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38700000017

第17章

从家里回北京,已经是一周以后了,现在的吴非,已经完全结束了“一天25小时”项目,成为生活在24小时世界里的“正常人”。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过去的24天,足以养成他乘电梯先按4层的习惯。今天他又按错了。从机场回家的时候,进了电梯顺手就按了4层,等电梯上到4层开门之后,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自己按错了楼层,当然,现在再按7层也已经不用等待3分钟了。“叮!”7层到达,电梯门打开,出门右拐走廊深处,706B室是吴非的家。

打开门依然第一眼看的是墙上的挂钟,现在是15:39分,和自己手表上的时间一致。舍友不在,吴非收拾完躺上床闭上眼睛准备休息,想睡的时候就睡,即使在24小时世界里,也可以有自由。闭上眼睛的瞬间,过去日子里的很多画面又重新在吴非的脑子里回放:小伊那张自信而美好的笑脸,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每天都自信地微笑;小井和博宇手牵手向自己走来的画面,那些小井对博宇撒娇的模样和博宇看小井时认真的眼神,那就是爱情的样子,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又在到处撒狗粮了;一国那个有点木讷但挡不住帅气的脸,勇敢的男孩最闪亮,这会儿,他应该跟女神坐在咖啡厅里互相喂甜点才对,啧啧;那个即使在傍晚月光昏暗只照出了一个剪影轮廓都能很快从他的发型认出他来的Reking,现在应该在公司忙碌着,为公司里大大小小的琐事奔跑着吧,只要是一直奔跑着没有停下就好了;舍友这会儿也许是在另一个发布会的现场,这一次他应该懂得严谨和仔细核对到场媒体的名单了吧;在京这周应该又跟妈妈见面了,牵着妈妈的手、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脸笑得跟花似的;爱萍小朋友好久没见到自己的吴非叔叔了,但是每回自己给她回复信息的时候,都能想象出她在看自己信息时幸福的样子……

还有在天堂的奶奶,此时她应该正在厨房里忙活着,背有点儿驼但并不影响她的动作灵活,厨房里飘来豆瓣酱和麻叶的香味,那是我最爱吃的菜,奶奶一直记得;如果不是在炒菜,那她一定是坐在床头,拿着《城市画报》在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尽管看得很慢很费眼神,但在那些娴静的午后,她肯定想知道孙子爱看的杂志写的都是些什么内容……脑海里的画面停留在奶奶慈祥的微笑,吴非希望自己一直记住这个幸福的模样。

一声微信提示音打乱了吴非的思绪,是阿问发来的消息:“回北京了吗?等你有空了我们约吃个饭。”

吴非回了个ok的表情,放下手机睡了。

熟悉的咖啡厅里一群记者围着吴非坐着,有人拿出录音笔,有人拿出手机。接下来,吴非将进行一场关于“一天25小时”项目的采访,是他在这个项目里最完整的一次采访:

“吴先生,你好!非常感谢你能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在我们聊天之前,我觉得应该先确认一下沟通前提,我们接下来提到的所有有关时间的表述,以24小时时间为准行么?”

“好的,那接下来我所说的,就以24小时制的时间为准。”

“那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整个“一天25小时”项目。”

“一天25小时,顾名思义就是把每天的时长从24个小时延长到25个小时,也就是我的第一天跟正常一样从0点开始,但结束是第二天的1点,正常时间的凌晨1点,到下一天的凌晨2点,是我的第二天,以此类推。当24小时制过了25天的时候,我正好度过了24天。”

“所以你会少过一天?”

“绝对时间其实是不变的,都经历了24*25=600小时,但是在这600小时里,我比大家少睡了一次,少吃了三顿饭。”

“每天多出1小时,您会考虑自己这1小时要干什么吗?”

“当然不会,少一天或者每天多一小时,并不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如果是,那我也可以把一天的周期设定为23小时或者26小时,会产生更大变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和24小时进行比较,而是要进行某种层面的重塑,这种重塑是独立存在的。”

“什么样的重塑?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在24小时世界里,你通常会和社会意义上的规定作比较,比如通常早上9点上班,14点开会,18点晚饭,20点看电视,24点睡觉,这样的话,如果一旦不按这个时间生活就会感到紧迫。即使还有很多人不按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白天睡到11点起,午饭下午3点才吃,但他也得同意这个时间在正常时间中是晚了,而晚了这个比较,参照的就是8点起床和12点午饭的普遍社会规则,它烙印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但在这个项目里,我只会和我自己的作息比较,最终的参考系是我自己。起早了或者吃饭晚了,更多是依据自己的个人需求。这是对时间结构的重塑,虽然起床活动的时间对应24小时制来说是越来越晚,但实际上只相当于我的7点,或者更早。我从心理上在把控。”

“所以我的理解是,你在遵循一个你自己的规则?”

“是,可这个世界,谁不在遵循自己的规则呢?”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故意做这样的实验,像是行为艺术,追求和别人不一样。”

“这并非是我故意制造不同,我的初衷是想探索重塑时间的可能性,而你知道,重塑一个规定之后,事件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发生发展,这种与常规不同的发展会被看作是麻烦。有时候的确会发生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最近有个活动需要我在我睡觉的时间参与,我选择推掉。但这就好比你凌晨3点需要陪客人应酬,白天睡眼朦胧要送孩子上学,这也是一种麻烦,对那些不应酬的人来说,这也是违背常规。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行为艺术。”

“重塑时间就意为着会昼夜颠倒,那在黑暗里待久了,心理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这个问题真好。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确经历了一些比较沉痛的时刻。比如我每天都在目睹着全部的黑夜。虽然之前也有过通宵的经历,但那都是和朋友在一起,或者带有目的性的看球啊,工作啊……但现在不是,在项目中期的时候有好几天都是夜间才起来开始正常的生活,而夜晚是非常孤独的,天是黑暗的,什么都没有,人也没有。有时会有那么一两个小时,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因为太孤独,我还半夜给朋友发过信息。

有时候也会想哭,但这种情绪在平时是不容易显现的,在那种情境下才会很容易就出来,但是天亮之后这种情况就会立马缓和了,它只存在于黑暗。但我并没有把他当做是坏事,后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执意希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舒适感,这本身就是逆流而上,怎么可能会不孤独呢?”

“我看你拍了很多对比记录的照片,能跟我们讲讲这整个过程中,你都经历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吗?”

“要说这个过程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事,那就太多太多了。

先说与项目本身相关性比较大的吧,我在黑夜里看到了几乎整个社会百态,有奢靡的有艰辛的,有闪耀的有暗淡的。有很多年轻人都在出乎我意料地玩,也有很多体力劳动者在出乎我意料地工作。夜晚的世界好像是我不太熟悉的,如果不是这个项目,我可能没有机会见识到。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深夜出门,走了很长时间,从黑夜一直走到曙光初现,包子铺开门,菜市场开门,地铁站开门,然后回家。这一路经过了闹市区、商业中心、写字楼、居民区等各种建筑,每到一处我都会找一个时间参照物拍照。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自然环境里其实是不提供任何时间的。统一时间制度是社会化的产物,但实际上你去看整个自然运作里,他是不提供时间的,但每个人自身已经掌握了时间的规律,每个人手里都有时间,一个被社会系统提出的规范条件,最后深入到成为每个人的枷锁,哪怕外界不提醒你,你都要自己提醒自己。

除了这些之外,其实在这个项目里我还意外地发现了很多东西,是我一开始设计这个实验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这些意外的经历是让我觉得更有意义的地方。

在项目的中后期,我经历了一些时间上的错位,24小时世界和25小时世界的错位。很抽象是吗?打个比方,我的左手是24小时的时间轴,右手是25小时的时间轴,我们都知道,24小时会比25小时先进入新的一天,所以两个世界会有一个先后错开的部分,而我陷入了这段错开的时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段?24小时世界和25小时世界就像两面墙,我走在这两面墙夹着中间的缝里,如果刚好这段时光是一个快乐的时光,我想要让时间变得慢点儿,我就挨着25小时的墙走,相反地,如果难过的时间我想让他快点过去,我就摸着24小时的墙走。我在这段时间里左右来回走,有时候自己走,有时候跟着朋友一起走,有时候自己去发现生活,有时候朋友带我懂得生活,然后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时光倒流和掌握未来。

你们一定好奇我在这个错开的空间里做了什么,我做过很多事,但都是小事,帮情侣延长相处的时间,帮朋友度过找工作的难熬岁月,帮等爱的人追求爱情,最后,帮自己弥补了一份亲情……

也是到后来我才懂得,我用了很多方法尝试着去找到自由,我尝试改变时间去重塑社会规则,我尝试用自己的规则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那些客观存在的结果我是改变不了的,比如我在项目的最后时间失去了我的亲人,那并不是我游走在那个空间就能把她救回来的;比如朋友笑我,说如果可以改变客观的结果,那我每天去看大乐透的终中奖号码然后再回去买号码,那岂不是天天中奖……就像实验的一开始我说我想在自己想吃饭的时候吃饭,想睡觉的时候睡觉,想干活的时候干活,而不是在需要做这些事的时候做,那会是自由的,从身体开始就是自由的,但也终止于身体的自由。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逆流而上,但个体终究很渺小。”

“听起来觉得非常神奇,尽管每一句话都听懂了,但还是对你塑造的整个大环境不太明白。”

“正常的,这是一段前所未有的体验,很奇妙。”

“好,那今天的采访就到这,感谢吴先生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还给我们讲了一个这么奇妙的故事,谢谢您。到时我们把稿子写完会发给您确认一下,保持联系。”

“好的谢谢。”

吴非结束了采访,尽管是很具象的把自己经历的东西在眼前像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翻过,但还是给了人们一个很抽象的想象空间。毕竟谁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大概是这个试图重塑社会规则的人,才得以看到这样庞大的世界。

同类推荐
  • 温城之恋

    温城之恋

    本书为小说集,收录的作品包括:比邻若天涯、半个夏天、温城之恋、水仙花开、海棠引、余露和她的父亲。
  • 民国演义·下

    民国演义·下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作者在写作的时候秉承“主本信史,旁征野史”的理念,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西胭脂铺毁于一旦,一家数十口死于非命。幸存者晁信义立志重建京西胭脂铺,并与对手王记胭脂坊竞争皇室专供权。正当京西胭脂铺和王记胭脂坊斗得难分难解之时,西洋资本和东洋资本悄然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晁王两家决定摒弃前嫌,联手御敌,共度时艰。岂料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日本人苦苦布局五十余年的真实面目,两个民族品牌,和整个民族一道陷入危亡绝境……
  •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女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受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等做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哈代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悲观主义的思想。
  • 大烟狼

    大烟狼

    日本侵略中国后,社会上各色人等的人生就都起了各种变化,那些以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己任的义匪们,毅然举起枪杆对准鬼子。敌友难辨,好坏难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占领军设下最大的阴谋“金矿”,这是日本关东军及整个中国战场上的军备储藏库,日本军在“金矿”完成后,决定将一万多名劳工全部炸死在“金矿”附近的又一坑道里,为此展开了一场狼、狗与军犬的撕咬大战;日将军日女县长和“伪副县长”及义匪们的斗智斗勇,明暗交错,正面与侧面的交锋,演绎出了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榆树谣

    榆树谣

    叙述了一个小城市的女孩子的初中时期。(有很多感情线,但是无男主。)她是个转学生,曾经,她生活在阴暗里。新学校,她遇到了很多束光。她像是差点溺死的孩子,上岸后,不断地汲取新鲜空气。在这里,她重拾自信,收获了完美的友情。(ps:真实故事改编,和闺蜜之间的故事,写给闺蜜)不喜误入。
  • 木南为笙

    木南为笙

    她,放弃了一切,只为那一次心动。爱情在时间的滋润下慢慢成长,直到成为参天大树,然而却没能庇护他们,逃不开的宿命让他们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 冬日人镜写

    冬日人镜写

    冬日下,一人在暖阳下,路过一男孩,排队在路口,女孩奔向路方,男孩目光紧随他,两人一起走向路灯,又转弯一路口。
  • 重生之神级娱乐

    重生之神级娱乐

    这个世界的转折,从甄帅的到来开始;独揣着地球娱乐文化,在这个世界上混的风生水起;以一本《西游记》打出通道,写书,唱歌,拍电影,建公司,无所不能。我没有超术异能,没有系统软件,我前世,只是一个落魄写手——甄帅。娱乐为主,YY为辅;************
  • 最后一抹温柔

    最后一抹温柔

    人类终将走向灭亡,这也是我对你最后一抹的温柔
  • 我想我真的爱你

    我想我真的爱你

    女汉子与吃货的结合体,安静内向的师院男,奇葩招数狠倒追,各种搞笑无下限。活泼霸道的她如何把安静内敛的他收入囊中?莫非是夹在臂弯中直接抱走还是不顾节操的果断压到?
  • 爱,从未远走

    爱,从未远走

    本以为爱情早已远去,本以为早忘记那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本以为一切都变得云淡风清。可是在看到某个电影演绎爱情的瞬间,在品读青春文集的甜蜜文字的背后,在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时,你的心灵的某个地方忽然的被触动了,你的爱情之炫开始悄悄的舞动,原来,岁月带走的只是时间,爱,从未走远,往事随风深爱依旧……
  • 混沌之末日

    混沌之末日

    末日降临,无人能置身事外。要么闭上双眼,等待死亡。要么举起手中的武器,向这残酷的世界宣战
  • 萌学园之圣光奈雪

    萌学园之圣光奈雪

    星辰震动,被封印在至暗宇宙内的噬魂魔帝正在蠢蠢欲动,伺机想要突破封印。圣光族守护女神圣光女神预言,只要集结六把圣光之钥以及同夸克族奈雪女神联手,就可以再次封印噬魂魔帝。同时,噬魂魔帝的分身翎羽大帝联合圣光族对手暗影族的暗影大帝想要消灭六把圣光之钥,阻止与奈雪女神的联手,称霸宇宙。注:乌克娜娜=乌梓婷乌拉拉=乌梓娅【群聊号码:573762664】
  • 送嫁

    送嫁

    我最喜欢的姑娘今天结婚了,我是来送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