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9000000038

第38章 民众价值观:列宁墓要不要搬迁(2)

在这种背景下,伏尔加格勒州政府于2003年通过决议,把该市的名称改回“斯大林格勒”,得到10多个州政府的签名支持。伏尔加格勒州议会议长说道:“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历史中最光荣的名字。斯大林是强大俄罗斯的象征。重新使用这个名字,有助于使俄罗斯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2003年11月13日,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位置上重竖斯大林纪念碑,得到了普遍的支持。这种重新为斯大林立碑的想法很快为俄罗斯其他一些地区所效仿。2005年2月,一个名为“加里宁格勒-60”的社会运动组织,极力主张修造斯大林纪念碑。此后,萨哈林州政府设立的萨哈林“胜利”组委会,委托当地文化局为无处安身的纪念碑寻找地方;2005年5月,斯大林的崇拜者也试图让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修建斯大林的纪念碑;2005年12月,雅罗斯拉夫尔的共产党人宣布自筹资金立碑;2006年5月,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共产主义者和老战士,决定开展建立斯大林纪念碑的签名活动。

对于俄罗斯出现“斯大林热”的原因,“俄共”认为这是广大民众对苏联的“怀念”。“俄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奥列格·库利科夫说:“市民们想起当年对老年人的关心,当时可没有那么多被遗弃的人。”而“右翼力量联盟”思想家戈兹曼认为,这种现象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我们的政府确定了走向过去的方针,希望在那里找到榜样。所提出的治病药方都在朝那儿转向。因为人们记得,当时大家曾步调一致地前进,没人掉队,这样就可以承担任何风险,应对任何虚幻和现实的恐惧。”着名政治家齐普科教授指出:

“俄罗斯的年轻人比其他人更尖锐感受到国家的衰落和混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了对斯大林的向往。”2006年2月12日,赫鲁晓夫曾孙女、纽约新学院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尼娜·赫鲁晓娃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题为《为什么俄罗斯仍然喜爱斯大林》的文章认为:“这是因为斯大林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鼓动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苏联时代结束,人们没有了民族自豪感和长期坚持的信仰。由于精神和物质贫乏,人们渴望恢复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斯大林的形象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对此,俄罗斯《导报》于2003年3月5日刊登《俄罗斯人怀恋斯大林时代》一文,认为人们之所以重新对斯大林作出肯定的评价,主要出于以下原因:(1)正是斯大林把苏联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建成了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苏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2)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打败了法西斯,保卫了国家的独立;(3)苏联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宅,首次实现在一个国家里消灭了文盲;(4)苏联很快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1947年取消了商品的票证供应;(5)正是在苏联时期奠定了热核武器、宇航技术发展的基础;(6)苏联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公民都以自己强大的祖国自豪,苏联模式在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4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诞辰125周年。2004年12月24日的俄罗斯《消息报》刊发了谢尔盖·列斯科夫撰写的《对“斯大林热”的思索》一文,分析俄罗斯缘何又出现“斯大林热”。在文中,《消息报》记者询问一位上了年纪莫斯科将重建斯大林雕像的老者:“斯大林执政时,情形比现在好吗?”被询问者回答道:“他起码打赢了德国法西斯。不像现在,俄罗斯卷入诸多冲突,难于脱身;医疗和教育福利都不见了。”这是普通老者的心声,也是现今俄罗斯社会中日益升温的斯大林情结的体现。

该文作者写道:“这意味着共产主义的重生吗?不,它已经不复存在了,列宁被淡忘,只是斯大林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并在现今更受尊崇。他与彼得大帝非常相似。尽管他们执政期间国家人口骤减,但历史是公正的,光阴流逝,个人悲剧已经淡去,其治国成就却愈加彰显。”

对于俄罗斯来说,国家与人权孰轻孰重,一直都是难于解答的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追逐西方价值观,现在意识到这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寄情于斯大林,或许是出于一种无奈。

三、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对苏联解体的认识与对苏联历史的认识和评价是密切相关的。苏联解体之初的俄罗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氛围不仅笼罩着政界和学术界,而且充斥着这种内容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也纷纷出炉。影响最大的当属多卢茨基撰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该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多次再版,发行量高达50万册。在这部历史教科书中,编者把苏联历史描述成俄罗斯民族的耻辱史,认为“十月革命”是阻碍俄罗斯国家发展的一场政变,更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描述成洪水猛兽。在这种氛围下,苏联解体更有利于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说法,基本为广大俄罗斯民众所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各界对苏联的认识正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俄罗斯,无论是在政界和学界都很少能够听到赞美抑或肯定苏联的声音的话;而在10多年后的今天,就算是持自由主义观点的政治人物也会时常流露出“看不出苏联解体的必然性”之类的言语。现在,俄罗斯各界对苏联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很多俄罗斯人在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的同时,甚至认为这是俄罗斯民族的“悲剧”。

1999年12月,当时还是总理的普京就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苏联时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

这种评价显示了与俄罗斯社会当时对苏联的主流看法的差别。2000年2月,普京在竞选总统期间回答热线电话时,引用俄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普京上任半年后,俄国家杜马根据他的提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联邦的国歌,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普京的这种主张遭到右派政党和其前任叶利钦的反对。叶利钦批评说,俄罗斯的国歌只代表官僚权力的苏共党代会,年轻一代不会喜欢,总统不应该盲目崇尚民意。对此,普京明确表示,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完全可以当做俄罗斯国歌,只需填写新词就行。他强调:苏联国歌曲调激昂、振奋人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

2004年2月,他甚至讲道:“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当时存在的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在对待苏联历史问题上,普京总统的另一举动同样引人注目。

2004年伊始,普京总统亲自致信俄罗斯科学院院长奥西波夫,责成他认真检查所有中学历史课本的内容,并限期在2月1日前上报检查报告。此事在俄学术界、教育界及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根据普京的要求,俄联邦教育部宣布撤销多卢茨基教科书中“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字样,同时组织力量为中学生编纂新的历史教科书。

可见,普京总统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做法,甚至认为苏联解体并非不可避免,当时在苏联存在通过改革来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普京对待历史的态度和评价,既反映了他在思想上的成熟,也反映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

当前,俄罗斯人对苏联历史和苏联解体看法的变化,已经在相当广泛的民众范围内引起共鸣。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里·波里雅科夫说,苏联解体对俄罗斯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地缘政治危机,它中断了俄罗斯几百年来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动力。莫斯科大学教授斯·列昂诺娃强调指出,苏联解体不仅没有使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其各种矛盾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俄罗斯。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所长米·戈尔什科夫这样谈道:一个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曾是世界共产主义先锋队的国家,“变成了大概是整个后共产主义地区中最‘右’的国家之一”,而“没有一个东欧国家如此怀念社会主义的过去”。

如果说在1998年的民调中,怀旧思潮只是初露端倪,那么,目前这种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的蔓延。在俄罗斯,1999年以来的几次民意调查都显示,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都占到被调查者的70%以上。2002年11月7日,正值“十月革命”85周年之际,法新社发自莫斯科的报道说,“民意测验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对苏联往事感到骄傲。”在俄罗斯民众举行的纪念游行队伍中,居然有这样的标语:“资本主义就是战争”、“打倒资产阶级”。今天,关于苏联解体的问题上,大多数俄罗斯人在感到遗憾的同时,认为苏联的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2002年12月30日,正值苏联建国80周年之际。法新社发自莫斯科报道,当天公布的一项来自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70%的俄罗斯人希望俄罗斯没有解体,75%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更适合推动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2005年10月15-16日,俄罗斯舆论研究中心对46个地区153个居民点的1579人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6%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的解体击碎了许多人曾经信仰并为之骄傲的东西,有66%的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感到遗憾,只有23%的人认为毫无遗憾的必要。在18~24岁的年轻人中,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者的比例也达到38%,不遗憾的人数为39%。在45岁以上的被调查人群中,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的占大多数,达78%~80%。在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者中有57%的人相信,苏联本可以保存下来;相反,只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

俄罗斯民众对苏联解体态度的这种变化,也反映在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态度变化上。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以59.2%的得票率当选苏联总统;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经全民投票,以57.3%的多数票当选俄罗斯总统。但到1996年,戈尔巴乔夫在全民投票竞选俄罗斯总统中,得票率还不到1%;叶利钦之所以放弃总统竞选提前让位给普京,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1999年底的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只有可怜的1%~2%。据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在2001年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应对当前俄罗斯的困境负责。

综上所述,当前俄罗斯社会所出现的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认识,特别是“斯大林热”现象,这是民众难以割舍的苏联情结在对转型以来社会秩序和自身处境不满情况下的再现。人们对苏联和苏共的认识更趋理性化的同时,也透视出转型以来俄罗斯社会价值观的分化。

转型以来的俄罗斯与昔日的苏联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失去了太多,却几乎什么也没得到。俄罗斯中产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或许得到了某些自由,但苏联时期的行业专家、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大都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超级大国地位丧失,经济滑坡,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福利减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贪污腐败盛行,自然引起各阶层的不满。苏联时期衣食无着的人也不少,但他们还享有一定社会保障:退休金、免费医疗、供电和供暖。即便是这样的最低生活标准,很多俄罗斯人都达不到。俄罗斯男性,包括年轻人在内,寿命缩短了将近10年。根据联合国数据,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现在是57岁,而苏联时期为67~68岁,俄罗斯因死亡率上升而每年人口减少近100万。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人们自然怀念过去虽然相对低水平但却衣食无忧的生活,并希望有一个像斯大林式的铁腕人物来改变现状。所以,认为经历苏联解体是“人生悲剧”的俄罗斯人的数量明显增多,不仅老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众多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也持同样的想法。他们感到失落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变革造成了原有“理想支柱的轰然崩塌”。俄罗斯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对这种“悲剧性”状况描述道:“最近15年来,俄罗斯的确发生了一系列悲剧性的变化,生活水平下降,道德水准乃至整个文明程度都在滑坡。”齐普科教授在《我们怎样认识斯大林》一文中认为:“今天俄罗斯……试图重新评价历史,是俄罗斯现实存在深刻的社会危机的反映。可以说,500年来俄罗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衰弱。”

不仅如此,随着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崩溃,转型以来俄罗斯人的价值观正在朝着截然不同的两极发生分化。2004年11月,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研究所与艾伯特基金会联合推出了名为《今日俄罗斯公民:自我意识及社会理想》的报告。该报告以1994-2004年间进行的数次大型民意调查为基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报告显示,约4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长制更适合于俄罗斯,他们支持社会平等。对政权,他们怀有宗教般的崇敬;对领袖,他们有着很高的期望值,认为他应该严明治国,主持公道,关心民生。

这些人被称为“传统派”。另有约26%的受访者信奉个人至上原则,具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希望社会尊重个人自由及发展。此类人被视为“现代派”。其余近1/3的民众属于过渡阶层,但“其中大多数人的想法跟传统派更为接近”。

报告还显示,在怀念昔日大国荣耀的同时,祖国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却日益动摇。一方面,俄罗斯人固守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对国家的认识更趋理性。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应当居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哪怕是异国他乡。这一观点在当代俄罗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认为人只能有一个祖国,应当以国家为重的观念正在悄然弱化,82%的年轻人将个人发展置于为国效力之上。社会学家为上述结论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俄罗斯的经济社会转型并没有完成,新思维需要全方位渗透,而居民的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而这一转型是否能够成功还是个谜。

同类推荐
  •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研究和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陈独秀、叶剑英、陈毅、罗荣桓等高层领导人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
  •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就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作出的理论概括和行动部署。本书坚持历史脉络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分九个专题从贯彻者、实践者、弘扬者、实干者、奋斗者、贡献者、参与者等角度阐述了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价值归依以及全面落实这一重大命题的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辅助读物。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热门推荐
  • 职场脑结构

    职场脑结构

    《职场脑结构:HR总监写给你的升迁智慧书》为外企资深HR总监融合多年升迁心得而作,其创立的“职场脑结构”概念系国内首次披露。书中提出了9大职场新思维,包含新人入职形象定位16方法,办公室哲学必知14要点,行业人脉建立12因素,职业化转变10法则……帮助新人们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职场规律:以最快的时间结束适应期噩梦,熟悉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变技巧:通晓各类明暗职场规则,从而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步步升迁。
  • 神将军

    神将军

    姜云霆,京华大学高考第一名状元,长相帅气,风度翩翩,家里有个军区首长老爸,有个疯狂的老妈,还有一个无比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大学的时代,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的怪事,也寻找到了真爱。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姜云霆发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仙家女神,道门女神,校花女神,玉女女神,总裁女神,军花女神。统统的求收养,求生孩子。但现实问题是,这个男人什么都好就是感情是个木头。
  • 佛曰说

    佛曰说

    我是凡人,天不待我,我不待天,天若范我,我便破了这个天
  • 明时月

    明时月

    两宋和明朝,是我一直神往的朝代。不能亲身体验,那就虚构一个自己去体验吧。这次是明朝,书中的我小富及安,胸无大志,上马不能安国,下马不会执政,偏偏又生于明末乱世。靠自己的小聪明赚点钱,揽点权。巧妙的扇动蝴蝶的翅膀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保证,这部作品将充满趣味,充满生活气息。
  • 猎头对对碰:只想当敌人

    猎头对对碰:只想当敌人

    猎头,这个至今仍然让人感觉神秘的行业,却始终让外界对它充满误解。猎头公司之间的战争向来残酷,而此书中的男女主角却偏偏工作在这样一个战场般的环境里,成为劲敌。本书讲述了一双敌对男女从经历了爱情和友情的背叛,公司高层的有意打压,由敌人升级到情人的一路坎坷,揭密了猎头公司是如何伸展手段找到合作者与候选人,如何在行业里头奋力拼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这应该是好事吧

    重生之这应该是好事吧

    前世与今生,爱恨交织。重生也是给了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简介废勿怪哈哈,文笔有限,逻辑废,可能有点玛丽苏,请慎入坑谢谢)
  • 余光里满满都是你

    余光里满满都是你

    伪学渣女VS真学渣男你有没有为一个人,拼了命地去努力过?哪怕坐在最后一排,也愿意不顾世俗眼光,拼了命的努力?若不是为了一个人,他怎会如此拼命守住这座城,属于牧鹤和禾沁之间的心城。牧鹤和禾沁曾是一起坐在后排的同桌,一起为了心中那个不甘平凡的梦想奋斗,在禾沁心里一直认为牧鹤是不良少年,可有一天她因忘记带书本返回教室,看到那个一直奋笔疾书的男孩子,对他的感觉突然有了转变……都说坐在后排的人,以后会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人,可谁又知道她们也曾无数次拼命向前,只不过……禾沁和牧鹤从小学到初中同班高中到大学同校原以为只是巧合,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他拼命努力的结果。这是关于一群坐在后排的同学们的奋斗故事,这一路有艰辛,有痛苦,有关于爱情的迷茫,有友情的困扰,有事业的抉择……
  • 末世代行者

    末世代行者

    天地法则改写,世界末日降临。在末世中挣扎求存数年,终于死于变异兽潮之中,却不料命运在这一刻垂怜于他。重生于末世之初,成为被星球意识选中的代行者,君千焕要做的,便是在改写自己前世多舛命途的同时,为这个混乱的新世界制定新的秩序!“我行走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为世界带来光明!”
  • 夙尘湮

    夙尘湮

    听说拥有凤吟凰鸣的人是注定的爱人!晏亦落很想问,何为注定,何为命运?三世的羁绊,两个剥离的灵魂,封印的魔琴,一段神魔两界竭力隐瞒的秘密她三世负了三个男人,为的竟然是那所谓的注定的缘分是不是很可笑,很可悲。炙莲为她散尽通天修为,定下一个赌局,“我可以让她恢复神智,但我要她陪在我身边伴我,直到她重新想起你,君昱枫,这个赌,你可敢应?”又是一个千年过去,命轨再一次的问那个站在樱花树下的白衣银发的男子,“你相信她会回来吗?”“当初我放开她的时候,就没想过她能再回来,纠缠三世,她累了,我只想让她活的轻松点。”男子身后的樱花摇曳了一地,美的凄凉,美的让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