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93500000033

第33章 宕昌藏族傩面具

一、宕昌藏族的傩文化概述

陇南宕昌藏族的傩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春节期间举行的民族傩舞,以及祭祀活动、道场、丧葬等民俗事象中的傩舞。如前所述,陇南宕昌藏族其实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羌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于此建立宕昌国政权,陇南也是古代氐羌民族聚居繁衍的地区,所以陇南地域的民俗文化至今仍体现出浓郁的氐羌文化特征。宕昌藏族傩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羊皮扇鼓”傩舞,也称“皮鼓”,是一种独具民族文化个性的宗教仪式,“羊皮扇鼓”傩舞也与羌人对“羊”图腾的崇拜相关,有学者从古文字学角度考证认为“羌”即来源于“羊”。

目前北川羌族依然有这种舞蹈形式,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流传。羌族人每遇病、丧之事,都要请巫师跳“皮鼓”:巫师一般为2人,1人举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槌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地颤动,带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两边踮跳步,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还有开胯下蹲跳步、松膝绕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后,跳皮鼓要进行3天3夜,死者的亲朋故友都要参加跳皮鼓,人数不限,跟在巫师身后,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地跳动。先成曲线队形,然后成圆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鼓点种类繁多,相传过去跳皮鼓的鼓点曾有108种之多。

这种独特的民族傩舞在陇南广大的汉民居住区域也十分流行,当地汉民称跳“羊皮扇鼓”傩舞的巫师为“师公子”,将这种宗教活动称为“传爷”或“传神”。“师公子”身穿长衫,后脑吊长长的发辫,表演时扭头摆动发辫,节奏十分强烈,同时敲打羊皮扇鼓,唱着巫歌进行祭祀神的活动。尤其在与宕昌接壤的陇南礼县下四区,“羊皮扇鼓”傩舞也最盛行,场面也更壮观,这一地区在古代就是羌人聚居的主要地区,其民俗遗风完整地流传至今。另外当地的阴阳先生称这种宗教仪式为“花儿道场”,主要是因为这种边跳边唱的“花儿道场”是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最基本特征。由此可见,陇南地域的汉民民间风俗和民间文化是古代氐羌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在古代的民族迁徙与民族融合过程中,许多氐羌人也就地汉化,在陇南地域不断延续和传承着其民族文化,所以才形成陇南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从“羊皮扇鼓”傩舞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综合考察,应为羌人的正宗传统傩舞。较少受到其他民族傩文化的影响。

另外在宕昌藏族的丧葬和宗教习俗中,主要流行一种俗称“牛头马面舞”的傩舞,也称为“羌巴舞”或“凶猛舞”。有人认为“牛头马面舞”源于宕昌藏族丧葬习俗中独特的“娱尸”习俗,在宕昌羌人的后裔宕昌藏族中,至今还传承着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娱尸。亲人逝世,悲痛本是人之常情,而有些民族在办丧事时却蹁跹起舞,甚至还要唱戏,其热闹场景宛如节日喜庆,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历史文献对“娱尸”多有记载,如《峒豀纤志》谓:“苗人亲死,则聚亲族笑呼歌舞,谓之‘闹尸’”;云南《马关县志》谓苗人丧礼:“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笙以乐鬼,昼夜不停,直至埋而后已”;民国33年所修《汶川县志·风土志》卷五谓羌人丧俗是“丧葬有闹丧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至今在茂汶羌区一些村寨羌族的丧葬仪程中,特别是“大夜”(入葬前一天晚上)的时候,释比(巫师)要围绕死者的遗体边跳“莎朗”(丧葬舞)、边唱哀歌。由此可知,“娱尸”习俗是流传于西南地域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丧葬习俗,而发祥于西北高原的氐羌民族又是西南地域少数民族的主要族源,所以羌人的后裔宕昌藏族流行“娱尸”习俗就是很自然的现象。

过去宕昌藏族每逢丧葬都要请“苯苯”(宗教职业者)念“苯苯经”和跳“牛头马面舞”,目前其丧葬习俗受汉族丧葬文化影响,多数已不跳“牛头马面舞”了,只有在以还愿为主题的道场中才跳“牛头马面舞”。当地一些学者认为其文化渊源与古代宕昌的“牦牛羌”和“白马羌”部族图腾崇拜有关,因为宕昌羌人是汉代从河湟地区迁来的牦牛羌与当地土著白马羌为主体,并融合参狼羌、钟羌而共同组成的族群,所以他们部族也以“牛头”和“马面”为图腾,并以此为模型,用木质或布帛刻制、描绘成假面具,在举行傩祭时作为部族的标识,在“牛头马面舞”队的10名表演者中就有5名戴此面具,以示群体崇拜之意象。宕昌羌族是否以“牛”和“马”为图腾,“牛头马面舞”是否为其传统民族傩舞,还有待考证。笔者在考察中根据当地一些文化人介绍了解到,宕昌藏族的传统傩舞以“羊皮扇鼓”傩舞为主,体现了古代羌人的“羊”崇拜习俗,而牛头马面傩舞流传的范围较小。因此笔者以为,宕昌藏族的“牛头马面舞”与文县白马人的“池哥昼”表演属于同一文化现象,都源自古代氐羌民族的动物图腾崇拜,无论面具的造型、装饰还是舞蹈的风格,都传达出相似的文化寓意。文县的白马人将“池哥昼”面具称为“鬼面子”,而“牛头马面”也正是“鬼面”的代名词。另外面具中一些重要的文化符号也极为相似,宕昌藏族的“牛头马面舞”面具中也有纵目,说明他们也崇拜民族祖先“三目神”。另外宕昌藏族宗教、丧葬风俗中的“苯苯”显然是受藏族宗教文化影响的结果,这种怪异的傩舞也与藏族傩戏的形式类似,因此这种独特的民族傩舞体现了多文化融合的特征,是远古时期氐羌民族的傩文化与藏族宗教文化融合的结果。

“牛头马面舞”是目前宕昌藏族中除“羊皮扇鼓舞”以外最主要的民族傩舞之一,当地藏族也俗称“脑后吼”,目前多数人也根据其强悍凶猛的艺术特色将其称为“雄猛舞”,但其主体是宗教和祭祀,而娱乐只是其附带因素。在过去宕昌藏族的丧葬习俗中,“娱尸”三天后,在送丧的路上,开始跳“牛头马面舞”,舞队按着铃声和鼓点,踏着舞步,为逝去的故人送行,并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与期盼。整个舞队由15人组成,其中乐队5人,演员10人,表演时队形分两排,前排5人,分别是领舞者称老大名“贡巴”(其属相必须和当年的属相相同),头戴熊皮帽,上插锦鸡尾羽,身穿黑色长袍,胸前挂玛瑙串珠,左手拿翻天印,右手执拨云剑;老二名“苟巴”,头戴毡帽,身穿蓝色长袍,左手拿铜碟铃,右手执拨浪鼓;老三、老四、老五各戴“五方佛冠”,手执挂珠、碟铃和牛角号。后排5人,分别戴“牛头马面”面具,身穿皮袄,腰间系一颗大铜铃,双手执木刀。舞蹈动作特征是以腿部动作为主,双腿屈膝形成半屈蹲状,双手执兵器和法器。随着音乐的节拍,屈膝抬脚拧身,连续循环,组成一组舞蹈。单调的动作,配上简朴的节拍,更显出舞蹈的原始粗犷、雄伟古朴。过去每逢羌藏民族传统节日和重大宗教祭祀活动,都要组织跳“牛头马面舞”。同时诵念“苯苯经”,行法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舞者的装饰特征来看,玛瑙串珠、五方佛冠以及木雕面具等,都具有浓郁的藏文化因素,宕昌藏族是藏化的羌人,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其民俗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藏文化因素也是很自然的。

二、宏昌藏族傩面具的艺术特征

“牛头马面舞”的面具由村寨中的文化传承人雕刻,五个面具形式基本相同,双目圆睁,额头上还有立目,龇牙咧嘴,面目狰狞神秘,色彩以凝重的冷色为主调,显得光怪陆离,头上长双角,并用毛发装饰胡须,整体造型细长清癯,与文县白马人的“池哥”面具又体现出鲜明的差异。“牛头马面舞”的五个面具造型与装饰十分接近,据当地的文化传承人苗赵生义介绍,面具色彩无具体格式,色彩可以随意搭配,但从面具造型与色彩的总体形式特征来看,似乎又具有其内在的同一性,体现出一种肃穆、神秘、诡异的精神意味。五个面具是以角的长短来区别次序,角最长者为老大,称为“巴哈”,老二次之,称为“牙哈”,老五角最短,称为“佝偻”。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玉器收藏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事。玉器是国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的见证。几乎每一件玉器的背后,都凝聚着文明与智慧,述说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化石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化石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热门推荐
  • 王妃不乖:高冷王爷请淡定

    王妃不乖:高冷王爷请淡定

    她,井清然,是个女人,还是个穿了的女人,还是个一穿就傍上皇二代当上王爷后院第一把交椅王妃的女人。此女最大的心愿便是:找个好夫家,在他那里混吃等死!什么是混吃等死啊?重活一世嘛,睡睡觉,打打盹,再换个好姿势……继续,嗯,目测天色尚早,还能睡到明天中午!“小姐,起床了,王爷来了!”“来了就来了呗,别大惊小怪的,他哪天不来?不要打扰本小姐睡觉,本小姐忙得很的。”“井清然!你前辈子是没睡过觉么?”“你咋知道呢?前辈子,我拼命学习,努力精进,三天没睡过一次好觉,这种伟大光荣的事情,我会告诉你么?”
  • 暮境

    暮境

    多年前,一场大火将异界的大灾难焚烧殆尽,灾难的种子却随着一个幸存的婴儿活了下来,时过境迁,它的力量越来越强。当落日残光将尽,异界人的身影在暮光下游动,大灾难的魔爪开始伸向这个奇绝诡秘的世界……
  • 诚心诚意爱

    诚心诚意爱

    你有梦想吗?梦想吗?目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非要现在说,我想成为有钱人,然后娶你。谁说要嫁给你了,有钱人?怎样算有钱人?至少不管谁看见我,多少要给点面子吧,毕竟我也是要面子的。本剧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帝少的独宠:老婆太磨人

    帝少的独宠:老婆太磨人

    由于作者我不喜欢虐文,所以,放心啦小可爱们,肯定宠!往死里宠!宠到你怀疑人生!我就不介绍那么多啦,可以自己看哦,笔芯笔芯
  •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长篇作品精选)

    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工作稳定、家庭美满,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艺术理想。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最后他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将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出版于1919年的长篇小说,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讲述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情世故的怪才的故事。“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小说中关于艺术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探讨至今依旧具有启示性意义。
  • 剑仙之六轮神明界

    剑仙之六轮神明界

    何谓魔,何谓神。本主创世,再创人。一个仙界的传奇人物,升入神界后竟然背负着一个巨大的任务,从他修真的那天起,一切便是注定的。他的命运已经被安排好了,一个个奇异的幻境究竟想告诉他什么。绝世神器“神天暴雨”即将出世,神界各派蓄势待发,加入了争夺之中,究竟会是谁得到了这“绝世神器”。
  • 都市特种死神

    都市特种死神

    意外的死亡让他成了异类死神AK47在手,除尽万鬼火箭筒助我轰破这天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tfboys之一切都是偶然

    tfboys之一切都是偶然

    本小说是虚幻的,请勿笑喷女主:欧阳云,慕容凝,夏沫汐男主: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 化者

    化者

    校园也罢,都市也罢,玄幻也罢,故事从未因此而停下。源于生活,生活不停,故事不息。何为生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三个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的少年,在同一个人的牵引下,怎样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 何来悲

    何来悲

    如果,我不见了,再也找不到了,你会不会突然想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