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6300000037

第37章 讥讽终有时,“笨小孩”也有春天

笨小孩总是容易遭到别人的讥讽,而讥讽的内容大多是:你笨得跟猪一样,一点儿小事都做不好;你永远不可能像邻居家的小孩一样聪明;你的反应真是太迟钝了,你就像一台随时会死机的电脑;你从小就没本事,长大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因为笨小孩总是生活在讥讽中,所以他们受的委屈也比一般人多些。一般来说,智力低下的小孩就算再努力,也很难成长为一个巨人或成功的人。但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小时候愚笨并不代表长大后依然不聪明。有的孩子就是开窍晚,或者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一旦时机到了或者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做的事情,笨小孩就有可能成长为天才人物。

让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的故事,看他是怎样由一个“笨头笨脑”的孩子成长为科学巨人的。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点半,德国乌尔姆市一户犹太人家喜添贵子,父母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婴儿时期的爱因斯坦很可爱,他的父母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没过多久,爱因斯坦的父母就开始失望了,因为当同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数时,已经3岁的爱因斯坦连说话都不会,这让他的父母很忧虑,并且怀疑他的智力有问题。

在学校里,“笨小孩”爱因斯坦因为反应迟钝、举止缓慢、说话不利索,成为了老师和同学时常讥讽的对象。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不仅对他进行体罚,甚至还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笨家伙!连最基本的课程都跟不上。”连学校都讥讽他是“做什么都不会成功”的笨学生。

爱因斯坦的整个童年以及大半个少年时期都是在讥讽中度过的。后来,他升入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那里,他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尤其是跟数学、物理有关的书籍,浩瀚的书海为他打开了一道广阔的大门,让他的视野变得宽阔,思想变得丰富。

16岁时,爱因斯坦报考了瑞士苏黎世大学,却因为外文不合格而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没有让爱因斯坦气馁,他积极地参加中学补习,终于在一年后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考入了苏黎世综合工业大学。成为大学生的他不再死钻课本,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

大学毕业那年,爱因斯坦赶上了经济危机,身为犹太人的他被各个公司拒之门外,于是,他到处张贴广告,靠为别人讲授物理知识赚取生活费。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尽管很多人不同意他的理论,但他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相对论提出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当年被人们称为“笨小孩”的爱因斯坦一跃成为世界顶尖聪明人物。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当我22岁,还是个青年人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那就是A=X Y Z。A是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善于休息,Z是少说空话。这个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用。”

爱因斯坦天生是个反应迟钝的孩子,但这并不表示他不聪明、一无是处。或许他在肢体或是语言的运用上比不上别人,但是他在智力的开发以及思想的开拓上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因为勤奋学习和坚持对理想的追求,他打破了老师们给予他的“永远不会有出息”的魔咒,他用自身经历给人们谱写了一篇生动的励志文章。

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在不同领域做出过成就的人大都有过暗淡的童年或是少年,都曾受尽旁人的讥讽,但他们没有因为讥讽而全盘否定自己,他们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多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最终成就了自己。

如果你一直被他人讥讽为“笨小孩”,千万不要盲目地放弃自己。是璞玉还是顽石,只有打磨过才知道。因为别人的几句讥讽就认为自己“永远不能成才”,未免太傻了。另外,有些人就是偏才,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是个“笨家伙”,但在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却是个“天才”。

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真的是无可救药的“笨小孩”之前,你应该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信地做每一件事。自信并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夜郎自大,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值得称颂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品质。带着乐观前行更容易遇到真正适合自己去做的事情,做自己适合做的事,成功便会指日可待。

同类推荐
  • 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专心:一车不能赴两途

    姜越主编的《专心——车不能赴两途》内容简单明了,语言通俗易懂,其中不乏各种事例,令人回味无穷。《专心——车不能赴两途》共分为心无旁骛、事预则立、善抓重点、排除干扰、拒绝拖延、一丝不苟、执著专注、严谨认真八大部分,旨在告诉读者,做一个专心之人要比做一个三心二意之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 立大志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大志做小事:成功从小事开始

    立志改变命运之人不可不读的成功箴言。不甘平庸之人调整心态的最佳珍藏读物。平庸与伟大的秘密: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就好比战场或是棋局,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的生存就好比战争或是对弈。其间,谁的目光更远,谁能多看几步,谁就将笑到最后。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伟大人物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从做小事开始:天才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奋斗逐渐形成。远离人生的泥淖: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
  • 业绩决定工资

    业绩决定工资

    风行世界500强企业的职业理念和价值观,锻造卓越员工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勋章只授予战功赫赫的将士,高薪仅属于业绩卓越的员工。工资多少,不是取决于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取决于你创造了多少业绩。
  •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轻松攻破对方:饭局攻心术

    轻松攻破对方:饭局攻心术

    本书是超实用的饭局攻心法则,360度全面覆盖饭局的问题——让你不再为了饭局疲于奔命,不知所措,一想到饭局就六神无主,唉声叹气。让你的资源重新配置,人脉积极搭建,关系稳步累积,信息最快流动,圈子日益扩张!
热门推荐
  • 最后的大罗金仙

    最后的大罗金仙

    太上忘情,不染红尘。要么忍,要么残忍……
  • 剑斩真天

    剑斩真天

    剑修之道,一往无前!一剑在手,剑斩真天!
  • 生活在那个时代

    生活在那个时代

    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后90年代以前,农村人真实的生活面貌
  • 剑徕

    剑徕

    孤舟向明月,大河自九天;世间多羁绊,万事归一剑!从忘命于江湖,到仗剑天涯,从得道飞仙,到大战群魔。天界,人界,冥界,界界不凡。道宗,佛宗,魔宗,宗宗并雄。我所钟情的已托付于流水,我所深爱的已深埋在唇齿。人笑我痴,天欲我灭。唯我心中砥砺一剑,逆势而上血流成河。看我凭澜依剑,与你谈笑九颠!
  • 暖阳日记

    暖阳日记

    恋爱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和自己心爱的人牵手,撑着同一把雨伞,雨天也会是阳光那般温暖,暖进心底。季暖阳,她的阳光,却与雨天般的同他名字一样的他相遇——杨冷决。都说他们名字相克不可能在一起,可是她想试一试,说不定她可以将他温暖,融化他的冰冷(暂停更新)
  • 欢迎来到精神病院

    欢迎来到精神病院

    我姓范名建,乌龙院精神病院唯一男护士兼娱乐圈九流外围剧务。遇到老神棍黄世仁的那天,我被雷劈了。自称是天字第一号神仙的他,告诉我拯救三界的伟大使命就全拜托我了。在他的关照下,一帮精神不正常的历史名人前赴后继地侵犯着我的屌丝生活。其中包括:韩剧脑残粉、中晚期抑郁症患者、娘炮关云长,吝啬症重度患者、鸡贼本事天下无二的洪武帝朱元璋,狂躁症及时光妄想症患者、造反未遂的流贼领袖李自成,晚期花痴症患者、受虐狂四阿哥雍正,条件性暴露癖患者兼酒吧老板潘金莲等等等等……我的任务,就是鞭打他们、蹂躏他们,让他们呼唤,让他们嚎叫,顺便领着这帮二货走上那条光辉璀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星光大道。(小张继《导演万岁》之后,呕心沥血的一部集电影娱乐、乱穿、鸡贼猥琐流的爽歪歪新作,敬请支持!)
  • 婚色倾城

    婚色倾城

    这是一个大龄剩女的相亲血泪史----她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这是一个情伤美女的婚姻契约史----她说:你需要一个妻子,我需要一个丈夫,你看,我们的需求是如此的一致!这是一个男人用爱情、用身体征服女人的狗血故事----她说:一周一次,算我尽义务!他说:一日两次,算我给你的福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忆里的人们

    记忆里的人们

    文希与她的好朋友黎月瑶,以及那个班长大大黎望的生活
  • 诸界最强搬运工

    诸界最强搬运工

    林轩手臂被未知蓝光摄入,从而打开一扇通往诸界的大门。然后,做起倒爷的生意,通过各界互通有无,赚取中间差价,从而财富,名利,豪车,美女源源不断……平时偶尔在异界养个异兽当宠物,在现实世界泡泡妹子,装装X,开开心心的享受生活才是王道。
  • 原振侠26:自杀阴谋

    原振侠26:自杀阴谋

    原振侠在山顶喝闷酒苦思玛仙,不料遇到两个印尼杀手内斗,原振侠救了一女杀手之后,女杀手竟然三番四次不择手段刺杀原振侠。而更可怕的是,女杀手成功让原振侠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幸得仲大雅的夫人相助才将他救出泥沼。女杀手数次失败后坠楼自杀,而原振侠这才慢慢发现这一连串的杀害其实是一个杀手组织头目精心策划的阴谋,最终阴谋策划者得偿所愿,剷除威胁,但原振侠并没有自杀。各人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任何社会之中,自杀行为,都受到谴责。——倪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