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91700000036

第36章 (五)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

1.基本矛盾动力论

毛泽东历来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正是因为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有矛盾的,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运动,才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他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说:“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才吞吞吐吐地谈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说如果政策不对,调节得不好,是要出问题的。但是,他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这样,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基本矛盾动力论,这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很大的理论创新性。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从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出发,明确指出:“无论什么世界,当然特别是阶级社会,都是充满着矛盾的。有些人说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找到’矛盾,我看这个提法不对。不是什么找到或者找不到矛盾,而是充满着矛盾。”许多学者将毛泽东的这个论述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作为毛泽东矛盾动力理论的首要观点加以引证,但笔者不敢苟同,如果单从逻辑上讲,应该不存在问题。然而,考察一下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具有“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问题。

毛泽东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析法,创立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得到不断发展的。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首先解决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明确阐述的一个重大课题,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否还存在并发生作用。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专门论述,但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用“生产方式”一词来阐明社会发展理论,它是按照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的规律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这条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当然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事实上,对这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共八大上就已交上了满意答卷。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后来在实践当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毛泽东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着力点放在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上,对发展生产力本身有所忽视,而在政治上,将社会主义阶级矛盾扩大化和绝对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也并没有跳出阶级斗争的怪圈。

2.改革开放动力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出现曲折的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形成了改革开放动力论。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即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反复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如果放弃了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

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讲到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任务是为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把改革和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这是邓小平对发展理论的一大贡献。他指出:“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放弃改革就等于放弃我们的发展战略。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为发展扫除障碍。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过去的体制是不成功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

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化,而“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方面,我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相当深刻的。早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自我封闭,阻塞了中外交流,导致近代中国全面落后的状况,是中国遭受百年屈辱挨打局面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社会仍处于被迫封闭的状态,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深刻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困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动力论,总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坚持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致力于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其目的就是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邓小平看来,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他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第二,邓小平主张“改革动力论”,即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将社会主义改革提高到革命的战略高度,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里的革命是指对体制的革命,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在经济体制上要对在苏联模式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对政治体制上权力过分集中而形成的一言堂、家长制等等问题进行“革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强调对外开放对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向是社会主义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排斥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二者有着相互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客观上讲,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管理体制等等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需要我们摒弃狭隘的意识形态的束缚,敢于和善于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大大加深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进程,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大市场业已形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利用国际资源和有利时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捷径。我国历史经验教训表明,闭关锁国是导致贫穷落后和发展缓慢的重要根源。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又一巨大的推动力量。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动力理论首先不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背离,而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开放的。其次不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论的否定,而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创新动力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赋予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强大的动力。这是江泽民在新时期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提出的又一重要论断。

创新动力论,承继了毛泽东的社会发展矛盾动力观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动力论,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矛盾的运动。这个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这些论述表明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根本动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由于改革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无经验可循的新课题,因此改革的推进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来说,改革越发展,遇到的难度就会越大,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体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我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紧紧抓住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顺应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发展动力论”。

江泽民的创新发展动力论包括:(1)强调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说,“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对科技作为生产力核心动力的深入思考。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实际上成为创新的主要动力源,科教兴国的战略性意义也就更加凸显出来。江泽民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2)以体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向纵深发展。经过中共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再到中共十五大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使我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转型。(3)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将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摒弃掉,要“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

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发展动力论”,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我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前提下,根据时代特点和新的发展形势、环境,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的前后相继的不断创新、探索发展和丰富完善,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富:民富国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系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三)

    本书内容包括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等。
  • 美国间谍的惊世秘密武器

    美国间谍的惊世秘密武器

    在世界各国的谍战中,出彩的其实并不是间谍的行动计划,而是他们的间谍武器。因为如果没有间谍武器,他们再有本事也会无用武之地!本书便是搜集整理美国从建国到现代,在历次谍战中所使用的秘密间谍武器。本书以真实的故事引出武器,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细致介绍间谍武器的来历和使用方法。内容包括器、跟踪器、相机、危急逃离系统等。同时,本书还选取了50余幅真实生动的照片,让读者对这些精巧装备有直观的感受。此书必为军事爱好者的读物。
  • 说治论策

    说治论策

    本书选编的文章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服务性的文章。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分析、领导班子建设、城乡脱贫致富等等。第二类是理论宣传服务方面的文章。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是释疑解惑,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就本职工作写出的经验之谈。从所选文章来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创见。作者紧紧把握现实生活的脉搏,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
  • 公务员制度新解

    公务员制度新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公务员制度的实用教材,内容包括公务员制度概述,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与培训,职业任免与升降,奖励与惩戒,工资、福利与保险,辞职、辞退与退休,申诉、控告及法律责任几个部分,适合广大公务员参考学习。
热门推荐
  • 我只想当个老师啊

    我只想当个老师啊

    脱下衬衣,他是让华尔街闻风丧胆的大佬,穿上衬衫,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
  • 穿越只为续前缘

    穿越只为续前缘

    她,上官婉儿有着巾帼宰相名誉的才女。在她倒在李隆基怀里的那一刻,一道闪电带她来到了千年之后的华夏盛世也许厌倦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风云,这次她只想安安静静的替原主做好‘小白花’,顺便笔耕不辍的书写出一个世人不知的上官婉儿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时代的傻白甜就这么难当?耳边嘤嘤不断的原主的魂魄想方设法的想要抢占主导地位身边除了那些嗡嗡乱飞的苍蝇外,还有一只酷似杀人凶手李隆基模样的小狼狗对她穷追不舍。她边躲边问:三郎,你为何追我?狼狗趁她不注意将她扑倒问:你是我的未婚妻我不追你追谁?她猝倒:那既然是未婚,这只长得酷像‘武媚’的拖油瓶是哪里来的?她能说她还是黄花大闺女吗?(捂脸)娘亲~我可是你亲生的~
  • 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

    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

    一纸荒唐言,谁认真谁输。这是一个大型笑话。
  • 地产风流

    地产风流

    王闯,一个平庸的地产公司职员遭遇家庭挫折,却意外因挫折激发了性格中深埋的冒险基因,从此破茧化龙,纵横地产江湖。这是地产行业轰轰烈烈的十年,这是时势造英雄的十年,王闯幸运的名列其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鬼成本

    魔鬼成本

    成本是硬实力,削减成本是软实力,创新成本是削减成本的最高形态。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各种支出等传统的“加减法”来削减成本,只是对粗放管理的一个约束,虽有潜力,但空间有限,“挤”出的收益也越来越少。成本是支撑价值的根本,而最根本的削减成本的方法是注入创意,在工艺改进、技术升级、价值创新上着力。尽管这是个难点,但只要有所突破,就会取得长期、显著的效果,赢得至少三到五年的发展机会。
  • 魔刃天下

    魔刃天下

    上古混沌之初,天地间有三件神器被封印,分别是神剑,妖戟,魔刃,每隔五千年便解除一件神器的封印,得神剑者,则为天帝,万物至尊,得妖戟者,则为邪王,统帅妖界,今魔刃既出,谁为魔君?
  • 带着任务系统重生

    带着任务系统重生

    再次睁开眼睛的白光已经回到了高中,而且还着系统。“叮,你已经绑定了任务系统试用版本”“将字典和成语词典抄写一遍”“奖励:高级书法精通”上来就是这么难的任务,白光也是非常的头疼。
  • 白龙道人

    白龙道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腰挂长刀,手持神剑,身下坐着传说之龙,身侧悬浮数十灵符,身后更是有着天使与恶魔随行,所过之处,邪祟尽散!但即便强大至此,却也无法拯救,他脖子上那串女士项链的主人……(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湛少又把夫人宠野了

    湛少又把夫人宠野了

    钟意重生了,重生到认识湛辞初之前。本来这一世钟意还想抱着湛辞初的大腿一骑绝尘走上人生巅峰。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系统却让她频频翻车。钟意刚想和湛辞初来个意料之中的意外相撞,就被系统搞得双腿沉重发麻,直接跪倒在湛辞初面前。钟意对宛若看智障的男人讪笑,“湛总我给你拜个早年?”男人看着她穿的夏季连衣裙眉头轻挑。钟意本以为这辈子都得不到湛辞初了,没想到事情接下来却出乎她的意料。当钟意被坏心人抹黑第一次登上热搜#惊,十八线女星竟不自量力追求湛少,数十名保安竟难以拉开#湛辞初登录百年不用的微博,利落的敲击键盘发出:“是我追的她”当热搜第一高高挂起#钟意逼婚湛少被拒,以自杀威胁#湛辞初站在镜头前,看似不咸不淡实则有些宠溺地说:“是我求的婚,只是她还没有答应我,和我闹脾气呢。”据说当晚有多名花季女子深夜哭嚎,依稀可以听出“豪门梦碎”“得不到湛少的人生没有意义”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