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儿子球球在我带的班里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是同事们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之一。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我委派球球帮助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一方面我对球球的学习能力非常放心,如果他肯帮助差生,差生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高;一方面球球在班里人缘很好,我希望差生在和球球接触的同时,能消除因成绩不好产生的自卑感,渐渐和班里的同学们相处融洽。可谁知,球球对差生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差生问球球问题,球球也不认真作答。作为班主任,我自然很生气,我把球球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差生。球球说:“我帮了他,他的成绩提高了,就是我的对手了,我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吗?”
这完全是自私的表现,我特别生气,但是在办公室里我不好对球球发脾气,只能先让他回班写检查,目睹了全过程的同事劝我:“平时你在学校就没少教育球球要帮助别人,球球肯定有这种观念,只是他现在还小,等他大些了,自然就会主动帮助同学了。再说,球球说得也没错,他有这种意识,证明他对学习成绩还是很在意的,这也没错呀!”
想想看,同事的话很有道理,但是这番话恰恰道出了我的纠结,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应该鼓励球球帮助差生学习,培养他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作为一位母亲,我又希望球球可以保持良好的成绩,一路顺利地毕业、升学。我该听从同事的建议,等球球大些懂的事情多了让球球自己判断到底应不应该帮助差生,还是现在鼓励球球帮助差生呢?
“体谅差生家长,鼓励帮助差生”来自:Mark1楼
我家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差,作为家长,我特别着急。我家经济条件很一般,没有能力为孩子布置书屋,我们夫妻文化水平也不高,当我们得知学校组织一帮一互助活动时特别高兴,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项活动中,教导孩子一定要虚心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经验,提高学习成绩。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本我还以为是我家孩子的原因,问过孩子才知道,原来是成绩好的同学不愿意告诉他解题方法,只把答案告诉他。
所以,请楼主体谅我们这些家长的心情,鼓励球球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吧!
“帮助要分人,分享知识有益处”来自:兔子酱2楼
楼上,我不知道您家孩子是学习差还是品德差,我赞成让孩子帮助差生学习,但不赞成让孩子帮助曾经欺负过他的差生学习。
我的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被他们班一个学习不好喜欢闹事的孩子揍了一顿,原因竟然是我家孩子考了第一名。我当时特别生气,带着孩子就去找对方家长,对方家长的态度倒是不错,给我们端茶倒水赔礼道歉。我要求让他家孩子给我家孩子道歉,他家孩子特别委屈,眼里含着泪,憋了半天也没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反而冲他爸爸嚷:“不是你告诉我,学习不好会被同学欺负,让我平时厉害点儿,只要自己不吃亏就行吗?我照做了,为什么还要道歉?”
鼓励孩子欺负同学,经过家长如此教育,大多数孩子会无视法律和社会责任,年龄再大些更有可能误入歧途,我怎么可能让孩子和这类学生有过多的接触?
建议楼主也要三思,如果您让球球帮助的差生只是成绩差,那您不妨鼓励球球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分享物质会减少自己的财富,但分享知识反而会使球球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和巩固,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是可以帮助球球在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取得进步的。
“重视家庭教育”来自:野歪歪3楼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比孩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更加深远,有一个词叫做大爱无疆,这是做人的境界,就算孩子不理解不认同这个词,至少也要学会帮助弱者。如果只凭学校教育,家长放手不管,或者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良好思想品德很可能只停留在笔头。
球球说出这样的话,是否和楼主本身是位老师,从心里更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有一定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认为,人在幼年时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在一生中都很难磨灭,这说明孩子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具备良好品德越早越好,小学阶段更是重要时期。担心别的同学比自己强,会使球球形成嫉妒、自私的心理,如果现在就听之任之,认为球球可以“树长自直”,很可能会造成球球的品德和人格都不能正确发展。
建议楼主克服“树长自直”的想法,除了鼓励球球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之外,还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弱者,让球球分清善恶,认同人的社会责任。另外,如果楼主经常教导球球“成绩才是第一位”,也要有所收敛。这种说法会增强球球的学习意识,导致他不愿意帮助差生。您作为一名教师,理应更加懂得思想品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将嫉妒转化为羡慕”来自:一米清澈光4楼
既然球球是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那球球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家孩子也曾经这样做过,原因是他因为学习成绩好就被同学嫉妒和冷落。本来孩子就因此而委屈不堪,再让孩子帮助差生,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很有可能球球在班里的好人缘是被“伪装”的。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当得知球球的母亲是班主任时,即便对球球心存嫉妒,也不可能当着您的面表现出来。所以,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建议楼主在鼓励球球帮助差生学习之前,先帮助球球摆脱烦恼。
首先,耐心安慰球球。如果家长没能及时安慰被嫉妒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肯定会与家长感情疏远,甚至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其次,和球球沟通,帮助孩子寻找被同学嫉妒的原因所在,球球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也很有可能存在看不起差生、处处显示出自己比别人强的情况,这些都会加剧同学对球球的排斥心理。同时还要教给球球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小技巧,帮助球球融入班级,随时提醒球球不要与同学针锋相对,激化矛盾,指导球球多对同学取得的进步作出肯定的评价,渐渐取得同学的支持和信任。
再次,鼓励球球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弱势,拉近与同学的距离。
最后,让球球懂得大智若愚的哲理,在弱势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长处,一如既往地实现目标,在用学习成绩证明自己优秀的同时,用宽容感化同学对他的嫉妒,最终将嫉妒转化为羡慕。
当然,球球也有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不愿意帮助差生,楼主一定要问明原因后再采取行动。
“认同理念,灌输意识”来自:传话筒5楼
不管什么原因,楼主都一定要教育球球帮助同学,不只要帮助同学提高学习成绩,还要帮助品德不好的同学提升道德水准。
我有两个朋友先后做了妈妈,一位朋友将书籍中的教育理念举一反三融汇到实际教育中。她看过一本外国妈妈写的书,书中有这样一个理念——能帮助别人,证明你是强者。她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提点孩子,比如鼓励孩子帮助老人从树上取下毽子,她会说:“如果你成功了,证明你比别人跳得高。”鼓励孩子自己背小提琴上课,她会说:“如果你成功了,说明你的力气比别人大。”鼓励孩子把书籍送给同学看,她会说:“这样做说明你看过的书比同学要多。”日复一日,孩子大方自信,乐于帮助别人,人缘也很好。
另一位朋友则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麻烦,与他人分享物品更是一种损失,告诉孩子只要身体好,自己吃得饱穿得暖就好。渐渐地,孩子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帮助,把自己定位成弱者,日久天长,孩子变得自私、拘谨、小气,上了小学后,甚至连妈妈都要防备。
所以,灌输给孩子帮助别人的意识,对于父母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不仅因为帮助弱者是一种美德,当孩子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既能体会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也能很好地与同学交往,享受友谊,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
“帮助他人,力所能及”来自:木糖醇6楼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读过这篇报道:
瑞恩出生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小学一年级时,他听老师讲述了非洲同龄孩子的情况。那里的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孩子因为喝了当地污染严重的水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老师告诉瑞恩,在那里,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六角钱可以买两个月的药品,两元钱可以买一条毛毯,七十元钱可以挖一口有纯净水的井……
瑞恩很想为非洲的同龄人挖一口井,想让更多的同龄伙伴活下来。但瑞恩的妈妈没给瑞恩这笔钱,却也没认为这是瑞恩一时冲动的决定。她鼓励瑞恩支援非洲伙伴,但要求瑞恩通过帮助家人和邻居做事换取酬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
于是,瑞恩在哥哥和弟弟出去玩的时候,独自在家清洗地毯,以此获取两元钱的酬劳;在全家看电影的时候,用一天的时间擦亮家里所有的玻璃,再赚取两元钱酬劳;清晨起床帮邻居爷爷捡松果、傍晚回家帮邻居阿姨收衣服……4个月后,瑞恩终于积攒了七十元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帮助非洲伙伴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喝到了清澈纯净的水。
后来,瑞恩梦想以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个非洲伙伴都能喝到纯净的水,决定攒钱买钻井机,更快更多地钻取水井。5年后,瑞恩的梦想成为了千百人的梦想,“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今天,该基金会已经筹得近百万加元,在非洲钻取了30余口水井。瑞恩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感化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他人。
教育孩子帮助他人,不仅要灌输给孩子正确的理念,还要让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通过帮助他人所获取的信赖和成就感,以后愿意对弱者施以援助之手。瑞恩妈妈的方法就很不错,当学校要求孩子捐款时,我们不妨试试这种方法,但如果超过孩子能力的承受范围,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帮助他人也要有度。这时一味鼓励孩子帮忙,就是虚荣和逞强了,这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长,还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其实不然。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行。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灌输理念,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即可,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好,其实也不然,“树长自直”从来不适用于教育。
鼓励孩子帮助差生,不只要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要帮助差生提高品德水准,进而培养孩子树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的观念。学会爱与关心,不只是社会责任,更是人必须学会的、令人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事情之一。欧美流行一首育儿歌,歌词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不得不说,其中自有发人深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