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5000000010

第10章

农业科学家贾思勰

贾思勰是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南北朝时代北魏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山东益都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他的祖上并不只是那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农民,在劳作的同时,还喜欢读书、学习,特别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这些都无形之中在贾思勰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不十分富裕的家中却拥有大量藏书,使贾思勰能够从中摄取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的贾思勰,开始走上仕途。他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中年以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亲自从事养羊、种庄稼等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在经营农牧业的过程中,他对农业生产也有了亲身体会。在遇到问题时,他还时常到各地向有经验的农夫请教。

有一次,贾思勰养的二百多头羊因为饲料不足,不到一年就饿死了一大半。事后他想,下次我事先种上20亩大豆,这下准备的饲料应该足够多了。这样,他又养了一群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羊又死了许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就在这时,有人告诉贾思勰,在百里之外有一位养羊的能手,也许能帮助他。贾思勰立刻找到这位老羊倌,向他请教。老羊倌在仔细询问了贾思勰养羊的情况后,找到了羊死亡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贾思勰随便把饲料扔在羊圈里,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也都在上面。羊虽然不会说话,可羊是不肯吃这种饲料的,于是就饿死了。贾思勰又在老羊倌家里住了好多天,认真观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学习了老羊倌一套丰富的养羊经验。回去后,就按照这些养羊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贾思勰又陆续到过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贾思勰都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生产经验。比如: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让牛羊在上面踩过一遍,七月份翻地后,茅草才会死去;长得饱满的、颜色纯正的穗子,一般是首选的种子类型,把它们割下来,高高挂起,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脱下粒来播种,庄稼长势才好;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环境,要选不同的作物种类。例如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得选用茎杆坚强的品种;而温暖潮湿的低地种谷子,就得选用生长旺盛产最高的品种。贾思勰在探索、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许多丰富的生产经验。

贾思勰为什么会对农业生产经验如此感兴趣呢?因为他认识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国家能否强盛起来,几乎决定于君主是否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依靠提高政府官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总结当时的经验,研究前人的成果。大约在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请教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亲身实践后的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说《齐民要术》是巨著,是因为该书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七万字,注释约四万字。另外,书前还各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在“序”中,贾思勰广泛摘录圣明的君主,贤明的宰相以及有识之士等重视农业生产,从而国富民强的事例。《齐民要术》论述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既包括各类农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染料作物、香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等田间作物,也包括水生植物、蔬菜、瓜果、实用木材等等,就连养猪、养鸡、制造酱醋等农副产品,也都有详细说明。可以说,《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真实的详细史料。

《齐民要术》的内容和贾思勰的贡献,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齐民要术》的最大成就,是使我国的农业科学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理论,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归划。在这部书里,贾思勰对当时各种农作物,从初始的开荒耕种及生产前的各样准备,到生产后的加工、酿造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

比如,对农作物进行分类;分析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多种因素;针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生长能力?同时贾思勰在这本书里还论述了种植学、林学以及多种动物的养殖学。应该说,《齐民要术》内容异常丰富,结构极其严谨,论述有理有据,并与实践紧密结合。贾思勰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农业科学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就是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齐民要术》提出种子的优劣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书中共记录各类种子八十多个品种,按照成熟期,植株高度和产量、质量,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等多种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说明了如何保持种子的纯度,种子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哪些,如何做,才能保证播种下去的种子能发育完好,并长出茁壮健康的幼苗。更为可贵的是,贾思勰看到了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这一辩证规律,描述了环境在生物的存活和生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生物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人工杂交,人工选择及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对于种植蔬菜、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的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作了说明。至今,我们仍然采用其中的许多方法。

贾思勰在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他所生活实践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多风旱”。在《齐民要术》中详细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在书中,他还规范了耕、耙、耱等基本耕作方式,并与各种技术环节巧妙结合,在理论上说清道理和意义。另外,他还提出以轮换作物品种的办法恢复提高土壤肥力,还出现了绿肥植物的栽培及轮作套种的方式,明确提出农业生产的原理应是因地制宜。

《齐民要术》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书中用6篇记录了牛、马、鸡、鹅等家畜、家禽的饲养方法。对于畜力的使用,家畜的饲养,雌雄如何搭配才合适等问题,书中也都有描述。书中还有兽医处方48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提出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讲究卫生,以及积极配合防病治病等措施,直至今日,有的措施仍在采用。

农产品的加工、酿造、烹调、贮藏等技术也是《齐民要术》涉及的内容之一。从书中记载的酒、醋、酱、糖稀等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际经验。书中记载的蔬菜保存方法,至今在我国北方地区仍在使用。

《齐民要术》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植物生长发育和有关农业技术的观察资料。例如,书中说椒不耐寒,属于温暖季节的作物,因此越冬时要把它包起来。最可贵的是,书中记述了果树开花期于园中堆置乱草、生粪,漫烟防霜的重要经验。书中认为,如果雨过天晴,又刮西北风降温的话,那天晚上一定有霜。根据这一经验,人们可以提早做好预防准备,避免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贾思勰十分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在当时,他就能在书中把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依据一定的理论,从科学道理出发,描述多种经营的方法,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齐民要术》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农史学家称赞该书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结构体系。经济史学家认为该书也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经营指南,为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实际方法和途径。再有食品史学家认为该书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方法。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能得到各界史学家的高度评价,取得如此成功,是和他本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分不开的。他非常重视吸收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中,他引用的古书有一百五六十种。这些古书中有不少都失传了,幸亏贾思勰把其中一部分精华摘录下来,比如西汉时期的《胜之书》,《四民月令》等许多农学著作。贾思勰虽然十分重视前人的经验,可是并不迷信古书。例如《胜之书》中说,黍子的种植要稀一点。可贾思勰通过亲自实践发现,如果密植,棵虽然发得小些,但是籽粒匀称饱满,米色比较白,比稀植效果要好。于是在《齐民要术》一书中,他就纠正了《胜之书》的说法。

贾思勰不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同时还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积极向群众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获得了大量确切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书中很多知识的描述相当精确,如果不是亲自实践,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贾思勰这种不人云亦云的严谨治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这和当时社会追求名利,崇尚空谈的作风是迥然不同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表达了他济世救民、要求实行变革的政治态度。他认为,只有农业首先得到发展,国家才能富裕起来。他蔑视那些终日吃喝玩乐,不问百姓疾苦的达官贵族。贾思勰很有政治远见,在他看来,如果人民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日积月累,达到极点定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国家也就难以维持稳定的局面了。

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到的是:贾思勰不仅注意总结汉族人民的生产经验,同时还注意学习和吸收各兄弟民族的先进生产经验。例如书中关于畜牧方面的许多好方法,就是从兄弟民族学习来的。

《齐民要术》由于其内容广泛,记述丰富,内容详实,不仅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日本早在宽平年间(889~897),藤原估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其中已收录了《齐民要术》。欧洲学者也翻译出版了英、德文本的《齐民要术》。

总之,贾思勰本人尊重劳动,敬重劳动人民,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能把富国的根本放在农业上,这是很可贵的见解。他还拥有丰富的知识,通晓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将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不只靠空想,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优秀品质在他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得到了充分展示。《齐民要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聪明才智,为保留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称得上是一部不朽的、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学巨著。

伟大的博物医学家李时珍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古代,一直到19世纪以前,我国的科学文化,都是居于世界最前列的。

就医学而言,我国医药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而且内容十分丰富。在近代西医还没有发展起来以前,中医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它向外传播,在世界上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许多东方国家像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各国的古代医学,都明显地受到中医的影响。

在古代中医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有名的、杰出的医学家,有的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由于中医的理论体系独特,其他国家的文化与我国有很大差别,不易为外国人所理解。惟独中药学这门学问,其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其内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古代的中药学叫做本草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所以又称为博物学。

我国古代的博物学是世界闻名的。其中,明代的本草学家李时珍及其代表作《本草纲目》为世界科学界所推崇。英国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和鲁桂珍博士称李时珍为世界上“伟大的博物学家”,是博物学界的“无冕之王”;生物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引用李时珍著作的内容,并把它列入“古代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被世界科学界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伽利略等并列为科学界的伟人。

志在从医

李时珍是蕲州人,就是现在湖北省的蕲春县人。

他的父亲叫李言闻,又名李月池,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家中常有不少病人来求诊。李言闻在平时常上山采药,李时珍小时候也经常跟随父亲去采药,抓蚂蚱、蝴蝶,玩玩花草。

李言闻也很有学问,他不但收藏许多医药方面的书,还收集一些古代的经书。不仅如此,他自己还有著述,他的著作有《艾叶传》、《人参传》、《四诊发明》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李时珍从小就受到医药的熏陶。他同情那些被病魔折磨的患者,喜欢那些芬香的药草味,对做一个医生十分向往。当他看到患者经他父亲调治痊愈以后,自己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和羡慕。他渴望自己将来也能做一个济世救人的医生。

可是,李言闻却不这么想。他盼望李时珍能步入官场,为自己的家庭争得荣誉,所以从小就督促李时珍读书。儒家的“四书”、“五经”是必读的,有些还要求背诵烂熟。当时社会上实行的是科举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选择其中统治阶级认为优秀的人去做官。

尽管李时珍的志趣不在官场,而是在医药这门学问上,但他当时还很小,只是个刚刚懂事的孩子,他还不敢与父亲的命令拗抗,硬着头皮读下儒家那些经典著作。他天资聪颖,虽觉乏味,却也都记了下来,并且能灵活运用。

13岁那年,父亲带他到黄州参加考试,果然一试命中,得了个“秀才”。父亲十分高兴,更加起劲地督促他深入读书。可是李时珍却愈觉厌烦,也无心再深造了。他16~19岁曾两次到武昌参加中级水平的考试,都失败了。

就在这个时候,李时珍也得了骨蒸劳热病,发烧、咳嗽不止,人也日渐消瘦。他苦苦哀求父亲,不要再迫他读那些枯燥的八股文了,他愿做一名继承父业的医生。

父亲看到这般情景,也不忍心再迫逼他,只好答应他的要求。他一方面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亲自为儿子调理,一面安慰他。李时珍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不多久,病也痊愈了。

经过这一番曲折的经历,李时珍开始步入医药职业的行列了。

读书、实践与著书

自从得到父亲的谅解和同意之后,李时珍的心情就一天天好起来。他不喜欢四书五经,并不是不爱读书,而主要是那时候的读书目的不明确,觉得没有“奔头”。

现在,为了当一名为病人解除疾苦的医生,他拼命的读起书来了。他不但复习了以前读过的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其他能看到的书,其中包括小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寓言等等。

同类推荐
  • 救时宰相——张居正

    救时宰相——张居正

    本书为“青少年应知的历史贤臣”系列丛书之一。张居正是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该书介绍了他主政十余年的事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奄奄一息的明王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过程,并永垂千古,被后人永记。
  •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吴宇森传

    吴宇森传

    本书是吴宇森亲自授权撰写的中文传记,讲述了吴宇森从平民小子到国际大导演的奋斗经历,以简洁优美的笔调展现了吴宇森的生活历程和电影拍摄过程。书中内容都是吴宇森导演直接讲述、整理成文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众多著名人士作序并推荐,并附有周润发、牛春龙对吴宇森的评论文章。
  • 新世纪主持人成功书系:星路视点

    新世纪主持人成功书系:星路视点

    主持人在报道时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采访时的言谈得体,不卑不亢;在串联词中的连珠妙语,风趣幽默,这些外在的表现主要来自他的内才——聪颖、智慧和广博的知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具有驾驭节目的信心和能力,也才能在遇到各种意外紧急情况时仍然应对自若、从容镇定。节目主持人既是“杂家”,又要对自己主持的专业知识有更多的研究,成为这一节目知识的专家。本书详细介绍了成功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平事迹。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有人说她是小资的创始人,有人说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还有人说她是文坛的一朵奇葩,人性的洞察者。是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就像她笔下的文字,精彩、孤寂和低郁。她,就是花开花落、芳香隽永的张爱玲。《因为有爱,才会期待:重遇谜一样的张爱玲》笔触清丽,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张爱玲极富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闪婚甜如蜜

    闪婚甜如蜜

    新文已开,固定更新《道长今天追到上仙了吗》文案1:那天阳光热烈,她说:“结婚吗?先生。”一语成谶,两人的婚姻仓促。她以为这婚不过是掩人耳目,却没成想,老公对她恩爱两不疑。文案2一场蓄谋已久的意外,他以为他和她天人永隔。直到那天,他们在昏暗的楼道里相遇,他捡了她的高跟鞋。她乘着工作偷溜出去拿蛋糕,被他抓个现行。当她看清他的容颜时,怔住了。听说,肖氏CEO夫人死于一场意外。然而,现在,他的俊颜和家里小的那个如复刻一般。若说他们没关系,谁会信?番外文案:三年不见,他老公完全变了。曾经冷如冰,如今想方设法要将他留下。为了让她上车,他脸不红心不跳地扎了她车胎。为了让她留下,他当场撕了离婚协议书。为了让她留下,他囚禁了她…“墨予深,你这样做,我只会更恨你。”“恨吧,恨总比什么都没的好…”
  •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四川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四川

    本书介绍了天府33处绝色风景、巴蜀山水26处文化胜迹、18种西南风情,以及不可错过的8站重庆之旅。
  • 少年爱上我

    少年爱上我

    看着窗外的倾盆大雨,肖言希的思绪飞到半年前,也是在那天,他遇见了让他铭记一生的女孩——陈婉婷
  • 遇上你是我的上上签

    遇上你是我的上上签

    “唔,左边一点,对,就是那里。”“这里吗?”“不,再上去一点。”“啪”的一声,灯亮了。“大总裁,装一个灯泡都要那么久,你是不是不行了?”某总裁看了小人儿一眼,扑过去,说:“要不,你检验一下?”“唔,不要……”
  • 灵髑

    灵髑

    天道无常,人族难兴。秦风穿越到一个妖魔鬼怪的乱世,化身成为一盏青灯。恐惧,无奈,孤寂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感觉一月胜似一年,等不到尽头。人族中兴,秽土变迁,一点一滴都离不开秦风心中那份执念……
  • 江湖雁儿飞

    江湖雁儿飞

    雪衣剑客陆凭栏剑快如电,闻名江湖;名不见传的杜浩雁,人虽然长得漂亮,却有点愣愣的;为什么遇到危险的时候,却总是她救他……
  • 梦想的最终归宿
  • 校园时光恋恋不忘

    校园时光恋恋不忘

    从小一起长大穿过同一条裤子,我把你当哥们你居然多我有非分之想…
  • 允我再爱一次

    允我再爱一次

    当一切再次归于平静的时候,我开始怀念我曾拥有的,如果未来再给我一次机会,或许我会大声的告诉你我爱你。然而现在,我只能选择转身离开,我才能忘记伤痛,忘记爱与被爱的辛苦。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如此不平淡,只因为他的离开和你们的出现!
  • 成大事必备的做人心态

    成大事必备的做人心态

    一个人如何成大事?根据通行的回答,一般都能找出几种似乎较为满意的答案。当然,也可以寻找出另外的答案。本书则以“做人心态”为思考点,对此问题做出一些可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