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929100000066

第66章 陕西艺术演出(市场)业的发展策略

一、陕西艺术演出(市场)业整体估价

我国演艺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由传统的计划演艺体制向市场演艺体制的转变。目前,国内一些重要的演出团体已普遍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内部体制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的自主性的经营性演出已基本取代计划性演艺,正在成为各院团演出活动的主要部分和演出院团生存的主要方式。

在看到陕西省演出市场繁荣的同时,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全省演出市场整体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基础薄弱,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明显。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作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陕西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表演质量、演出场次等方面都还不尽人意。

受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运行观念的影响,各演出机构尽管在运行形式上完成了转型,但计划经济时期的陈旧观念依然浓厚,市场运作的能力与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从陕西来看,仍有相当多的演出院团只管生产,不看市场,只管投入,不问产出;有的则在生产上投入少,技术设备落后,严重地限制了自身的生产能力与竞争水平。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院团的艺术产品不作宣传、不作广告、不作包装,完全用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应对市场。殊不知,艺术的高雅在于艺术品所包含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雅致,并不在于艺术作为产品进入市场时的流通和传播方式。一些演出院团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创作、推出产品,但由于缺乏宣传,产品上座率很低,经常陷入“不演不赔,越演越赔”的怪圈。全省有116个表演团体,109个表演场所,但我们几乎见不到一个能像企业宣传产品那样宣传自己的演出院团和产品。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时代文化要广泛传播,只有依赖于市场化和产业化,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实现艺术产品的教育与娱乐功能。市场有自己的规则与运行方式,演出行业的市场化过程,就要求各艺术演出院团遵循市场运作方式。只有在观念上、行动上与市场规则合拍,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陕西的演出业一定要树立营销观念,培养与强化推销意识、广告意识,适时地宣传、推销自己的艺术产品。首先,积极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目前,艺术产品的宣传营销手段普遍缺乏创意,宣传渠道还处于主流媒体的阶段性活动宣传上,没有与市场形成互动。应建立起面向全社会的宣传营销网络,并使其一体化、系统化、规模化,有效地培育成熟的演艺市场,引导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趋向。其次,组建演出协作网络,充分发挥各市、县演出经营单位各自的区域优势,联合开发和共享文化资源,及时了解各地的文化市场需求,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发表文章、评介,宣传剧目,宣传演员;召开演出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举办艺术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准备充足的宣传资料、文字图片、音像、艺术家剧目介绍等;重视重大活动的广告效应、名人名剧效应,以获得良好的票房基础。第三,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演出票务服务系统。建立完善的电脑售票网络系统,将演出项目统一宣传,票务统一销售,并设立辐射各大社区和公共场所的购票网点,让观众拥有丰富便捷的购票信息和购票渠道,改变“剧场售票难,观众买票难”的现状。

票价的“虚火”和“跳水”也是陕西(西安)演出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

按理说,西安演出市场这么火爆,票价应该有所下降才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西安当地的经济水平和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演出票价应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西安的票价比北京还略高,在全国属于偏高水平。据了解,在西安一场演出票价高的在千元以上,400元到600元之间的票价只能算中等水平,西安大型演出市场票价之高不禁令人咋舌。

出场费高、场租费高、审批等行政费用高的“三高”因素导致了西安大型演出票价持续高位运行。

脱离当地消费水平的高票价,以及相当数量的赠送票使得演出市场有缩水的征兆。投资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回笼资金,往往到了演出就要开始的时候,开始低价抛售门票,给正常购票的消费者造成损失。久而久之,大家都憋住等主办方跳水。这样对现场的安全秩序和市场规范造成很大压力和损害。

二、陕西艺术演出(市场)业的发展策略

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中国文化市场的准入力度和开放幅度也越来越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不久,在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文化市场准入幅度的放宽,既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之后,文化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市场。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本土市场上还站不稳脚跟,外来的文化产品就一定会捷足先登。因此,陕西的演出业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前景,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开拓生存空间,就必须确定好发展的起点。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陕西演出业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在于浓郁的人文环境,而劣势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市场观念相对落后。扬长避短,借优势而谋求发展,陕西演出业仍需要在市场化运作方法、特色化产品和名牌精品上下功夫。

时下的演出产业正处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诉求的中间。国家对演出产业提出的要求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演出产业在过往较多地承担了社会效益的职能。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诉求下,整个社会对于演出产业有了另一套评判体系,有了经济效益的要求。因此,在旧的尚未完全改革,新的又未完全建立之时,演出产业就处在了一个典型的二元制的框架下。细察当今演出产业的主要问题,大概都是出在这个框架之内的问题。

在此框架下,固然不能偏向旧的体制,但是矫枉更要防止过正。实践证明,在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单纯以经济效益的指标来评价演出产业是不合适的。这不是老旧思想在作怪,而只是想说明文化艺术包括演出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实际上,就是在国外,文化产业中真正能够赚钱的也只是具有大众娱乐属性的那一部分,至于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也还是需要政府的补贴和社会资助的。

因此,对于演出产业的种种问题而言,眼下可以做的是根据市场情况理顺体制,首先应当在政府和演出产业链条的各主体中清晰地划定责任,形成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权责约定关系,从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弄明白政府应该采购什么,演出产业应当供应什么,并据此提出各国有演出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提出相应的考核体系,形成清晰的责权利关系,而不是单单以市场的眼光来考量演出产业的发展。此外,在产业链建设上,也要形成以剧院场为中心,以票房销量为参照的演出项目补贴机制,这样也许才有可能在唯经济效益和唯社会效益之外走出另一条发展道路来。

(一)以特色化产品叩开市场之门

演出业属于基础产业,它的基础性决定了演出业具备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系列性、整体性联合开发的可能性。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工业技术的进步,演出业这一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命运夹击与生死选择。而实践证明,演出业要突破生存困境,仅靠“独善其身”的自我完善与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与其他相关行业相辅相“荣”,求一条进入现代市场的通道或入口,而入口的切入点正是演出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广泛合作、共谋发展”的联合,如演出业与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结合的市场一体化之路等。

一方面要努力调动各方力量,提高社会各界对我省艺术表演团体的关注与扶植,打造具有代表陕西文化精粹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拳头文化产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对陕西具有影响力的市场化艺术精品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及企业的支持,运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商演模式,将陕西省优秀剧节目推向全国;鼓励扶持演出经纪机构、文化交流机构向省外、国外推介、输送陕西省优秀演出剧节目。

演出业依托于旅游业进行联合开发以达到优势互补这一市场化运作方式,是陕西演出行业的独创之举,也是我国演出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具创造性的明显特色之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和1983年,由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系列,开创了我国演出艺术依托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先例。陕歌的成功首先是抓住了时机,找准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目前,演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已成为演出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个普遍模式。但演出业要做大做强,仅靠这一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发展与生存空间。如将演艺活动进一步推及到各种商业会展、艺术品交易,各种节日庆典,各类艺术节,各种文化主题年(月)和各类外事活动,参与各行各业的各类庆典活动等等。再者,陕西演出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演出市场在局部区域的热烈、繁荣与火爆,这与全省绝大多数地区演出市场的萧条、冷淡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是个别院团演出活动的繁忙与绝大多数院团无演出、无市场的冷清形成比照。这都需要演出业开拓更广泛的生存空间。

各演出团体只有积极投入并参与市场的竞争,才能改变陕西演出业的整体低迷状况。一方面要广泛地开拓市场新领域,使演出活动面向大众,走向社区、校园、企业和农村,由剧场的小舞台走向社会大舞台;一方面更要探索和找准进入市场的作品特色定位。如意欲进入大专院校的演出,其产品一定要具有现代性、前瞻性与艺术性;意欲进入农村市场的产品,一定要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意欲进入都市的产品则一定要具有娱乐性、知识性和时代性等。陕歌推出的“唐乐舞系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因为找准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找准了西安这一文化古城的文化精神之髓,是突出的西安文化底蕴赋予了陕歌作品的经久魅力。对于陕西各艺术院团来说,只有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将这种专业特长与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相结合,才能创造出适合消费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二)进行产业化运作

1.要制度创新,深化演出体制改革

制度创新的实质是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价值调整与利益关系的调整。制度创新不是简单的体制上的修补,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体制的改革,而是一场制度上的变革。

首先,“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从“办文化”的模式里走出来,其管理职责主要应该是制定表演艺术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表演艺术业实行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影响其结构、布局和发展方向等。

其次,改革表演艺术业的投资体系,建立多渠道投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运用多种经济政策激活表演艺术团体的内部活力。目前我国国家级的艺术团体都是全额拨款,并继续实行演出补贴制的政策,省市级艺术团体则根据各地情况,有的全额,有的差额。改革投资体系已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将计划经济时代的“拨款制”改为“贷款制”,对于商业性的演出活动,要坚决将其推向市场,由各演出公司或表演团体依法贷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另一方面我们认为需要建立多渠道投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国家要制定相关的免税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投资表演艺术业,形成以国有专业表演艺术团体为主体,合作、股份、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兴办表演艺术业的新格局,激发全社会支持表演艺术业的积极性。另外,还要运用多种经济政策激活表演艺术团体的内部活力。

2.调整结构,整合资源,迎接国内外艺术市场挑战

我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国外演出公司和表演艺术团体开始关注中国这一广阔和具有巨大潜力的艺术市场,有不少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不少民营企业家也开始投资进入表演艺术市场。这对我们国有表演艺术团体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加大资源整合的步伐,大胆地进行产业化的运作。国内外不少实例已经证明,产业化运作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对资源的垄断和竞争。如英国的EMI、美国的WARNER,都是通过资产重组、竞争和垄断而形成的音乐制作的大公司。又如我们新组建的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影视集团,净资产分别达50亿元、80亿元以上,将电影的艺术创作与电视强大传播能量进行整合,将品牌、资产、资金、人才、管理、网络重新组合,大大增强实力,优化了结构,减少了资源重复配置,淘汰了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陈旧机制。

3.强化市场主体,形成以艺术创作与市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表演艺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表演艺术团体。强化市场主体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让这些团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改组改造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促使表演艺术团体形成以艺术创作与市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艺术市场的发展需要。

表演艺术团体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盈利性的表演艺术团体,集合各种艺术生产的要素,为社会提供艺术产品和服务,是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实体;非盈利性的艺术表演团体与盈利性的艺术表演团体之区别,就是不能分红,其他方面应该是一致的。所以说,不管是盈利性的或者非盈利性的表演艺术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都要按照产业化的运作手段,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表演艺术团体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组。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制度。对国有表演艺术团体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解决政企职责分开的组织手段,是理顺产权关系的组织形式,是团体成为独立法人的组织保障,也是转变国有表演团体领导体制、组织制度,实现科学管理的现实选择。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组的表演艺术团体要形成以艺术创作与市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同时我们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脱离广大观众,只管生产,不管市场,只管投入,不管产出,那就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4.加快资本运作,大力吸收各国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我国文化企业的资本规模与国外比较,差距甚大,严峻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加快资本运作。文化资本运作就是把文化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转变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对文化资本的重组、参股、控股、租赁、收购、兼并等多种运行方式进行有效的经营,实现文化资本的增值。

(三)利用舞台艺术固有资源优势打造名牌艺术市场

陕西具有发展演出业的良好基础,不仅各种演出门类齐全,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丰富的文化涵养、浸染和熏陶,民众对艺术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欣赏水平。但演出市场的长期低迷状况,既缺乏有影响力的艺术产品,又缺乏市场运作意识。首先,各演出机构缺乏联合与协作。陕歌的《仿唐乐舞》、华县皮影、安塞腰鼓、陕北剪纸等都能走出国门,但由于陕西缺乏演出业大发展的背景环境,这些艺术产品至今还没能做大做强,正是因为各自孤军奋战的结果;其次,演出市场缺乏精品。虽然每年也有不少的演出作品获奖,但由于离市场以及民众需求较远,常常是叫好不叫座,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因此,要提升演艺市场的人气,就要以市场为导向营造环境,打破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淡化国有、民营、私营等身份概念,对现有的演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地推出演出行业的经典作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演出经济公司,站在国际、国内市场思维制高点上,依据市场需求,组合演出机构,整合资源,推出特色产品,并将国内优秀剧(节)目和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艺术产品、艺术机构推向更新、更大的国内外舞台。只有这样,才能将分散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集中有序的文化产品,从而减少文化资源浪费,提高艺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演出机构的市场适应能力。再次,建立经纪人制度和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行制度。以前,各演出院团只管生产,而不用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而市场经济时代,演出院团却变成了既要抓生产,又要抓市场,既是产品生产者,又是市场经营者这样的双重身份,这同样不符合现代化市场运行的要求。市场化运作是一个要求各个环节既要有分工,又要有相互协作的整体。因此,在演出行业中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使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管理各环节“各行其是、各尽所长、各尽所能”,这样才能保证演出院团提供的产品质量是上乘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渠道是畅通的,产品市场的运行环节是科学而高效的。

(四)继续加大对民营表演团体的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文化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营表演团体。一是对从事地方戏曲、曲艺、杂技、皮影、社火、民间音乐舞蹈等表演团体可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向文化主管部门申领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二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享有政府对国有演出团体创作、排演等方面同样的支持,享有艺术评价、人员职称评定的待遇和优秀节目向省外、国外推介演出的同样政策。希望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热情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服务,积极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壮大,引导他们科学管理,坚持守法经营。要鼓励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扎根乡土,弘扬优秀民间文艺,为当地群众演出,并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进行指导,提高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质量和品位,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附:典型案例1

以艺术表演为中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周知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怎样激活国办艺术表演团体,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定位,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直接影响着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近十多年来,陕西省歌舞剧院始终坚持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思路,从不自觉到自觉走进市场、认识市场、拓展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有经验,有教训,有成绩,有困惑。在实践中摔打总结,在总结中认识探索,找到一条在两制交叉转型时期符合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实际、有利于优化生存环境、实现自我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直面改革现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发展定位

陕西省歌舞剧院(以下简称陕歌)有在册演职人员465人,离退休干部184人。建制包括音乐舞蹈团(含歌舞团、古典艺术团)、歌剧团、轻音乐团三个演出实体和一个院部行政管理机构。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拨款为总额的60%,其他事业拨款不足总额的20%,每年的经费缺口在500万元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分流,舞台表演艺术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包大养时代一去不复返,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冲击和压力。陕歌认识到,作为国家重点扶植的艺术表演团体,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歌舞艺术、歌剧艺术和民族音乐艺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新世纪赋予的职业使命。转变思想观念,把艺术生产纳入产业去经营,把管理型剧院转化为经营型剧院,这是新时期国办艺术表演团体转型的必由之路和自强之路。陕歌提出“繁荣创作出精品、建设队伍出人才、活跃演出出效益”的思路,确立了“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大胆把艺术表演作为“商品”推进市场,走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文为特色的陕西旅游业为陕歌发展“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成为陕歌实现文化产业全面启动的突破口。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初衷的陕歌古典艺术团创作演出的《仿唐乐舞》和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唐·长安乐舞》在国内外文艺舞台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成为古都西安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丰富了外宾和内宾在西安旅游期间的文化生活,改变了旅游者“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象,受到西安各大旅行社的关注,他们纷纷提出与陕歌联姻合作为外宾进行定点商演的意向和要求。这一要求,促进了陕歌把“两唐乐舞”作为艺术商品推进旅游文化市场的探索实践。经过一年的酝酿和准备,歌舞团于1988年3月1日率先跨出第一步,与西安国际旅行社签订了为期八年的在唐乐宫全年演出《唐·长安乐舞》的商演合同,演出受到外宾和内宾的热烈欢迎。接着又和日方独资经营的唐华宾馆签订了五年的《唐·长安乐舞》演出合同,一团两点每年演出600多场。与此同时,古典艺术团又辟蹊径,先后和人民大厦集团、皇城宾馆等企业签订了全年演出《仿唐乐舞》和“唐歌舞”的演出合同,采用包场利润分成等经营方式,剧场大演出和包场小演出相结合,每年演出500多场。唐乐舞是盛唐时期文化鼎盛的象征,越来越多地受到我国和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该剧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舞台上第一部反映唐乐舞的剧目,其辉煌、典雅、端庄的中国气派,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目前该剧目经过2万多场的演出,演出直接收入4000多万元,已形成久演不衰的精品剧目和著名品牌,“两唐乐舞”成为西安地区旅游文化市场的主打产品,成为陕西旅游文化的特定窗口。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其演出前景比较乐观。

“两唐乐舞”在旅游文化市场释放的产业效应,大大鼓舞了陕歌走“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稳定的演出收入补充了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改善了职工生活,为剧院艺术生产积累了相应的资金,使剧院的生存环境得到优化并进入良性循环,也使陕歌的领导集体在剧院建设的决策上,把以旅游定点演出作为剧院生存支柱自觉地上升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上去认识。

“两唐乐舞”在旅游文化市场释放的产业效应,证明真正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在文化市场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并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确立“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之路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二、遵循市场规律,增强品牌意识和经营意识,及时调整艺术生产关系

“以艺术表演为中心”发展文化产业的本体意识的确立和产业经营定位,把陕歌的艺术生产全面推向市场。无论是音乐舞蹈团的“两唐乐舞”、歌剧团的大型民族歌剧《张骞》、《司马迁》,还是轻音乐团的综艺音乐节目,三个演出实体都以繁荣发展为主旨,按照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要求,根据艺术品种的观众层面,把演出推向不同层面的演出市场,以产业意识进行艺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陕歌的领导集体是一个艺术家型的领导班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缺少足够的艺术科学管理和文化产业经营经验。他们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汲取“文人经商,十败九光”的负面教训,交了不少“学费”,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市场规律使他们认识到,名扬国内外的外向型旅游文化精品品牌“两唐乐舞”,“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民族歌剧《张骞》和《司马迁》,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著名歌唱家冯健雪、安金玉、米东风等都是陕歌宝贵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广泛的艺术影响提高了陕歌的声誉和品牌效应。

在艺术产业的经营上,剧院领导强调要增强品牌意识,发挥精品效应、名人效应,把艺术产业推向深层发展。在产业结构上,陕歌提出以两唐乐舞为龙头,拓展唐乐舞系列旅游文化精品名品剧目,满足市场的品牌需求,确保艺术产品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在经营意识上,强调要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对公益性演出活动、庆典演出、扶贫演出、慰问演出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基点,不盈利,无条件履行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的职业义务。凡盈利性的国内外商演、文化交流活动都根据市场规律注重经营效益,赔钱的活动不参与,赔钱的演出不成交。实践中虽然遇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模式的惯性阻力和干扰,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在拓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他们发现,在西安地区,无论是舞台演出、礼仪表演,还是茶道表演等,几乎所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只要与唐相关,就产生有观众、有市场、有效益的热点效应。这成为陕歌发展唐乐舞系列艺术产品的决策依据。十多年来,在两唐乐舞之后又相继推出《唐都风情》、《唐·开元伎乐》、《大唐礼乐》等六台优秀唐乐舞系列剧目,积累唐舞、唐乐、唐歌优秀节目60多个。为确保唐乐舞系列的精品品牌不失光彩,每年坚持在演出淡季对旅游定点演出的节目进行加工、修改、补充,更新舞台设施和舞台美术,重新录音,重新置景,重新添置演出服装,先后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对舞蹈演员十次调整阵容,三次更新换代,使产品的艺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唐乐舞系列精品更精,名品牌子不倒。

在演出经营上,按照市场规律向签约经营方提出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根据演出投入和物价上涨指数有理有节地要求签约方提高演出费。在互惠互利长期友好合作的前提下,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协商谈判,将演出合同签约改为每年续签,使唐乐宫的演出费从最初的每场1014元,经过六次调整提高到后来的3800元,唐华宾馆从最初的每场960元经过五次调整提高到现在的3600元,每年的演出总收入成倍滚动增加。

市场效应要求演出艺术质量精品化、演员队伍年轻化,这迫使剧院及时解决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出现的问题,与时俱进地改革剧院管理模式,进行艺术队伍重组,调整分配制度,理顺与市场机制不适应的艺术生产关系,加大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力度等。率先在省直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全员聘任制,定编、定员、定岗、分类聘任。对不适于从事艺术表演的专业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办法,先后分流、剥离80多人。为保持舞蹈队伍的年轻化,争取编制一次接收省艺校舞蹈专业毕业生60人,进行业务强化训练后补充到舞蹈团。在院内将歌舞团和古典艺术团合并重组成音乐舞蹈团,把80多名25岁以下的青年舞蹈演员和部分演奏员按照旅游定点演出的实际需要,统一调配,合理部署,加快了艺术队伍更新换代的周期和力度,为剧院“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思路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抓住政策机遇,多元开发互动,推进文化产业向深层次发展

由于处在两种体制交叉运行的现实中,一方面不能不直面市场经济的冲击,把艺术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文艺体制改革的滞后,社会大环境和文化大环境的制约,又不能把艺术完全按照商品推向市场,完全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经营文化产业。陕歌认为,作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既要繁荣艺术事业,又要发展文化产业,力争达到双赢。十多年来,他们一是坚持“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本体产业定位,逐渐把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利用优惠政策多元自主开发,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剧院现有资源深层次开发。

陕歌的领导集体抓住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对陕歌这个文化窗口的重视和支持,创造改善剧院硬件设施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他们主动请省政府分管领导和计委、财政、文化有关厅局领导,视察陕歌设施陈旧、落后老化的现状,现场汇报搁置了四年之久的排练场工程基建情况,两年共争取到排练场工程续建经费850万元。剧院领导提出要发扬延安精神,按照产业思维,用最好的工程设计、最短的施工周期、最优的工程质量,建好既能满足全院排演大型精品剧目的要求,又有利于文化产业经营开发,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剧场,决定将原来的排练场改建为陕西歌舞大剧院。

在歌舞大剧院竣工的同时,陕歌按照产业发展思路配套推出了一台全新的古典乐舞剧目。经过210天的精心施工,4000平方米的歌舞大剧院和2000多平方米的排练中心建成。精心创作,精心排练,自筹资金投入58万元的大型古典乐舞剧目《秦风古韵》,于1998年3月6日在剧场落成时推上舞台,当年演出294场,收回全部投资。与唐乐宫定点演出解约五年来,自主经营的歌舞大剧院演出1600场,直接收入1400多万元。与唐华宾馆的旅游定点演出、歌剧团的精品剧目演出、轻音乐团的面向基层演出互动互补,成为陕歌文化产业的主体架构。

与此同时,剧院的产业开发办利用优惠政策成立自营公司,与中信集团深圳分公司联合开发陕歌艺术综合楼,年收入30万元,12年后经营与产权收归陕歌。对闲置的设施和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对外承接舞台工程和房屋装修,从拾到篮中都是菜的小本经营到滚雪球式的产业开发,成为“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主导产业的重要补充。

十多年来,陕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国家财政拨款的重要补充。目前,国家每年对陕歌的拨款为700万元左右,陕歌自身的产业效益每年在500万元左右,占全年所需经费的41%。用产业的经营收益补齐了一线演职人员的工资差额,发放了演出津贴。每年还为离退休干部和在职职工解决50万元的医疗费、30多万元的福利性补贴,为剧院艺术精品生产提供了100多万元的创作排练经费。

在“以艺术表演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陕歌在占领本土旅游演出市场的同时,积极地向海外拓展。唐乐舞和汉歌剧走出国门、走出亚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演出。不仅宣传了陕西,宣传了陕歌,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陕歌文化产业不断向深层次健康发展。

陕西省歌舞剧院作为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办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尽管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但他们对国办艺术表演团体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典型案例2

西安儿艺:以真诚开拓市场以信誉赢得观众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近年来经过市场的洗礼和磨练,已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在演出市场的开发、运作上形成良性循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西安儿童艺术剧院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演出市场的风云变幻,逼得西安儿艺一班领导不得不思考找米下锅的问题。大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等米下锅的戏再不能唱了,剧院要获得大的发展,不仅要开辟和占领本地的演出市场,而且应当走向全国,开辟和发展外地市场。因此,西安儿艺制定了立足西安基地、开拓全国市场的发展目标。从1993年开始,一方面抓紧创作,排练一些高质量的大戏,另一方面主动出击,从参加江、浙、沪地区的演出洽谈会开始,本着“宣传西安儿艺,扩大影响,广交朋友,开拓市场”的原则,十多年来先后建立了江、浙、沪、北京、武汉、广东演出基地,并和一些省市建立了业务关系。2002年,西安儿艺根据需要成立了市场演出部,建立西安客户资料库,将各区县所属学校的地址、电话、校长姓名、学生人数等整理归档,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开拓和占领全国的儿童剧市场,没有一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剧目,没有一定数量的作品,都是无法办到的。西安儿艺之所以多次被邀请赴北京、上海、广东、武汉等地巡回演出,引起轰动和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被称为“西安儿艺现象”,是与西安儿艺狠抓精品、多出精品,保证了演出质量分不开的。2000年以来,西安儿艺共创作新的大小剧目14台,再加上原有的保留剧目,保证演出的剧目不单调,丰富多彩。西安儿艺追求新创剧目的完美舞台呈现,比如《玫瑰园》初排阶段,西安儿艺对主创人员提出较高要求,聘请有成就的专家担纲导演和艺术指导,仅组织全国及省、市专家的剧本研讨会就达十多次,在两年的演出中对剧本进行多次修改,先后增加了“空中飞人”、“舞台旱冰”、“麻袋舞”等高难技艺以及增加舞台设计的高科技含量,《玫瑰园》以高质量的演出取胜,300多场的演出,不仅得到广大少年儿童、老师家长和教育部门的称赞和欢迎,而且多家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和赞誉,被称为“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难得好戏”,《玫瑰园》因此荣获中国戏剧节曹禺文学奖、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精品只有一台也不行,精品还要不断地创造出来,从2000年起,西安儿艺每年都要推出两三台新创作剧目,使自己的精品剧目不断积累,如2004年西安儿艺全年演出的9台剧目中有4台是新创作剧目,2005年演出的11台剧目中有4台是新剧目。西安儿艺流行这样一句话:“面对孩子,永远都是第一场。”演职人员牢固树立起精品意识,才使得西安儿艺在演出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儿艺在演出作风和队伍管理上,高标准,严要求,有表彰,有处罚。根据每台戏的特点,制定演出制度,对各种演出中的事故和违纪现象,不讲情面,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从而使演职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剧院的品牌意识。西安儿艺在倡导拼搏敬业的同时,也把团队的合作精神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这些有效的管理,造就了西安儿艺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团结团队,比如1997年西安儿艺在上海一个月内连续演出102场,创下了上海演出史上同一台戏在同一个剧院的演出场次之最,为此,《文汇报》记者在文章中感叹道:“西安儿艺发扬了惊人的团队精神,坚持每天四场、有时五场的高强度演出,受到上海组委会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同样,西安儿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也创下了连续12天演出40场的外地剧团演出最高记录。

实践证明,在演出过程中克服困难,严格管理,狠抓演出作风,注重培养团队精神,才能不断巩固、扩大自己的演出市场;只有适应市场,才能牢固地占领市场这块剧团生存发展的“风水宝地”,获取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靠新闻媒体、自我宣传和包装推销培养市场。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当今的市场经济,再香的酒都需要包装、宣传。文艺团体也是如此,只有自我宣传,扩大知名度,才能更有利于自己产品的推销,才能迅速地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西安儿艺近年来,敢于在宣传方面投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是制作精美的横幅和剧照板。走到哪个剧场,就把它摆出来,挂起来,剧场门口的横幅和剧照板不仅介绍了剧情,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儿艺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其次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给予报道,进行广泛宣传;三是积极参加全国和各地区的演出洽谈会,广交朋友,推销自己;四是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和评委观摩演出,多提宝贵意见。西安儿艺成绩的取得,都是与自我推销、扩大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的努力密不可分的,它既为不断拓宽国内外演出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西安市、陕西省赢得了荣誉。

靠更新剧目和风格多样扩大市场。在市场打开、信誉建立、需求扩大的前提下,西安儿艺及时调整、提出了“保留精品、创造新戏、多腿走路”的新战略思路。母子专场的开发成功和《呼唤》剧组的久演不衰就是在新思路的引导下结出的硕果。反映校园内外生活的儿童剧《呼唤》一经上演,就受到宣传部门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有着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该剧仅2002年在广东、湛江和武汉市三地就演出了202场,所到之处受到演出公司和校方老师、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2003年,西安儿艺根据市场需求和剧院演员的实际情况,将人员按三个剧组进行调配,同时成立了利用节假日上演、给学龄前儿童量身定做的母子专场《森林里的故事》剧组。母子专场是近几年一直在实践、摸索的结果,《森林里的故事》搬上舞台后,演出盛况空前。西安儿艺把《丑小鸭》、《玫瑰园》这样的大戏作为剧院开拓市场、自我宣传的品牌剧目;而类似《呼唤》这样贴近生活的小戏,更适合下操场、到学校、进剧场进行商业演出;《森林里的故事》这样的母子专场则定位于西安每年的多个节假日,它的受众面主要面对学龄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西安儿艺由2001年前的一个剧组发展到2003年能同时演出的三个剧组,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儿童剧市场。目前西安儿艺的三个剧组正在多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市场、扩大市场。

靠中介公司和合理运作发展市场。有市场,有人才,还得有创意,有运作。为加大营销力度,剧院集思广益,与全国各演出基地建立更为广泛的业务网络,增强市场造血功能。同时还与有实力的中介公司强强联手,拓宽市场。这些中介公司活动能力强,运作方式灵活,与他们合作,增加了每年的演出场次,提高了演出收入。在活跃西安儿童剧市场的同时,也弥补了剧院营销人员力量的不足和长期以来不能全面开拓西安儿童剧市场的现状。

可以这样说,西安儿艺在每年紧张有序的演出中,既扩大了知名度,又为西安市赢得了荣誉;既为青少年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品,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既全面锻炼了演职人员队伍,又增加了员工的经济收入,切实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同类推荐
  • 菊与刀(中英双语版)

    菊与刀(中英双语版)

    这是一本探讨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的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美国人类学家的这份“旁观者清”的研究报告,曾被翻译成二十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大米书坊,诚意奉献中英双语版,双语阅读,重新认识日本,深度发现东瀛。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嫁给西藏

    嫁给西藏

    这本书写的是西藏,但它既不是旅行随笔,也不是旅游攻略,而是寓居西藏的女子所著的文化笔记。
  • 历代散文(下)

    历代散文(下)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德养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德养性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异能女王之系统他又醋了

    异能女王之系统他又醋了

    云西,表面是一朵人人唾弃的黑莲花,背地里是即将毁灭世界的异能女王。黑化暴走前一刻,白衣少年倏然降落。“异能不是这样用的,”他说,“天赋超异能,天生就担着救世的责任。”她不屑,“所以我是救世主?”“空间清洁工。”“···”云西愤而掀桌,“毛线的清洁工!你想都不要想!”男子容色平静,“也可以做达斯曼。”“大司马?”云西多少有点期待,“听着挺帅,又是干什么的?”“dustman——英语版清洁工。”云西:“···”周围被忽视的恶人们:“···”恶人一拥而上,“把我们当空气?简直活腻了!”云西不屑勾唇,抬手就要施展异能。一双巨大的翅膀瞬间张开,挡住了所有攻击,和她的异能。霎时天地倒悬,恶意飞散!抬眸却对上男子温柔目光,“我说过,异能不能这么用。”云西怔愣,“你究竟想要做什么?”“世界欠你的爱意,我给你。“1V1双洁异能轻松甜蜜治愈文,正剧文风藏着一颗沙雕的心哦!绝对精彩,欢迎进坑!
  • 影子女爵

    影子女爵

    孤女凌波在大家族里做养女,处处受人欺凌。大小姐大婚的婚礼,她意外发现新郎有一张诡异的脸。随后婚礼血案接连爆发,凌波被所有人怀疑,成为替罪羊。关键时候,一个神秘的黑衣人出现了。
  • 变身万界游

    变身万界游

    东皇太一没有想到自己竟没有死在那最后的决战之中,在穿越空间夹缝之后他了解了更多世界的真相也成就了圣人之魂,但他也变成了她!
  • 混沌青莲之此生不换

    混沌青莲之此生不换

    一朝穿越,混沌未明;盘古开天,青莲陨落;游荡千年,终化人形。我愿与你,看日月交替,山河变迁,此生不换。男主已定,开天辟地第一只孔雀孔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江湖戡魔录

    江湖戡魔录

    一直以来,穆辰的人生规划都是在山里头当个籍籍无名的道士,跟青梅竹马的女朋友楚云梦结婚,生一群小道士,然后平平淡淡过完自己这一生。但忽然有一天,当楚云梦被各大网站评为武林第一美少女,面对无数来楚家提亲的江湖才俊,财阀二代,超级帅哥,楚云梦对自己说,江湖这么大,她想去看看时……穆辰坐不住了。他要去城里去找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崩坏的世界

    守护崩坏的世界

    一位不知名的甲板清洁工,一艘战列舰,一群勇敢的少女。他们,为守护着自己拥有与渴望着的美好而战!(本书为游戏崩坏3rd同人本,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谢谢大家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柯南同人之青春协奏曲

    柯南同人之青春协奏曲

    《柯南同人之青春协奏曲》读者群,群号码:4637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