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76200000014

第14章 寻找心的本来(2)

因为需求增多,我们就要为满足这些不断加码的需求而奔波。

所以,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当我们有十种需求时,要为满足十种需求而奔忙;当我们有一百种需求时,就要为满足一百种需求而奔忙。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但需求却会无止境地发展。不必多久,就会使我们在忙碌和追逐中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当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时,我们却比以往更累,也更脆弱。我们依赖的支撑越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因为在每一种需求中,都伴随着需求无法满足时带来的恐惧、不安和痛苦。今天的人,离开电脑、手机会觉得格外不便,其实,仅仅在十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有这些烦恼,不会有求之而不得的痛苦。电脑和手机如此,世间的一切需求莫不如此。

所以说,制造需求,就是在制造潜在的恐惧、不安和痛苦,制造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

十、迷妄系统的建立

当我们迷失觉悟本体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系列的错误设定。究竟什么是我?其存在基础是什么?作为我的存在,其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基础。因为没有基础,这个我就会像藤蔓一样向外攀附,寻找依托对象。

我们最容易产生的误解,是把身体当作是我,这是我们在世间最为熟悉也最为密切的部分。此外,我们还会把相貌当作是我,把角色当作是我,把地位当作是我,把财富当作是我——问题是,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是处于变化中的。所以,无论我们抓住多少,还是无法感到安全、感到释然,因为抓住的依然是无常。

为了维护这份岌岌可危的安全感,我们就会制造一些看似可靠的支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

首先是自我的重要感。其特点在于,凡与我有关的都特别重要,这是自我存在的关键。因为这个自我是由我们设定的,是无中生有地搭建起来的,它需要支撑、需要巩固。所以,我们就会本能地强化它的重要性,以为这样就会使自我得到保护,不被无常所击垮。

其次是自我的优越感。自我的存在,还需要通过对比来找到坐标。有了我执之后,我们就和众生、和世界分离了。为了在这样的对垒中站稳脚跟,使自我不至因为孤立而倒塌,我们会通过不断贬低别人来突显自身的优越,来确认自我的存在。

第三是自我的主宰欲。这是通过对他人的占有和主宰来扩张我的领域,就像打仗需要盟军支持一样,在自我发动的这场战争中,它也需要援助,需要有更多追随身后的附属,以此增强自信。所有这些,都是我执惯用的把戏,是它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

十一、一场奇怪的游戏

我们现在的人格,一刻不停地玩着这些花样。但在玩的过程中,是不是就安全了呢?是不是就能消除迷失本觉带来的不安呢?

我们知道,电脑需要不断地更新系统补丁,来弥补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其实,迷妄的生命系统一旦运行起来,会比电脑更频繁地出现漏洞。所以,只要生命系统还在运行,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在自我进行表演的同时,现实正在不断地戳穿这些把戏,不断展示无常的真相。我们希望身体永恒,但任何色身都会日渐衰老、都会奔向死亡,这是我们无法回避、无法视而不见的真相。

而从修行角度来说,这正是自我松绑的良机。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阻止这种变化,不是去抵抗无常侵袭。恰恰相反,我们是要正视这一切。我们执著什么,就会被什么套住。而它发生变化时,自我就因失去依托基础而悬空了、脆弱了。如果用力准确,我们就能一击而中,瓦解自我。

但我们往往不懂得这一点,当这个东西抓不住时,就本能地去抓另一个作为替补,用来掩饰真相,用来安慰这个受到挫折和惊吓的自我。殊不知,我们能够抓住的,都不过是自我的替代品。我们放弃很多认识自己的机会,却把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时间都用来加固一个破绽百出的假我,这是场多么奇怪的游戏啊!

十二、情到深处人孤独

虽然我们刻意地回避真相,但在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这些是无法永恒的,是怎么抓也抓不住的。

我们看到很多人死亡,看到很多公司破产,看到很多官员下马,看到曾经年轻的人日渐衰老,看到曾经健康的人卧病不起,即使这些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来的危机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冲击,使内心蒙上阴影。

我们已经习惯依托外在世界来生存,习惯于家庭、亲人的陪伴,当这些外境不复存在,或者,当我们与这些外境产生疏离感时,孤独就扑面而来了。它像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时而在夜深人静时行动,时而在人声鼎沸处潜入。你曾被它击中过吗?曾被它折磨过吗?

有句话说“情到深处人孤独”。一切的爱恋,一切的目标,只有在我们埋头追求时,才显得格外真切。一旦停下脚步,却会发现,曾经那么确定的目标,终究是场梦幻;曾经那么坚实的倚靠,不过是个泡沫。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觉得,一切生命其实都有着原始的、难以排遣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的根源,也在于我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错觉中,我就是我,众生就是众生,世界就是世界。当这一切分离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永远是在四顾茫然中踽踽独行。不管家人对你多好,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

所以,生命始终伴随着恐惧感、失落感和匮乏感,担心我们抓住的东西会失去,更担心自我会因此受挫——当所有这些渐行渐远,哪里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呢?

十三、无我,无了什么

我们现有的人格是属于妄心系统,是由无明构建的一套替代品。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存在的方式,一是认识世界的模式,两者都是基于对自我的错觉而形成的。

修行,就是要瓦解现有的扭曲人格,使觉悟本体得以开显,其方法有顿渐之分。禅宗的顿悟法门,是直接建立于觉悟本体之上。而教下的渐修法门,则是从现有的妄心入手,从了知苦空无常来瓦解执著,证得“无我”。

许多人会对佛法所说的无我感到迷惑:如果这个不是我,如果这里没有我,那么我究竟是谁?我又该怎么生活工作,怎么存在于世?这也正是世人对佛教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如果连我都要去除,那不是消极是什么?

其实,佛教所说的无我,不是说否定你的存在,更不是意味着这个色身的消解。而是要说明:我们现在所认定的、代表我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我,只是我们的次人格,是对自己的最大误解。所以,需要去除的只是对自己的错误设定和执著,以及种种本不属于“我”的标签。

十四、不觉的伤害

祖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一切似乎都很热闹。但这种热闹不过是一场梦幻、一场闹剧。所谓的我,以及我所抓住的种种,乃至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无非是妄想制造的种种花样。从本质上说,根本就不存在。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它是梦幻,不如及时行乐,不如为所欲为。但我们要知道,在现有的生命状态下,那些由错误设定产生的烦恼心行,乃至由此形成的病态人格,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伤害,而且是持久的伤害。

我们陷身于贪嗔之心带来的痛苦时,说再多的空,似乎都放不下,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也有人因此产生怀疑:痛苦明明这么真实,哪里空得掉啊!这是因为,我们是在不觉而非觉的状态,即使我们知道空、知道放下,但实际上是根本用不起来的,所以依然会痛,依然会苦,依然会被烦恼折磨。

所有烦恼的原始能量都来自觉悟本体,是它被无明扭曲后产生的妄用。修行所做的,就是一项能量回收的工作。“烦恼即菩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而言。

十五、修学的常道

在教下修行中,最基本的套路是从妄心着手,依戒定慧渐次而修。

戒所做的,是按佛陀制订的行为规范来调整,通过对行为的纠正来阻止各种不良心理串习的延续。因为心和行是密切相关的,行为的清净如法有助于心的清净;定所做的,则是置心一处,令妄念逐渐降伏,不再纷纷扰扰、动荡不安。很多时候,我们虽然身处安定的环境,甚至有了戒的保护,但内心还是“沿流不止问如何”,这就要用定来做一番简化功夫。就像水,本身虽有照物功能,但它必须是清澈而非浑浊的,必须是静止而非奔涌的。定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将水中的污浊沉淀下去,使之平静而澄澈。但定只能使烦恼不起现行,真正能够断除烦恼的,还是般若智慧的力量。所以,在得定之后还要发慧,需要在定的基础上再来修观。通过般若正观启动内在的觉悟力量。

教下所说的般若,包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文字般若即诸佛及弟子所说的一切教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正见,认识到现有人格及由此开展的世界具有苦、空、无常、无我的特点。当我们从这些角度观察世界时,原有执著就会逐渐弱化。观照不是让我们去选择什么、排斥什么,而是如实地认识它、接纳它,同时又不粘著其上。

心本来就具备观照功能,即使在意识层面也蕴涵着这种观照力,它是属于慧心所的作用。佛法所说的观照般若,则是要我们保持觉察,对起心动念和外在变化都了了分明。在观照过程中,开启实相般若,令妄心逐渐平息。

十六、具足万法的自性

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于觉悟本体之上,和教下的修行相比,更为直接、更为简明。

如皈依三宝,教下主要是强调住持三宝,侧重外在的引导,而禅宗则强调自性三宝。所谓自性三宝,即与佛法僧对应的觉、正、净。觉,是觉悟本体;正,是通向解脱的道路;净,是觉悟本体所具有的特点。那么,又该如何皈依自性三宝呢?《坛经》告诉我们:“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再如《坛经》对法报化三身的诠释,也有别于教下经典。经云:“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清净法身是什么?是觉悟本体所代表的空性力量;圆满报身是什么?是无欠无余的觉悟本体;千百亿化身是什么?是觉悟本体的无量妙用。所以说,法报化三身同样没有离开我们的觉悟本体。

至于戒定慧的修行,依然是建立在觉悟本体之上。经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因为觉悟本体就具备无非、无痴、无乱的特点,倘能安住于此,还有什么不是道用、不是修行的呢?关于这一原理,六祖在《坛经》中还有很多开示,如“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等等。可见,无论持戒、修定,都离不开心的作用。

十七、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坛经》中,将禅宗修行归纳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三大要领。

所谓无念,是说觉悟本体不以念头的方式出现,其作用为遍知。这也是佛陀十大名号之一,即了知一切,映现一切。但这个无念的体和念头又是不相妨碍的。在修行之初,固然要平息念头。一旦体认无念之体后,不妨起心动念。此时,就可以念而无念,可以分别一切而无所执著,所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所谓无相,是说觉悟本体不以任何相的方式出现。和无念同样,这种无相和有相也不是对立的。事实上,我们可以由相的当下去体认无相,因为它是超越一切相,而又显现一切相的。

所谓无住,是说觉悟本体具有无住的功用,就像镜子一样,没有什么物体可以粘著其上。它只是如实地显现一切,不会对外境有美丑好恶的分别,也不会有贪恋或嗔恨的情绪,更不会选择或排斥什么。它接纳一切,却从不留恋什么。

禅宗的“平常心是道”,说的也是这个原理。所谓平常,并不是常人现前的心。因为凡夫心是充满是非、曲直、人我的,相对佛法所说的平常,是极不平常的。真正的平常,是来自觉悟本体的作用。

这种平常,也体现在《坛经》特殊的用心方法中。经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如果我们执著这个心,执著这个净,本身都是妄心的作用,是与修道相违的。所以,在体认过程中不可带有取舍和选择,只需如实观照即可。因为觉悟本体已具有一切功用——这正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前提,也是它所以称为修行捷径的前提。

同类推荐
  • 快不得

    快不得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十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热门推荐
  • 执剑者挽歌

    执剑者挽歌

    在蒸汽腾升的世界里,一群可怜虫聆听着挽歌,一步步迈向疯狂与失去理智的道路。一点蒸汽朋克,一点克苏鲁,一点基金会还有很多不同的一点组成的故事。
  • 笑一个吧好不好

    笑一个吧好不好

    【娱乐圈招黑体质少女×帅气影帝】苏艾和江哲第一次见面时,他对她说:“还不走?” 重逢时,他说:“我是你为期三个月的男朋友。” 在她最无助的时候,他说:“以后你可以尽情麻烦我。” 求婚后,他说:“我害怕看见你哪怕一滴眼泪,笑一个吧,好不好?” 这世界从来不是一片坦途,幸而我有勇气,握住你的手。
  • 实用生活文库-通晓交际英语

    实用生活文库-通晓交际英语

    本书经典表述了生活交际英语,入学交际语音,本书包括经典表述、情景对话、生词导读三个部分,截取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情景,如听讲座、兼职工作、聚会、问路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燕影江湖传

    燕影江湖传

    本书为烛龙教三部曲的第二部。江湖风谲云诡,变幻莫测,当年威震江湖的天下第一大教:烛龙教,现已支离破碎,人才凋零,竹剑居士受烛龙教前任教主张子逸的遗命,让已经归隐张道纪担任教主,重振烛龙教。时任烛龙教护法的风溪云受命前往南方协助重建烛龙教,他结识了机关大师南宫桐,高洁傲岸的姬无尘,诡异莫测的江南先生,亦正亦邪的燕京鸿……与此同时,危急也在悄悄蔓延……在江南,他会有怎样奇妙的经历?翻开《燕影江湖录》,让我们仗剑走天涯,快意了恩仇!
  • 动物世界2

    动物世界2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主宰之天神

    主宰之天神

    为寻找父母,战天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作为一个队长,只能说他很伟大!每次的战争他只有三个命令,第一:不准死。第二:快死的时候就逃。第三:藏起来伺机打败他们。拼命?不需要!活下来就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冰山总裁的哑妻

    冰山总裁的哑妻

    高考前夕发生意外,宋韵一句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便前往墨尔本。一别七年,重逢后继续相爱,季辰希举着戒指,温柔的对你说我们各自走了一段旅途,现在是时候携手同行了。
  • 怯怯私语

    怯怯私语

    姜怯就是传说中的有颜有身材还有学习的人,从小被人夸到大,却不料一上大学,没想到却遇到了除了挑刺就是怼的程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