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93500000018

第18章 丧葬习俗中的纸扎造型与装饰

纸扎在不同地区的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纸活、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璜、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制冥器。迄今发现最早的纸扎实物,是197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发掘的纸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纸扎称谓及主要用途不尽相同,北宋称为“装銮作”、“打纸作”、“冥器作”、“纸铺”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街坊里开始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缎带、五彩衣服等,这些都是扎好架子糊上纸制成的。在当地,专门从事纸扎制作的经营场所被称为“纸扎铺”、“纸马铺”等。

本部分所涉及的纸扎造型主要是指与民间丧葬活动相关的纸扎造型与装饰,另外还有与当地节日风俗活动及其他民俗事象相关的纸扎造型,主要以七夕节“乞巧”风俗及其纸偶“巧娘娘”造像为探讨对象。陇南境内各地的丧葬习俗虽然有一定差别,但在设置灵堂时做纸扎的风俗各地都流行,而且纸扎造型的种类、造型、色彩基本相同,所以本部分不再分地区论述,而进行综合探讨。“乞巧”风俗中的纸偶“巧娘娘”造像主要流行于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一带,“巧娘娘”造像也最具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丧葬习俗中的各种纸扎造型在中国古代社会极为盛行,至今在广大农村依然流行此风俗,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以及生死观念有本质联系。中国人的灵魂不灭、鬼神观念、宗教信仰、哲学观念等,是丧葬习俗中流行纸扎造型的内在原因。

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当人的意识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人对死亡就产生了各种认识,人出生以后就必须面对死亡。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处于低层次,对各种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所以对人的生死产生了恐惧和各种幻想,从而产生了原始宗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和阶级的产生,统治阶级对自己奢华的生活享受产生了无限的眷恋,所以幻想自己长生不老,能够永远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以秦始皇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能达到长生不老,不惜采用各种方式,寻求灵丹妙药和法术,但最终都以悲剧和闹剧结局。现实是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命极限,因而促使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人有生就必有死,为了不使死亡令人恐惧,就必须从灵魂和意识观念的深处来解决问题,改变人的生死观,幻想一个与现实世界并存的“阴间”灵魂世界,作为人的最终归宿。同时,由于人生命的有限性,使人意识到在“生”、“死”二者之中,生是暂时的,死才是人最终的归宿,所以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以及文人士大夫,对人生也发出了许多慨叹,“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哀吾生之须臾”……既然人生是短暂的,那么除了在世时追求享乐以外,还要将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另外一个虚幻世界,所以根据现实生活样式,来构想设计虚幻的“阴间”生活。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理想中的“阴间”生活,不惜一切手段,除了大量的生活用品、金银珠宝以外,还用活人、牲畜进行陪葬。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化程度的提高,虽然淘汰了活人陪葬,但又用仿制的陶塑人物、动物进行陪葬,并因此促使了中国美术史上“冥器雕塑”的繁荣。

另外,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后,也促进了丧葬习俗的进一步发展。道家思想中的“齐物论”以及“天人合一”观念,在人的生死观方面是十分通达的,认为人死后融入大自然,是自然规律使然,所以庄子母亲死后他“鼓盆而歌”。但在儒家思想观念中,这是人们无法接受的一种“大逆不道”行为。儒家思想中提倡忠、孝、节、义,虽然也讲“天人合一”,但这里的“天”是“伦理之天”,是主导世界的最高人格神,从这个最高的人格神到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有一种严格的封建宗族秩序,所以这种封建忠君、忠孝思想是促成厚葬之风形成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汉代的许多画像石、画像砖艺术,不仅是厚葬之风的表现,也是宣扬封建忠、孝、节、义思想的重要形式。

但在阶级社会,不是所有的人死后都能有资格享受厚葬的待遇,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这种死后的特殊享受,一般的平民百姓没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只能采用更为经济方便的丧葬形式,所以纸扎造型就开始在民间丧葬习俗中广为流行。尤其明清以来,纸扎制作的工艺水平和规模均超过了前代,民间多用纸、竹木等为材料,制作冥器,送葬以后焚烧,供死者在“阴间”生活享用。种类多为生活用具、房屋、纸钱、纸扎仆人等,并因家资的厚薄有繁简之别,随地域的不同而风俗各异。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丧葬风俗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地区、各民族浓郁的地方特色。陇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北部的西和、礼县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又是多民族繁衍聚居的地区,也是中原地区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受秦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影响,所以形成了陇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陇南市的各县,虽然丧葬风俗的细节有所区别,但均流行纸扎造型。纸扎造型的主要内容以金斗、银斗、引魂幡、纸偶人物、器物造型为主,基本涵盖和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用品样式。下文将对这些纸扎造型的形式与艺术特色进行简要阐述。

一、丧葬纸扎造型的色彩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有“红白喜事”的说法,所以结婚、贺寿、生子、考取功名等有喜庆色彩的庆典活动,场面的布置和装饰要突出喜庆气氛,所以在色彩方面以中国人观念中的喜庆色彩“红”色为主体。而在丧葬习俗中,虽然认为老年人死后是“白喜事”,但终究由于人死后是悲伤的事情,所以在灵堂的布置上则以象征悲伤的“黑”、“白”二色为主,但也可以少量使用包括红色在内的紫色、绿色、黄色等。从中国人的色彩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欣赏习惯方面,黑白系列的色彩给人以朴素、沉重甚至压抑的心理感应,象征、暗合了人的悲伤心情,而丧葬场合的这种色调,也渲染出人死后的悲伤气氛。另外,黑白二色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本体的色彩,“黑白”对应着“阴阳”,黑白二色对人的心理感应,既有生理因素,同时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内在的本质联系,是长期的民族文化积淀。人的生死是一种最为朴素根本的自然现象,人死后是落叶归根,是天道的运行,是阴阳变化运转的结果,所以丧葬习俗中的色彩观,也从视觉心理效应方面暗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哲学观。这种视觉效应虽然源于丧葬风俗,主要是突出“入乡随俗”的实用功能,似与艺术关系不大,但丧葬习俗作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也属于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造型。秦陵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冥器,但却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世界奇迹之一。《红楼梦》中描写秦可卿死后的出殡场面云:“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突出了出殡场面震撼的视觉冲击,渲染出丧葬的特殊气氛。可见白色系列确实有非同一般的视觉心理效应。这种对喜庆色系列的限制使用,一直要持续到人死后三周年以后。在三周年的庆典仪式上,才允许贴红色对联。

二、陇南丧葬纸扎造型的主要种类

清代,西北地区民间就流行纸扎冥器,且种类繁多。据雍正《陕西通志》载,陕西民间在置办丧事时,“以各色纸结金银斗山、曾楼、驼、狮、马、象及幡幢、帛联”以为冥器;另据乾隆《甘州府志》记载,民人办丧事,“殡之日……并纸做鹿、马、狮、车、旗、仆从等类,参用鼓吹、僧道”,且以冥器的数量和种类,显示孝子的忠孝与死者的家境。由此可见,冥器纸扎的种类完全是模仿当地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用品,同时结合理想化的冥器造型。在陇南地区的纸扎冥器中,最为常见的是金斗、银斗、幡幢、纸马、纸偶仆人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现代气息的花圈也开始大量出现在陇南民间的丧葬习俗中。陇南丧葬习俗中的纸扎冥器一般在布置灵堂时,请当地的民间艺人临时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多直接从专门经营丧葬用品的纸扎铺购买,以图方便快捷。

(一)引魂幡

传统丧葬风俗中的引魂幡是一种垂直悬挂的旗子,丧葬时用以招引鬼魂,例如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铭旌,即为古代典型的引魂幡,不仅结构和形式具有引魂幡的基本特征,上面的绘画内容也以“引魂升天”为主题。“招魂”是一种世界性的巫术活动,作为一种民俗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我国周代就有了招魂的礼仪,他们认为灵魂与体魄分离后便会像空气一样到处飘荡,这时就要进行招魂的仪式,用来控制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进入阴间世界,或者说被送到人们心目中的天国。远古时期招魂的招具最初用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后来用铭旌,是为死者特制的招具,也就是上面书写着死者姓名与生辰的招魂旗,铭旌起初一般悬挂于灵堂屋檐下,后来悬挂于特制的竹竿上,在形式方面向后来的引魂幡过渡。送葬时铭旌作为招引灵魂的招具,位于灵柩的前面,下葬时覆盖于内棺上,所以有人同时认为其主题是“招魂入墓”。

陇南丧葬习俗中普遍采用纸做的引魂幡,一般是用红纸折叠成2米多长的纸带,纸带上写有死者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等内容,再用各色彩纸剪成拉花状的花边,对纸带进行装饰组合而成引魂幡主体,周围再用各色彩纸条进行装饰,纸条上亦写有引魂升天的内容,顶部用纸花卉进行装饰,用长竹竿高高撑起树立在院子中,竹竿也用彩纸条缠绕装饰,迎风飘荡,渲染出一种缥缈悲凉的特殊气氛。送葬时由长者挑起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意即牵引死者灵魂,死者下葬后引魂幡连同其他纸扎造型一起烧掉。

(二)金斗、银斗

是用竹篾和彩纸做成的一种象征金银财富的纸扎冥器,一般用竹篾做骨架,用彩纸裱糊装饰,下部为立方体,代表金斗主体,上部为四棱锥,于四棱锥上粘贴许多用金箔纸、银箔纸做成的金锞和银锞,重重叠叠,表示金子和银子堆积成山,表示死者在阴间有充足的金钱使用。金斗、银斗一般悬挂在灵堂的两侧,对渲染灵堂气氛具有重要作用。送葬时由孝子孝孙挑着随行到墓地,最后烧掉。

(三)钱串

其性质与金斗、银斗一样,但造型格式比较特别,用白纸剪成相互联接的铜钱串,再将其组合成圆柱状的整体造型,周围装饰各色彩纸条以及纸花卉。钱串也象征死者在阴间有充足的钱财,突出了功利性质,同时给人造成视觉上的一种特殊感受,形式单纯而富有韵律感,具有丧葬纸扎造型独特的形式美感,渲染和烘托了丧葬的特殊气氛。钱串在陇南部分地区也称为“灵纤”,也具有牵引亡灵的作用和意义。

(四)纸马

纸马也是当地丧葬风俗中最常见的纸扎造型,顾名思义就是死者阴间的坐骑,或用于耕作的牲畜,是生人按现世的生活情景为死者准备虚幻的阴间生活资料。纸马也是用竹篾做骨架,外用彩纸裱糊、装饰,马的造型稚朴,色彩单纯,马的身子多以红色、白色为主,棕毛和尾巴用黑色或紫色,马鞍等装饰品用其他对比色。虽然整体造型憨厚稚朴,但却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味,在渲染出丧葬场合特殊氛围的同时,充盈着强烈的精神涵义和民俗文化意蕴。

(五)仆人

丧葬习俗中的“仆人”源于古老的陪葬习俗,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酷的活人随葬习俗逐渐被陶俑和纸人取代,其目的依然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享有舒适安乐的生活。仆人是丧葬习俗中专用的一种纸偶,其造型结构一般由头部和躯干、四肢构成,头部一般用模具制作,用废旧纸裱糊,再用白纸裱糊外表,进行五官的装饰与描画,人物的服饰装饰色彩以紫色为主调,再配以其他装饰,其艺术趣味与木偶类似,但更多地传达出一种悲凉神秘的精神氛围。

(六)纸人

陇南当地的丧葬习俗以及部分佛事道场中,有一种独特的纸人造型,是用剪纸的造型方法,塑造简易的人物形象,纸人的大小为6~7寸,一般用白纸,人物造型采用剪影式,外形规整概括,细节方面只剪出眼睛、嘴和手指,具有高度符号化的造型特征。纸人一般代表众多无人烧纸钱、献供品的游荡鬼魂,所以数量多,在灵堂和道场中,一般用绳子串起来悬挂在灵堂门的两侧,在微风的吹动下忽悠飘摇,给人以神秘和悲凉之感。纸人虽然造型简单,但单纯的形式中反而蕴涵了更丰富的精神因素,众多的纸人排列在一起,神秘的眼睛和雪白的色彩,形成一种视觉震撼,渲染出丧葬和宗教的气氛,给人心灵以强烈的冲击。从精神意义来看,纸人的造型以及布置形式产生了如当代大地艺术或装置艺术的某些特征,这种将众多相同或相似的造型形象排列组合的形式,在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中被艺术家经常采用,往往能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除此以外,陇南各地根据地方丧葬风俗,纸扎造型的种类也有各地的差异,当在丧葬风俗研究中进行专门的探讨。

三、陇南丧葬习俗中纸扎造型的时代特色

民间艺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尤其在丧葬风俗的纸扎造型中,由于纸扎的表现内容多为生活用品,所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必然表现在丧葬风俗纸扎造型中。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纯手工制作的纸扎造型,由于耗费时间,所以随即出现了专门从事冥器制作的纸马店,纸扎造型的原料和构件基本形成了成批生产、组装的快捷方式,当地纸马店的纸扎造型构件和原料,基本来自外地的城市,并且在表现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内容的变化。传统丧葬习俗中的纸扎造型基本由相对固定的品类构成,并且有一定的规定,是成套制作,一般有金斗、银斗、钱窜、纸马、仆人、楼阁等;而在当代丧葬习俗中,现代化的电器系列也进入了丧葬纸扎造型中,并且应有尽有,以表现对死者的生活需要的满足,体现孝道,让其在阴间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乐趣。这些现代化纸扎造型种类包括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传统的纸马被现代化的“小轿车”代替,传统的亭台楼阁被现代化的“小别墅”所代替,传统仕女造型的仆人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女郎造型。总之,只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新事物,几乎都可以在当代丧葬纸扎造型中找到模型。

色彩的变化。传统的丧葬纸扎造型,由于使用传统的几种彩纸制作,所以色彩相对单纯、朴素,传达出一种悲凉气氛;当代丧葬习俗中的纸扎造型,色彩则十分艳丽,金光灿灿,现代化的彩印工艺进入了纸扎造型,也使民间艺人以及民众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追求新鲜也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我们似乎更怀念过去的朴素与单纯,但作为民间艺术主体的民间艺人和广大民众,则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才使色彩艳丽、制作简便、品类新鲜现代的“新式民间艺术”逐渐取代了传统民间艺术样式,门神、年画、纸扎造型均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喜庆、通俗、享乐成为当代许多民间艺术的主调。从而使其传统文化意味逐渐淡薄,深层的精神内涵逐渐消失。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民间艺术质朴、醇厚的艺术韵味,也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的,民间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将自己深厚的情感倾注于每一刀、每一笔之中,所以使其形式成为特殊情感的符号,传达出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味。而成批量生产的纸扎造型构件,基本是机器代替人工,所以质朴的艺术语言不复存在,成为了真正的特殊器物,不代表任何情感,也体现了富有现代特色的消费观念,充满了享受、物欲、刺激、艳俗的现代特色。

另外,在陇南当地,农历三月三日、十月一日,人们都要为已故的先人或未满三年的死者烧单衣和寒衣,而部分地区只为未满三年的死者烧单衣和寒衣,因地方风俗而异。而单衣和寒衣的造型中也包含了部分民间艺术造型的因素。上衣的造型形式一般为短夹袄,和裤子相配,色彩一般以紫、青、蓝色系列为主色调;帽子一般为旧式的圆顶帽,鞋的造型一般视男女而定,女式鞋一般为“弓鞋”,男式鞋为圆口鞋,色彩一般为黑色或紫色。另外还要为寒衣做专门的衣袋,外面用剪纸等图案进行简单装饰。而整套寒衣的色彩一般以紫黑色系列为主色调,给人以肃穆沉重之感。

同类推荐
  • 耕香堂艺文杂录

    耕香堂艺文杂录

    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省,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都能勇敢地正视和面对生与死,寻找和创造更具生命意义中的生活形态。珍惜生命,珍爱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创造真实的人生意义,人类文化代有传承,生生不息……
  •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高校艺术学学科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竞争理论为切入点,建立了高校艺术学学科综合评价的总体框架。本书的研究成果,为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竞争力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空,欢喜

    空,欢喜

    本书为《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第一本系统论述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似引非引、万象、众生。其中“似引非引”向大众解释“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万象”将对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种种行状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众生”则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肖像、作品及重要评论。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天剑九子

    天剑九子

    天之痕铮铮欲裂,黑暗之渊疯狂咆哮,乱世之劫即将来临,神魔涌现,百圣之战灭世之劫开始,九子肩负着天剑门的使命,为了守护着最后一方净土;不惜杀入黄泉断绝回家路:黄泉路,莫回头,一眼断绝回家路;今生你,若相伴,此去天涯不相悔。若今生,梦一场,来世一定把酒欢;缘此灭,心为死,杀入黄泉为鬼雄。
  • 恋念青春:等待的约定

    恋念青春:等待的约定

    青春的时光里留有太多的疤痕,伤痛证明我们曾经年少过,而今却是已不再幼稚……总在梦中追寻隐匿的足迹,梦醒后却不知所措的回想过去。没有感觉的液体,就让它肆意的扫荡悲痛吧!你说你没有恨谁,只是气当时的天真打败了你……你原以为自己会伪装的很好,但还是在遇上他(她)之后,变得不淡定了?!某一天,她郑重的对身边的那个人说:“你不是我的谁,请你以后不要再跟着我不放了!”他霸道的抓住她的手,坏笑着:“那以后我就是你的谁了,现在只是提前享用身份的权利而已。”
  • 硬就是强

    硬就是强

    “听说你很强,来,过两手。”“就凭你,也……”不等他说完,青宇便一拳挥出。死!看着地上的肉糜,青宇一声冷哼:“就这。”
  • 审判界

    审判界

    黑暗界面,名为审判,主宰大陆;远古位面,崛起而出,看穿审判;远古秘藏,惊然出世,位面混乱;审判荣耀,审判堕落,审判阴谋……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 帝言花诺

    帝言花诺

    极致的白是她的颜色,浓重的红是她的背景;刺心的墨是他的言诺,染眼的笑是他的魔。他被她的一句“我作为好心人”将命拉回了人世——人情世故,若如烟火……物是——迹。被绝望唤醒的它让她的灵魂来到了这里,她一步一迹“绝杀”,却全是不由己的血腥。她左手医右手毒,被带着腐蚀的黑墨气息沉染,犹如手腕处的两生花,一生毒一生医。身后众人臣服:“主上!”人非——原来。记忆碎片从她的身边回归,填补了他那一直残缺的记忆长卷。他的随意一语可以无时惊动着各国自称“朕”的人物;他的三尺内绝迹,不喜任何人的“越线”——他绝魅,随意到霸道,一叶悠然。他许她一世绝宠,她许言一语:师父,你心乱了。“师父,抱。”淡笑:“好。”
  • 仙途之轮回者

    仙途之轮回者

    二次穿越的修仙者偶然得到的穿越技能靠着穿梭无尽世界的能力在修仙界翻江倒海
  • 惊变时空

    惊变时空

    二月十四,是他的未来,也是他的过去。是他的解脱,更是他的沉沦。谁也没有做错什么,但,这就是劫数。
  • 心语雪恋之我为篮球狂

    心语雪恋之我为篮球狂

    倩魂销尽夕阳前,断肠人去自经年。旧游时节好花天,谁道飘零不可怜!冷月玲为了最初自己喜欢的人刘宗杰,个性坚强的她多次屈服于郑欢的魔手下,从此三人因篮球结下一段缘。演绎了一段史上最深情而复杂的恋爱,开始了泪与笑的呼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