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319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曲艺史(2)

“说话”,即一种说故事的艺术形式。“说”即讲之意,“话”在古代即是故事的统称。而“说”与“话”连在一起,就是讲故事,在当时是一种以散说或韵、散相间的口头语言来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的演唱艺术。其代表作品较多,除《一枝花话》(已佚)外,还有《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唐太宗人冥记》《叶净能诗》《秋胡变文》和《苏武与李陵执别词》等作品。“俗赋”,是流行于我国唐代的一种以韵诵为主的口头语言的艺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韩朋赋》《燕子赋》《晏子赋》《孔子项托相向书》《茶酒论》等。“词文”,也是在我国唐代一种较为流行的以吟唱为主的口头语言艺术形式。其传世之作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董永变文》和《季布诗咏》等。“歌辞”,则是流行在当时的又一种以吟唱小曲、小调或民间歌谣为主的演唱艺术形式。其传世之作颇丰,较有代表性的,如《五更转》《十二时》,以及《百岁篇》和《南歌子》等。

(第三节)两宋曲艺

步入繁盛时期的两宋曲艺(公元960~1279年)。

曲艺发展到两宋时期,不仅枝繁叶荣,而且更加绵展延伸,与其他表演艺术交错连理,生长成了一片片葱葱郁郁的茂林绿茵,进入了兴旺发达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发展并形成了“唱赚”“覆赚”“涯词”“合生”“商谜”“说药”“学乡谈”“学像生”“鼓子词”“嘌唱”“小唱”“叫果子”“耍令”“唱京词”“弹唱因缘”“说诨话”“陶真”“唱拨不断”“说话”,以及“说诨经”与“诸宫调”等等一大批名目繁多的演唱艺术形式,与之相应,从城市到乡村,也形成了一种演唱和欣赏曲艺艺术的热潮。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书记载,这一时期的曲艺,除在酒楼、茶肆、庙会、宫廷、私人宅第,或以打野呵(街头、露地)方式进行零散的演出之外,也常在较固定的勾栏、瓦舍进行集中的商业演出。这时有名有姓的曲艺艺人,有300余位。他们之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演“说药”的乔七官,演“学乡谈”的方斋郎,“唱拨不断”的张胡子,演“唱京词”的蒋郎妇,唱“小唱”的李师师,唱“嘌唱”的王京奴,唱“叫果子”的文八娘,唱“耍令”的郭双莲,唱“吟叫”的姜阿得,演“商谜”的马定斋,演“合生”的吴八儿,唱“诸宫调”的孔三传,唱“弹唱因缘”的陈端,唱“覆赚”的张五牛,以及演“说话”的贾九,演“说诨话”的张山人和在南宋时期演“说话”的小张四郎等,共90余人。

据以上各书分别记载,在这一时期内,曲艺演出场地之多和演出节目之盛,也都令人目不暇接。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仅在京城之内即有东瓦、西瓦、中瓦等17处,而遍散在城外的各种瓦子、勾栏又有50余处。其中有些瓦子之大,也很惊人,如城里中瓦子的牡丹棚、莲花棚和夜叉棚等,同时可容数千人一起观赏演出。

自然,在各类勾栏、瓦舍中,不可能都是演出曲艺,不过,曲艺演出所占比例较大,也是事实。《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就有“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人叫做小张四郎勾栏”的记录;另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在瓦舍中专说“三分”(即“三国”)的霍四究,专说“五代史”的尹常卖,专演“史书”的孙宽,专说“小说”的李慥和专演“说诨话”的张山人的事例;以及《西湖老人繁胜录》中也有当时临安北瓦的13座勾栏中就有两处是“专说史书”即专门演曲艺的记载。至于演出节目的繁盛情形,据当时并不完全的记载,即有117种之多。《醉翁谈录》的著录所载,在这些节目中,名篇佳作有“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古今小说”“大宋宣和遗事”“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和“杨公令”与“五郎为僧”等。

这一时期,在农村的曲艺活动也比较活跃,其热闹景象,在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的诗句里,就作了很形象的描绘:“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可知,曲艺艺术活动的繁盛,在当时农村,事实上也并不比在城市逊色。

下面,再讲一讲这一时期一些较主要演唱形式的特点:先说“说话”。两宋的“说话”,与唐代的“说话”艺术一脉相承。

但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说话”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像“小说”(银字儿)“讲史”“说经,说参请”和“说公案、说铁骑儿”的不同的家数、流派之外,它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成就,即是在说讲技艺方面也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正像宋代罗烨在《醉翁谈录》中所讲的,这一时期的“说话”,一方面提出应讲究要“日得词,念得诗,说得话”和“使得砌(制造喜剧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求演出有高水平,能够“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圑万余言,讲论古今”;“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回”;以及说讲时,要“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衍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缀得有家数,热闹处敷衍得越久长”;“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衔冤,铁心肠也须下泪”。这里所记录的,不过都是由宋代“说话”艺人们不断创造和积累的艺术经验。所有这些都十分清楚地表明,当时“说话”的表演艺术技巧,已经有了相当系统的发展。自然,所有这些宝贵艺术经验,而且对后世的曲艺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这一时期“说话”艺术的节目,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和有了更大的发展。除上述《三国志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等节目外,还陆续出现了《中兴名将传》《碾玉观音》《莺莺传》《姜女寻夫》《快嘴李翠莲》《芭蕉扇》《燕子楼》等约140多种节目。在这段时期内,还出现了像张山人、丘机山与小张四郎等120余位的“说话”艺术名家。

最后说一下“鼓子词”。它是两宋曲艺的新品种,有只唱不说和唱、说相间的两种演唱方式。它的唱,无论在哪种演唱方式中,一般都必须按一种词调加以吟唱或反复咏唱;同时,无论哪种演唱方式都要用鼓来伴奏,所谓“鼓子词”,就是因此而得名。鼓子词广泛盛行于北宋,传世之作有北宋欧阳修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和赵令畴所写的唱、说相间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而后者对金元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有着较大的影响。

(第四节)金、元、明曲艺

长篇讲史“平话”为主流的金、元、明时代的曲艺(公元907~1644年)由于战乱、饥荒,特别是由于元、明两代帝王和官府的严令取禁,我国的曲艺到了金、元、明的时代,就由两宋的辉煌峰巅落到了低谷。元代官府曾颁令:“……若不务本业习学散乐,般唱词话,并行禁约。”“在都唱琵琶词货郎儿人等……蒙都堂议得,拟合禁断。”

朱元璋时则更凶,曾降旨:“学唱的割了舌头。”因此连前代人所创的不少演唱艺术形式等,也大多都归为失传。

尽管如此,在这一时期内,特别是到了明代后期,以演说长篇历史故事为主的曲艺形式如“平话”、“词话”等,却又异军突起,并走上了长足发展的道路。更令人惊异的,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还出现了像柳敬亭这样的杰出的说书巨匠。

在演唱形式方面,于“平话”和“词话”之外,这一时期又出现了“陶真”“散曲”“宝卷”“弹词”,特别是“诸宫调”演唱形式的新发展。

所谓“诸宫调”,是以押韵形态的口头语言为主,以散说形态的口头语言为辅,于散说外,由若干不同宫调的曲牌结构与相应的乐曲音乐成分有机结合,共同组合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样式。而其诸宫调之名也因多个宫调而得。这种演唱艺术形式,据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中讲,是由北宋演唱名家孔三传于熙宁至元事占(1068~1093年)时期内创制的。然而,在两宋除只留下了南宋演唱名家张五牛的《双渐苏卿诸宫调》外,没有留下更多的资料。不过,到了金、元时期,它却又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奇迹。在金代短暂的“艺术生命”里,最令人赞扬的,便是留下了《刘知远诸宫调》(已残)和《西厢记诸宫调》这样两部我国曲艺史上的杰出的作品。前者是无名氏的作品,而后者则为董解元(解元系对当时读书人的统称,非真名)的创作。尤其是《西厢记诸宫调》,不仅结构宏伟、情节曲折感人,而且语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都极为鲜明、生动。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略晚于它的我国戏曲史上的名著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实际上起到了蓝本般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自我发现的开端

    自我发现的开端

    “速写”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记录艺术灵感的一种方法。速写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正确的艺术观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速写组画课程”教学是综合性教学在绘画基础教学中的一次尝试,是初步尝试课程教学的课题化与课题教学的课程化,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探究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综合化教学模式。本书是“速写组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总结,从教学理念、课程思路、实践过程中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作品品评等五个方面将这一课程展示出来,对于促进和加强师生沟通,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

    民族音乐随笔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器乐文化、艺术管理和对外交流。第一部分涉及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外音乐的比较;民族器乐的文化意味及其审美价值;第二部分的篇幅虽少,但对“艺术管理”这门在我国还是新兴学科的建设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则记述了近十几年来中央民族乐团赴世界各地,尤其是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柏林爱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音乐厅等世界著名殿堂演出的盛况。
  • 搭档

    搭档

    高玉琮主编的《搭档》汇聚了相声艺术诞生以来在观众群众知名度高、口碑好的二十三对相声搭档,从演员自身、相声研究者以及名家后代等多种视角,一一讲述和审视这些成功的相声搭档之间的关系。对对口相声这一艺术门类来说,二人搭档是必要的演出形式,更是互相合作、相得益彰的基石。由于相声艺术相对自由的表演形式,成功的相声搭档之间的关系可谓多种多样,书中对每位搭档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总结。同时书中还展现了相声演员们为维系合作关系所付出的努力,讲述了许多或有趣或动人的故事,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合作的一面,也是任何时候、任何行业都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品格。
热门推荐
  • 神魔纷争

    神魔纷争

    我为神,你为魔,可为了你,我愿化身为魔,只为与你一起看世间花开花榭!你为神,我为魔,神有神的骄傲,;可魔,也有魔的骄傲!可为了你,我愿放下我的骄傲,只为与你一起,看云起云落!世间之大,你与我能够相遇,究竟是缘?还是劫?
  • 阴阳恨之魔门

    阴阳恨之魔门

    阴阳相生,互相制衡,当阴阳轮回降临时,命罪之人降临时,等待的,又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该隐之杖

    该隐之杖

    一场围绕神秘力量展开的爱恨情仇,本作品涉及到各个种族之间的利益斗争。
  • 枯骨化灵

    枯骨化灵

    由于各种巧合,赵骥集合了五行之力,也就是人性的相生相克,纵横在各种实力之间,通过自身努力一朝成名。生死存亡知命数,柳暗花明路百转。命里注定桃花结,幽谭深处洞庭开。欲踏金鲤跃龙门,一朝不甚惊风浪。磨皮挫骨蛟化龙,枯骨化灵万物生。
  • 斗罗之孤帝执念降临

    斗罗之孤帝执念降临

    无敌的孤帝分出一丝执念替他来到了各个位面游历,历练红尘而自己独自的在斗气大陆的上方沉睡。提升心境,以为之后的诸天之上而飞升以及他独有的道统御三千大道的帝道。
  • 愿你一世长宁

    愿你一世长宁

    她爱他,以为翘首以盼就能换得他转身。没想到,只是一场弥天大错……如果可以重来,或许,不会再爱。
  • 四十不晚

    四十不晚

    一个四十岁的男人,妻子的背叛,远走他乡,当他再次回归的时候,才发现初恋的女人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只是那种陪伴是不为人知的,祖辈的庇佑和一个死去多年的师父的遗书让他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初恋还在,每个夜晚都会伴随他的身边,触摸不她的肉体,感觉不到她的体温,她真的存在吗?未来又该是怎样的?为寻修炼的真谛,远走星空,百年回归,地球已经不在是心里的那片热土,发生了什么?
  • 寄安

    寄安

    在大一军训时,我和他并不认识,甚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在军训的那几天,因为生病,我更是错过了认识他的机会,但也正是因为我生病请假,才能在后面的日子更好的认识他…
  • 暗恋,乔先生你好

    暗恋,乔先生你好

    有人说过陪伴是长情告白,他姓乔字易安,是我喜欢的,三本厚厚的日记也全部关于他,我喜欢他三年暗恋他三年,铁马冰河都是你。学生时代和他本子放在一起都觉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