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26700000012

第12章 划时代的巨著

1506年,哥白尼在意大利获得博士学位后,充满信心地回到了波兰。他虽然在赫尔斯堡的教会中担任了职务,但哥白尼却一刻也没有放弃他的创立太阳中心说的工作。

新体系的创立需要建立在可靠的实际观测的基础上。于是,哥白尼白天做牧师,晚上,便找来一把椅子放在阳台上,他就坐在这把椅子上,用自己制做的四分仪、三角仪、等高仪和捕星仪等观测仪器,全神贯注地观测着天象变化的规律。这样坐着,时间久了,他的脖子仰痛了,就变换一个姿势,但眼睛却仍然舍不得离开天空。这样自由自在地观察星空,是哥白尼整天都在期待的时刻。一天中只有这个时刻,才是哥白尼最愉快、最幸福的时候。此时,对于哥白尼来讲,除了灿烂的苍穹,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

1511年,也就是哥白尼从意大利回来的第6年,哥白尼把自己多年来研究的成果以书信的形式撰写成一篇论文,寄给了自己的朋友和他所熟悉的天文学家。这篇论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尼古拉·哥白尼浅说自己提出的关于天体运动的假设。”于是,这篇论文的名字就被简称为《浅说》。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这篇《浅说》几乎传遍了整个欧洲。哥白尼在《浅说》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的日心说的基本思想:

一、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及其轨道的中心点。

二、地球中心不是宇宙中心,只是重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

三、所有天体都围绕作为自己中心点的太阳运转,因此太阳位于宇宙中心的附近。

四、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就如同地球半径同地球与太阳间距之比一样渺小。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五、在天空中看到的所有运动,都是由地球自己的运动造成的。

六、使人感到太阳在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由太阳的运动产生的,而是由地球及其大气层的运动造成的。

七、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的运动,都不是行星自身的运动,而是由地球自身运动使人产生的错觉。

《浅说》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理论的第一块基石。当然,要想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宏伟的大厦,还需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关于这一点,哥白尼已经在思想上有了足够的准备。正如他在向他的朋友们宣读这篇《浅说》时所说的一样:“关于这门科学,关于宇宙的结构,我还知道得很有限。这份提纲不过是宇宙图景的一个轮廓,就仿佛是一座大厦的基础,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充实它、丰富它!”

1512年,哥白尼的舅舅乌卡什·瓦兹洛德病逝。乌卡什·瓦兹洛德舅舅的病逝,给哥白尼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怀念舅舅,是舅舅把他抚养成人,送他去大学读书。每当他在赫尔斯堡看到舅舅那些遗物,他就经受着感情上的痛苦和巨大的折磨。为了使自己尽快从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之中解脱出来,哥白尼决定离开赫尔斯堡,迁居到教区大教堂的所在地——弗隆堡。

在弗隆堡,哥白尼用舅舅留给他的钱买下一座箭楼,并且自己动手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天文台。从此,他一面担负着牧师的工作,一面继续观测天象,研究天体运动,一直住到去世。

弗隆堡濒临波罗的海,常年潮湿多雾。但是在严冬的日子里,天空中往往很少有云彩。星星在蓝天上闪烁着极为耀眼的寒光。一到这个时候,哥白尼便紧紧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穿上皮袄,束紧风帽,把那些自制的捕星仪、测定仪等仪器统统搬到箭楼的露台上,通宵达旦地进行观测。面对深邃莫测的苍穹,哥白尼的思想随着斗转星移而不停地运动、升华。对漫天的星星,他做了当时所能做到的最详细而科学的观察。对于天体在宇宙的运行、位置和四季的变化的观测结果,他都认真地一一做了观察记录。后来,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引用的27个观察材料,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记录下来的。

为了证实地球的形状,哥白尼曾多次站在波罗的海的海岸边观察来来往往的帆船。有一次,哥白尼请求一艘帆船在船的桅杆顶端绑上一个闪光的物体。哥白尼站在岸边看着这艘帆船慢慢驶远。过了一会儿,奇妙的情景出现了。哥白尼看到,随着那艘帆船的渐渐远去,帆船桅杆顶上的那个闪光的物体也在逐渐地降落,最后完全隐没,好像太阳下山一样。通过这次实地观察,哥白尼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不仅地球是圆形的,连海面也都是圆形的。

逐渐地,一个思想体系在哥白尼的大脑中开始成熟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除了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运转之外,地球也和其他行星一样,也都是在围绕着以太阳为中心的圆形轨道在运动的,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着。

哥白尼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写出来。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写另一部关于天体运行的著作,这部著作的名字就叫做《天体运行论》。因为,哥白尼始终认为运动是生命的真谛——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上至天空,下至深海,静止死寂的东西是没有的。世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生长和消亡,千秋万代循环不已。寒冬和盛夏,诞生和死亡,全部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上帝的安排来彼此交替。而他的《天体运行论》的中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天体运行的各种现象,来揭示大自然这个最根本的奥秘。

坚冰已经扫破,航线已经开通。从此以后,哥白尼便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到创立新的学说上。为了写好这部巨著,哥白尼几乎读遍了当时能够弄到手的各种文献和古典书籍,写下了许多读书札记。哥白尼非常勤奋,他把时间看得比金子还宝贵。哥白尼不知疲倦地写作着。为了早日完成《天体运行论》,哥白尼往往工作到东方发白才睡一下,然而,等到太阳初升的时候,他又坐在堆满书稿的桌前了。是啊,多年积累起来的见解,现在可以和盘托出了,那些反复思考的问题,现在可以写出答案了。一想到这些,哥白尼就感到无限的快慰。

写作并非像哥白尼想象的那样顺利。当哥白尼写完《天体运行论》第一卷之后,他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即埃及的古代历法经过1000多年的辗转传抄,12个月份的名字已经被弄得非常混乱了。哥白尼在离开意大利波伦亚大学的时候,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才仅仅能够写出4个月份的名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哥白尼无法引用古代的许多观测记录。

在埃及古代历法的研究上,哥白尼整整花去了10年的时间,却始终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然而,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中,哥白尼的问题却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有一天,两位神父来到哥白尼的住处,想向哥白尼借一些有关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哥白尼取来钥匙,打开图书室的门,陪着两位神父挑选天文学方面的书。开始,哥白尼为他们推荐了好几种书,还向两位神父简单地讲了讲内容。可他们不是嫌书中的内容太深奥,就是觉得书的内容太浅显,一本也不中意。于是,两位神父就自己动手去翻书架。

一位神父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不太知名的书,漫不经心地上下翻动着书面。哥白尼走到他的身后,看着他手上翻动的书页。突然,书上的内容吸引了哥白尼,哥白尼一把从神父的手中抢过那本书。他瞪大了眼睛,反复叨念着书中那些难懂的字眼,他看了一会儿,“啊”地一声把书合上,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心胸豁然开朗。他转过身去,如获至宝地向箭楼奔去。正是这本不太知名的书,帮助哥白尼准确弄清了埃及古代历法上12个月份的名字。

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空气里却已经弥漫着破晓时的寒气。草上也已经落满了露水。早起的云雀在那半明半暗的云空中高啭着歌喉,而在遥远的天际,则有着一颗巨大的也是最后的星辰正凝视着大地,犹如一只明亮的眼睛。

当弗隆堡响起晨祷的钟声的时候,哥白尼便又坐到了他的桌子前,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此时,哥白尼的心情无比激动,他拿起笔来,用非常精美的文字写道:“宇宙的中央就是太阳,在这华美的殿堂里,为了能同时照亮一切,我们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更好的位置上吗;太阳堪称为宇宙之灯,宇宙之头脑,宇宙之主宰……于是,太阳坐在王位上统率着围绕它旋转的行星家族。地球有一个侍从——月亮。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博物志》中所说,当地球从太阳那里受孕和怀胎,以使每年生育一次的时候,月亮是地球最亲的亲人。”多么美妙的语言,简直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哥白尼就是用他满腔的激情和全部的心血去谱写他的举世力作——《天体运行论》的,从而也使哥白尼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1532年初春的一天,弗隆堡披上了繁花似锦的新装,哥白尼的箭楼也像喜事临门似的,焕发着自豪和喜悦的光辉。傍晚,箭楼里有个体态丰盈的中年妇女,笑哈哈地推开了面对着大海的窗户。太阳偏西了,西方的天空,渲染了一片红霞。近处,是杏黄色衬托着蓝色的高空。在云块的空隙处,露出蓝色的线条,极其鲜艳。望着这美丽的景色,中年妇女的心情显得特别好。她转过身来,吩咐老仆人雪布尔斯基,让他叫厨房里的师傅们办一桌丰盛的筵席,并请他分头派人通知哥白尼的几位最要好的朋友到箭楼来。

这位出身名门、性情贤淑的中年妇女名叫安娜,从1525年起,她就来到箭楼担任管家。在与哥白尼的相处中,她衷心爱慕哥白尼,也十分敬佩哥白尼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于是,她不顾家人的劝阻和反对,毅然抛弃世俗的成见,和被剥夺了结婚权利的哥白尼同居。从那以后,安娜和哥白尼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成为哥白尼在科学研究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客人们陆续到齐了。“一向都省吃俭用的哥白尼,今天为什么要破费呢?弄了这么好的一桌筵席要做什么?”大家一时都摸不着头脑。

待客人们入座后,只见安娜神色庄重地站起身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大家见她转过身来,指了指哥白尼的书桌,人们跟随着她的目光,看到书桌上放着一叠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书稿。

“朋友们,”安娜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么多年来,大家对哥白尼的期望总算没有落空,他的《天体运行论》的初稿今天刚刚完成,你们看,初稿上的最后一个标点的墨迹也许还没干呢。”

一阵充满喜悦的低语在客人们中间掠过,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纷纷举杯向哥白尼表示祝贺。这时,有人提议:“请哥白尼的妻子安娜女士给大家讲一讲著作的内容,让我们先听为快吧!”

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安娜翻动着书稿,简要地介绍了《天体运行论》每一卷的提纲:

第一卷是宇宙论,共分四章,主要论述了太阳中心说的基本思想。第二卷是用三角学论证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第三卷至第六卷,根据太阳中心说的宇宙体系,以及观测所得的结果,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讨论了地球、月球、内行星和外行星的运行规律。

安娜介绍完《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后,哥白尼站起来对大家说道:“记得40年前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的革命诗人卡里玛赫和我最亲爱的老师、著名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教授都曾经问过我,什么是天文学的根本问题,当时我回答得并不完全。因此,40年来,我一直坚持探索天文学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很难,其实,也很简单。人类之所以把地球看作静止不动的中心,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天体运动给人造成了一种幻觉,从而把真实的运动给掩蔽起来了。就拿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来说吧,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降落,千秋万代,始终不变。这样,就使人们觉得地球是个中心,太阳是在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地旋转,其实这是个幻觉。而托勒密的错误也就在这里。托勒密由于没有区别现象与本质,而将假象视为真实。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很难感受到地球在永远不停地运动。这正如人们坐在船上,行驶当中,往往感觉到船没有动,而看到的是两岸的东西在向后移动一样。船似乎不动是假象,船向前进才是真实;太阳绕地球旋转是假象,地球绕太阳旋转才是真实的。这就是天文学的根本问题。”哥白尼停了一下,幽默地说道:“天体运动应该遵循同一的原理和假说,可是地心说却相反,一个星体有一套轨道,不能够和谐一致,他们就像这样一种艺术家:要画一个人,但从不同的模特儿那里临摹了手、脚、头和其他部分,然后不成比例地凑合在一起,尽管每个部分都画得很好,可是各部分不协调,结果画出来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

哥白尼的精辟见解,使客人们眼界大开,从中增长了许多见识。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是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针锋相对的。因此,哥白尼虽然完成了太阳中心说的创立工作,但是他却没有立即把它发表出来。哥白尼知道,这个理论的发表必然会遭到教会和旧势力的反对。他在后来出版的《天体运行论》的序言中写道:“我知道,某些人听到我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地球运动的观点之后,就会大叫大嚷,当即把我轰下台来!”“我深深地意识到,由于人们因袭许多世纪以来的传统观念,对于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的见解深信不疑,所以我把运动归于地球的想法肯定会被他们看成是荒唐的举动。”

哥白尼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宗教裁判所就设在罗马,处死“邪教徒”的火堆在熊熊燃烧。事实上,哥白尼自从研究天体运动以来,就一直受到教会的监视和迫害。面对这种情况,哥白尼踌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样,经历了30多年的犹豫之后,哥白尼终于鼓足了勇气,公开发表了他的太阳系学说。

1543年7月24日,当这部不朽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出版时,哥白尼已经在久病的卧榻上奄奄一息了。此刻,他的眼睛也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医生把书放在哥白尼的被子上,并把他的手放在书上,哥白尼用他那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一个小时后,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就与世长辞了。

伟人虽去,精神永存。哥白尼对科学的卓越贡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的太阳中心说,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界运动规律的道路,为科学的宇宙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那“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的名言,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执著地追求真理,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同类推荐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镭之母——居里夫人

    镭之母——居里夫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

    《刘醒龙文学回忆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刘醒龙关于文学创作的感悟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遗落梦境重叠

    遗落梦境重叠

    一场诡异的梦、神秘的怪物、接二连三死去的人,将陈娅卷入一个谜团之中。梦境不止源于意识,也可脱离意识成为掌控者,梦境世界中出现的每一桩惨剧都会在现实世界中悄然发生。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世界本源的真相,在自我与本体的角斗中,在现实世界崩塌溃散之后,谁才能涅槃重生?
  • 异之蓝

    异之蓝

    公元2015年,美国在夏威夷海域发现了数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被称为“失落01”),遗迹中的各种设施技术远远领先于现在的科技,“失落文明”的出现引发科学界及宗教界的震动。公元2019年,中华联邦在南中国海海底发现类似“失落文明”遗迹存在(被称为“失落02”)。人类世界将因此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 全球虚拟时代

    全球虚拟时代

    当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极致,一颗颗星球级服务器拔地而起,每一处虚拟空间都将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们不穿越诸天,只生产诸天。”by:小破球人类联邦。某只修仙侧鬼魂:“打劫,战舰,法宝,私人世界,还有身体,通通交出来。”“身体?”w(?Д?)w“咳咳,别乱想,我只是用来做马甲,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若想把命保马甲少不了嘛。”老书《网游版美漫》双开已肥待宰。书友群:85159930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就是这青春

    就是这青春

    如果你想看的是所有最狗血的言情,那就放下这本书,它不适合你打开心情。这个故事只是缓缓说出一个高中生的所历所见,故事和现实不是一样的,我会尽力把这件事写的更加曲折但不会失去它最原本的情节,如果翻开书的人发现了这个故事是你回忆的一部分,请不要说话,我只是写出我的感觉,并非你们的,所以,就当它是一个故事就好。
  • 女扮男装之危险恋爱

    女扮男装之危险恋爱

    “我的妈呀!你这是在干嘛!”欣然大叫。“欣然,叫什么!我不就是剪个头发吗!”夕羽安晴说。“我的个乖乖!剪头发可以但是你看看你剪成啥子了!”欣然生气的说。“我错了!but它变不回来了!”夕羽安晴说。“你是不是为了去男校!”欣然问。“嗯!”夕羽安晴说。“好吧!你去吧!”欣然说,“一切小心,我会去找你的因为你知道的!我不是一般人!”“世界第五富!”夕羽安晴说。“你还说我,你不也是世界第一富吗!”欣然说。夕羽安晴搬进了男校后,某男一直和她对着干。吵架,打闹,玩耍,旅行,军训,……夕羽安晴会不会恋爱,会不会危险恋爱呢!书中见!!
  • 末世之女神之路

    末世之女神之路

    重回过去的田湉告诉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活着!田湉你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一定要活的像一个人!那些小人,贱人,活死人!都给我去死吧!!还有你给我起开那凉快那呆着去,别以为你救过我那么几次我就会对你有什么好感。哦?!是吗!那你别脸红看着我再说一遍。哼!我饿了!那个谁饭好了没。肖雷嘴角微勾,看着落荒而逃的背影,缓缓起身朝她走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山河为枕

    山河为枕

    六界皆知——云枕生平最怕鬼又偏偏倾心于九幽之主,死皮赖脸,死缠烂打云枕扶额,辟谣道:“我也是迫于无奈好吗!”流川一脸黑线:“你说什么?”云枕笑着拍了下流川的肩头:“心甘情愿!”云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鬼的头儿牵扯到一起,还经历了这么多的惊悚事儿郴山尸地,忘川冤魂,图录宫妖,怨鸣镜女......云枕只想拍着小胸脯扑在流川怀里,大喊:“吓死宝宝了!!”流川依旧一脸黑线:“自家的胆小鬼怎么也得过下去。”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