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655400000002

第2章 往投北海识君郎

书接上回

既然已经定下了入北海城与孔融谈判的人选,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容易多了。田辰和纪冷回家收拾了一些所谓的东西,虽然俩穷小子也没什么可以收拾的。然后,两人便踏上了从此给他们巨大改变的未知前路,同管亥以及近十万流浪百姓一起,向着北海郡进发了。

实际上,田辰本不想趟这摊浑水,但后世信佛的他,只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且这可是近十万人啊。田辰实在不忍这些人命,在自己眼前葬送。

乱世中人,特别是这些背负叛乱之名的穷苦百姓,基本没有什么特别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最想要的,莫过于能够活下去。管亥给他们描绘了一个更好的前途,自然没有什么人反对。况且,入城这么危险的事情,也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去做,而是管亥的乡邻小弟。

这个看起来像是个猎户的年青人,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却更像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他轻易不说话,多数时间都是耐心的在听着大家诉苦,脸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不过却每每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对众人的怜悯和担忧。

实际上田辰是不知道该和这些百姓谈论什么,毕竟他穿越到现在的时间太短,除了后世的一些对历史的记忆,他也没什么可以同这些人聊的。不过,他与纪冷以及管亥和其手下会经常的沟通。而田辰只用简单的历史知识,就能透彻的解析黄巾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这也让管亥等人心悦诚服,对于田辰也慢慢变得言听计从。

青州北海郡,约等于后世的山东省东营市及潍坊市的一部分。北靠渤海湾,南接琅琊郡,东邻东莱,西连齐都,扼齐鲁中心地带,乃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北海太守,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嫡系子孙孔融,其父乃泰山都尉孔宙。

自从年初讨董联盟解体后,孔融率领本部兵马退回北海,一直从事着安民的工作。作为正统君子的代表人物,孔融对于治下百姓多优容宽待,休养生息。北海郡也成为黄巾之乱后,少有的民生恢复较快的地方。因此地靠海,煮盐业非常发达,故而这里的富庶也是青州一地数得上的。

不过,现在的孔融可不轻松。因为城外来了十万黄巾残余,密密麻麻,数不胜数。虽不曾动武,却也令孔融及城内人心惶惶。

说起来,管亥手下真正能够动用的所谓精锐,也不过数千人,其余皆为滥竽充数的百姓。但是北海一郡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万人,而北海城内才五万多人,孔融的兵马仅只寥寥三千之数。面对如此多的黄巾贼众,孔融若不害怕,那才怪了呢。

但是,令孔融没想到的是,城外的黄巾似乎没有敌意,反而先使人前来,主动要求招安归顺。这可令孔融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此时的孔融正召集手下文武在太守府议事,商量如何对付眼前的困局。

武将多要战,文官多主和,一时间沸沸扬扬,始终没有一个最终决定。

此时,府外有人通报,说有一名大汉求见。孔融听罢,也想重整一下思绪,就命来人觐见。

不多时,一名精壮大汉走入厅堂之中,只见其身高八尺,穿戴盔甲,英气逼人。

只见来人拱手对孔融道,“某乃东莱太史慈,闻北海有难,特奉家母之命前来相助。”

孔融闻之大喜,起身道,“原来是太史子义啊,快快请坐。”

太史慈却并不入席,拱手正色道,“某感府君助母之恩,今来此处相扶,还请府君下令。”

孔融听罢,面色稍缓,沉声道,“吾也为城外黄巾之事,正与众人商议,只是目前尚无定论。”

太史慈朗声道,“若府君信得过,某愿单枪匹马出城求援,待得援兵到此,两下夹击,定能使贼众溃散,北海之围自解。”

孔融摆了摆手道,“子义误会了。如今看城外黄巾,并无敌意,且已派人送信,欲求招安。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些黄巾也是大汉子民,吾亦不想多造杀戮。只是他们人数众多,又不知其招安之心是真是假,故而在此商议。”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主簿王修忽然道,“大人,在下有一想法,不知当讲否。”

孔融连忙道,“叔治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多说两句,王修其人。王修,原名王脩,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今山东昌乐)。三国志记载,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王修忠贞,足以矫俗。这个人可是连曹操都认可的正人君子。在袁谭败亡后,所有人都巴不得和袁氏划清界限,但是王修却向曹操说道,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曹操嘉许之。后成为魏国第一任大司农郎中令,位至九卿。可见王修不光德守操行让人敬佩,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好了,书归正传。

王修起身拱手道,“府君,今黄巾围城,又欲招安,虚实难辨。不妨派人前往伪许之,着其以质入城而谈。若其同意,则可息兵止战,不必生灵涂炭;若其不许,便知彼方心意不诚也。”

孔融想了想道,“却不知,何人敢当此任?”

这时,太史慈拱手道,“若府君信得过在下,某愿前往。”

孔融大喜道,“既如此,本府替北海百姓,多谢子义大恩了。”

太史慈朗声道,“不敢当府君谬赞。在下还有一请,若是黄巾背义,某便直接杀出重围,前往别处求援,不知可否?”

孔融应声道,“若真如此,烦劳子义往平原而去,延请平原令刘备,率兵前来解围。”

太史慈拱手应诺,自去准备了。

话分两头,不说北海城内如何动作,只说城外的黄巾大营。说是大营,其实在田辰这个外行人看来都是漏洞百出,更何况熟读兵书的纪冷了。

此时的纪冷,皱着眉头看着所谓的中军大营,心中不免有些好笑,但是当着管亥的面,还是强忍着没表现出来。但管亥又不傻,早就感觉到了纪冷的不屑,尴尬的道,“连山啊,实不相瞒,某手下这些人,基本都大字不识,更何况研读兵法了。平日里习惯了松松垮垮,要不是有这近十万百姓的声势,别说打仗了,就是打劫都费劲,呵呵。”

纪冷和田辰听了管亥的大实话,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为了不让管亥太过没面子,田辰收了笑道,“管大哥,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连山熟通兵事,不如让他来从这些人里重新挑选精壮,另组一军,这样既能保全百姓,也不至于交战时一击即溃。”

管亥听罢大喜,道,“连山若真能如此,善莫大焉。这样,从今日起,练兵行阵之事就交给连山了。某便做一个撒手掌柜,也乐得清闲。”停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道,“连山放心,这些人若是有不听号令的,尽管来找吾。汝以后大可以吾之名号令全军。”

纪冷听到管亥这么说,心中感动不已。果然,这还是他从小仰慕的那个义薄云天的管亥大哥。纪冷站起身,朝管亥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小弟谨遵管大哥号令!”

管亥则扶起纪冷道,“吾等兄弟,哪来这么多的礼节,放手去干吧。”

田辰看着两人,特别是管亥的表现,不觉有些恍然。乱世之中,若欲称霸一方,没有兵是万万不行的。可如今,管亥如此洒脱的就把军权交了出去,不得不让田辰敬佩不已。

说话间,有人来报,言营外有敌将挑战。三人听到这个,全都蒙圈了,难道己方的诚意还不够吗?

管亥有点怒了,大声道,“取某盔甲来,老子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还是田辰先稳住了情绪,阻拦道,“且慢。”然后转头问传令兵道,“敌方多少人马,领兵大将是谁?”

小兵支支吾吾的道,“只有一人,好像叫什么东莱太,哦对了,还有个史!”

这下纪冷都怒了,这叫啥事啊,P都说不清楚,还传令兵呢。“滚下去!”

小兵吓得忙不迭的跑出了帐篷,差点连鞋都掉了。

田辰也是硬压着火,不过他还是比较理智的,沉声道,“管大哥,咱们还是出去看看吧,别再发生什么误会。”

管亥和纪冷闻言点了点头,三人一起朝着营外走去。

待得三人来到营门,举目而望,只见大约五十步开外,一员大将于马上傲然而坐,一股子气势让三人距离这么远都能感受的到。

管亥和纪冷并不知道这是谁,但田辰却从传令小兵的口中了解了一个大概。他对管亥说道,“管大哥,吾观其人并无恶意,待某上前与之交涉,请诸人稍等。”

管亥和纪冷看着自信的田辰,相顾一看。管亥语重心长的道,“博远且去,万事小心。”

田辰点了点头,继而把腰刀摘下,交予纪冷,然后便轻松的向着对面大将走去。

实际上,这员大将不是旁人,正是东莱太史慈。可他并不知道,由于自身的气势太盛,把个小兵吓得没听清楚自己的话。现在看到一个年青人朝着自己走过来,而且还先解下了武器,说明没有恶意,故而也就放松了戒备之心。

等到年青人来到跟前,只见其容貌一般,并无特点,但双眼却一片清明,并无狡诈之色。

年青人先施礼道,“齐都田辰,见过太史将军。”

太史慈观察了一下田辰,然后下马,朗声道,“某观汝并非黄巾之人,奈何屈身事贼。”

田辰平静的回答道,“不瞒将军,吾从未参与黄巾之事。今只为这些误入歧途的百姓,而求于孔北海,请孔府君可怜这十万百姓,予以收留,吾等并无其他非分之想。”

太史慈闻言,点头道,“吾奉孔北海之命,前来与尔等协商。不知汝可做主否?”

田辰呵呵一笑道,“既如此,在下愿与将军进城,面见太守大人,具体交涉诏安之事。”

太史慈现在对眼前这个年青人忽然有了些好感,因为田辰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的紧张害怕,反而是坦坦荡荡,轻轻松松。

“好!有胆色。”太史慈朗声道,“既如此,某便在此等汝回去骑马。”

田辰听罢,面色一红,尴尬的道,“小弟,小弟~~不会骑马~”

太史慈闻言,更觉得这个小子可爱了,洒然一笑道,“无妨。某与小兄弟一起步行入城便可。”不是太史慈矫情,不愿意带田辰骑自己的马,只是感觉这孩子恐怕骑上去也会害怕,所以干脆就想和田辰走一段路算了。

无形当中,两人的称呼都发生了改变,只是他们都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田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道,“请子义大哥稍待,小弟和他们说一声。”

太史慈点了点头,未曾言语。

田辰这才快步回到管亥和纪冷身旁,把情况一说。虽然管亥还是有些担心,可想了想身后那些可怜的百姓,也就没法阻拦了。不过,管亥还是郑重的道,“博远,这十万百姓的生死,就交予君手中了,若真能如愿,吾当向博远叩首而谢。”

田辰忙不迭的道,“管大哥言重了。小弟自当尽力。”转而又对纪冷道,“连山一定要帮管大哥稳住众人,吾此去快则一个时辰,慢则两个时辰,必定会有结果。事若成,则万般皆好;事若不成,请连山辅佐管大哥尽快离开此地,东进东莱郡,此处远离中原,隔绝诸侯,可保暂时无忧。”

纪冷听罢,郑重的点了点头。

田辰也不再耽搁时间,拿好昨天刚刚统计完成的人口账册,塞到自己那个装祖传铜盒的布包内,这才冲管亥和纪冷一拱手,转身走了。

管亥和纪冷,看着田辰离去的背影,突然产生了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感觉。当然,这是田辰感觉不到的。

此时的田辰,已经同太史慈会合,两人肩并肩的朝着北海城走去。路上的二人聊的很是投机,从家乡土产,到时局政治,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作为有着两千年见识的田辰,想忽悠太史慈,简直是易如反掌。特别对于太史慈准备要南下投奔刘繇一事,田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使得太史慈对于南下之事,产生了些许的动摇。

就这样,两人边聊边走,不多久便来到了北海城外。

城上的守军,看到太史慈回来,急忙开门,二人没费多少周折,就进了城,直奔太守府而来。

及至太守府门前,太史慈先进去复命,而田辰则在门外忐忑的等待着,心中不禁有些紧张。因为,这孔融算是他穿越而来后,真正遇到的第一个诸侯。虽然田辰很清楚,孔融没有争霸之心,而且不久便归于傀儡的朝廷中,最后落得个被曹操杀害,连骨肉都未曾幸免的悲惨下场。但不代表田辰本人,对于这个孔圣人之后,莫名的敬佩感。

所以,田辰暗暗决定,若是能够投入北海,自己要想办法帮助孔融,至少也让他不会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不多时,府内有两名卫兵出来,先是搜了田辰的身,然后又把田辰所带的布包仔细检查了一下,再由其中一人拿着,这才让田辰进入了太守府中。

而田辰即将要面对的,则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惊天之事,也从这一刻开始,田辰的生命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此正是:身负十万百姓命,苦寻一方桃园境。本无平乱济世能,只为豪杰真性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裂土开疆

    裂土开疆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老陈突然穿越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被裹挟成了流寇。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究竟是生对了地方重要,还是他本身的能力重要?鼎何惧之,夫当如斯乎,举之!天下四野,夫当一力乎,擎之!一个连古代话都听不懂的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能走到哪一步?
  • 带着系统来大唐

    带着系统来大唐

    大唐开元年,这是一个本应该带领华夏开始冲向巅峰的时期,可结局却是安史之乱。皇帝李隆基,大唐第四次玄武门之变的主角,开元年间,他带领大唐抵御住吐蕃、突厥、契丹所有外邦。可最后又因他而让大唐一蹶不振,是武惠妃的原因,还是杨贵妃的原因?不,有一个女人的生死才是关键。知道历史的李易来到了开元二年,他想看到一个繁荣的大唐,那么改变,就从灞水畔的一个庄子开始。开元盛世几流传,铁血边关将不还。沙场刀光心未灭,城池箭雨血难寒。男儿一怒天为暗,弱女千愁地有晗。流水潺潺说壮志,青山历历誓成峦。
  • 历史校正官

    历史校正官

    时空监察局某项实验导致不同时空的历史发生混乱。秦始皇死在荆轲手上,李白是个白痴什么也写不出来,潘金莲原本是贞洁烈女?!历史校正官的工作,要做的就是把历史拨回正轨。然而……历史必须是这样的吗?
  • 汉瓦

    汉瓦

    曾经强盛无比的汉帝国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曾经铸就辉煌的汉民族也将沦入黑暗深渊,乱世的帷幕徐徐拉开,这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悲情的时代……以我之血,荐轩辕之魂,护我大汉万千黎庶!以我之躯,化秦砖汉瓦,筑我华夏万里长城!我是刘泽,我来了,这是我的故事:看屌丝如何逆袭三国!一千人心中便有一千个三国,老风的笔下,也许写不出最完美的三国,但绝对不会是让大家失望的三国。以煌煌片瓦,在汉墟之中,重塑一个汉末中国梦。PS:新书《最后的三国》已开坑,欢迎书友们来吐槽拍砖!
  • 惊天逆转

    惊天逆转

    五岁生母被迫自杀,八岁登基,直至今日他已做了十二年的傀儡皇帝!甚至护不了自己的忠臣和爱妃!满朝文武过半是首辅的人,就连后宫也被太后和皇后把持!但是,他说,这天下是大陈国的天下,这天下姓文,不姓晋!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实现这惊天的大逆转!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才突然发现,从一开这就是一个惊天的大阴谋!所有的一切,早就落入了他人的圈套之中!
热门推荐
  •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有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自己最大的麦穗时,他却没能摘下,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于是,在患得患失中,我们不断地在寻寻觅觅,却最终给自己人生留下不少遗感。
  • 醉枕红尘

    醉枕红尘

    即创世元灵创宇宙,鸿钧得鸿蒙紫气,命大弟子盘古开天辟地,便有红尘世界,自古无论神、仙、魔、妖、人,有生灵便有争斗,便有权势,便有死伤,东皇帝君龙腾陨落后,灵魂不灭在内宇宙创了红尘世界游戏系统,便有此醉枕,一睡便可笑傲红尘。
  • 黄巾

    黄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间河的渔翁随手将白宇扔进了汉末的乱世之中。且看一个被渔翁摘去了历史记忆的现代人如何跟随着一场黄巾起义把历史闹个天翻地覆。
  • 穿越之异界英雄联盟

    穿越之异界英雄联盟

    苏夜本为华夏一代剑皇,后因取得一神异水晶遭到强者击杀,灵魂不甘穿越到东陵帝国小皇子身上,最终获得英雄召唤器,从此一战天下。
  • 我就是要追丘比特

    我就是要追丘比特

    人过了30岁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就不要浪费时间了。既然决定去追,就勇敢去追。
  • 父辈半生

    父辈半生

    我的父亲叫王永坤,和爷爷在外打工的时候,爷爷不幸因工去世,回到家的父亲在给爷爷处理丧事的时候,认识了母亲一家人,一见钟情的父母就此结婚。父亲因受覃家爷爷的影响前去参军,可两次未能如愿,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哥哥王俊身上,可惜天意弄人,由于父辈们的无知,病急乱投医葬送了哥哥一生的梦想,哥哥知情后与家人闹起来矛盾。05年父亲因操劳过度,患病去世,哥哥远在北京实习,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成了一辈子的遗憾,由于母亲改嫁,哥哥愤恨之余带着我到上海打拼,历经六年默默无闻的艰苦生活,终将我送上大学,得以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 圣御六界

    圣御六界

    六界本该是我的,可惜仙劫降临,我道身被毁,陨落在人间,等待有缘人接受我的衣钵。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nabo)王朝即是契丹王朝。捺钵是契丹贯穿始终的宫廷政治形态和生活方式。王朝二百零八年历史,捺钵文化始终未改。契丹建有五座京城,没有一座是真正意义的国都。帝国的心脏是捺钵行营,捺钵所在就是皇帝行在。春水秋山坐冬议夏,一年四季一座赫赫皇廷和它数万扈从的庞大队伍,不停地蜿蜒游走在广阔的田野天地之间。捺钵起源于游牧,升华为皇族特权。本书就是描述在这座游走的皇廷统治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和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