人;女人决定爱情的方向,男人决定婚姻的走向……男人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的诱惑,女人用心来想男人,最易受心灵的折磨,男人认为女人可爱最重要,女人认为男人可靠最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冷帅:魔女你等着

    腹黑冷帅:魔女你等着

    【本故事纯属虚构】她是时冷时热的百变魔女,她是一如既往的温柔女王,她俩是相差一岁的姐妹,就因为姐姐在她5岁那年没有任何的说明离她而去,她开始踏上异国的土地,开始了不一样的精彩,一晃12年过去了,终于回到了她的故土,而她的姐姐却有说不出的苦。他是自小冷漠的王子,从小经历不一样的生活,练就了一副百年不变的冰山外皮,可是谁知道他的心里的伤。只有他知道他伪装之下的真实,他虽然外表风流倜傥,却只有他们彼此知道这是互相的外壳~她她他他终相遇……【哎呀,不喜勿喷~】
  • 拾月的神明

    拾月的神明

    虚幻却也温柔的故事不论是人还是妖,都会渴望一份属于自己的缘分,都会有遗憾与想要达成的心愿。——即使深陷黑暗,也会渴望救赎。哪怕外表如何坚强,都会渴望岁月温柔——结缘神柰月,便是一切困顿之中的救赎。由心所生,是神明,也是曙光。但也不要忘记,她是神明,也是少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她也一样。【认真对待本一段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