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38500000004

第4章 什么是本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

本章主要介绍一个令人头疼的主题: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很多人看来,全部哲学就是在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前者错误,后者正确,再无其他;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实在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而且把一切哲学都扣上这两顶大帽子,也未免牵强附会,无聊至极。然而,真是这样吗?

哲学既然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整体看法,自然免不了要先回答一个问题:“世界是什么?”而由于世界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无法通过我们平常界定概念所用的归类定义法来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反思自己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也就是意识,通过考察我们的意识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我们意识到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一种意识,还是意识之外的一个世界呢”——这就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争的核心。这个争论的意义是很重大的,问题在于我们要理解双方的理由。

我们意识的变化,很多时候并不代表真实世界的变化,这让唯物主义者感到有理由认为:世界是有别于意识的另一类东西。

然而,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通过意识来把握这个世界,这让唯心主义者感到有理由认为:意识与这个世界的本原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甚至它们就应该是同一个东西。而且,就连唯物主义者也得承认,人的意识的力量是非常伟大的,能创造很多奇迹。那么,如果有一种比人的意识更伟大的意识,例如上帝或神,它为什么不能成为整个世界的本原和主宰呢?

接下来,本章假设了一场唯心主义者与唯物主义者的争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我们只能通过意识来感知”和“我们感知到的就是意识”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

一、怎样来回答“世界是什么”

上一章我们讲到“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无法通过像把“苹果”归入“植物”那种归类定义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就得另辟蹊径来给出一个答案。

而这条“蹊径”说起来也简单。的确,我们可以把苹果归入“植物”这一大类,然后通过苹果与其他植物比如梨子、香蕉等等的不同,来给出定义,说明“苹果是什么”。然而,“世界是什么”却不能这样来回答,因为“世界”已经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最高概括,它无所不包,因此只有一个,上面也再没有一个更大的“类”了。不过,世界虽然只有一个,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方式却不止一种:比如说,我们可以睁开眼睛去看它,看到眼前是白云红日;我们也可以闭上眼睛,只是想象它,想象周围是狂风暴雨。在这两种情形中,世界就向我们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就能发现“世界”的一些特点,从而使我们能够回答“世界是什么”——这虽然没有把世界归入一个更大的“类”,却起到了和归类法一样的对比说明作用。

比如,无论我闭上眼睛怎么想象周围是狂风暴雨,只要我一睁开眼睛,就不能不看到:其实周围还是白云红日。这就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相信,在我们的感觉能力处于正常状态时,我们所感知的那个世界——比如这个例子里的白云红日——才是真实的。这个真实世界的存在,并不受我们意识的影响——比如在这个例子里,当我睁开眼睛,不但发现此刻周围是白云红日,而且还发现我身上并没有打湿。这就说明:即使在刚才我闭上眼想象着周围是狂风暴雨的时候,真实的情况仍然是白云红日,这个真实的情况,从来没有因为我在意识中把它想象成什么样子而改变过。这种观点把很多人导向一种叫作“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因为他们接受这样的解释:这个真实的世界之所以不随我的意识而改变,是因为它是“物质”的。我之所以看到白云红日,是因为外界确实存在白云红日这样的“物质”在刺激我的感官。

另一方面,意识真是一件有趣的,甚至奇妙的事情:我们感觉到白云红日,却可以通过意识而想象周围是狂风暴雨。因此,如果说有什么途径可以向我们“呈现出”与我们当前所感知的这个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就是意识。我们的意识居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也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我感知到白云红日,是因为有这些物质刺激了我,那么在我想象眼前根本没有的狂风暴雨的时候,又是什么在刺激我这样想呢?这个想象中的世界难道不就是意识本身造成的吗?这样一来,有些人就开始接受另一种叫作“唯心主义”的哲学。他们中一部分人觉得,其实“感觉”和“想象”一样,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如果说“狂风暴雨”是“想象”这么一种意识形式造成的,那么,那个所谓真实的“白云红日”也不过是另一种意识形式,即“感觉”造成的——换言之,假如我们不去感觉白云红日,那么白云红日的存在,就只是一个可疑的、空洞的假设,而并不是真实的东西。因此,在他们看来,正是“感觉”赋予了白云红日以真实性,正是“感觉”使得这个世界存在,而感觉只是一种意识形式,所以归根到底,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无论是在感觉中还是在想象中,归根到底,我们其实都只是在和自己的意识打交道。“物质”在他们看来,并不是真实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东西,而不过是我们用来称呼某些比较稳定和持久的感觉的不恰当名称罢了。因此,在他们看来,意识之外其实没有物质,所谓“物质”,其实也只是感觉、意识的某种聚合。

二、唯心主义者都是傻瓜吗?

当然,这种唯心主义会让我们想起那个著名的“掩耳盗铃”的故事:那个偷铃铛的人也认为铃声不是物质运动,而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因此只要塞住自己的耳朵,让自己感觉不到铃声,铃声也就不存在了,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偷到铃铛。然而,他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们往往嘲笑这些唯心主义者,仿佛他们是白痴一样的没有常识的人。然而,如果翻开一部哲学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其实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有许多就是唯心主义者,他们的著作和思想在哲学史上占了很大的分量。一部凝结着人类最高智慧的历史,却让一群傻子和他们的疯话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不是太奇怪、太不可思议了吗?这不值得我们去问一个“为什么”吗?

答案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们并不是傻瓜,相反,他们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们也很清楚:如果像这个掩耳盗铃者那样认为,物质现象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或意识造成的,那就会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碰壁,乃至无法生存。一个人过马路的时候,他能够相信只要自己闭上眼睛,车水马龙就会因为自己意识不到而不存在吗?如果说整个世界的存在只靠我一个人的意识来维系,那更会导致这个世界变得极其不稳定:我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存在吗?我熟睡的时候,这个世界存在吗?是否我熟睡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消亡,我醒过来的时候它又开始存在,于是一天之内这个世界会生成、毁灭好几个轮回?

这些是唯心主义者们不愿意接受的,于是他们倾向于认为:世界的本原虽然是意识——这就是说,世界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依赖于意识的——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识,而是一种更普遍、更久远、更强大的意识,例如,神或上帝的意识。换言之,所谓物质——例如白云红日——的确不会因为我不感觉它,不意识到它,就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它具有不以我个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性”。但是,它们仍然是一个更强大的意识的产物,在我不能意识到它们的时候,它们仍然被这个更强大的意识所产生、所意识、所维系,因此归根到底,世界的本原仍然不是物质,而是意识。

你也许会奇怪:意识明明只能是个人的意识,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想法,“人心隔肚皮,各人知各人”,怎么会有人想出这么一种奇怪的“更普遍、更久远、更强大”的意识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意识很多时候的确能够发挥奇迹般的巨大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多时候,似乎不是纯粹的个人意识能办到的。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与俄罗斯队争夺女排冠军的那场比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看电视直播的时候,我感到,俄罗斯女排的身体条件明显比中国女排好:身材高大,四肢修长,控制范围广,而且力量也胜过我们女排,发球破坏性强,扣球势大力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条件。而俄罗斯女排也就是凭着这些优势,先声夺人,一连拿下两局,2∶0的比分把中国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第三局开始的时候,双方仍然是一分一分、“刺刀见红”地拼杀,可我的神经承受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不敢再往下看了,觉得中国队肯定是顶不住了,实在不忍目睹她们最后崩溃的样子,心想我明天再听新闻知道个结果就行了,何必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姑娘们这样受折磨呢,就关了电视去休息。其实,当时新浪网的体育编辑已经把中国女排失利的消息提前打出来了。但是第二天知道结果的时候,我相信许许多多的中国观众都会和我一样,因为意外的狂喜而感到眩晕:中国女排3∶2逆转反败为胜。

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呢?目睹了这场比赛的人都会回答:是精神,是意识。在扭转乾坤的后三局中,那些中国姑娘,看起来还是那样秀气、柔弱,个子并没有长高,手臂也没有变粗——看起来,物质条件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精神——正如媒体所描述的,她们在落后的情况下,发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拼搏精神”,并且这不是一种大家单打独斗的个人拼搏精神,而是全队的一种“整体意识”。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全队“团结得好像一个人”,好像有一种超出个人意识之上的整体意识在支配着每个人,协调着每个人。意志就这样凝聚了,力量就这样放大了,奇迹就这样创造了,许多在个人看来不可克服的困难,就这样被这种整体精神克服了。

我们可以举出无数这样的例子,光是我们中国的,就有长征、抗美援朝等等来证明:意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可以克服怎样不利的物质条件,建立怎样令人赞叹的丰功伟绩。而这种精神力量,的确是一种比个人的意识“更普遍、更久远、更强大”的力量。这就会让有些人想到:如果说属于一个人的意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属于一个小团队的集体意识可以赢得辉煌的战绩,属于千百万人的整体意识可以创造国家和社会的历史,那么,如果还有一种更高、更强、更普遍的意识呢?如果还存在着一种属于整个宇宙的“超级”意识呢?这样的一种意识——古今中外的唯心主义者们发明了很多概念来称呼这种超级意识,比如“天意”、“神”、“上帝”、“绝对精神”等等——能够创造出宇宙万物,创造出我们称之为“物质”而其实不过是这种超级意识的表现的林林总总的现象,岂不是顺理成章的吗?

三、唯物主义PK唯心主义

现在我们假定一个唯物主义者和一个唯心主义者在进行一番辩论,从中来总结一下他们各自的思路。

唯物主义者说:“世界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者问道:“可是,物质是什么呢?你得解释这个问题。”

唯物主义者说:“物质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那种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它不同于那些只是想象出来的东西。”

唯心主义者说:“可是你感觉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你所谓的物质吗?比如说,你看到了白云红日,你认为你所看到的白云红日是物质,是这样吗?”

唯物主义者说:“当然。”

唯心主义者又诘难道:“问题在于,你所看到的白云红日并不是你所认为的物质。你真正看到的,其实只是呈现在你的意识中的一幅白云红日的图像,而不是你所谓的白云红日本身。难道不是这样吗?如果你看到的是白云红日本身,那么打开你的眼睛或大脑,应该就能找到一个真正的太阳,或者一朵真正的云。然而你其实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里只有一幅看起来像是白云红日的意识图像,并没有白云红日的物质本身存在。因此,可以肯定,你真正接触到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一种感觉或意识。总之,物质本身是你从未真正接触到的,而对于你从来没有真正接触到的东西,你又凭什么说它存在呢?”

唯物主义者会愤怒地反驳道:“那么,这个世界除了我的感觉或意识之外,就什么都没有吗?比方说,我的妈妈必须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存在,但是那时我还没有意识,没有感觉,难道我的母亲那时就不存在吗?或者换个角度,我睡觉的时候,或者我死去的时候,难道世界末日就来临了吗?”

唯心主义者镇定地回答说:“那当然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靠你一个人的意识在维系,而是靠着某种更伟大的意识。即使在你的意识产生之前或消失以后,这个更伟大的意识仍然足以产生和维系这个世界。”

唯物主义者则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是照你开头说的,我们能够肯定的只是自己的个人意识,而你所说的这种更伟大的意识,和你所说的物质一样,也并没有被我们直接接触到,也是我们间接推论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否定物质,却不否定这种所谓更伟大的意识呢?”

同类推荐
  • 经典哲学名著:论自由

    经典哲学名著:论自由

    《论自由》肯定思想和讨论自由,并要求政府不仅要通过消极地不干预来保障公民自由,还须依靠立法来创造和增进公民自由。体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社会,社会要素被引入密尔对自由的讨论之中。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谁是你的霞光

    谁是你的霞光

    刘霞把自己的生活心得视为思想,把思想视为财富,把自己的生活阅历视为人生,把人生视为历史。有意无意中,刚出校门不久的刘霞完成了她的第一部思想随笔集,记录了她自己思想的历史。这是一束照亮人生的思想的霞光。我有缘读到这部思想着的书,因于我的一名学生。那天,我当年中师时期的一名学生送来这部《谁是你的霞光》,说作者是他的学生。我顿感神圣,给学生的学生写序,是一件多么庄重的事情,这庄严感使我迟迟不敢动笔完成任务。待到翻阅书稿之后,我又产生一股由衷的喜悦,刘霞的文笔有一股思想的锐气,青春的朝气,童心的稚气,经典的书卷之气。随笔的清新,人生的颖悟,和思想的胆略,感情的深厚汇聚一书,生气勃勃。
  • 儒家智慧一点通

    儒家智慧一点通

    一位圣者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语言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关于儒家智慧的人生课,希望能以孔孟之道指点迷茫人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热门推荐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技能王者

    全技能王者

    社畜黄嘉世在打王者的时候穿越了!不过开局就被偷袭是什么鬼啊
  • 缘之程朴

    缘之程朴

    你说生活好难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我只知道日子怎样难我也爱你?
  • 她与他

    她与他

    一朝入魔,世世为魔。洛小米说:“哥哥,即使你不记得前世种种,我也不会放弃。”洛小米说:“哥哥,小米是真的喜欢你。”一颗药,一柄剑,一生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邪王狂宠萌后

    腹黑邪王狂宠萌后

    如果有一天,你从凡人变成仙界人人敬仰的神然后再变成弱弱的凡人,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一天,在你将要被一群乌鸦吃,你被一个风华绝代的男子给救了,可你发现那人貌似是你的哥哥,却对你不止有兄妹之情,你会怎么想?来三万年前,差点被猥琐的鱼精拿来修炼,遇见口是心非的兰灵花,目睹天蓝雪域的天灾,亲临神魔大战的过程。天啊,要不要给她这么劲爆。再次把仙界搞得鸡飞狗跳时,众神鼻青脸肿的来找她的哥哥,抱怨道“王啊,神女这次是真的打了微臣啊!”她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我没有,是他们欺负我。”带着哭的鼻音。“来人,星尘君以下犯上,关禁闭五百年。”男子神态慵懒,漫不经心道。欺负他的宝贝,哪怕是四海八方的首座,他都要把窝给掀了。
  • 末日里

    末日里

    末日里,吴禾第一天就遭受到了男朋友的毒手,父母双亡的悲剧。第一天遇见了人生的挚友秦阿窝,随后带上唯一的亲人哥哥,和后来的安勿野闯荡末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即使是在末日里,小日子过得也是很和谐的。虽然偶尔有些不长眼的人来找找麻烦,但只要伙伴们齐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砍!只是:“嘘…不要告诉别人,她在偷偷的暗恋一个人…”
  • 我是一切的开始

    我是一切的开始

    我是这个世界的开始,这个世界因我而存在,我的乐趣就在于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
  • 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

    本书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财务和会计特征都呈现出系统的、规律的变化,产业分类和生命周期是不同的,产业分类不能完全反映不同生命周期的经济特征,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决定其演进顺序,其发展并不一定遵循严格的路径和完整的周期,处于淘汰期和衰退期的公司,发生退市预警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周期的公司,实务中,成长型基金的选股策略与生命周期的划分具有相似性。
  • 浣熊帮帮忙

    浣熊帮帮忙

    帮忙,是件危险的事情。尤其是帮一个英俊的损友骗他大哥,尤其他的大哥还那么令人心动……你能坚持暗恋一个人多久?你还要做路人甲、万年配角、赚人同情的炮灰多久?你要不要,现在冲上去,用力地把TA推倒……最迟钝的小女子遭遇最拉风的闷骚男!丘比特,你的箭能射得再偏一些吗?
  • 明日帝国+黑日危机(007谍海系列6)

    明日帝国+黑日危机(007谍海系列6)

    贪婪、复仇、妄想统一世界、高科技恐怖活动,这就是007每天工作所遇到的内容。邦德必须排除由于世界石油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国际势力之间的斗争所带来的危险。他要驾着高速快艇从西班牙毕尔巴鄂河岸到伦敦的泰晤士河边,再穿越苏格兰的高地,冒着几乎不可能生还的危险保护石油大亨的唯一继承人——美丽的艾丽卡。他的对手是臭名昭著的国际恐怖分子瑞纳德,为了垄断石油供给权,他已经杀害了石油大亨罗伯特爵士,现在他也不会放过爵士的继承人。007在阿塞拜疆找到和自己化敌为友的前苏联特工,查出瑞纳德的行踪,原来他要窃取哈萨克斯坦的核弹头,制造更惊人的恐怖活动。007又追踪到哈萨克斯坦的核军事基地,但就在他已擒获雷纳德时,却被误认为是间谍而功亏一篑,瑞纳德顺利窃得核弹头后逃脱。但007也不是没有收获,在这里他又结识了一位善良热心的核弹女博士琼斯,于是两人联手去对付瑞纳德,展开连番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