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3800000015

第15章 作家论(1)

一、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一书中认为,一般说来,文学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传统的文学阅读主要解决的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它总是试图从作者那里获得对作品的解释。

而美国批评家维姆萨特与比尔兹利合作发表了《意图谬见》(1946年)一书,对此予以批判,申明文本中心论的观点,否定作者对作品研究的参考价值。维姆萨特认为“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来说,作者的构思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 《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页。] 那种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的观点是一种“意图谬见”,它“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这是哲学家称为‘起源谬见’的一种特例,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的标准,其终则是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 《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页。],结果是取消了作品本身,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就诗人的创作意图而言,如果他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那么诗就已经表明如果再以诗以外的意图去评判诗便是多余的。反之,如果作家不能在作品中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意图,那再以他的意图来评判作品则不足为凭。

新批评派理论家韦勒克也认为,“意图说”、“传记批评”经不起推敲,首先,作家的思想观点与性格特征都不能通过作品来印证。作家不能成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美德和罪恶的代理人。而这一点不仅对于戏剧人物或小说人物来说是正确的,就是对于抒情诗中的那个“我”来说也是正确的。作者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文学作品是对作家主观思想感情的重塑和变形,因而后者已失去了原来特有的个人意义,此乃文学创作的根本特征。而且,即使作品表达了作家生活经验,也不是实际的生活经验,不如说是作家的“梦”,所以,用作品来印证作家的生活也就不以为据了。

的确,完全以作家的观点来解释作品,那种认为作家有权利解释自己的作品或者只有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解释才是唯一正确的解释的观点是靠不住的。在当代文论视野中,作家并不高于读者,而是和读者处于同样的水准上,他既不是思想的牧师,也不是道德的法官,既不是审美的上帝,也不是阅读的主神,他只是一个在审美的世界里讲出了自己个人性的话语,他所能期待的只是在个体性的世界里因这个人性的语言而和另一个个人平等地相逢。

但是,这不是说作家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并不重要。作家不能赋予作品以意蕴,但是作家的确以它独创在劳动赋予作品以有形的形式,进而使其内容可见。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当代文论中普遍的错误,这个错误即使是在我们当代的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以及他们编著的文艺理论著作中也不免不了,这个错误是什么呢?那就是把作品的形式、内容、意蕴不加区分地放到《作品论》中来讲解,认为“意蕴”是作品的一个层面,和“形式”、“内容”一样是作品固有的属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的看法是,意蕴是既不能在内容中找,又不能在形式中找,但是既存在于形式中又存在于内容中的,因为它不是作品的固有属性,而是作品在被阅读,被接受时产生的,它产生在读者那里,而不是在作品中,也不在作者那里。何以如此?意蕴是读者在通过作品的外在形式,领略了作品的内在内容,进而在这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对作品的审美意味的进一步发挥、阐扬、升华。从这点上看,意蕴的发源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作者,尽管读者在这个时候是深深地受制于作者所赋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但是,却并不能说这意蕴就是来自于作者的,这样就抹杀了读者的能动性,抹杀的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和意义了。

因此,就意蕴层而言,作者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这发言权应当归于读者。实际的阅读经验也是可以支持我们的这个见解的,比如对穆旦的诗,有神论着可能从中看出对神的崇仰和渴慕,无神论者可能从中看出对大众的亲近和同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作者出来解释他想说的是什么,读者完全有权利对作品的意蕴做出自己的解释,他不需要作者对他做出规范。在意蕴层,读者是主神,作者在这个层面上给读者发挥、升华、阐扬的空间越大、越自由越好。

由上述论点,我们如果从“意蕴”这个层面理解艾布拉姆斯、韦勒克等人的论述,把他们的论述限定在“意蕴”的层面上,就会发现,他们的论述并不极端,相反是有道理的了。

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观点发散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层面,变成了彻底地取消作者,那么真理就变成谬误了。那么,作者赋予作品什么呢?一、形式,二、内容,意蕴是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张力中产生的一种意味,这不是作者赋予作品的,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蕴层不属于作者;但是作者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是有发言权的,如果一个读者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完全没有把握力,我们只能说他缺乏文学阅读的基本技巧了。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者在生活中获得的对社会现象和本质的带有主观倾向性的认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素材、题材的内容,二是作为主观倾向性的内容,这是作者赋予作品的,读者必须在作者赋予的层面上加以把握,而不能随意发挥,比如《水浒传》,从素材、题材上讲它的内容“农民起义”,这个时候读者就不能把它理解成是“平定暴乱”,从倾向性上讲作者强调的是“义”的观念、“忠”的观念,这个时候读者不能简单地说作者的倾向性是“反封建”、“反皇权”。因此读者在内容的层面上有义务去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而不能随意发挥。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赋予的内容,尽管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现象和本质进行观察的结果,但是这结果和生活本身是有距离的,文学家的观察和科学家的观察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总是试图取消自己的主观倾向性,让自己的观察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本身,尽量地做到客观,文学家则不一样,他先天地就是主观的,他所观察到的那个生活现象和本质总是通过他的眼睛主观地观察到的那个带上了他的记号的生活现象和本质,也就是说,在传达这个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过程中他让其带上了自己的主观倾向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钦提奥会说:“历史家有义务,只写真正发生过的事迹,并且按照它们真正发生的样子去写;诗人写事物,并不是按照它们实有的样子而是按照它们应当有的样子去写,以便教导读者了解生活……这种写法对于历史家们是在所不许的。”大多数时候作者为了突出其主观性、倾向性常常会对生活真实内容进行改造,让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鲁迅在给徐懋庸的信中写道:“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的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这也就是狄德罗所说的文学家“在事实上不如历史家,在逼真上却胜过历史家”的意思,作者着力表现的是生活的本质真实,而不必拘泥于生活的表象的真实,从这个角度说,作家写的是按照生活的必然逻辑可能发生的事,而不是生活中实然地发生过的事。[【意】钦提奥:《论传奇体叙事诗》,《世界文学》,1961年第8页。][ 《鲁迅全集》,第12卷,第19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这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一个区别:艺术真实是带上的作家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这方面德莱登的强调可以让我们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他说:“布苏[ 布苏(1631-1689),法国批评家,写有《论史诗》(1675年)。]为史诗作者所制定的第一条法则,这条法则是由于同样的理由适用与一切的诗剧作者,是决定作品的寓意;即是说要作者肯定所想暗示给人们的是什么样的道德观念。例如荷马的寓意是团结可以保国,分裂则可以亡国;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普斯王》中的寓意是人在未死之前没有一个称得上快活的。寓意指挥着剧本的全部行动向一个中心集中;那个行为或故事是建筑在寓意之上的例子,它想我们的经验证明寓意的真实性;故事构思完毕,这时——而不是在此之前——有着性格、品质和热情的人物开始上场。”[ 德莱登:《悲剧批评的基础》,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4期。]实际上德莱登是强调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对作品具有提纲携领的作用,只有明确的主观倾向性才能带来明确的集中的有力量的艺术构思。

作家要在自己的内容中注入主观倾向性,并依据这主观性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这就导致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另一个区别,艺术真实是经过了作家加工提炼之后的生活真实。

在这个方面没有什么人说得比莫泊桑更好了,他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有的事情急转直下,有的则老是停滞不前。艺术则不同,它要事物进行的有预防有准备,要善于运用聪明而不露痕迹的转换手法,要利用那最恰当的结构上的巧妙,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对其他事件则根据各自的重要性把它们作深浅程度适当的浮雕,以便产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别真实所据有的深刻感觉。……因此写真实就要根据失去的普遍的逻辑给人关于‘真实’的完整臆象,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杂的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这里莫泊桑所说的“层出不穷的混杂的事实”其实只是作家写作的素材。所谓素材,是未经作家整理加工改造之前的生活原材料,在这个阶段这些原材料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良莠不齐的。素材只有经过作家的加工改造才能上升为题材——在素材基础上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整合而变得集中、凝练、富于意味的文学化了的生活内容,是经过作家挑选、开掘之后的倾注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倾向的生活内容。[ 莫泊桑:《小说》(1887年),《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3期,第190页。]

换角度而言,艺术真实对作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作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观察家,还应当是一个生活的思想家,他不仅仅实录生活,而是提炼生活、改造生活、挖掘生活、概括生活,总而言之,他必须具备重新编织生活使生活真实上升到艺术真实的能力。

有了内容,对于作家来说,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如何赋予适合这内容的形式了。所谓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得以存在的方式,我们常常在数重意义上使用形式概念,一是文学作品内容得以组织起来的结构,二是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三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的统一,既指内容的结构形态,又指内容的一切外部表现形态。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单有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是不够的,同样具有观察力和思考力的人,有的成了文学家,有的成了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等,何以如此?区别在于他们赋予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所思考到的内容以什么样的表达形式。对于文学家来说,这形式一定是文学性的。文学家不是通过单纯的逻辑思辨性的形式直接呈献他的所感、所想,而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象征意象、夸张幻象的方法,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利用情节结构、人物性格、抒情意象等形式要素表达他的所思、所感的。

因此形式创造力如何,便成了衡量文学家是否有才华的根本性标志。伟大的文学家一定是创造了独特的文学表现图式的,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的文学家,这只要我们看看马尔克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图式的创造,斯汤达对于浪漫主义表现图式的创造性发挥就可以理解了。歌德有一词在与爱克曼对话时谈到诗人的本质时说道:所谓诗人,“就是对情境的生动情感加上把它表现出来的本领”,歌德非常清晰地说出了作为一个作家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生动的情感”,二是“把它表现出来的本领”。前者可以看作是歌德对作家的观察生活的能力的要求,后者可以看作是歌德对于作家的“形式创造力”的要求。

二、天才论、技艺论、学习论

作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作家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历史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大致有三派。一派持天才说,一派持技艺说,一派持学习说。

一、中国古代文论家王充把一般文人分为这样几种:儒生、通人、文人、鸿儒等。通过对鸿儒的赞扬,王充提出了品评作者的标准。王充认为品评作者的高下不能以作者的知识量为标准,而应当看他是否能博通能用。东汉时期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死读书的儒生,一些人一辈子钻在故纸堆里,埋头和死人对话,而不能活用,对于这样的人,王充说他们不过一些学舌鹦鹉,能够看看草,识识木,却不能把草采来做成草药,把木头伐来做成建筑材料。王充提出文章作者必须有“才智”和“实诚”两种品格。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定了文章可以通过勤学而来、摹仿古人而来的说法,强调作家必须具有一定的天赋,写作要有真诚的情感。这种观点,在西方也不乏其例。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为“大美中国”书系之一(全套分为:江南、西北、塞外、中原、湖湘、岭南、青藏、川渝、皖赣、齐鲁十卷),近日由云南民族出版社重磅推出,书中部分文字为本人新作,属首次结集出版。全书图文并茂,收入作者生活及地域人文照片100余幅,彩色印刷。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 扬清集

    扬清集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了的一些感慨,例如《爱书还是加负》《请放过李咏一马列》等,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知晓

    知晓

    林秀:“少爷,你真蠢!”某人:“扣除一个月的月钱。”林秀:“少爷,这是表小姐给你绣的荷包。”某人:“扣月钱。。”林秀:“表少爷长得真好看呐!”某人:“林秀!你给我过来!”
  • 吾乃大道

    吾乃大道

    凡人以天地万物为师,仙人以无垠星空为师,有强者以万千“世界”为师创造出一门直达巅峰的功法——寰宇星辰诀。
  • 冰山总裁:丫头别走

    冰山总裁:丫头别走

    虽然她也是千金小姐,但却不是含着金勺长大,你丫丫的了不起呀,信不信我一张支票拍到你脸上呀。结果某人陪笑到:“嘿嘿,总裁,我错了。”某总裁修长的手指一勾:“过来”小丫头怯怯走过去,被总裁大手一捞,活生生吃了豆腐。看看冰山总裁如何驯服利爪小猫。
  • 猎魔死徒

    猎魔死徒

    “沐风,你已回到前世之身,希望你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一世的任务。任务内容:拯救天下苍生,维护世界和平!任务奖励:未完成任务者,送回前世,接着完成!为避免撕碎你的意识,这一世的记忆片段,将分批上传给你。”.....“啥?拯救天下苍生,维护世界和平?”“你他么当我是奥特曼啊?维护世界和平?”“再见!”“我他么,别再见啊,你说明白点啊,大哥!”“记忆片段一,开始上传!”天命元年,人妖兽血鬼巫魔各族为了争夺天玄晶和天灵晶,大战于天地间,战况惨烈,天下各处一时血流成河,尸骸遍野。人族仙祖摩耶对此痛心疾首,为止战乱,他对各部不问俗世的修仙者道:“求仙不只为长生,更为苍生,如今天降劫祸,我意背违仙道,以开杀戮之端,化身修罗,救黎明于水火,解百姓与倒悬,还请尔等随我。”众修仙者皆同,盟于其麾下。后仙祖率众战与其他各族,历经72场生死大战,麾下大将战死108位,乃获胜利,得保九域苍生,战后仙祖去向不明。
  • 落魄少爷之崛起

    落魄少爷之崛起

    一个被家族丢弃的少爷,凭着自己的努力踏上了修炼一途,成为了修炼界中一颗闪耀的星,在都市的奋斗中无意间爱上了几个女孩子,于是开始了一场生死大恋!!!
  • 多闻道人

    多闻道人

    记不清这是哪一年,夹杂在岁月里的一个隐秘的年代,一个封神后的时代。不曾被历史书记录的年代,但却被岁月的史书深深印刻在了无人能够寻到的地方。若真真要论时代的话,却是在鸿钧老祖调停了三教矛盾,突然销声匿迹之后的事情。在这段修仙盛行的时代里,在五大门派修行的人几乎占据了整个修仙界的绝大部分的人才,或许不仅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也同样层出不穷。
  • 剑帝神皇

    剑帝神皇

    新书《齐天之万古大圣》发布,请大家支持。有一种人,自诞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令天地为之失色!是要顺命运,成人道神皇?还是逆苍天,做剑道帝君?亦或是,两者兼俱,成就那至高无上的剑帝神皇!看尽诸天万界:谁可接我一剑?
  • 咸鱼炮灰不好当

    咸鱼炮灰不好当

    姜梁穿成古早言情小说《霸道校草只爱我》咸鱼炮灰了,本想着只要在主角出现时,在一旁欢呼呐喊就可以快乐生活的咸鱼炮灰。奈何系统不给力,炮灰的角色干着配角的活,为了让剧情不偏移,天天奔波于让女主爱上男主,拯救剧情。有咸鱼心却无咸鱼命,姜梁也很无奈啊?_?这是一个想做炮灰,却一直为剧情奔的小可怜女主原文男主不是男主哦食用指南:小白文,作者逻辑废,轻松沙雕文,女主不聪明是一个可爱的小憨憨,本文偏日常,偶有剧情,不喜勿入,希望各位小可爱可以开心食用本文戏精沙雕阳光小可爱女主×表面温柔实则白切黑男主
  • 无限作弊召唤

    无限作弊召唤

    系统加载中……滴!检测召唤流系统加载中,插入作弊模块……已插入召唤费用清零模块……已插入召唤物无限强化模块……已插入冷却清零模块……已完成加载,系统展开中……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