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69000000013

第13章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或本质的反映,它已超出了感性直观,标示着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判断是借助于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肯定或否定的断定。如“我们是学生”就是判断。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人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我想一想”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它是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间接性。它超出了对事物感性形象的反映,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抽象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比感性认识更高级,但同时也使它容易脱离实际。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理性认识产生的必经阶段。人们只有在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也只有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我国当代着名科学家竺可桢,为了研究生物和环境条件周期性变化之间的联系,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观察各种气候现象,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每年都要仔细地记录北京北海公园的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才形成物候学理论,到晚年写成了《物候学》专着。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这就是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可惜由于他缺乏理论思维,始终没有能从这些材料中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第谷的助手开普勒却借助于他积累起来的丰富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计算,最终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这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正确的理性认识得到证实,错误的理性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善的理性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

要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一般性的东西,而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具体的、丰富的。因此要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使理论为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当然,在理论转为大规模的群众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尝试和试验,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大规模的群众实践失败。(3)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社会物质力量,理论是不能转化为实际的。例如,有了建筑设计图,有了施工队伍,如果没有建筑场地、机械,就不能施工,造不出房子。又如,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画出了类似飞机的飞行器草图,但由于当时物质条件不具备,直到20世纪初,真正的飞机才飞上天空。这说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仅仅经过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反复,是不能达到的。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代有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方的。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但是,地球是怎样的圆形,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践回答不了这个问题。150年之后,牛顿认为地球是扁椭圆形的,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长椭圆形的,好像直立的鸡蛋。到了18世纪,巴黎科学院派出测量队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的。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有了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对地球测量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精确。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由此可见,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并不是简单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对它的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算完成了。但对整个世界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世界上存在无限多样的事物,人们认识了一个事物,还有其他事物需要认识;旧事物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待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对人类来说,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即人们已经无所不知,到了知识的“顶峰”和“尽头”,再没有什么需要认识了。

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

1.正确理解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一个美好的、崇高的词语。古往今来,真理扣动了无数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哲人、科学家及一切进步人士的心弦,并引起他们热情的讴歌!那究竟什么是真理呢?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三层含义:首先,真理是一种主观认识,它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对它们的反映;其次,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一致的主观认识;再次,真理是透过现象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2.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既可能发现真理,又可能产生谬误。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两者有着严格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首先,真理和谬误互相依存。它们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是相对于谬误而言的,谬误是相对于真理而言的。人们通过揭示真理而发现谬误,也可以通过发现和纠正谬误而接近真理。其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例如,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就会变成谬误。同时,真理是全面的,把真理性的认识从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孤立出来,断章取义,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谬误也能转化为真理。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人们可以在纠正错误、总结教训中得到对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我们平时讲的“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包含着这样的道理。

3.坚持用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

真理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真理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要认识规律,掌握真理,坚持用真理指导实践活动。

中国人民曾经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伟大实践中,我们仍然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真理是美好而崇高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古希腊哲学中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体现了把追求真理看做是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在中国革命中,许多先烈高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赴刑场,更是体现了为追求真理宁肯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人们每获得一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但我们永远不能穷尽真理,所以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二节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着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感慨万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身处庐山之中却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生活中轻信他人之言上当受骗的时候,人们也会感慨“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开始,但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复杂多样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例如,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它从反面表现了太阳系中地球的自转。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与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现象和本质是互相区别的、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例如,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似乎太阳绕地球旋转,而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旋转;我们只能看见熟透的苹果往下落,却看不见使其下落的万有引力。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例如,苹果落地、房屋倒塌、河水流动、飞机坠落、陨石降落、地球绕日旋转、太阳东升西落、黑洞现象形成,等等,这些表现形态可谓多姿多态、千差万别,可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引力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

第三,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稳定。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是经常变化的,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具体形态。比如水有三态,即液态、气态和固态,但这三种状态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H2O。又如,一个人外在的言行是多变的,而支配他的言行的内在的思想品德,尽管也是变化的,但相对于其言行来说,在一段时间则是相对稳定的。

同类推荐
  • 九十思问

    九十思问

    《九十思问》一书是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教授对九十余年人生及学术的回顾,也是对中华文化未来走向的思问。第一部分“归途——我的哲学生涯”着重记述了作者在西南联大时的故人往事,兼及各个重要时期作者的求学历程及其时代背景。第二部分“随想漫谈”是近两年来的学术随笔,主要内容是讲自我的独立自由和个性解放。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每天都想看见你

    每天都想看见你

    母胎solo秦小宜:啊啊啊小奶狗杀我!我爱小奶狗!什么时候甜甜的爱情才能降临在我身上呢?那可以从帝都排到法国的追求者里,霸道多金总裁、邪魅流量男星、冰山电竞选手等:小奶狗?这题超纲了。直到有一天,秦小宜遇到了一个能被她撩的耳朵发红的小奶狗,嘻嘻嘻,甜甜的爱情终于来啦。〖甜宠文!放心食用!不甜我爱豆恋爱!作者超可爱!〗
  • 神域之天

    神域之天

    人各有道,或为身躯,或为心性,或为感情,或为执念,心之所向,即为道之所向,万物苍生,道之所演。
  • 焚世乱

    焚世乱

    秋已尽日犹长人若浮萍倍感凄凉云似散风渐扬风雨飘渺丝丝断肠天生经脉闭塞的秦远不甘命运的作弄九死一生借助神魔之血练体冲破桎梏一飞冲天遭逢奇遇险死还生寻访亲母焚尽乱世不求不负天下人但求问心无愧始于行辗转迷离的故事情节将带给你不一样的东方异界
  • 羌若扶晓

    羌若扶晓

    她,苏家千金他,傅家大少十二岁的她知道了自己喜欢他,十六岁的他志不在她后来,他开启不要脸的死缠烂打模式
  • 死灵魔咒

    死灵魔咒

    一个诅咒,一阵惊魂;一场阴谋,一段历险。面对着眼前无穷无尽的黑暗未知,我和我的伙伴们又该何去何从?故事就从那座阴森恐怖的火葬场开始说起......
  • 繁花落尽胭脂殇

    繁花落尽胭脂殇

    一朝穿越,她成了丫鬟,还是个戴罪之身。她想逃,怎奈跑路之际遇到了人人惧之的冰山冷王,还被逮了个正着。就当她原以为死定了的时候,他救了她。一场阴谋和权力之争正在上演……
  • 我听说

    我听说

    因为爱情,值得被相信。很高兴,能够遇见你。Superjunior……..
  • 书创世纪

    书创世纪

    叶生:"我的文字具有魔力,因此我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创作者."叶无缺:"真的吗?"叶生大惊失色:"嗯,你你怎么又跑出来了?你能不能滚回书里面去啊!"叶无缺:"我不出来,谁帮你杀影魔呢?"叶生:“你不出来哪来的影魔啊兄弟!你,你不要过来啊!”…………这是一个本来以为是都市文娱,结果变成都市异能的故事。当你完成了创作的仪式,便需要学习控制造物的能力
  • 我靠学神系统走上人生的巅峰

    我靠学神系统走上人生的巅峰

    【穿越系统】一觉醒来,林妙妙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15岁的小姑娘,一个和她同名同姓,被一个大人物接进大城市资助的幸运儿。林妙妙:问题不大,她要继续靠美色走上人生的巅峰。滴——学神系统为你服务!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请宿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靠本无敌学神系统走上人生的巅峰。林妙妙:做梦。系统:【滴——独立解对一道数学大题,奖励10rmb】【背会30个单词,奖励30rmb】【背会一片文言文,奖励50rmb】【考进全班前20名,奖励1000rmb】【进入火箭班,奖励50000rmb】【高考文科前top10,奖励500w】……学渣林妙妙:不就是学习吗?我爱学习,学习是我快乐,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就喜欢学习。只是——学着学着,别墅有了,豪车有了,公司也有了,还有醋缸小狼狗,也有了……
  • 穿越之我是女贼专偷心

    穿越之我是女贼专偷心

    顾空空接了做女贼以来最大的单子,本以为事成之后自己就可以白天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晚上躺在真丝公主床上四处翻滚,没想到事情没办好,钞票没到手,还把自己赔进去了,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历史上都没出现过的国度,这种情况下还是保命and赚钱重要,趁着月黑风高,干起了老本行,谁知这一偷,银子没落着,真心倒是偷走了一颗……【暗卫】:那女贼又来了。【某王爷】:其他屋子上锁,把我的房间打开,任她偷。【吃瓜众人】:这狗粮啥时候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