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13800000035

第35章 李嘉诚 香港商界的一个传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也许是整个香港知名度最高的商人。他的创业经历是很多人效仿的楷模,他的眼光和勇气达到了很多商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从学徒到华人首富,他走过了很多路,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他有着高超的理财技巧,但真正成就他的,还是那崇高的品德、宽广的胸怀以及富不忘国的境界。他就是李嘉诚。

少年怀大志

1940年,李嘉诚随着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了香港,那一年,李嘉诚仅仅14岁。

李嘉诚的父亲原本是一名教师,但到了香港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投靠舅父。可没多长时间,李嘉诚的父亲便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在临终的时候,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只是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看到即将逝去的父亲,李嘉诚说出了对父亲的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之后,作为家中长子的李嘉诚只能放弃自己的学业,开始找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母亲希望他能够进入到舅父的钟表公司至少可以学习一门手艺。但李嘉诚不想依赖别人,他想出去闯闯。几经周折之后,李嘉诚在茶楼找到了一份跑堂的工作。舅父送给李嘉诚一个小闹钟,好让他把握好每天早起的时间。通过这件事,舅舅不再怀疑外甥的谋生能力,但还不敢预料李嘉诚的未来。此时的李嘉诚,没有考虑想太多自己的未来,他最现实的事实就是做好眼前的这份工作,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弟妹。为了能够认真上班,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十分钟,而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近。

茶楼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三教九流的人群中,李嘉诚开始揣摩茶客的籍贯、职业和性格等,然后寻找机会进行验证。后来他又试着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慢慢地,他在赢得了顾客好感的同时,也训练出了一套自己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本事。

后来,李嘉诚把在茶楼学到的这套本领还运用在了他的生意场上,让他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要,驾驭客户心理。

茶楼的工作虽然能够养活一家人,但却让李嘉诚看不到前途,于是他辞职进了舅父的公司。当初拒绝舅父,是不想受到他的恩惠,而如今自己是在社会上闯荡和磨炼过的人,可以为舅父做点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了。李嘉诚为了能更快更好地学会装配和修理钟表,他每天利用工作的空隙,一有空就跟着师傅学艺,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各种型号钟表装配和修理。

在舅父公司上班的时候,李嘉诚除了正常的上班外,还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完中学的课程。在他的心中,一直渴望着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情来,而这都需要知识的积累。

尽管李嘉诚有着十分强烈的求知欲,可却为买教材的事情发了愁,因为他微薄的薪水要维持全家的生活,还得保证弟妹读书的学费。为此,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购买旧教材。李嘉诚抽出一点点钱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后又卖给了旧书店,然后再买新的旧教材。年少的李嘉诚在工作之余,只要一有时间就躲在小书房里看书,他通过学习不断了解外面的世界。年轻时期的李嘉诚表面上看起来很谦逊,可内心却很好强,他利用一切时间努力学习,同事们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在那刻苦钻研。同事们保持着原状,而他却在不停地进步。后来李嘉诚回忆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羽翼的成长

在舅父的公司里虽然收入稳定,工作环境也好,但李嘉诚不想一直依靠在舅父的羽翼下生活,他要学习谋生的本领,做属于自己的大事业。舅父支持李嘉诚的想法,因为他知道,依照李嘉诚的性格,走上这一步是迟早的事情。于是,李嘉诚到一个五金厂做了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进入五金厂后,这个厂子的业务就蒸蒸日上,老板异常高兴,在员工面前称李嘉诚为工厂的第一功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把厂子打开局面,就想要跳槽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级加薪,但他仍没有回心转意。

李嘉诚放弃已经看似很有前途的职业,到了一家塑胶制造公司。在当时人眼中,这只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但李嘉诚有自己的想法。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后来,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的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在辞职的时候,李嘉诚向五金厂的老板建议:五金行业应该审时度势,要么转行,要么就调整生产门类,尽量与塑胶制品避开,塑胶虽然用途广泛,但依然不可能替代一切金属制品。一年之后,这家五金厂转型生产锁具,让这家一度接近倒闭的工厂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加入到塑胶公司仅仅一年的时间,李嘉诚就超越了公司的另外6个推销员。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手,老板拿出的财务统计结果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之后,李嘉诚又晋身为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无外乎两点:勤奋和责任。当他的同事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对于打工,李嘉诚绝不是把它视为赚钱糊口的手段,而是当成自己事业来做。

长江危机

经过塑胶厂的历练,李嘉诚开始相信:如果自己能够自立门户,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1950年,二十岁的李嘉诚辞去了总经理一职,开始尝试自主创业。李嘉诚的创业资本仅仅有5万港元,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借来的。从辞职的那一天起,李嘉诚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工厂的名字,最后确定为“长江”。简单的名字却有着深刻的寓意: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李嘉诚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而不是挂在嘴上。

破旧的厂房,过时的机器,没有经验的工人,在这种条件下,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挂牌成立了。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将会成为香港塑胶界的泰斗。在最初的时候,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他租了一间破旧的阁楼,既是长江的办公室,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之所。李嘉诚既是老板,还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

经历过最初的困难后,李嘉诚工厂收到的订单开始越来越多,而李嘉诚也只顾着不停地出货,直到一天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不合格,要求退货。此时的李嘉诚才开始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过急躁了。而此时,李嘉诚手中还有一把的订单,客户还打电话要求催货,延迟交货就要罚款,而靠着这些老式的机器质量又难以保证。李嘉诚一时间没有了主意。

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银行在得知李嘉诚的塑胶厂陷入危机的时候,立即派来职员催促还贷。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的李嘉诚只好强颜欢笑,恳请银行延后还款期限。一时间,长江塑胶厂处于被清盘的边缘。

在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李嘉诚深切感受到了自己的错误。为此,他决心坦然面对现实,用自己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名声。

在几番努力之后,李嘉诚有了一定的流动资金,偿还了紧急的债务,同时加紧了对工人的培训,又购置了新式设备,产品的质量一下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些在困难时期被裁掉的员工也回来上班了,李嘉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从有限的资金中补发了他们离厂的工资。

这是在长江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经过这件事后,李嘉诚完成了从小商小贩到大商人气度的转变。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嘉诚养成了自己一生的理财习惯:稳健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不忘稳健。

经过上次的风波,李嘉诚塑胶厂有了长足的发展,订单不断,在同行中也有了一席之地。就在这一切大好的时刻,李嘉诚陷入了深思。香港的塑胶以及玩具厂已经有了三百多家,李嘉诚的长江只是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除了同行,谁会关注这个“长江塑胶厂”呢?对此,李嘉诚感到不满且忧虑。

在事业起色后,李嘉诚没有像一些中小企业老板那样享乐,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后,他还有一门必须课,那就是临睡前翻看杂志。他订购的杂志都是经济类的,他也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一个夜晚,李嘉诚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了: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同在黑夜里看到了亮光,他兴奋不已。

几个星期之后,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里,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里,都能看得到塑胶花的影子。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长江塑胶厂顿时蜚声香港业界。

天空才是极限

塑胶市场不是李嘉诚的最终极限,在长江实现飞跃之后,李嘉诚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房地产。在香港股市的暴利时期,他丝毫不为炒股的高额利润所动,坚持自己的发展思路。那时的房地产商人,往往将用户缴纳的楼房首期(款)以及物业抵押获得的银行贷款,全额投放到股市,大炒股票,以求牟取比房地产更优厚的利润,这种做法加大了房产开发的风险,后来爆发了香港著名的“银行挤兑风波”,终使那些铤而走险的商人遭到了经济规律的惩罚。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时局动荡,香港人心浮动,许多有钱的人士纷纷移民,并抛售物业,结果,使得香港整个房地产市场立刻陷入低迷。当时,李嘉诚也在房地产市场拥有多处物业。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继续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投入资金。李嘉诚公开宣称:“你们大拍卖!我来大收买!以后,有你们追悔莫及的那一天!”于是,他以低廉价格一座接一座地买进大楼,还趁建筑材料疲软之时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到了70年代初期,香港地价再度回升,房价迅速上涨。而此时的李嘉诚已经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大楼和厂房,不久即全部出售,利润成倍增长。就这样,李嘉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最后成为这次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

在商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如果80%的人都发现有利润可赚,你就不要掺和进去,因为已经没有利润可赚了;如果20%的人发展其中有利可图,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加努力的代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功;如果只有5%的人看到其中的商机,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大赚一笔了。

李嘉诚过人的眼光和勇气在房地产行业中显露无遗。

进入到了21世纪,随着网络热潮的兴趣,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了。当盖茨以数百亿美元的身价成为全球首富,亚洲的经济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在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香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那些靠地产、航运、港口致富的传统型富豪,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

事实上,李嘉诚能从白手起家发展成巨富,是有着极强学习能力的。他时刻关注着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把握着科技进步对现代商业的影响。所以,在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试图在香港发展数码港的时候,李嘉诚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

1999年10月,李泽钜宣布通过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来共同投资网络。最初定下的方向是综合性门户网站,投资额是人意想不到的10亿美元。李嘉诚父子不仅在传统行业做得风生水起,而且一直跟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

自2000年开始,被奉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不再以地产商或其他类似的面目出现,而是开始了其商旅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这一次,他摇身一变成了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李嘉诚说:“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这就是李嘉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跟随时代发展的商业楷模。

我的心一直属于祖国

李嘉诚作为商人的优秀代表,如果能够选择一个问题去询问李嘉诚,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当然,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几乎每个人都渴望着成功,尤其是像李嘉诚那样的成功。

然而,李嘉诚却只是说:“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是一个商人。”这就是一个成功者最想说的话。

自古以来,为富不仁是很多人对商人不变的评价。人们羡慕那些商业成功的人,但人们更加钦佩那些内心富贵的人。如果说创造财富是对一个人智力和勇气的考验,那奉献出自己的财富更是彰显一个人品格的最佳途径。对于李嘉诚来说,他最大的荣耀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把挣到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李嘉诚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他的心属于中国,属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大学的投资已过31亿港元(包括长江商学院)。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界亚洲运动会。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

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在已在北京 上海 广州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8年5月十九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

……

20世纪80年代,拥有雄厚财力的李嘉诚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命名为“李嘉诚基金会”。到了2010年,这个基金会已经捐出及承诺款项达到113亿港元。李嘉诚有过少年失学之痛,因此十分重视教育投资。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自己也曾与肺结核奋战多年则使得他关注起了医疗。为此,李嘉诚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

在李嘉诚的眼里,慈善并非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一件真正付出时间去做的事情。慈善也是一个真正商人需要担当的责任。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同类推荐
  • 好口碑·得天下

    好口碑·得天下

    好口碑是个人信用的金招牌,可以在人生途中助你一臂之力;好口碑是事业发展的通行证,能够在成功路上让你事半功倍。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讲述口碑对人生的重要影响,以帮助读者认识好口碑的重要意义;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从端正品行、吃亏是福、克服私欲、展示自我、勤奋实干五方面讲述怎样树立自己的好口碑,告诉读者很多简单易行的树立好口碑的方法与技巧;第七至第十一章,分别从从交际、爱情、职场、商场四个方面教给读者如何利用口碑,推进自己的事业,创造完美的生活。本书思维新颖丰富,对人极富启迪。
  •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去人多的地方捞世界

    这25个话题里的任何一个,都足以压垮我们,必须以拼命的方式,才能得到一个稍许满意的回答。海漂这些年,我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座城市里真实的存在着。我看见在求职公寓里,每天有人住进来又有人离开,在异乡永远没有落脚。我看见无数人经历多次求职失败,在坚持和放弃间不断徘徊。我看见了真正“道明寺”级别的富二代的生活,我明白世间并不存在真正公平。我在工作中结识了乐天派好朋友璐璐,却看见她闪婚闪离背后的无奈。我目睹了凤凰男刘志刚从矿工到程序员角色的转换,在重重压力下克服困买房安家。还有,同事偷拿公款被抓,我倾听他离开上海前对欲望的解读。
  • 佛悟人生

    佛悟人生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如何揭穿他的谎言、看透他的内心、透视所有伪装、读懂他的真实意图?《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全面系统阐述了窥破人际关系的秘密,教你掌握比说话更高效的沟通技巧,向你展示如何从身体语言来彻底地解读一个人……
  • 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

    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

    慎独,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修身概念,被历代有德君子推崇。顾名思义,慎独是指谨慎地审视自己、检讨自己、对待自己,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懂得自律,让一切行为符合道德,不违背原则。慎独是对生命的呵护和珍重。正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如此宝贵,我们才需要时刻保证它的质量。慎独,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伟大修炼。《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适合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猎魔之心

    猎魔之心

    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你可还拥有自己的信念?一场大火,夺走了一个少年唯一的亲人;一次探险,少年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新的朋友,新的家人,新的恋人,少年在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同时,又有什么阴谋在暗自酝酿……
  • 还我一个经典

    还我一个经典

    网络游戏的泛滥年代的一丝曙光。。。。
  • 桃花灼灼情缘未了

    桃花灼灼情缘未了

    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一段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当京城第一大美人苏婳儿和战魂王爷南宫策相遇时,一眼一万年,初见时命运的齿轮不断转动着,可歌可泣的感情,又该如何续写下去?
  • 道余录

    道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域之星球领主

    异域之星球领主

    因为一次意外身不由己的穿越,使他被迫降临到一个陌生的星球,并且在一个低位面的环境下生存,经过努力得到改变之时,家园却遭受异族及其走狗侵犯,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战胜来犯之敌,自己也成功荣膺成为星际领主。
  • 晦暗世界

    晦暗世界

    一款诉说着文明末路、时代悲哀的网游,它的出现无疑唤起大多数人的本心,而灰色的城市里…玩家一个个出现时…他们发现…这不是简单的游戏而已…而是里世界…血腥恐怖的本性淋漓尽致…那…为什么会送玩家去呢…
  • 萌动的蠢蠢动

    萌动的蠢蠢动

    蓝黑色的天轻风吹斜柳牡丹花成片耀阳抚半庞抬手贴额前萌动的罪恶,蠢蠢欲动的野望在指尖画出的圈圈里徜徉!断隔在秋水,折枝,折之
  • 永嘉不渡

    永嘉不渡

    晋末八王之乱,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相争至最终被刘曜,石勒撷取了胜利成果,造成了永嘉之乱。如今,一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研究生魂穿江统之子江虨他仰天长呼:这算什么穿越龙傲天,天选之子啊?!!为了不使永嘉之乱再度发生,他,他,只能殚精竭虑世界,会因此而改变吗?
  • 集相

    集相

    江南小镇的童年幻影,拾起今朝的一朵花,看透三生的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