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32300000006

第6章 青铜器收藏的基础知识(1)

(第一节)青铜器的起源

中国古籍《越绝书》里记载道,春秋战国之际,楚王铸造了几柄珍贵的铁剑。当时,大臣风胡子对楚王讲了一番自古以来兵器械和工具发展的历史。风胡子说,在遥远的轩辕氏、神农氏、赫胥氏时代,是“以石为兵”,用来砍伐树木,建造宫室;黄帝时期,是“以玉(可以理解为石器)为兵”,用来伐木,凿地建房;夏禹时期,是“以铜为兵”,决江导河,兴修水利;到春秋战国之际,方才铸“铁兵”,威服三军。风胡子描述的由石器进化为铜器再进化为铁器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献记载是相符的。

据历史记载,人们在选择陶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偶尔发现了铜矿石或孔雀石经过高温而变成铜块。中国在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理解自然铜块,人们在远古时代制造铜器的情况究竟如何,考古发掘所提供的材料是极有限的。但是,可以肯定,中国的铜器,夏代以前就出现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偶有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经考古发掘,夏以前铜器的发现日益增多。

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铜器,是1973年11月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件残铜片,系出自29号房址的居住面上。经化验,含铜65%、锌25%,并有少量锡、铅、硫、铁等,证明是黄铜,距今6000多年。

1977~1978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现一件完整的铜刀和铜器碎块(因氧化太甚已辨认不出器形),属马家窑类型的遗物。经化验铜刀是青铜器制品。据碳十四测定,铜刀的年代范围在公元前3280~前2740年之间,按最晚的一个年代数据计算,距今也有4 690年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青铜刀。

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有銎铜斧1件、铜镜1件。经化验,铜斧属红铜,铜镜属青铜。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约同时的齐家文化,发现了品种较多的铜器,其中有各种形式的铜刀、铜锥、铜凿、铜匕、铜指环,以及透孔片状装饰品等。这些铜器的制造,有的是经过冶炼用范铸造,有的是采用冷锻法制成,然后把铜器的表面磨光,将刃口磨治锋利。出土的这些铜器有的经过化验,含铜量为99%以上,铅锡含量不到1%。这些创造性的新工艺在中国金属史上是有特殊价值的。

如果从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黄铜片算起,距夏代约2000多年;如果从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青铜刀算起,距夏代也有700~1000年左右。可见,在夏代以前,中国制铜技术的发展已有1000~2000年的历史了。这说明,夏代进入青铜时代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早期铜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才得以形成的。它是在继承多少年积累下来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在经历了“石器时代”之后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古代所讲的“金”,是指铜而言,“金石并用”就是“铜石并用”。关于“铜石并用”时代之“铜”,以前一般认为是指红铜。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古代文化实例证明,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叫做铜石并用时代。这时期所使用的铜是红铜,所以又叫做红铜时代。红铜是指未经人工掺杂的自然铜,即纯铜,红褐色,质较软,不适于制作大型器具,只能作小工具和装饰品之类。因此,红铜器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太大。就中国历史而言,它应当泛指当时出现的铜器,其中既有红铜也有青铜,甚至包括有少数黄铜。原始社会被称为“石器时代”,中国的奴隶社会被称为“青铜时代”。考古学资料证明,铜器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兴盛时期出现的。整个“金石并用”时代的前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后期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金石并用”这个名称的含义,是从母系氏族社会中后期起,包括整个父系氏族社会在内的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至于它的主要发展阶段,应该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夏、商、周时期,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一个突出的进步,就是先后开始使用两种金属器具——青铜器和铁器。

夏、商、周(主要指西周)应该是青铜时代,而春秋晚期则已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了。

我国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一批红铜器,有刀、锥、凿、环等,从而证明齐家文化已进入红铜时代了。关于齐家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或稍早于夏代。可是中原地区,属于夏代年代范围的二里头文化则已进入青铜时代了,因此中原地区的红铜时代应该在二里头文化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或者更早。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铜锈呈青绿色,因以得名。青铜比红铜有显著的优点:第一、熔点低;第二、硬度大;第三、青铜铸件不易出沙眼。青铜有这些优点,所以青铜器的出现,很自然地代替了红铜器。虽然还不能完全排挤掉石器,但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疑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在我国,青铜铸造业正在高度发展的同时,铁器就开始出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铁器大都是用陨铁打制成器。铁在生产中产生巨大的作用,是在铁矿石冶炼技术发明后。我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已经发明了冶铁术,同时在农业、手工业等生产领域中开始使用铁器。但是铁器使用的进一步推广,却到了战国中期。

青铜时代第一阶段:初期奴隶社会——约相当于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本阶段是我国历史上从氏族制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的时期。本阶段开始使用了青铜器工具,并有了专门的青铜武器。铜礼器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中期奴隶社会前段——商代前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

本阶段青铜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期开始使用陨铁、青铜合制的复合武器。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内部也有了分工,手工业作坊有了一定的布局。成套的礼器和多种的专门青铜武器大量出现。

第三阶段:中期奴隶社会后段——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

本阶段是奴隶社会发展到鼎盛的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高峰,但铁器的制作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手工业的内部分工与协作已发展到新的阶段。

第四阶段:晚期奴隶社会前段——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

本阶段是奴隶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已经呈现衰歇的现象,铁器的材料还有待发现。

第五阶段:晚期奴隶社会后段——春秋中晚期(公元前7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

本阶段是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开始兴盛的时期。冶铁术已经发明,铁器工具开始代替青铜工具。

听风胡子讲青铜器起源的楚王之所以对青铜器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青铜器是王权的象征,另一方面楚国的青铜器制造业也非常发达。楚国是南方一个大国。从考古发掘的材料可以看到,楚国类型的文化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为中心,北到河南南部,东到安徽中部,南达湖南的资兴、郴县。国都初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县)。楚文王元年(前689年)迁都到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楚目有比较发达的采矿业。楚国铜质优良,是制造兵器的好材料,因而不许外流。鲁僖公十八年(前642年)郑文公到楚国,楚成王高兴之下送给他一些铜,后又反悔,于是与郑文公相约:不准用这些铜造兵器,郑国只好用它铸造乐器。

在青铜铸造技术上,楚国当时更是处在领先的地位。现在出土的楚国青铜器,造型优美,花纹精致细腻、流畅而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河南省淅川下寺发掘的春秋中期的楚墓葬群中,共出土青铜器700余件,使用了浑铸、分铸及浑铸与分铸相结合的多种铸造方法。在1件铜禁和2件铜盏上还发现采用了失蜡铸造法,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这一方法。

在这批青铜器中还使用了铆钉冷焊技术和花纹上用漆、红铜、松绿石镶嵌技术,这些工艺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第二节)青铜器的认识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冶炼出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的青铜器,形制、纹饰精美,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许多青铜器有铭文,有很大的史料价值。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朝前期的制作轻薄,纹饰比较简单,商后期和西周前期的制作厚重、华丽,纹饰多饕餮、夔龙纹、各种动物纹和几何纹。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向简朴,纹饰多为粗线条的窃曲纹、重环纹等,同时长篇铭文增多。春秋后期到战国,制作轻巧,纹饰多活泼的动物纹和复杂细密的蟠螭纹、云纹等,也有用细线雕刻的狩猎、攻战、宴乐等画面,或用金、银、红铜、玉石等镶嵌出的图案和画像。青铜器在当时是宗庙中的祭器,或是朝会歃盟大典礼时的用具,还有的是诸侯们嫁女时的媵器(如后世陪嫁的嫁妆)及陵冢中的殉葬品等。青铜器与我国历史、冶金、文字和工艺美术等有相当联系,是历史科学中重要的一环。

(第三节)青铜器分类

一、酒器类

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统称酒器。包括爵、角、觚、觯、尊、兕觥、卣、盉、方彝、、勺等。

二、乐器类

古代青铜打击乐器。又称钲和执钟。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其体似铃而稍大,口部置有一中空圆管状短柄,与体腔内相通,柄中可置木段。铙的形制约有以下几种:阔腔式,腔阔大于腔高,柄粗;甚阔腔式,腔阔大于腔高甚多;微阔腔式,腔阔和腔高相近。

1.钲

古代青铜乐器。形体似铙,而比铙高大和厚重,形体鼓部短阔,体部似两瓦相复状,口部呈凹弧,两侧尖锐,底部正中有一管状甬。

钲始见期不明,主要出土于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主纹常由变形大兽面或对称卷体龙纹组成,主纹四周有边框,框边饰有半浮雕的鱼纹、虎纹、象纹、火纹等等。

2.钟

西周和东周青铜打击乐器。其形式从铙演化而来,两侧尖锐扁体,共鸣箱上部平面上有悬柄。钟各部分名称是:共鸣箱平顶为“舞”,正背中上部直的阔条为“钲”,其两边突出乳钉为“枚”,“枚”和“钲”占钟面大部分。以下则称为“鼓”,弯曲下口为“干”,尖锐两侧为“铣”。

3.磬

春秋战国青铜打击乐器。是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其形制与纽钟相同,但形体巨大。

4.铎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撞击乐器,一般认为其为军阵乐器,用于军旅和田猎。

5.铃

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考古发现的品种有车铃、执铃、狗铃等。

三。兵器类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曾大量铸造。按它们的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攻击型兵器,这类兵器又可以分成长兵器、短兵器、远射程兵器,器形包括有戈、戟、矛、铍、钺、钅戚、殳、刀、剑、匕首、弩机、矢镞;一类为防御型兵器,器形有胄、甲。

1.戈

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勾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戈由戈头、木必、木必帽和木必末的钅尊构成。商和西周木必帽大多为木质,也有青铜铸的。钅尊的装置是东周时代发展起来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戈绝大部分只剩青铜铸的戈头。

2.戟

一种戈的木必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

以前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不论是戈、矛或戈、刀的合体,其形式都符合于“有枝兵”的特点,它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钩剂喙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

3.矛

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骨交两部分,锋分前锋和两翼,骨交、即矛的銎。商早期的矛较狭,商晚期、西周及春秋初世多阔刃,春秋中、晚期以后又多狭刃,且有血槽,形制有相当大的变化。戈、矛是常用的进攻性兵器,需要量很大,故遗存也多,安阳侯家庄西北冈1004号墓的南墓道中,一次就出土成捆的矛700余件。各地发掘的东周矛,数量颇多。

4.钺、钅戚

这些钺、钅戚是同一类兵器,然而有大小的区别。《尚书 顾命》:“一人冕执钺。”郑玄注:“钺,大斧也。”又《左传 昭公十五年》:“钅戚钺矩鬯。”孔颖达疏:“俱是斧也,盖钺大而斧小。”《太公六韬》云:“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是钺大于斧也。”现今考古器物上所称的钺类确有大小之分,两者区别极为显著,故大型者是钺,小型者是饣戚。

5.刀

这里指的是古代作为砍杀的兵器,而不是日常生活所用的刀。

商代晚期遗存中已有较多发现。直到青铜剑的普遍使用,才取代了青铜刀的作用。它的形制,粗分有短柄翘首刀,长木必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数类。

6.剑

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说文》:“剑,人所带兵也。从刀佥声。”《释名?释兵》:“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时,拱敛在臂内也。”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佩剑还有表示等级身份的意思。

(第四节)青铜器纹饰

按照青铜器纹饰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几何形图案、动物形图案和人事活动的图案。在每大类内又可分成若干个种类,而每一种类的花纹,在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在形象上也有不同和变化。

一、饕餮纹

常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腹上,作为器物的主题花纹,或衰落后饰在器物的足或耳上,甚至棺和门上的铺首也采用这种纹样。饕餮纹与夔纹、龙纹、凤纹等一样,都属于幻想的神话动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仅雕有动物的颜面,圆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为颜面的鼻,作卷曲的眉和耳。有的饕餮纹是用相对称的一对夔纹组成。多以云雷纹为衬托。它最初名为饕餮纹,是宋朝人根据《吕氏春秋》一书而定的。

二、夔纹

《说文》:“夔,如龙,一足。”《山海经 大荒东经》:“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铜器花纹上它的形象是多为一角,一足,张口,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这种纹饰也是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想象形状的一种动物,有的半卷体的夔纹,甚至整体形状也很似龙,很可能它是龙的原始形态,有些研究者又称它为夔龙纹。夔纹多饰在器物的颈部,连续的几个夔,缠绕一周;有的在器物的下腹部用两夔纹组成三角夔纹;有的在器物的上半部组成蕉叶夔纹,有的在腹上用两夔纹相对组成兽面纹,等等。

三、龙纹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管子 水地篇》说龙的特点是:“欲小则化为蚕虫蜀,欲大则藏于天下,欲高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它完全是一种虚构想象的动物,也有人认为龙是多种鸟兽虫鱼的混合体。龙纹的样式大体有:有的龙头很大,并长有二角,身体作屈曲的形态;有的作几条龙相互盘绕;也有的头在中间,两边分出两尾,即所谓双身龙纹。龙纹多作为器物的主要装饰,多饰在鼎、盘、壶等器物上。

四、鸟纹

鸟的形象很多,有的短身,有的长身;有的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往往有上翘或下垂的冠,作前视或回首状;有的长尾而分尾,作前视状。

五、蟠虺纹

同类推荐
  • 孙振华自选集

    孙振华自选集

    《孙振华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孙振华自选集》分为四个部分:雕塑及历史,是关于中国现当代雕塑的理论和历史;方法与视角,使借用图像学、经济学、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来分析和阐述艺术问题;问题与反思,针对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研究、评论中的一些问题所进行的反思;城市与空间,主要涉及城市问题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皮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皮影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世界建筑艺术(下)

    世界建筑艺术(下)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世界的各种建筑。
  •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这本书介绍了成为真正油画大师的步骤和策略,而且这些步骤和策略都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参照本书秘籍,加之你在绘画、油画以及艺术方面的天赋,创作出如大师级般的惊艳画面和肖像指日可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上七七四十九天

    爱上七七四十九天

    你站在万众瞩目的台上,只有我知道你穿着小熊袜子?-“啊啊啊,祁宝宝,麻麻爱你!”祁南忱看着对着电视一脸花痴的乔七柒忍不住搂进怀里“夫人,本尊就在你面前你还要对着电视喊?”乔七柒眨眨眼一脸委屈“又忘记了,我习惯了嘛。”-“我粑粑叫祁南忱,麻麻叫乔七柒,我叫四十九。”“你为什么叫四十九?”“因为……麻麻说,祁七四十九啊~”【花痴的日常操作】
  • 从木叶开始捡属性

    从木叶开始捡属性

    我月光疾风绝不是路人甲,探秘忍界,活到大结局才是我的目标。千手柱间:他的木遁比我厉害。千手扉间:他的时空忍术比我快。猿飞日斩:他会的忍术比我多。波风水门:他的速度比我快。纲手:他的治疗比我厉害。
  • 结伴红尘

    结伴红尘

    这世间有些事不是除了对就是错,有些人不是除了好就是坏,多半是不对不错、不好不坏之间。
  • 诡香销魂

    诡香销魂

    一个莫名其妙的“哥哥”传授了我高深道法,从此我要代他参加各种比斗,助他去报血海深仇……但渐渐的,我发现了他竟然非人非鬼!这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仙石剑缘录

    仙石剑缘录

    我希望这是一部《仙剑奇侠传》似的作品,能给人带来除打打杀杀外,更多的乐趣。
  • 天脉神轮

    天脉神轮

    一代天骄,沦落凡尘!一路荆棘,铺就传奇!不平凡的人生之路,造就永世的传说!
  • 从花千骨开始穿越

    从花千骨开始穿越

    当现代花痴女穿越《花千骨》世界会发生什么呢?花痴:“师父,你别这样嘛” 花痴:“小师叔,我一定不会让你……” 花痴:“真想看看这个世界的海神长什么样”世界暂定花千骨,一人之下,斗罗大陆,诛仙青云志,斗破苍穹,笑傲江湖,遮天…… 从花千骨开始穿越聊天群:702810235(注:QQ群)
  • 满级大佬开外挂

    满级大佬开外挂

    不是装逼打脸文!不是装逼打脸文!不是装逼打脸文!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起错了名字,懒得改而已。)另外这是一本试笔文,不需要收藏,点击,乃至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