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57100000004

第4章 仙源故乡游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一提起道教,在国人的心目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吕洞宾式上天入地的神仙,他们都像庄子所描述的,不食五谷,入火不焚,溺水不死,并能御风而行,遨游太空,实现了真正的逍遥游。她们是人,但超越了人的局限性,既能享受人间的快乐,又没有人间的烦恼,还具有超人间的神奇力量,跨越时空的障碍,出有入无,起死回生,与天同寿,长生不死。实际上,这种神仙境界的幻想,正表明了古蜀人超凡的文化想象力。

仙源寻踪游——二十四治

张陵创教时,为弘道方便,曾创立道教“二十四治”。通俗地说,“二十四治”就是二十四个教区。一个教区内,以一个宫观为中心,设坛教治,就叫做一“治”。二十四治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上,有少数在山区。这二十四治各有其特色,也各有其得名的来历,这里择其要者加以介绍。

道教发源地:鹤鸣山治

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的鹤鸣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原鹤鸣乡)三丰村境内,主峰海拔970米,方圆8平方公里。它西距成都市区57公里。

鹤鸣神山太上治,也叫鹄鸣神山太上治(鹤、鹄二字,古多通用),或省称鹤鸣山治。唐人因避唐高宗李治之讳,改称鹤鸣化。它是张陵所创天师道(五斗米道)的重要治所,与阳平治、鹿堂治并列为二十四治中的“上三治”。古道书将尹喜作为鹤鸣神山太上治的主治神仙。

大邑县鹤鸣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它由红岩山南下分三支,正中一支为雾中山,经冠子、龙窝、伏牛、金刚至鹤鸣山起顶为大坪山天柱峰。另两个支脉延伸到鹤鸣山附近,左起顶为妙高峰,右起顶为留仙峰。妙高、留仙、天柱诸峰品例如飞鹤之形,鹤鸣山因此得名。妙高、留仙两峰,左右对峙,如鹤的两翼;天柱峰似鹤顶,其东西两涧合流处为鹤喙;至喙尽处激流中屹立一方形巨石,称“鹤吃丹书”。“鹤鸣双涧透龙泉”是大邑县著名的八景之一。

阳平治:二十四治之首

阳平治是为二十四治的首治,具有“总本山”“中央教区”的地位。道经说:“二十四治会阳平。”“阳平治都功”为天师道道士的最高教职。“阳平治都功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发印。

阳平治的上治在现在成都市所属彭州西北的新兴镇海窝子太平寺(古阳平现在今该镇光辉村境内)迄丹景山一带,即成都平原与川西北山地过渡地带的古道要隘上。其北部山地古称湔山(也叫玉垒山、龙门山、九顶山),连峰耸峙,主峰太子城(古名曼山),海拔4812米,因明崇祯皇帝派天官刘宇亮在此开矿,有太子督办而改名)。太子城南2.5公里名仙人峰,其下即今龙门山风景区。太子城右壁连冈西,走9公里为神仙路(古名仰天山),是彭州市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的界山。在湔山主峰南侧有东西两大支脉伸向平原,阳平治即处在两山环抱之中。湔水为沱江上源之一,正流出湔山南坡红龙池,至大宝会于白水河,至海窝子,再流至关口(唐称“堋口”)入平原。山区河道长64.8公里,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此区域分布着阳平治(位于中游河谷小盆地至河流出山口处)及漓沅治(位于支流白鹿河)。湔江出山处右有彭门山(今又名寿阳山,传为彭祖祈寿处,海拔1039米),左有牛心山(海拔993米),两山对峙,状如门阙,古代称为天彭门,这也是彭州州名的来历。历代统治者对天彭门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动乱年代,控制了天彭门就有险可恃,进退自如,并且居高临下,四达通衢,对号令下游十分有利。因此,张天师选择这里为阳平治(中央教区),实有远见卓识。

阳平观始建于唐代,位于湔江西畔的老君山台地,它是古阳平治的中心,堪称道教最早的“天师府”。古阳平观旧址,明代为仙居观,清代为太平寺,早期山门在王嘴,有灵祖殿、老爷殿、大雄殿,附近有玉皇坟(古墓)、砖塔等。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阳平治名胜古迹已基本得到保护和恢复。

漓沅山治:玉鼓风景奇

漓沅山治在今成都市所属彭州市白鹿乡塘坝村(今名余家山)。漓沅山又名五龙山、龙游山,有五龙洞及神溪水,位于白鹿河上源。此河有北源出琅岐山又名琅岐水,南流至白鹿场(河坝场),附近有白鹿顶(海拔1786米),突兀峥嵘,与湔江对岸阳平观所在的老君山遥遥相对,人们又把老君山譬为“金钟”,把漓沅山譬为“玉鼓”。

主簿山治:去看幺姑娘

主簿山治,因汉代仙人蜀郡主簿王兴曾在此山学道而得名。

古代道书所称主簿山(一名秋长山),即总岗山脉长丘(秋)山。总岗山脉北起新津县武阳镇南,南至青衣江谷地,长约90公里,宽8—12公里,山体呈北东—南西走向,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红色砂、泥岩构成的低山。它是岷江中游正流与蒲江河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和彭眉平原的天然界山。

古代主簿山治的中心地,即唐宋典籍所称主簿山,在今成都市蒲江县东10公里地属天华乡六合村的长秋山,主峰海拔898米,为蒲江县与眉山晋凤乡的界山。

从天华乡登山,先到灵官堂,这里有道教摩崖造像47尊,计有王灵官、救苦天尊、鬼卒及关公等群像,似为宋人所刻。

其上为老君岩,老君洞内有唐代老子造像。再上即为卧牛寺。

从卧牛寺登通天梯,到凌虚阁。阁为清代咸丰七年(1857)重建,内祀纯阳祖师、文昌帝君和开圣帝君,亦称“三圣宫”。再上为三清大殿、斗姆宫等建筑群。

太清观,位居峰巅。太清观现存大殿全用白砂条石砌成,长11.3米,宽8.5米,内供张陵天师及道教的三位尊神:玉清、上清、太清。有石刻对联,对联云:“晓雾蒸青汉,侧蟾应大千。”

太清观附近,有宋代大学者魏了翁洗墨池,并树有“宋魏文靖公洗墨池”碑记。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进士,历任校书郎、端明殿大学士,浙东宣抚使等职。嘉庆五年知眉州,曾一度辞官在蒲江白鹤书院讲学。

真多治:女仙修真的

真多治,以李八百之妹女仙李真多而得名。就大体位置而言,真多治在赵镇(今金堂县城)北10公里的火盆山,其南界似已抵云顶山,而以赵镇为中心,包括青白江区部分地域。

真多治有三大特色。一是由于金堂水通于巴,在文化上巴蜀文化相融合的特色较浓。秦国灭蜀以后,蜀王的后裔大多改姓李,保留了强烈的蜀文化特征;而真多治别名浮(涪)山治,却与巴人奉祀浮丘伯有关。二是真多治以女仙的名字命名,亦为与众不同的一大特色。道教具有女性崇拜的传统,女神和女仙特别多。这是由于道家思想原本崇阴尚雌,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说法。如道教最高女神斗姆(姥),最广为人知的昆仑山西王母和海神马祖,其他女仙更是举不胜举。三是真多治及昌利治都是李家道的治,与历史上打着李弘旗号的农民起义有关。据今人研究,李家道的根据地多分布在古代广汉和犍的两个郡,广汉郡道首李弘的据点或许就在该郡的金堂山中。李家道为蜀中方仙道教派之一,其初创比张道陵创教还早。当天师道被迫北上之后,李家道却以它在蜀中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众多的教徒。其中以“李弘”为旗帜的农民起义在六朝时就从四川开始并影响到全国各地。在清朝末年,这里还爆发了以女英雄廖观音为首的红灯教活动,留下了“火龙庙与观音洞”、“落奉桥和仙姑坟”的传说。

鹿堂山治:严君平故里

鹿堂山治为天师道二十四治中上三治之一,与阳平治、鹤鸣神山太上治同为地位重要的道教治所。相传蜀王妃生产,母鹿为其乳养,因此得名。历代传闻,山崖有神泉,只要祈祷的人诚心诚意,就会有清泉奔涌而出。按现在的行政区划,鹿堂山治位于德阳市绵竹县遵胜镇,西距绵竹县城8公里。古遵道观现为遵道镇中心小学校址。古登仙台在镇北3公里繁荣的半山腰台地上,曾有古代道观大型石础及刻石出土,现建有小庙鹿堂寺。

鹿堂山古时又名绵竹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排在六十四位),是(西王母之女)琼华夫人的治所。据县志,该山有26奇观,70溶洞,川西名泉玉妃泉又名古龙洞。武都山精化为美女,蜀王将其纳为妃的古老传说更给此山增添了神韵。早在秦代,秦始皇派徐芾出海求仙的同时,即派韩终来此山中为他采药炼丹,相传今绵竹城北10公里的古崇庆寺就是当年炼丹的地方。

这里又是汉代大学者严君平(本姓庄,字君平,《汉书》避文帝的讳,改庄为严)的故乡。严仙观即其故宅,也是天师道早期静庐中的绵竹君平庐。它背靠武都山,面对五担池。

稠粳山治:轩辕成仙处

稠粳山治是二十四治的中八治之第四治。稠粳山又名老君山,据史载此山古时盛产一种仙草,黄帝常食此草,有助修炼,命为神草、芝草,后老君夜观天象,命名为稠粳草。稠粳山位于成都平原新津县城南2.5公里处,海拔617米,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并分脉蜿蜒环抱,雄伟矗立于岷江水系之间,山势挺拔俊秀,古柏森森,享有“稠粳出云”的美誉,是新津“八景”之一。混元殿门联:“万壑群山环居拱卫,六通四辟大化周流。”足可佐证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五山合而为一,形如巍巍巨人,君临天下,吮玉露,吸琼浆、擎天立地,独显示出自己极不平凡的风韵。其东麓近旁有汉代崖墓石刻,曾出土《孔子问礼于老子》画像刻石。

北平治:寿星有祖庭

北平治为二十四治的中品八治第五治。北平治所在地域在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公义镇五马村及保胜乡天柱村一带,位于县城西北20里上下的地域。

北平山(今名天柱山),在地貌上属于龙泉山、长丘山中生界褶皱低山丘陵区,主峰海拔711米,该山油罐岭有“香山仙洞”,主洞长2500米,高、宽约5至15米,有25个支洞与主洞相互交错、彼此贯通。入洞1800米处,有一段钟乳岩屑,可见造型奇特、形态万千的钟乳石。一泓明流如镜的泉水流淌洞间,更显神奇。

彭山南距成都60公里,素称长寿之乡,中国长寿文化的鼻祖——彭祖,曾经生活在这里,其陵墓在今仙女山。彭祖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导引行气一类健身法的代表人物。

古王乔祠所在地域,在张陵创教时成为北平治所在地。有学者认为北平治的先人王乔是以彭山本地的王乔为原型,而又把“周灵王太子晋”等人的仙话糅合在一起,成为复合型仙人的。北平治遗存文物有《唐北平山碑》(清嘉庆版《彭山县志》载,碑旧书“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士的笔”)。

云台山治:天师升真处

云台山治为二十四治的下品八治之首。云台山治所在地的云台山位于今四川省苍溪县五马乡与阆中市云台乡连界处,是大巴山脉的余脉。古时亦称灵台山、天柱山。此山自古便是巴人心目中的神山。

从云台治到古云台观、凌霄观、永宁观再到今云台观,已有一千八百四十八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它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与云台山治有关的仙人首推张陵。传说此治是他升真之所。“云台治,上应胃宿。昔张天师将诸弟子三百七十人住山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其后一天,天师夫人复升天。此即赵升取桃之处是也,在巴西郡界。”“张道陵七试赵升”这则仙话,最早见于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成为后代许多画家和文艺家创作的母题。

与云台治有关的第二位仙人是壶公。《云笈七笺》卷二十八说:云台治中录曰:“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的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与云台治有关的第三人便是葛洪。据文献考证,葛洪来云台山属道教传说,没有历史依据。

第四位与云台山有关的人是宋初高道陈抟。云台山的希夷祠是北宋时期最早为陈抟所建祠庙之一。

在中国绘画史上,云台山因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有关系,留下不朽的名声。顾恺之字长康,江苏无锡人,义熙中为散骑常侍,博学多才,曾画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仙图》等。可惜他所画的《云台山图》今已失传。仅存其画论《画云台山记》,这是一篇重要的画论文献。

综观所有与云台山有关的神仙或高道,最高层次的乃是太上老君。云台山古有老君洞。

云台山为古代金丹派道士的炼丹圣地。

1986年,美国学者史蒂芬(中文名为柏夷)曾前来考察。1988年10月24日,台湾地区道教协会理事陈俊哲先生自称云台山第48代道徒,前来云台山寻根。

仙家第一肆——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临百花潭、武侯祠(汉昭烈庙),西望杜甫草堂。以今天的城市规模来看,青羊宫已经完全处在繁华的都市里,宫门外车水马龙的喧嚣与宫门内香烟氤氲的清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青羊宫建成之前,相传在周朝这里是“青羊肆”,是西南兄弟民族的物资交流中心,是典型的闹市。汉杨雄所著《蜀王本记》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为尹喜敷演道法。这当然是道教的附会传说。唐代的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则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这更是“仙话”了。但青羊宫观作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得到信众肯定。于是便有了一年一度的在农历二月十五庆祝太上老君生日的庙会。据考证,三国之际取名“青羊观”,唐代改名“玄中观”,在唐僖宗时又改“观”为“宫”,五代时改回“青羊观”,宋代又更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青羊宫二仙庵是丹台碧洞宗的祖庭,由全真龙门派道士陈清觉开创。有康熙钦赐御书匾“二仙庵”并额“丹台碧洞”。经过历届主持、监院的调度培修,庙貌庄严,规模宏大。自清代以来,成都最大的庙会、商贸集市、游乐活动都在青羊宫二仙庵举行。道光二十九年(1849),二仙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私庙改为公庙,开单接众,高挂“十方丛林”匾额于大殿,此时,西南各省玄裔来庵挂单任职者日益增多,共赴阆苑。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方丈阎永和又发动创修“藏经楼”、“方丈法堂”等建筑。二仙庵建筑规模更加宏大,布局也别致清幽。承宋慧安方丈受京师(北京)白云观传给衣钵,接法眷回四川,开坛传戒,后阎方丈继法席,倡导三坛戒律,传戒演钵。历届方丈继传戒,道士们都以受戒为荣,至民国三十四年共传戒六十期,受戒弟子六千多人。尽管二仙庵大部分已辟为文化公园,至今还是成都市重要节庆的主要场所,仍可想象当年的繁盛。今天二仙庵的主体建筑得到了恢复,一个崭新的二仙庵又呈现在世人面前。

青羊宫还珍藏着“道藏辑要”经办。它是由清光绪二仙庵方丈阎永和发起刊刻。经办采用梨木为材料,两面雕刻,共雕刻一万四千多版,印刷成书便为二百四十五本。经版内容以二十八宿为次序,汇集周秦以下道家子书,辑录道教历史、道家哲学、科仪表法、天文地理、医学养生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当今世界唯一保存完好且尚在印行的《道藏辑要》木刻经办。

镇宫之宝——青羊

三清殿阶沿之上有一对铜羊分置于两旁。

铜羊长90厘米,高60厘米,其造型独特,工艺神巧,为宋代文物,色如赤金,闪闪发光。(左边)一只是独角,这只铜羊造型奇特,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为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子)、牛鼻(丑)、虎爪(寅)、兔背(卯)、龙角(辰)、蛇尾(巳)、马嘴(午)、羊须(未)、猴颈(申)、鸡眼(酉)、狗腹(戌)、猪臀(亥),俨然一只青铜怪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浪漫色彩。相传它是南宋左丞相贾似道的“半闲堂”家藏的熏香炉,也有人说是明代官宦人家的熏衣器。古时青羊置于殿外。据说,只要一摸羊肚、羊头,头痛、肚痛便即刻免除,抚摸的人们越来越多,将铜羊摸得透亮如赤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甚为奇异。三清殿另一只铜羊是双角的。此羊是由成都张柯氏特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于道光九年(1829)铸造的,以配独角铜羊。两只铜羊相映成趣,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原文物置于青羊宫的道教文物陈列室内。

03

紫云道风浓——江油道观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中开篇之首的两句诗。“峰峦环秀,古木翠”的紫云山位于诗人故里今江油市西南隅,唐代时山中有道宫名崇仙观。正是江油(古称彰明)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孕育和滋养了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在窦山最有名的修道者要数窦子明了。也许是受这里浓厚的仙风灵氛的熏染,本来身为彰明县主簿的窦子明,连官也不当了,隐于山潜心修道。因为他修道有成,为民拔除苦难,引人向善,从此山就叫窦山了。唐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录异记》中记载了一个在山修道的名叫景知果的道人,说他与“虎豹同处,驯如家犬。鸦数集其肩臂之上,鸣戏为常。又有巨蛇时出,知果叱而遣之,蜿蜒而去……”。还在《窦山记》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毛意欢的道人,“幼知道,常持诵五千言不辍口。著敝布褐,日于市诵经乞酒。醉而登山,攀缘峭险……”。而杜光庭本人便是天台山一著名道士,唐僖宗时(874—888)避乱入蜀,隐于青城山白云洞。他留下了写江油名山的《窦山记》,和凭吊李白的《李白读书台》诗一首。宋元以降,江油的道教虽有兴衰起伏,但总的趋势仍有所发展。元末有最负盛名的张三丰隐于乾元山金光洞,清中叶有万信明携资入火烽山创修哪吒真人楼。而今,太白故里江油境内的道教名胜,以窦山和具有浓厚哪吒、太乙真人传说色彩的乾元山金光洞最为著名。

窦山位于江油市武都镇西北,距江油市区23公里。因其形如,故乃名。此山雄拔挺秀,三峰矗立,索桥凌空,自隋唐以来便以道家仙山闻名于世。山上建有东岳殿、玉皇殿、窦真殿、鲁班殿等道教宫观。三峰之下雄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是该山现存古建筑中的主要部分。据《江油县志》载,“云岩寺在山,唐乾符间敕建,分东西二院,东禅林,西道观”。由此可知,窦圃山虽为道教名山,但在很早以前就形成道、佛共栖一山的和谐局面。此山景色秀美,以奇、险、幽为其特点。其峭拔的三峰只有一峰能穿罅缘壁循蜿蜒的曲径而上,另两峰以铁索系连,古称岭飞桥,非常人所能攀渡。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诗句就是对窦山的最恰当的写照。山上还有保存至今的建造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的贮藏道教经书的飞天藏,又称转轮经藏或星辰车,高10.8米;直径7.5米,状如大型八角木塔,可由人推动运转。系全楠木结构,雕刻有构图各异的道家仙境和形态栩栩如生的各种道教人物造像,为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极为精致的宋代小木构建筑。窦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佛文化积淀成为而今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境,目前更开辟了攀崖、射击、滑翔和跳伞等旅游健身活动项目。

乾元山金光洞位于江油市含增镇北,距江油市区35公里。相传为太乙真人修炼的洞府和哪吒太子参师学道之处。

近年来,江油市重华镇所在的藏王寨老君山又发现了全国罕见的大型古硝洞群。这些古硝洞均为天然溶洞,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人采矿炼硝的历史遗迹。其中最大的朝阳洞高达50米,宽60米—100米,长约3500米。洞内共有4个工作区,10个工作平台,残存着硝池、水池、炉灶及大量硝渣和破碎瓷片。火药的发明是道士炼制金丹追求长生不老的副产品。联想哪吒脱胎换骨,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太乙真人又用莲花复活哪吒的故事,在江油发现全国最大的古硝洞群遗迹,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这个发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火药发展历史研究的空白,更增添了太白故里道教旅游殊胜的光彩。

04

天下第一寿——彭祖山

位于彭山县的彭祖山(原名仙女山)古称彭蒙山、彭王山、彭女山,距县城6公里,海拔610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八百寿星商朝大夫彭祖及其女儿修身之地,也是中华长寿养生文化的发祥地。

彭祖山地势奇绝,布局神奇:周围群山环抱,中心孤峰兀起,山脉与穴地走向头尾交接,绵延起伏,恰似相拥而抱的阴阳二鱼。空中俯视,仙女山由阴阳二山相抱,其形似天然立体太极图。更为绝妙的是,阳鱼之山由低向高升起,阴鱼之山由高向低下降,暗合了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的太极原理,故有天然太极地之称。彭祖墓正位于天然太极地的阳鱼鱼眼之上。特殊的地形地貌配上成荫绿树、滴翠修竹的清幽环境,使得空气特别清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异常丰富,成为独具特色的天然氧吧,吸引了不少的气功爱好者和一些“风水学”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经阳鱼鱼眼的彭祖墓踏阶而上,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齐山双佛以雄伟的姿态豁然展现面前,一立一坐,造型巧妙。立佛释迦牟尼高28米,名列世界第八位;坐佛多宝如来高24米,双佛并列之规模乃全国独有。拉着铁链钻过咫尺宽的九天览胜,便可望见山顶慧光寺大雄宝殿的光辉。风和日丽时,站在顶峰,远望万里平畴,锦江、南河两江如带;近看薄雾缭绕,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织就了一幅人间仙境图。

在养生殿里,你可以通过实物、图文、石刻、讲解等形式,领略到彭祖长寿养生四大秘诀——导引术、膳食术、房中术和医药术的风味。

仙女湖相传为彭祖三女儿(即仙女)沐浴处。湖面广阔,全长约5公里,萦回往复于群山间。湖四周青山环绕,松竹如云,时有空谷流莺,白鹭飞翔。新开发的仙女湖度假村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度假胜地。

还有那山下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的江口镇,载负着“武阳茶肆”世界第一的美誉。若再细细地品一碗“仙女茶”,你就会在远离都市的烦嚣中获得一份自然的回甜。

05

轩辕成仙处——老君山

老君山连绵不断,依岷山、沿岷江逶迤东来,至新津而南折,直走彭眉,山色俊秀,气郁葱葱,位于成都平原新津县城南2.5公里处,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混元殿有幅门联:“万壑群山环居拱卫,六通四辟大化周流”,这是对老君山的真实写照。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五山合而为一,环居拱卫,吮玉露,吸琼浆,显示出极不平凡的风韵。伫立高山之巅,可仰观仙山缥缈于云端,俯览岷江浩浩于脚下。老君山道教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此山曾有三个称:

一曰:“稠粳山”。稠粳据传是黄帝古时服食的一种仙草,故名稠粳山。是道教二十四治之一。

二曰:天社山,据传是轩辕黄帝修炼,白日乘龙飞升之处。

三曰:老君山。据《道藏辑要》中《老子历世演化图》第六十九化说:唐开元十七年(730)四月,太上老君在此山演化,故后世称为“老君山”。

据明代曹学在其所著《蜀中名胜记》,稠粳山有“插旗石、轩黄台、拜牛台、丹灶、古碑、宫阙、天池”等道教文化遗址。老君山曾出土《汉代·孔子问礼于老子》画像石刻;还有三清大殿壁龛嘉庆乙未年的碑记,“天社山:昔日青牛出函关,隐蜀新研天社山,今显道灵重振起,愿将经文再一传……”

老君山道观殿宇在唐代兴起,明洪武年间又曾重修庙观。明末甲申年(1644)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年(1663)开始修复,乾隆二十五年(1760)邑侯杨公仪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再修。

自乾隆以后,四川学者刘原(止唐)先生一家倾注心力使其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道观。1926年重修八卦亭,1931年修三清殿,1939年修灵祖殿,1944年修三元殿、观音殿。直到“文革”前,上述殿堂仍存。道观殿宇均坐东向西,中轴线上计有灵祖楼、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七真殿、三元殿、斗姥楼。右侧为慈航殿、老君洞、来鹤轩客堂,单房左侧是一厢功德祠、斋堂、厨房。灵祖楼、斗姥楼是歇山式,八卦亭是重檐八角尖攒式建筑;其余各殿都是仿照清代典型建筑格局——单檐硬山式建筑的。八角亭前有六六三十六级(象征三十六洞天)石阶,连天接地,踏上石阶有登青云之趣;亭后有十二生肖石刻,既是我们先民计时之物,又被赋予吉祥如意之庆,亭阁周遭是八卦图解,八八六十四卦,诲人以天地洞开之理。

各殿建筑都很严谨,结构也十分精巧而且屋宇宽敞高大,殿貌巍峨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

老君山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等山冈相绕。春暖花开时节,百鸟鸣唱,青翠欲滴,这儿、那儿点缀几朵迎春花儿,杂着一树两树山桃蜜李,红白相间、飞红染雪,落絮引丝,穿行林间,让人体会春的活力,生的价值。夏天,满山遍野,连着翠臻臻的柏林、松林、梨山、橙地,相互掩映,拾级登阶,让人飘然开心,是一幅壮美的夏山图。秋收冬藏,漫山白雪,遍野苍茫,一切的一都为冬之神所有,一切一切都在雪的覆盖中,更使人清心涤志,心旷神怡。这就是道教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而具有的魅力。

06

迷宫似仙境——高峰山

高峰山是川北第一名山。它有奇特的地形地貌,有罕见的迷宫似道观,有悠久的历史,有辉煌的道教文化,享有“蜀中奇观”“迷宫仙境”的美誉。

高峰山位于蓬溪县文井镇北8公里,在蓬溪、西充、射洪的交界地带上。山上树木繁多,有上百年乃至、千年古柏5000余株,有新育果林数片。两侧山腰有甘甜的泉水长流,山上空气清新,风景秀丽。

据《四川通志》和《蓬溪县志》记载,高峰山道观原名“广教寺”,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了。自古以来,这里就被视为风水宝地。在山顶举目四望,环山八条山系,恰似八条巨龙回首向高峰。高峰山顶长约300米,形似长龙,以唐代古刹为龙头,以山岭为龙背,逶迤南下四公里处的定香寺为龙尾,犹如一条仰天巨龙,这正应了九龙翘首捧太极之说。山腰有宋代遗存石寨,依“八卦”,按乾、坤、坎、离而设四门,依“四象”修四条上下山的大路。呼应神通,关联气畅。

高峰山日出,虽比不上黄山气势磅礴万紫千红,比不上峨眉浩瀚壮阔千般妩媚,可论川中丘陵日出之美,又有多少人有幸领略过呢?晨钟声脆之时,伫立道观山门前,放眼远眺,一派浩瀚云堆银海,层层涟漪,群山碧翠,山尖有如海中小岛,若隐若现,飘移不定。有时银海中万顷波涛毕现,汹涌而至。有时云开雾散,只见玉带绕山,万般飘渺。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火红的是旭日、淡黄的是霞光、翠绿的是山、银白的是雾,构成了一幅丘陵地区罕见的壮丽丹青。

高峰山道教属于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这一支派,清康熙年间(1662—1722)龙门派道士陈清觉(1606—1705)所创,他是湖北武昌人,少年登第,后辞官,拜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詹太师为师,出家修道。后入川于青城山传道,曾受康熙帝召见,敕封为“碧洞真人”,并赐书“碧洞丹台”匾,从此开创碧洞宗。至今已有二十多代了,成为近代四川道教的主要派别,现青城山、青羊宫的道士即属此派。

高峰山道教的开山祖师叫王源清,盐亭县金鸡镇人。他的师父是杨拂云,盐亭县赐子山人,相传活了180岁。杨的师父是袁明心,三台县龙潭寺人,传说活了300岁。

清朝末年,王源清来到高峰山下的定香寺修炼并传教,收范云峰为徒,二人合力修建了定香寺。民国初年,高峰山上原来的佛教古庙广教寺已无僧人住持,王、范等人上山修炼,改为道观。

高峰山道观每年两次庙会,农历二月十九日是道祖会,九月九日是九皇会,庙会期间后学成千上万,不辞长途跋涉之苦,纷纷上山敬香朝拜。

闻名遐迩的高峰山道观,在民国时盛极一时,信众遍及国中,曾吸引不少的文人、雅士、军政要员上山观光敬香,题书镌匾。如著名书法家谢无量,著名画家丰子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军政要员冯玉祥、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白崇禧、陈果夫、陈立夫、胡宗南、王缵绪、杨森等人都曾题赠高峰山。时任四川省主席的邓锡侯亲笔题写的“高峰山”金字大匾曾挂在祖殿墙上。匾额中以于右任书写的“川北胜景”最佳。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及民盟主席的张澜先生,也曾亲笔为高峰山撰写碑亭联:“率三教大道化人,古今罕有;尽一生苦心济世,日月增辉。”

高峰山八卦建筑极富道家文化特色,在国内宗教建筑中堪称—绝。其建筑为纯木质结构,按先天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大主卦布局,占地50余亩,上下十三层,依山就势而造。殿、馆、堂、亭纵横排比,楼、台、阁、榭左右环绕,斗拱飞檐交错穿插,暗道机关遍布其中,整个建筑浑然一体,深蕴道妙玄机,自成迷宫仙境。四卦相生相连,环抱厢房230余间,5200多平方米的建筑有大小门400多道,有正门、侧门、实门、虚门、活门、死门、机关暗道门等,行走其中,稍有不慎,便会颠三倒四,迷途难返。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罗衣秀才”的传说。这个传说与宋代吕蒙正赶斋的传说有些类似。罗衣秀才年少时是远离高峰山的一个穷孩子,聪明伶俐,乐学好思,家境贫寒,吃不起饭,因此,凡听到高峰山寺的钟声敲响,便骑着“竹马”飞也似的上山赶斋,吃完饭后又骑着“竹马”到学堂读书。一次僧人先吃饭后打钟,罗衣秀才赶到山上吃斋饭落了一场空,便题咏:“先吃饭,后打钟,油盐柴米—齐空”。自此以后,高峰山的油、盐、柴、米果然消失。不过,“罗衣秀才祠”的香火至今依然鼎盛。

同类推荐
  • 自控力2

    自控力2

    本书从心理学等方面教读者如何利用意志力去缓解疼痛和压力。并以瑜伽为工具教读者提升自我控制力,让自己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康复。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她的很多心理学课程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作者的《自控力》一书收到读者极大的欢迎,为百万读者解决了关于自控力的心理问题。本书为作者继自控力之后又一力作。作者亲自试验、教学,教办公室人群如何利用心智缓解压力和疼痛,配合简单的瑜伽动作,是一本办公室人群实用的解压、缓解疼痛的佳作。
  •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吗: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论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决定,还是由自身生理需要决定?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这是几千年来全世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谁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问题是无法从表面上把握的,它植根于人们对人内在动力的认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事关人内在动力的研究必须着眼于人的自然。本书以此为原则,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自然界中的大量事实研究人内在的动力,从而最终揭示:人的机体上不仅存在着生理需要,而且存在着情感需要;人快乐痛苦的感觉是人的直接动力,机体需要是人内在的根本动力,情感需要是人内在的两大动力之一;不图回报的利他行为根源于人的情感需要,人在本性上有利他的一面。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talkingcure)的实践活动。心理治疗话语是各种心理治疗知识、治疗理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专业术语以及治疗实践的总和。话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心理咨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以话语分析理论、目的与合作原则以及治疗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对应结构、解述话语、问话的预设机制与语用功能等方面。
  • 潜意识操控术

    潜意识操控术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潜意识都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活动力,然而却少有人能将其开发出来,释放我们潜在的能量。其实通过一些技巧性的训练,我们便可以灵活掌控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而这种技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开发它,唤醒它,就是你的任务!本书将向你揭露潜意识的秘密,向你展示你所拥有的未开发的强大力量,教你通过操控潜意识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昭雪阁

    昭雪阁

    一个古老而陈旧的书屋,一个神秘的黑纱蒙面女子,一件件光怪陆离的传奇事件,揭露的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多谢水漠影大大的封面,灰常喜欢!
  • 碧波精灵

    碧波精灵

    一只被野鸭孵化了的家鸭蛋,在出世以后,被极端蛮横的二老爷家的恶狗——黑豹一口叼去。孤儿山娃救下了这只小鸭,并且把它喂养大,他称呼它做“精灵”。二老爷依仗做知县的姐夫,带着他的黑豹做尽坏事。如此,山娃和他的精灵、二老爷和他的黑豹之间就演绎出许多曲折奇妙的故事……
  • 暮光之都

    暮光之都

    太阳坍缩,地球进入了暮光时代,多年以后,人类称之为暮光之都!末世之中,物种进化变异,人类惨遭屠杀。冷血无情才是生存的资本?又或是带着一片赤子之心?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PS:新书首发,求推荐,求收藏。
  • 元魂不灭

    元魂不灭

    人为天地万物之灵,在出生时都会有伴随着元魂出生,能赋予人民特殊能力,通过元魂沟通天地来吸取元力进行修炼。由于体质不同导致每个人的元魂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类的元魂也会有等级区分,以元魂来感悟天道元素法则,弱小时天道法则会降下奖励,形成天赋武技。
  • TFBOYS势恋

    TFBOYS势恋

    天注定的缘分,三对甜蜜恋人,六个豪门家族-------历经风风雨雨的爱情,他们能守住对方吗?势力的恋情——酸、甜、苦、辣,恩爱的三对能否甜蜜地陪伴对方一辈子呢?
  • 既定之宿命

    既定之宿命

    神话时代凡人妄想挑战神明,仁慈的神明关闭了神域,凡人唯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入神域,才能重新打开神之门,这个世界才会恢复往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妃逆世:战神二小姐

    鬼妃逆世:战神二小姐

    她,21世纪人人闻风丧胆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却是众人嘲笑的废柴怪物,一张丑陋的人皮面具下绝代风华的她竟是废品灵根。当废物破茧重生、体内封印被解,当天地变色,人人唾弃的废物二小姐化为绝代战神席卷天下……哼!管你是怎样强大的敌人!哪怕是至尊狂魔也只能匍匐在我脚下任我驱使!不想死的最好别惹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惊异宇宙

    惊异宇宙

    惊异宇宙,正如它的名字——惊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许多个故事,许多人组成的一个宇宙。这里有普通人、有超能力者、有吸血鬼、有凤凰、甚至有外星人……很多很多。这里也有很多平行宇宙,501宇宙、166宇宙等等。这里也能穿越时间线,每一年。这里就是惊异,甚至能够让你感到震撼。翻开这一页,打开一个新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