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9000000011

第11章 两难困境:“俄共”的起与落(1)

在2006年6月召开的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全会上,“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承认,“俄共”的党员人数已降为18.4万人,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48%,年龄30~60岁之间的占43%,年龄30岁以下的只占7%。这些数字对“俄共”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难怪久加诺夫惊呼:“党作为一个大型政治组织的生存受到威胁。”短短10多年时间里,“俄共”如此大起大落,是俄罗斯政坛上一件值得研究的大事,“俄共”今后的走向与发展前景,也令世人关注。

一、复兴之路:成为最大反对党

(一)1990年:始建

俄罗斯共产党始建于1990年6月。那一年,戈尔巴乔夫发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发了苏联社会和苏共内部的大动荡和大分化。2月,苏共中央全会主动提出了放弃党的领导、实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决议;3月,第三次苏联非常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取消关于苏共领导地位的宪法第6条;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都在酝酿并相继发表各自的主权宣言;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民主派竭力发动和支持民族分立和独立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共产党(简称“俄共”)宣告成立。苏联自建立共和国联盟70年来,唯有俄罗斯联邦没有自己的联邦政府和共产党组织,在日益强烈的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驱使下,成立“俄共”成为必然的选择。

1990年6月20日,在由2700名代表参加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代表会议上,俄罗斯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没有形成统一的党纲,也没有出现一位公认的领袖人物,所以会上争论相当激烈。戈尔巴乔夫出席大会并在发言中反复强调,建立“俄共”是必要的,但要避免俄罗斯联邦与苏联、“俄共”与“苏共”发生任何形式的对抗。会议发表了成立宣言,选举一向以忠于传统而闻名的波洛兹科夫为“俄共”中央第一书记。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严格地说,“俄共”还不能称之为政党,它只是在苏共党内扮演一个反对改革的保守派的角色。

(二)1991-1993年:俄罗斯第一个群众性大党

1991年“8·19事件”后,随着苏共的解散,“俄共”也遭取缔。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企图构造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框架,利用这一点,“俄共”一些党员以合法手段为“俄共”的重建积极活动。1992年4月,部分“俄共”党员向俄罗斯宪法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对叶利钦关于禁止苏共与“俄共”活动的3个总统令是否符合宪法作出裁决。同年11月30日,俄罗斯宪法法院宣布了对“俄共”

解禁的决定。1993年2月13-14日,俄联邦共产党第二次非常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家疗养院召开,这次大会也被称之为“俄共”重建与联合大会。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不久,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一开始,俄共(布)领导乌、白、格等国共产党的活动,但国家之间无隶属关系。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后,乌、白、格等均为加盟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执政的共产党均隶属于苏共,唯独俄罗斯未成立单独的苏维埃共和国及其政府,也没有成立单独的俄罗斯共产党。

重建后的“俄共”,申明放弃传统共产主义理论中关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思想,认同议会民主的道路,愿意参与各层次的选举活动,并申明奉行平民主义路线,维护劳动者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俄共”在重建的“政治声明”中,强调将吸取苏共的教训,“利用各种符合宪法的手段、方法以及政治斗争的形式来争取国家政权”。此次大会还选出由89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久加诺夫被推举为“俄共”中央主席。

“统一俄罗斯党”的一次会议场面

久加诺夫1944年出生于奥廖尔州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位伤残革命军人。在父亲的严格管教的影响下,久加诺夫自幼就养成勤学习、勤动脑、勤做事的好习惯。中学毕业后,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缺乏,他当了一年中学教师,后进入师范学院读书,大学二年级时报名参军。1966年,在服役期间加入了“苏共”。服役期满后,他又回到了师范学院就读。1969年大学毕业后,久加诺夫从事共青团的工作,并很快成为一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1972年,28岁的久加诺夫担任了“苏共”奥廖尔市委第二书记,是当时市级领导中1993年2月,久加诺夫当选为“俄共”中央主席最年轻的一位,不久,他又担任苏共奥廖尔州委宣传部长。他一面工作,一面攻读研究生,1980年取得副博士学位。1983年调往莫斯科,在苏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87年,他担任了“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当时苏联危机日重的形势下,久加诺夫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批判党内自由化思潮,也批评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引起人们的关注。他呼吁成立“俄共”,以制约戈尔巴乔夫的个人野心。在“俄共”成立大会上,久加诺夫当选为“俄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主管党内意识形态工作。由于首任“俄共”中央第一书记波洛科兹夫没有能力胜任这一职务,加上必须应对苏联解体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因此,当“俄共”重建后,久加诺夫就被推举为“俄共”的首领。

1993年3月,“俄共”在俄联邦司法部正式登记注册(登记号为1618),4月24日获得批准,“俄共”正式取得合法地位,重新走上了俄罗斯的政治舞台。

此后,“俄共”在政坛上十分活跃,党员队伍也迅速发展壮大。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场合表露出希望“俄共”成为体制内政党的愿望。正当“俄共”恢复活动的时候,总统叶利钦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也日趋激烈。“俄共”领导人公开站在议会的立场上抨击政府的内外政策,在4月的全民公决中,“俄共”中央呼吁共产党人对叶利钦投不信任票。但很快,“俄共”领导人在分析国内形势后,决定采取灵活的策略。当叶利钦在10月炮轰“白宫”,府院双方发生流血冲突时,“俄共”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叶利钦用武力解散旧议会后,乘机抛出了扩大总统权力的新宪法草案,并付诸全民公决。新宪法获得通过,叶利钦虽然摆脱了旧议会的掣肘,但也失去了大批民众的支持。久加诺夫在“俄共”准备参加1993年12月第一届国家杜马选举的一项声明中提出,“俄共”

参加竞选有4个目的:(1)揭露当局的非法行为和此次选举的虚伪性;(2)要求举行新的选举;(3)保存、发展和巩固共产党组织;(4)争取在全民公决中否决总统的宪法草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以集会方式表达怀念苏联的心情由于所订目标比较务实,加上一些有利的客观因素,“俄共”首战告捷,获得议会450个席位中的65席,一举成为议会第三大党。“俄共”很快在全国各地建立2000多个党组织,党员也迅速扩大到50万人,成为俄罗斯第一个群众性大党。在此次选举中,“俄共”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意义重大:

(1)标志着受到现政权打压的“俄共”以合法身份回到了政治舞台,重新找到了发挥自己影响力的场所和机会;(2)反映了民情民意的变化,许多民众从支持激进民主派开始转向左翼反对派或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政党和组织,怀旧(怀念苏联年代)情绪开始滋生;(3)由于“俄共”与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70席)所获选票相加占国家杜马中近1/3席位,就能有效地抵制政府和议会中右翼力量的胡作非为。

(三)1994年:形势变化更加有利

1994年,民主派的威望进一步下跌,特别是秋天遭遇金融危机,卢布贬值,民众对“休克疗法”和政府的不满情绪的增长,加上年底车臣战争全面爆发,各种政治力量的争论和对抗加剧,民主派内部也出现分裂。形势变化对“俄共”发展有利。

(四)1995年:俄议会中第一大党——鼎盛期

1995年1月,“俄共”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党章,确定了参加竞选的3个阶段性目标,为下一届议会和总统选举作准备。这一年“,俄共”

的主要任务是参加竞选,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方针,主要有:利用现政权内外政策的失误,抨击民主派的改革方针;提出“大国主义、爱国主义和国家统一”的口号吸引同盟者和广大民众;发动党的基层组织对选民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俄共”主张。国家杜马竞选期间,“俄共”又利用各种场合开展活动,久加诺夫就在俄罗斯各地发表演讲270多场。这些举措对提高“俄共”的威望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当年年底在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再次异军突起,取得157个席位,占杜马席位的近2/5,一跃成为俄议会中第一大党。选举结束后,“俄共”凭借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该党另一位领袖人物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国家杜马主席,另有议会中9个委员会的主席职位由“俄共”议员担任。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的结果表明,激进民主派已失去了议会中的影响力,其他民主派的势力在减弱,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的影响也有所下降,唯有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力量在增长。难怪有人称这届议会为“共产党的杜马”。“俄共”在政坛上的这些表现和成就,使其成为俄罗斯左翼势力的代表,成为政权的最大反对党,“俄共”进入它的鼎盛期。

按照“俄共”的竞选纲领,取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只是实现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俄共”领导人踌躇满志地迈开脚步,向第二阶段的政治目标——争取取得总统大选的胜利前进。1996年2月15日,久加诺夫在“俄共”第四次代表会议上被推选为左翼和“人民爱国力量”的总统候选人。3月4日,俄罗斯十几个左派、中左派政党组成“人民爱国主义力量联盟”,一致表示支持久加诺夫竞选俄罗斯总统。

(五)1996年:参加总统大选

俄罗斯定于1996年6月举行俄罗斯总统大选。“俄共”在议会选举中的胜利,国内左翼力量的增长,加上民众对现政权的不满,使“俄共”领导人信心十足地试图问鼎总统宝座,久加诺夫成了原总统叶利钦最强劲的竞选对手。

自1994年以来,总统叶利钦的威望日益下降,1996年初民意调查支持率仅为5.4%。为了保住民主派的阵地和阻止“共产主义势力”重新上台,叶利钦认为自己“有责任”参加竞选,连任总统。叶利钦说:“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我们输了,共产党人来了,所以我认为有责任再当4年总统。”总统选举成了民主派现政权与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反对派的一场政治较量。社会上出现两大阵线,选民面临着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总统竞选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一开始,久加诺夫势头很猛,叶利钦处于落后地位。叶利钦几乎动用了一切手段的竞选,第一轮选举结果,淘汰了所有其他竞选者,但叶利钦和久加诺夫的票数均不过半数而进入第二轮。叶利钦利用这段时间,将落选候选人的选票争取到自己名下。经过两轮激烈较量,叶利钦以微弱多数击败“俄共”

的总统后选人。总统大选的结果表明,处在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多数民众既不满现政权的施政状况,但人们对苏联时代的种种弊端还记忆犹新,不愿意走回头路,回到已经过去的年代去。这也许是此次总统大选取得这样结局最重要的原因。但总统大选结果也表明,“俄共”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坛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六)“俄共”何以迅速崛起

“俄共”所以能在如此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崛起,除了党自身积极活动、开拓局面外,更重要的是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内外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俄共”得以兴盛发展起来。

首先,俄罗斯独立之初,经济、社会生活十分糟糕。叶利钦启用盖达尔等激进民主派提出的“休克疗法”,不但没有使俄罗斯经济有所好转,反而使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大规模私有化计划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也使广大民众利益蒙受巨大损失。物价放开后,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却无人理睬,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以每月25%速度递增。政府只得滥发纸币,面值800、1000卢布的钞票不够用了,就印5000、10000面值的卢布。1992年下半年,物价上涨近10倍,政府又不作任何补贴,“顷刻之间就使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变成了一堆废纸”,这些被贬值了的钱“实际上都被充公了”。“休克疗法”的结果之一,使社会发生裂变,少数有背景的人利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成了“暴发户”;而大多数人生活水平却急剧下降。政府财政拮据,大量拖欠工资和养老金,使许多城乡居民和退休人员迅速沦为贫困人群。这些人对当政者的不满,自然要在政治上寻找代言人,这就为“俄共”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丰厚的社会基础。

其次,“苏共”败亡之际,党员人数仍有约1500万左右。党内长期的积弊以及苏联晚期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和危机,使广大党员失去方向和信心,所以“8·19事件”后苏共自行宣布解散时,各基层党组织和千百万党员都默认并接受了现状,一夕之间,包括“俄共”在内的苏联共产党烟消云散了。这一事实一方面固然说明此刻“苏共”已完全丧失党心民心,另一方面也说明绝大多数“苏共”党员处在一种麻痹状态,各级党组织又处于瘫痪境况,无人指引党员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也就真正失去党籍了。显然,一个1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轰然倒下,这么多党员必然各有自己的选择:有的党员(主要是原先的中高级干部)利用自己原有的地位和资源,乘混乱之际浑水摸鱼,大肆侵吞公有财产,摇身一变,成为新的权贵;政治变故使相当一批党员意志消沉,党的败亡使他们感到羞辱和失落,许多人宣布退党,不敢(或不愿)承认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甚至有人在莫斯科街头出卖党证给外国人作纪念品;当然,更多人选择了沉默,他们在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久加诺夫所说,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凭自己的良心,按自己以公民义务的理解进行选择。”

必须看到,叶利钦执政初期的混乱以及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困境,使原先相当一部分共产党员重新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当“俄共”恢复和重建后,很快就发展成一个拥有50万党员的大党。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绝大多数就是原先的“苏共”党员。

同类推荐
  • 改革没有回头箭

    改革没有回头箭

    本书包括思想解放与改革的顶层设计、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未来中国改革趋势等六编内容。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中国:决胜百年目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决胜百年目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三五计划向前迈一步。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评价“十二五”时期;第二部分是如何认识“十三五”时期的定位;第三部分是如何理解五大发展是引领“十三五”的灵魂和理念;第四部分是如何考虑“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第五部分归纳了建议中所提出的国家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第六部分是小结,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悬而未决的过去,将如何塑造它不可预测的未来?中国的崛起会在一夕之间改变过去几个世纪西方工业和民主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吗?中国应满足于维持这个体系,仅只成为拥有绝对主权和相对权力的富有竞争力的民族国家之一吗?儒家传统蕴含有可以与现代世界的人类普适价值相融通的道德前景吗?崛起的中国能够引领中华文明的更新以促进国际体系的平等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天堂

    恶天堂

    什么是天堂呢?一一,不过是掩藏罪恶的地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重生不在平凡

    网游之重生不在平凡

    虚拟游戏《未知世界》里的二流职业玩家,陈小凡莫名其妙的重生,带着游戏前生的游戏经验,陈小凡这蝴蝶会怎样煽动他的翅膀,改变自己这一世呢。让自己站在上世无法到达的顶峰呢!!!
  • 老婆大人欠管教

    老婆大人欠管教

    某豪华轮船上正火热地进行着一场拍卖会。“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件藏品——美人的眼泪。这是……
  • 究极美食

    究极美食

    这里,有只手遮天的异兽。这里,有通天之能的高手。这里,有无穷无尽的秘宝。这里,充满危险以及奇遇。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只有一个信念追寻秘宝!
  • 云先生好惨一男的

    云先生好惨一男的

    夏小豆被陷害,惹上了京都第一财神爷云奕。云先生表示:我会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夏小豆也表示:吾命休矣!但由于夏小豆一系列反人类操作,在悲惨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的竟然是云先生!最后的画风竟然变成了这样:夏小豆:昨天看电视,X国的牛排比我们A国的好吃。云先生:买。夏小豆:昨天走路,被没系狗绳的大黄狗子追。云先生:打。夏小豆:昨天漫展,一个cos小哥哥真的帅。云先生沉默。第二天,有人告诉夏小豆,cos小哥哥发了笔横财,去非洲养猪了。(本文1v1甜宠,男女主双洁。)
  • 浴血大道行

    浴血大道行

    苍穹之下皆蝼蚁,芸芸众生悲苦多。万千大道堪难破,唯有己命可为辙。人身本就是天地大道,神魂为天,肉身为地,魂天当清明无垢;身地当可宰万法,天地合一可谓超脱。超脱自身方可感悟大道,登临彼岸方可超脱天地;传说之中彼岸存在于茫茫宇宙之中,浩瀚九天之上,唯有明悟自身之命途,以命途为辙,方可登彼岸,掌苍穹。
  • 快穿之创世宸皇的小蛮妻

    快穿之创世宸皇的小蛮妻

    杀手死亡,却绑定系统,开始穿越之旅,哼,男主,男配,手到擒来;渣男贱女,报应不爽;修复漏洞,完成原主心愿,攻略男主男配……可是这个创世神是什么时候就缠上她的?还多次变成她的攻略对象?!“大神求放过”洛云陌可怜兮兮求饶。某腹黑创世神奸诈一笑,“晚了!”某女欲哭无泪,狠狠瞪向系统,你坑我!系统可怜兮兮蹲一旁画圈圈。妖孽奸笑着一把抱起洛云陌,“你注定是我的。”亿年前失去了你,今后,我不会再将你弄丢。
  • 奇幻事件薄

    奇幻事件薄

    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天才,因为我没有天才所必备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所谓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