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1900000002

第2章 导言(1)

1.说诗词

在我们的文学遗产中,古代诗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横向看,中西古典文学的比较,西方(欧洲)以叙事类(再现的)小说戏剧为主,自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及圣经文学开始,向来如此,人们谈到西方(欧洲)文学,言必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我国则以抒情类(表现的)诗文尤其诗歌见长,素有“诗国”之誉,从诗经楚辞、八代唐诗到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所以人们谈到中国古代文学,言必称屈、陶、李、杜。

欧洲的语文以文艺复兴断限,以前为古文,以后为今文。以前的诗文原作,而今除专家外是不能直接读懂和赏鉴的。而我国古代诗词却不同。自谓“只能用散文的资料做点打油诗”的周作人,抨击古文甚力,却提倡学生读古诗。他在《读古诗》《唐诗易解》等随笔中谈到:语体文和古文在系统上关系不密切,韵文则是相连的,除不押韵的自由诗外,自诗经至词曲、弹词、歌谣,都重平仄押韵,语法也没有散文那么差得远。从前坊本古诗注解,如《唐诗解颐》,遇见难懂的字面,双行小注,平常意义可懂的字句就简直什么也不加,如“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做口语读下去就可以懂。韩愈的“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云云,除“荦确”需要注解外,也都文从字顺,可以理会,若是拿他的大文《原道》来读,便不是这么简单了。试想整整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天宝时代诗人巨作,我们现在还能念得,而且从它的原文里直接享受它的好处,这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更追溯上去,周朝的《诗经》中有些诗也可以懂得。文艺复兴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元明,相对唐宋已很晚近,更不用说周汉了。三千年前的诗歌至今还可以从原作直接鉴赏,岂不是国人很大的幸福么?岂不是世界的美谈么?纵向看,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诗歌雄踞文坛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复出的。古代诗词在今天已成为一种规范和范本。今日文艺生活之丰富多彩,自为古人无从梦见;而古人曾经有过的快乐,今人往往亦有隔膜,或神往。今人一月不读一首诗,已算不得怎样遗憾;如一月不看电视,试问感觉又将如何?而诗在古人,如电视之于今人,也曾经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需要。唐人离不开诗,宋人离不开词,就像今人之离不开影视;诗人和词人之为人崇拜,也曾如歌星影星之为人崇拜。诗词在古代,曾是最富于群众性的文艺样式。诗词在审美价值外,甚至还有很高的社会应用价值。

一首诗可以成就一个进士,如朱庆馀之《闺意》一题《近试上张水部》,事载《云溪友议》。一首诗也可以使人终身不仕,如孟浩然之《岁暮归南山》,说见《唐摭言》。

类似传闻不一而足,未必全据事实,但仍可反映一代风气。古代诗人确乎非常重视其创作的社会影响,反馈往往及时。《集异记》所载王之涣等“旗亭画壁”的故事向来脍炙人口,无烦费辞,单说小有名气的周朴,也有一段佳话。朴自爱“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两句,偏有骑驴者和他开玩笑,佯诵为“河声流向东”,使他奋力追之数里,以作重要更正。这种傻劲儿,今之人恐不屑为。官本位的时代,诗人的荣誉却超乎主宰一方的权威,张祜《题孟处士宅》即明白宣称:“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比李白写“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还要勇敢。连强盗拦得诗人,也只好佩服,请他继续走路(《唐诗纪事》载李涉事)。

至少在唐以前诗歌不靠刊物流布,不叫人默默吞咽。它传唱于牛童、马走、儿童、孀妇之口,题写于道观、禅寺、山程、水驿之间。地方官员、寺院住持皆有设置诗板,敬请名流题留新诗的习惯;而路边的芭蕉叶与青石面,则是诗人即兴发表作品的“诗刊”;不用编辑揄扬,无须传媒炒作,佳作不胫而走,劣诗自行淘汰……那诚然是一个令后世诗人神往的时代。

作品的传世与不传,固然有赖自身的艺术力量,而同时还有一个历史际会的重要条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诗而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又能叫新诗人佩服到哪里去呢?然而它从产生之日起即不胫而走,尔后代代相传,母子间口口相授,任何权威无法禁止,势必还要流传下去。新诗,固然将在文学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但也不必振振有词道新诗的历史不长,便是其不如旧诗传诵的原因。我们岂能指望不能流传当世、深入人心的作品,一千年后突然家弦户诵?“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韩愈),应该正视和承认,那个属于诗的黄金时代是不可复制的,那个时代产生的杰作,已成为一种典范,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巨大的艺术享受。

回过头来,说说什么是诗。我们的古人早在汉代以前对此就有很深的认识。《说文》云:“诗,志也。从言,寺声。”这一解释,当依据于更早的《尚书》。《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毛诗序》进一步发挥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几段堪称经典的文字,一例释诗为“志”,也就是将诗的中心内容归结为人的情志;而诗的文学功能,则是情志的释放、发抒以及沟通,所谓“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诗者释也,人秉七情,应物斯感,心有千千结,须得释而放之,然后始得其平。而散文从一开始(无论卜辞、铭文,还是《尚书》),其中心内容都是事实,而其功能则是记录。古人还进一步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在审美特征上的同一性,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种同一性就是节奏。总之,诗是一种凝练的、节奏感极强的抒情性文学体裁。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作品,多少都有几分诗的素质。(《诗论》)

诗词是情绪释放的产物,故始于兴会。西人云:“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所谓喜悦亦即兴会。作诗最难得的就是兴会淋漓,这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一种创造性情绪,一种巅峰体验,是诗词创作的原动力,又称灵感、兴致、兴趣,你就说它是诗之灵魂也可以。陈衍《石遗室诗话》云:“东坡兴趣佳,每作一诗,必有一二佳句。”便是说东坡饶有兴会,故每作必有佳句。兴会并非空穴来风,它一定来自独特的生活阅历、独到的生活感悟以及新鲜事物的刺激。抛开了独特阅历、独到感悟不写,写作就会不在状态。知堂老人说,没有灵感而作诗,就像没有性欲而做爱。不幸得很,这样扫兴之事,在古今诗词创作领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空间开阔,万象新奇,不但皆供诗材,尤能激发思绪。唐人郑綮自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辨别一首诗的真伪、好坏,分水岭就在这里,如果读之让人入迷,让人玩之无穷、味之无极,那么它一定是真诗、好诗。如果读之兴趣索然,味同嚼蜡,那么它一定是伪诗、劣诗。

“小子何莫学夫诗”,自孔子对弟子强调诗教以来,这话在我们这个“诗国”一直被人自觉不自觉地信奉着。询问对方孩子背得几首古诗,至今仍是家长见面谈话的一项内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超出作者原意,广泛地被引为献身精神之象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类诗句,在“同学录”上仍是激动人心的赠言。古老的“赋诗言志”的传统,至今还在延续。

不仅如此。上世纪五四运动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诗词、乃至汉字已走到尽头。又有一段时间,人们认为毛泽东诗词就是传统诗词最后的辉煌。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低估了汉字与诗词的生命力,也低估了后人对汉字、对诗词接受喜悦的程度及驾驭之能力。开放之年,值词章改革之大机。于时思想解放,文禁松弛,诗家取题日广,创获尤多,诗词旧体,活力犹存,且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和海外华人中拥有甚至比新诗更为广大的读者群。作家王蒙,甚至将传统诗词比作一棵大树,谓直干虽成,而生机犹旺,仍在添枝加叶,踵事增华,仍是“老树著花无丑枝”。

诗不能当饭吃,也不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指望用诗来改造社会。诗的用处不在那些地方。诗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填不饱肚子,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诗性的人。往小处说,可以更好地欣赏人生,有助于化解人生的痛苦。往大处说,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创造。能够不学诗吗?

2.说赏析

在孔子时代,诗的作用原是很大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它不仅有审美兴发之作用,还有很强的传授知识和政治教化功用,是学习博物知识与外交辞令的工具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分工的细密,诗的作用就远不那样宽泛。对于今日的读者,学诗的首要目的乃在于欣赏。马克思认为产品只在使用中得到最后实现,鉴赏对于文艺作品——包括诗,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鉴赏的作用,举其荦荦大端有三:

一是美育的作用,包括陶冶美的情操和提高美的鉴赏力两个方面。

美的情操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脱离短浅的现实功利的纠缠。而欣赏文艺作品,在这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很大的。不能想象,一个“抗尘容而走俗状”,连起码意义的文艺作品都不能欣赏的人,可臻于心灵美的境地。黄庭坚有句名言,说士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东轩笔录》),其原因就在于此。而诗歌这种较纯粹精微的文学种类,对于陶冶性情,增进美育,效果尤大。“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其他种类的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卢梅坡《雪梅》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是诗歌陶情愉性作用的一个最为形象的写照。

我是不主张“苦读”的人,对引在下面的这段话深表赞同: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

有的人根本不提一本书的可读性如何,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文学本身是一种艺术。它不是哲学,不是科学……它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为了欢愉。(《书与你》)

据说夏承焘教导弟子也有“乐读”之说,精神与此不谋而合。我从小爱好古代诗词,就因为感到这是一件乐事。尤其是在十年动乱插队落户期间,它给我很多慰藉和快乐。那时,欣赏的方法只有一条,就是背诵。背诵是“笨”办法,它的好处,又被程千帆治学格言说尽:“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办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而才可能由于对它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詹詹录》)

对于现代人才,审美鉴赏力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文艺欣赏更需要这种鉴赏力。“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文心雕龙·知音》)“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它,音乐并不是一个对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这种知音的能力亦即鉴赏能力,并不全然是天生的,很大程度得靠后天的学习,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审美欣赏之实践。正如学习游泳不能单靠书本一样,提高鉴赏力也不能仅凭读点文艺理论可以奏效,具体的阅读和欣赏才是不二法门。因而诗歌欣赏本身,也就造就着具有诗美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主体。

周啸天自书

二是对于写作技巧,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搞文艺创作,生活基础、思想修养和写作技巧三者缺一不可。而学习写作技巧又不能指望任何《写作指南》,有效的办法仍是向典范的作品学习,向古典作家学习。韩愈以“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为“作为文章”之前提(《进学解》)。况周颐《蕙风词话》论作词云:

学填词,先学读词。抑扬顿挫,心领神会。日久,胸次郁勃,信手拈来,自然丰神谐畅矣。

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咏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

两宋人词宜多读、多看,潜心体会。

同类推荐
  •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是一部全面细致介绍中国古文化的书籍,它综合了中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种类繁多的各类型文化,就其历史起源、发展走向、文化特色、重大影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人文风俗、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描写。《元曲精品鉴赏》是此丛书中的一本。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搜集大量元曲,并且针对每一首元曲进行赏析。包括《元好问——卜居外家东园》、《王和卿——咏大蝴蝶》、《〔南吕〕金字经——卢挚》等。
  • 巨蟒紧抱街衢:北京诗选

    巨蟒紧抱街衢:北京诗选

    本书是作者北塔的一本个人诗歌作品集。作者将从北京定居至今以来,对北京这个地方的人、物、事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都记载于此诗集中,其中优中选优,最终汇集成册。就像书名一样,这是一本专门关于北京的诗集,以一种事实与想象相结合,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诗歌创作思维来为读者展现诗歌的魅力,其中涉及北京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风物人情等,但不可将本诗集理解为北京的旅行诗选,它有自己的特色,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译文随笔)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译文随笔)

    本书作者给英国两个最出名的女王写传记。一部是《维多利亚女王传》(1921)。另一部就是本书,写伊丽莎白一世,写她对埃塞克斯伯爵从爱他到处死他的“一部悲剧性的历史”。这是一部交织着男女恋慕之情和君臣权力之争的真实的历史。本书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及其巨下埃塞克斯两人的思想、性格、才能、作风,以及他们在政治上和感情上那种不寻常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了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分析,以此开创了现代传记文学的新路。
  • 在沙漠

    在沙漠

    “人有界,学有度,思无界,行无疆。”我社既打造“无界散文”系列丛书以来,已出版“无界散文”,共计4册,分别为:《梵音之起》《虫洞》《饥饿的身体》《东张西望》。本次出版为“无界散文·第二辑”,共计6册,分别为:《在云南》《邯郸道》《香巴拉》《生灵书》《在沙漠》《新疆坦途》。无界散文系列图书,关乎心灵的文字,敏锐且有文思的封面设计,以及精美无比的印刷装帧,以飨读者。《在沙漠》为“无界散文·第二辑”系列图书之一。《在沙漠》既有作者对沙尘暴、居延文化、沙漠风情、绿洲、胡杨、芦苇、骆驼、等戈壁生命客观存在的细致观察,又有对生存在沙漠边缘底层人群价值观、命运生活的纪实性叙述,是一本融地理环境、人群文化、个性体验为一体的优秀散文集。
  •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民谣歌手邵夷贝的首部主题随笔集。不涉及音乐,不谈经历,此时此刻,她并不是歌手,不务正业,写一本也许不太正确的主题随笔集。她的文字简单平白,个性,但不激进,不玩晦涩,不装深刻,甚至不玩所谓的诗意和艺术。试图在这个把所有复杂事情被简单化和把所有简单事情都复杂化的年代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她的自我检查和激励,也是她送给同龄的文艺青年们的鸡血良方。
热门推荐
  • 和W先生的日常

    和W先生的日常

    我不喜欢异地恋,但我喜欢你。这世间美好的爱情故事千千万,但唯有与你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故事。本文为恋爱日记,谨以此文,送给正走在与爱情相遇路上的你。【我的恋爱夭折了……所以不更新了,除非它死里复活】
  • 放心我会活着

    放心我会活着

    这是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我只是她的转述者。
  • 网游之阴阳先生

    网游之阴阳先生

    第一,这是本网游第二,这是本没有数据的网游第三,这是本更新巨慢的网游第四,这本书的作者很没节操第五,第四条不是作者本人所写第六,本书不会断更第七,第六条仅限作者不生病与不加班的情况下,第八,作者身体不错但是经常加班第九,不要再看第十了第十,我只是想凑个整数而已。
  • 终执念

    终执念

    你有没有想过放弃感知的权利,放弃爱的能力?所有感情的痛都不再折磨你,你不再终日想着为爱祭献生命。你有没有想过抵抗全世界,只为免一人颠肺流离无可依附伤痕累累的一转身,迎接你的却只有一把刀从你胸口贯穿出去?执念花前,繁华事散。岁月荒唐,命运弄人。但是我们都不要放弃。好不好?
  • 全球之灵能时代

    全球之灵能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灵能的大时代!穿越而来的林天面对千险万阻,还好有携带了强大的分析系统。分析药剂:叮,发现可用药材,连续服用后可增加1点身体素质。分析武技:叮,纵横剑术和暗鸦剑术合成率为87%。分析特殊体质:叮,无用基因为99.8%,有利基因为0.2%。灵能学徒、灵能师、灵能宗师、灵王境、古皇境…当林天高坐在虚无的白银王座之上,世界都将臣服在他的脚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重生左转情右转爱

    重生左转情右转爱

    凌云,她是血皇,红叶组织的第一特工,被最信任的拍档背叛,死于非命,再次醒来时,却是带着记忆刚出生不久的婴孩,当她变成他,在他和他之间会如何选择?
  • 非氪金玩家

    非氪金玩家

    当世界上人太多,一部分被送进游戏世界会怎样!(呵呵,我可不会说的太多)你们要么关注关注这本手残党写的小说要么自己脑补剩下的画面⊙ω⊙
  • 乱世五代

    乱世五代

    夜在执行世界最难的杀手任务失败后,竟意外穿越到了,唐朝覆灭之时。还成了皇长孙李幸,可这不是通向幸福道路的通行卷,而是一张催命符啊。诸多实力派都想要登上帝位,而李幸却只想静静的吃瓜坐看天下龙虎争斗。然而上天会给他这个机会吗?想要成事得先学本事嘛,虽然李幸内心很是抵抗,可也抵不过命运的捉弄。内有朱全忠,李存瑁争霸,诸多小弟帮忙。外有契丹,吐蕃,南诏,百越虎视眈眈,就连小小弹丸之地也想插两脚。虽是历史白痴,却是扰动风云的真龙。在残酷的现实中他终究会成长起来,一统河山。让五代以后数百年间,在应对游牧民族的劣势不复存在。
  • 雨乘风而来

    雨乘风而来

    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是被历史遗忘的人物,他淡泊名利,为人热心善良;她跆拳道、柔道、武术样样精通,却惨遭横祸,穿越到贞观年间为他所救。。。日渐相处中,她爱上了他,她认识到许多历史上的人物,却奇怪为何历史上没有他?
  • 邪魅相公惹不起

    邪魅相公惹不起

    穿越的楼依然,木然了!!! 楼依然以为她嫁的是一个大冷天还拿着扇子扇风的疯子。 看着他扇下倒下的尸体…… 楼依然以为她嫁的是一个孱弱无能的公公。 看着他性感的腹肌,楼依然憋屈地揉了揉自己酸痛的腰。 楼依然以为她嫁的是一个阴狠毒辣但权策天下的夫君。 看着比自己高出两个头的颜翊珺,竟卖萌道: “娘子,求抱抱。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好不好?” 开始,因对他下迭迷粉(春药),将他买去翻雨楼(青楼)而惹上他。 颜翊珺说:“对我干了那么多坏事,丫头,你准备怎么补偿我?要不,终身伴在我身侧,与我同观风涌云起。” 但,有些事注定不能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