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沈从文
“作者简介”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1917年高小毕业后当兵,随当地的土著军队辗转于川、黔、湘、鄂。1923年,只身来到北京,靠自学锲而不舍地写作。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共同创办《红黑》及《人间》文学杂志。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以《柏子》等小说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后创作颇丰,抗战爆发前已出版了20多部作品集,其中《从文自传》、《边城》、《湘行散记》等标志着他的创作已经达到顶峰。抗战8年中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完成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1946年回北京大学,并编《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自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共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称为多产作家。1949年后离开文坛,开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工作。1946年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开始编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之后专门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进行修补及校对工作。1988年5月,与世长辞。
“背景介绍”
《边城》被认为是沈从文的经典性作品,于1934年由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关于小说的原形,有两个说法。一是,1917年沈从文去辰州从军途中,同行的人同时爱上了一个泸溪绒线铺的姑娘,而其中赵开明最痴迷,发誓将来做了副官,必定回来讨那漂亮小姑娘做媳妇。那姑娘就是《边城》中翠翠的原形,而赵开明成了傩送。另一个说法是,1933年,沈从文和他的夫人张兆和去青岛崂山游览,在溪边洗手看到溪对岸一个姑娘穿孝衣去告庙,沈从文对夫人说,他要为那白衣姑娘写个小说,地点在茶峒,因为沈从文在那里住了三天,搞文书收发,曾被那里的片片密林、云蒸雾绕所吸引。
“内容概述”
那是20世纪的初叶,这苗蛮杂处的边城,尚未卷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乱,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不为社会所扰乱。碧溪嘴白塔下摆渡的老船夫已年过七十,老船夫抚养的女儿的遗孤翠翠,转眼间到了15岁。城里管码头的顺顺,儿子天保和傩送也已成人。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大方的苗家姑娘,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
当年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同一个清绿营屯防士兵“唱歌相熟”,肚子里还有了孩子,却“结婚不成”。两人双双死去。
老船夫无从理解这悲剧的前因后果。这些事从老船夫看来谁都没有错,只能怪天不成全这段姻缘。正因为翠翠长大了,证明自己已真正老了。可是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早在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与傩送在河边第一次相遇,傩送就爱上了翠翠,翠翠下意识里已朦胧生出对傩送的爱恋。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更严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这场竞争——团总将它作女儿的陪嫁,正托人向顺顺放口风,要傩送做女婿。
天保当真请了媒人,走车路向老船夫提亲。老船夫要让翠翠满意,翠翠弄明白了,来做媒的是大佬!她不曾把头抬起,心怦怦地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地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老船夫思前想后,明白了翠翠的心事:隐隐约约体会到一件事情——翠翠爱二佬不爱大佬。想到这里时,他笑了,勉强笑了。其实他有点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太像她母亲,而且隐隐约约感到了这母女二人有着近似相同的命运。
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决定让翠翠自己作主,因此没有直接答应天保的提亲。之后发生了许多事,令老船夫陷入了不为人理解的孤独。傩送父子的冷淡,中寨人关于傩送决定要碾坊的谈话,翠翠外柔内刚的脾性,当年女儿悲惨的死,全都综合在一起,“命运”仿佛给了老船夫当胸一拳,他终于无力再抵抗也无力继续承受下去,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
后来便说到了老船夫死前的一切,翠翠因此明白了祖父活时所不提及的许多事。二佬的唱歌,顺顺大儿子的死,顺顺父子对于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妆奁,诱惑傩送二佬,二佬既记忆着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的理会,又被逼着接受那座碾坊,心思还在渡船,因此赌气下行。祖父的死因,又如何和翠翠有关……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情,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情弄明白后,哭了一个晚上。
翠翠终于独自守在渡口,等待傩送的归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起来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欣赏与评析”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是要在小说、散文的世界里构建一个属于他的特异的“湘西世界”。而《边城》是他的“湘西世界”的灵魂。
沈从文一生以“乡下人”自称。他一再说:“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他对一切事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乡下人因为从小飘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寒,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像,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因而,他虽然身在大都市,但是,湘西对他来说,是一个辽远、深藏的但永恒的精神寄托。汪曾祺说过:“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萃的大城。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的笔打出一个天下。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正像评论讲的那样,“沈从文写《边城》时心里怀着不可言说的温暖”,“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这种“温暖”和“痛惜的怀旧”都来自于他对“边城”的特殊情怀。
进入《边城》,首先震撼读者的是他的不经意的、淡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诗意的笔触点染下的边城不是通常的乡土小说里的贫瘠、荒蛮的象征,而是悠然自得的桃源。在《边城》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原始美的少女在青山、翠竹、绿水之间的嬉戏、惆怅、期待;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坚忍的沉默和对生命的热爱,两个率性豪爽的少年的热烈的爱和憎;以及由这些人组成的一个充满了爱,又弥漫着无限怅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