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9000000003

第3章 可控民主:俄罗斯政治改革路径(1)

俄罗斯国内政治转型,就是从传统的一党社会主义模式全面转向西方的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政治、自由选举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尽管如此,但在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下,从叶利钦时代确立“超级总统制”,到普京建立“强力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为,俄罗斯国内政治变迁的权威主义导向愈加明显,而且很大程度上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与此同时,由于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以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在权力和利益分配中充满着激烈的斗争。

一、长达两年的“府院之争”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很快从1992年1月起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休克疗法”式经济改革政策,一般地认为,俄罗斯的体制转型作出了“新自由主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休克疗法:“休克疗法”原是医学上临床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引入经济领域,用来形容治疗经济危机的“后遗症”——通货膨胀。此种经济药方的基本用意在于:采取严格的金融货币政策,辅以压缩消费的手段,强行弥合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缺口,达到短时间内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由于上述经济措施具有很强的冲击性,社会经济会受到极大的震荡,甚至处于“休克”状态,故喻为医学上的“休克疗法”。

义”的路径选择。在政治上,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匹配,叶利钦大力推动多党体制和新闻媒体的自由化政策,并且至少在形式上以全民选举的方式实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应该认为叶利钦是力图以政治民主化来为经济自由化创设环境。

但是,俄罗斯在转型道路选择上,一开始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政治上,这场争论的核心是要在俄罗斯建立总统制国家,还是议会制国家的问题。

这样,在俄罗斯很快形成了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并得到副总统鲁茨科伊支持的议会为一方、以总统叶利钦为首的政府行政系统为另一方之间的生死1993年3月26日,俄罗斯第九次非常人代会在大克里姆林宫举行,讨论和制定“保卫俄罗斯宪法制度措施”。叶利钦总统(后排独坐者)出席会议争斗。

其实,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开始。1990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宣布设立总统制,最高苏维埃主席则由国家元首变为议长,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是西方经济学中一大流派。194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出版《通向奴役之路》一书,被认为是“标志新自由主义创立的宪章”,并逐步扩展到政治学、社会学甚至哲学领域,形成一个思想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相继于1979年和1980年上台,将新自由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主张经济手段由预算政策变为货币政策,强调效率和私人企业利润。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同时改变原有的选举方法,自由竞选产生人民代表;10月,叶利钦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身份主持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宪法草案》,主张建立总统制,但该宪法草案没有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1叶利钦1991年当选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年3月,在全苏联举行全民公决的同时,俄罗斯联邦附带就本共和国是否设立总统职位问题进行投票,结果有69.85%的投票者赞成设立总统职位。

1991年4月,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批准俄联邦《总统选举法》;5月,俄联邦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总统法》。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与鲁茨科伊搭档,赢得了58.9%的选票,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经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和副总统,标志着总统制在俄罗斯的确立。在叶利钦的推荐下,哈斯布拉托夫成为俄罗斯议会议长。在“8·19事件”中,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与叶利钦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加速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1991年10月,俄罗斯联邦第五次人民代表大8·19事件:1990年的苏共28次代表大会后,苏联的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基本形成了以叶利钦等为首的“激进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三种势力。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布独立,苏联其他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也迅速增强。为了保住苏联,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和15个加盟共和国领袖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在此背景下,爆发了“8·19事件”。苏联时间8月19日清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发布命令宣布,鉴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根据苏联宪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总统职务。亚纳耶夫同时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移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但紧急状态会员会优柔寡断,未能果断肃清议会大厦的反对派,在叶利钦的鼓动下,情况发生逆转。21日下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领导人放弃了行动。亚纳耶夫等发动的“8·19事件”旨在阻止苏联的演变,但是事件的迅速失败,却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

会不仅基本赞同叶利钦提出的激进经济改革方案,而且支持他扩大总统权力的要求,并同意由他兼任政府总理,独自确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组成。

1991年11月,由叶、哈分别任正副主席的俄罗斯宪法委员会制定了一部新宪法草案,但在宪法草案于1992年4月原则通过后,叶利钦又对这种“议会和总统”权力并行的体制感到不满。

苏联解体后,政府和议会在推行私有化改革、建立西方式的社会等问题上是有过默契的。但激进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动荡迅速波及到政治领域,自1992年2月初开始,包括莫斯科在内的各大城市居民开始上街集会,反对派政治家纷纷抨击叶利钦政府,导致政府和议会(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就改革发展方向问题出现了激烈争吵,最终发生了由盖达尔政府到切尔诺梅尔金政府的更迭。随着“休克疗法”式改革的全面推行,俄罗斯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议会在国家体制、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及对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形成了激烈的“府院之争”。

从1992年底开始,议会试图通过更换总理和收回总统的部分权力等办法削弱叶利钦的权力,使更多的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而叶利钦希望通过全图为俄罗斯议会大楼外景民公决来解决与议会的斗争。叶利钦的愿望在1993年3月11日第八次人代会上落空后,于3月20日宣布自己享有总统特别治理权。议会虽然强迫他收回这一法令,但未能形成弹劾总统所需的多数。4月25日,叶利钦在全民公决中获58.7%的支持票,但他未能获得举行一次临时大选所需的大多数登记选民的支持。随后,叶利钦提出总统制宪法草案,而最高苏维埃在5月8日却再次公布了1991年11月的宪法草案。在这种背景下,叶利钦开始首先拿对他威胁最大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开刀,试图削弱其权力,并解除政府中亲议会的官员。此外,叶利钦还抛开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在6月5日召开主要有各联邦主体参加的制宪会议,试图借助地方的力量强行达到建立总统制的目的。制宪会议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火药味。在发言要求未被获准的情况下,哈斯布拉托夫一气之下退场,并带走了上百名人民代表,迫使会议中断。会议重新开始后,一些地方领导人又提出扩大自主权的要求,使会议进程再度受阻。这样,制宪会议在断断续续持续了30多天后,在哈斯布拉托夫缺席的情况下,会议在7月12日以433票赞成、63票弃权、62票反对通过了宪法草案。7月16日,俄罗斯制宪会议的宪法草案提供全民讨论,但最终没有结果。

经准备后,1993年8月12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声称俄罗斯双重政权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必须尽快解决,从而发出向议会进1993年8月,在权力斗争中,叶利钦动用内卫部队包围议会大厦攻的信号。进入9月,双方权力斗争进一步升级。9月1日,叶利钦专门签署了《关于副总统代理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限制鲁茨科伊的权力。9月16日,叶利钦还亲自视察内卫部队捷尔任斯基师和塔曼师,以争取军方的支持。9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宣告成立,准备取代最高苏维埃;同一天,叶利钦重新任命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戈卢什科接替巴兰尼科夫被任命为安全部长,原第一副总理洛博夫接任安全委员会秘书一职,从而大大巩固了叶利钦的政治地位。9月20日晚,叶利钦借口“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把内卫部队调到莫斯科市内,进行战前预演。与此同时,议会方面也积极采取应对举措。9月18日,人代会发表告公民书,指责总统叶利钦企图用非法手段控制社会和摆脱危机,并对叶利钦解散人代会的企图提出警告。

同时,为防止叶利钦禁止议员开会,议会还建议代表们在议会大厦白宫聚会。

二、确立“超级总统制”:为叶利钦而定的宪法

在府院公开对峙的情况下,叶利钦的举动得到了强势部门,如国防部、内务部,以及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保证“将不会发生流血事件”;另一方面,宣布鲁茨科伊的代总统职务以及以总统名义下的命令“非法”,并下令剥夺议会财产,收缴议会武器,宣布对拒绝执行命令的公职人员开除公职,军官勒令提前退役,同时妥善安排从议会投靠到总统方面来的人员。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发布命令,中止俄罗斯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全部权力,要求在12月11-12日举行新的立法机构——联邦会议选举;同时,叶利钦呼吁民众和国际社会对其所被迫采取的措施给予理解和支持。针对这种情况,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人代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指出叶利钦解散议会的总统令违反俄现行宪法,是“政变行为”,宣布停止叶利钦的俄罗斯总统职务,由副总统鲁茨科伊代理。根据议会认可,鲁茨科伊任命阿恰洛夫为国防部长、巴兰尼科夫为安全部长、杜纳耶夫为内务部长。鲁茨科伊在讲话中呼吁军队要站在法律一边,抗议总统违反宪法的行为。9月28日,政府军和防暴警察对白宫实施了封锁,并采取断水、断电、停止供暖等措施,以迫使议会就范。

10月3日,上万名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议会的政府军发生流血冲突,并冲破封锁在白宫前举行集会。鲁茨科伊在白宫阳台上呼吁军队倒戈,要求人们攻占莫斯科市政府和国家电视台。在这种紧张时刻,叶利钦发布在莫斯科实行紧急状态令,同时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严禁群众参加集会游行。4日凌晨,俄政府军奉命进入莫斯科,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包围了议会大厦,随后发起进攻。哈斯布拉托夫与莫斯科军区司令联系,请求派兵援助,但对方借口中立,只是答应商议此事。议会向西欧等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所发出的保障安全的请求也遭到拒绝。政府军同忠于议会的部队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激战。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在政府许诺保证生命安全后,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以及支持议会的几名将军才接受总统和政府方面的“最后通牒”,被送进列弗尔托沃监狱。至此,这场总统与议会间的激烈对抗以武力方式最终宣告结束,也标志着俄罗斯政坛上持续了一年多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终结。据俄罗斯官方宣布,这场流血冲突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事后媒体称之为“十月事件”。

10月5日,叶利钦下令解除斯捷潘科夫联邦总检察长的职务,任命阿历克赛·卡扎尼克为联邦总检察长,同时取消近日执行的新闻检查制度,并决定将议会大厦——“白宫”改作政府大厦。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电视列弗尔托沃监狱位于莫斯科,是专门羁押危害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犯的地方。

讲话,说10月3-4日,莫斯科发生了“由前最高苏维埃领导人、前副总统和一些政党和社会组织领导人策划和准备的武装叛乱”,他不得不作出进攻白宫的困难决定,事件的起因在于“许多人想延长有害的双重政权局面”,而宪法法院成了“执行权力机构的控告者、立法权力机构的帮凶”。10月7日,叶利钦签署命令,在未通过新宪法之前,暂时中止俄宪法法院的活动;同时,在新议会产生之前,由总统代行其职责。当晚,总检察长卡扎尼克签署逮捕令,指控前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前副总统鲁茨科伊等人组织领导“暴乱”而将其正式逮捕,并继续搜捕参与“十月暴乱”的人员。10月15日,叶利钦发布命令,要求选举和对新宪法的全民公决同时进行。

叶利钦的强硬手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10月6日,日本首相细川护熙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年度主席的身份在东京发表了一份西方七国的联合声明,表示支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联合声明对莫斯科武装冲突造成人员伤亡表示“遗憾”,同时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并逐渐平息事态表示欢迎。声明希望俄罗斯恢复包括尊重人权在内的法律和秩序,强调西方七国首脑将继续支持叶利钦总统推行的民主改革和经济改革路线;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还许诺将尽快实施1993年4月制订的440亿美元一揽子援俄计划。

经过“十月事件”后,1993年11月10日最终形成俄罗斯第四个宪法草案。

1993年12月12日,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

同类推荐
  •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与报纸杂志编辑记者和同道朋友的访谈对话辑录。全书充满思辨的魅力、激情的光芒和实践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富有深刻的启迪。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本书介绍了日本国的简况,风土人情以及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被认为是暧昧的文化、“耻”的文化,说明日本人比别国人更含蓄、更自律。
  •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

    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农村、城市社区、乡镇和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中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人大选举政府官员的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些都表明,进一步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是抓紧时机从法律、制度层面推动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时候了。从这样的考虑出发,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一步的研究,就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比较详细的意见和进一步改革的想法。
热门推荐
  • 绝情总裁:女人乖乖让我宠

    绝情总裁:女人乖乖让我宠

    继母逼死了她的亲生母亲,成为安家大夫人。继姐诬陷她偷东西,害她被父亲赶去国外整整十年。继母想要安氏集团?她会把继母赶出安家,让继母一无所有。继姐想害她在宴会上出丑?一脚踹她下泳池,让她也尝尝被人耻笑的滋味。“我和你假结婚,你帮我拿到安氏集团掌权人的位置,我可以帮你在外界打掩护。”据说言礼不近女色是因为喜欢一个男人。言礼邪魅的勾起唇角,“好。”婚后,她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唔唔,今天真的不行,我腰酸。”“没事,我可以帮你。”然后又是一夜春风。到底是哪个混蛋说他不近女色的!
  • 重生之宋悄悄

    重生之宋悄悄

    宋悄悄你去死吧,一句话宋悄悄就被渣妹害了, 重来一次,宋悄悄不想报仇,只想果断远离渣妹,至于那个渣妹的未婚夫说,宋悄悄你为什么负我?宋悄悄表示滚蛋,我跟你不熟!宋悄悄一边摆摊挣学费一边努力学习。那个砸了她头的任忻跑过来要负责! 这一辈子,她认识了很多人 比如永远严肃其实很霸气班长大人,永远能够让大家团结在一起。 外表冰山内里腹黑的周宇,面冷心暖。 虽然身体不好却永远乐观的王一玲, 那个大大咧咧永远护着她的李星辰。 她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走过青春年少,一起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那个夏天,那个只属于她们的夏天…… 只是那个已经死了的爹怎么突然回来了。老妈也突然翻身成了女强人?
  • 师父,保佑我!

    师父,保佑我!

    安然原以为穿越后自己就可以终止自己的霉运,没想到一来就遇上家破人亡这事,还没等安然缓过神来,又遇见了一位无良师傅。好不容易等自己“鼓起勇气”去闯荡江湖了,结果……师父!
  • 幻想Exodus

    幻想Exodus

    从神的布道降临的那刻起——这里不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被困在IEO中的玩家们的「现实」。没有人能够从这里逃脱出去。在神完成人类观察以前……
  • 蛇转生

    蛇转生

    这是小怪兽潜意识雕琢出的合集,于是小怪兽很忠心的将它描绘出来。
  • 李国文小说精选

    李国文小说精选

    本书是《“从头越”名家小说精品文库丛书》之一,收录了李国文《危楼记事之一》、《月食》、《临街的窗》、《电梯谋杀案》等二十年来获奖篇章或虽未获奖却同样厚重或最有独特风味的作品,这一篇篇洋益时代气息,饱含生活情理的精神产品,又正是我国历史新时期怎样解放运动的印记,改革开放进程的画卷。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滩纪实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对“11·24”特大海难进行记述,如实反映了其整个求助过程和事故原因,对教训进行总结,并呼吁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 家有福娃渣爹种田吗

    家有福娃渣爹种田吗

    花盼盼穿到一本书里,穿成为荣华富贵抛妻弃女的渣男花首辅的炮灰亲闺女。为摆脱亲娘被抛弃、自己成炮灰的命运,花盼盼努力为花致远制造一切辛勤劳作的机会,一心只想让花首辅远离书本,告别科举,和她娇滴滴的美娘亲平平凡凡、和和美美地白头到老。花致远刚中了举人,回到家里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闺女拉到田间,指着一片金黄金黄的稻田让他收,花致远手拿镰刀,被一眼望不到头的稻浪吓傻了眼,家里的地都是他种的,啥时候又多了这么大一片,他咋不知道?“盼盼,咱家不缺钱了,要不雇人收田呗?”花盼盼恨铁不成钢,“爹,往上数八代,咱们家都是农民,你还没当官就忘本了?”在闺女的鄙视中,花致远含泪挥舞起镰刀。看着当了举人的爹,辛苦地收着田,一张英俊的脸庞晒得油黑油黑,花盼盼欣慰地点头,对渣爹不狠,地位不保。渣爹今日的劳作,就是她娘今后生活的保障,收了这片,隔壁村还有两顷她刚买的稻田等着收呢。
  • 始修

    始修

    一场平淡的修行之路却波澜起伏,一段本应得过且过的生活却要踽踽独行,坎坷并不代表需要放弃,责任却会催促前行。
  • 毛泽东教我们学用人

    毛泽东教我们学用人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用人思想的内涵是:慧眼识人,大胆任人,团结聚人等;在领略他卓越的领导艺术才能和炉火纯青的用人艺术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毛泽东独具特色的用人思想对我们在更新用人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用人机制等方面所起的重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