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29800000007

第7章 第二次殖民浪潮

★纽约是咱英国人的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通过权力斗争重新上岗后,英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活动再度活跃起来。

在短短20余年里,北美大陆接连出现了纽约、宾夕法尼亚、特拉华、新泽西、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6个新殖民地,几乎达到美国独立前13个殖民地的半数,史称“第二次殖民浪潮”。

纽约殖民地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中部,在地理位置上与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毗邻。纽约殖民地的前身是新尼德兰,是由荷兰人建立的,关于这一地区的归属问题,英国和荷兰两国一直就持不同意见,经常打口水仗。

英属的新英格兰地区殖民者见纽约地区土地肥美,海运又便利,一直以来往纽约的渗透就没有停止过,所以荷兰人同新新英格兰地区的英国人没少闹矛盾,关系一直不好。

英属纽约殖民地是如何建立的呢?让我们先从纽约的历史说起。

纽约位于哈德孙河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运条件十分便利。纽约地区在殖民地历史上是较早得到开发的一个地区。从1492年哥伦布同志发现新大陆后,就陆续有殖民者到这里来设立贸易点,纽约逐渐成为了一个******,这也是纽约最早的前身。

1609年,一个叫亨利·哈德孙的英国人驾驶半月号来到了现在的纽约湾并探索了哈德孙河,还同两岸的印第安人开展了进出口贸易的活动。哈德孙河就是根据这个英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亨利·哈德孙虽然是英国人,但他的老板却是荷兰人,他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因此回去后就把这个情况向老板进行了报告,说在哈德孙河沿岸同印第安人做毛皮生意利润很高。于是,这个地区的毛皮生意顿时火爆起来。

直到1624年,做毛皮生意赚了钱的荷兰人才想起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殖民地,以便于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把毛皮生意做大做强。

就在这一年,30户荷兰人乘坐新尼德兰号,来到了哈德孙河口,开辟了一块殖民地,命名为“新尼德兰”。

新尼德兰南边有一个小岛,叫曼哈顿岛,地理位置很好,扼纽约湾咽喉,荷兰人想在那里建一个城堡。此外,长岛风水也很好,适宜定居。

不过,有一个问题,那两个岛属于一个印第安人部落,是有主的。

荷兰人真文明,他们不打算明抢,他们很有诚意地用价值24荷兰盾的纽扣、眼镜等小玩意从印第安人的手里把两个岛买了下来。荷兰人付出的土地购置款用今天的美元来换算的话,大约值今天的24美元。

岛上的荷兰城堡建立起来了,需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荷兰首都的是阿姆斯特丹,所以这个地方就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毫无疑问,这里将会成为荷兰人在北美的统治中心。

1634年,荷兰人的总督神经有些过敏,他过高地估计了印第安人的威胁,认为应该先下手为强,干掉周围的印第安人,否则荷兰人就会被印第安人干掉。事实上,周围的印第安人部落一直是倾向于和平相处的。

在这个总督的带领下,荷兰人主动向周围的印第安人发起了攻击,意图彻底消灭周围的印第安人。

这个打算未免有些一厢情愿。荷兰人没有将印第安人一网打尽,反而招来了印第安人无情的怒火。印第安人开始经常性对新阿姆斯特丹进行偷袭,让荷兰人防不胜防,吃了一些亏。

总督彼得·斯图伊文森只好组织人手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在新阿姆斯特丹筑起一道很高的墙以防范印第安人。这道墙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华尔街一带。若干年以后,这里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

华尔街实际上也是因为这道墙而得名的,华尔就是英文单词墙(wall)的音译。

荷兰人殖民地的指导思想与英属殖民地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是商业式的殖民,只注重贸易,尤其是与印第安人的毛皮贸易,对于殖民地自身的发展并不是很看重,殖民地的建立实际上的目的也是为贸易服务。新阿姆斯特丹可以被看做一个大型的商业贸易点。

新阿姆斯特丹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能够自给自足的经济系统,长期依靠本国的物资补给维持,其社会结构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而是以单身的梦想发财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不是定居者,随时都会离开,新阿姆斯特丹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能算是一个半定居性质的殖民地。

尽管荷兰人统治新尼德兰地区的历史长达40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英属各殖民地。1660年时,新尼德兰的人口还不到9000人,而弗吉尼亚已有将近3万人,马萨诸塞也超过了2万人。

人多力量就大。新尼德兰同英属殖民地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已经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更何况就算你不落后,人家也一直就想打你。

英国一直就对荷兰人建立的新尼德兰殖民地看不顺眼。新尼德兰处在英属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殖民地和南方的弗吉尼亚等殖民地之间,严重地阻碍了英属殖民地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妨碍了交通,还影响了市容,所以应该取缔。

此外,对于新尼德兰地区的归属问题,一直就有争议,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哈德孙河被发现后,荷兰就宣传自己对北美大陆北纬40度到54度之间的土地拥有独占权,而英国一直以来就对外宣传拥有北纬34度到48度之间的土地权。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交集,就是40度到48度之间的这部分土地,英国和荷兰都说是自己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而新尼德兰地区恰好就处于这个交集之中。

1660年前后,随着英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荷兰逐渐成为了其海上竞争的主要对手。对于竞争对手,就是不能留情。

为了打击荷兰在北美的势力,1664年3月,时任英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查理二世把一份特许状塞到了自己的弟弟詹姆斯,也就是约克公爵的手中。

特许状把康涅狄格河西岸到特拉华湾东岸的大片土地封给了约克公爵,这其中也包括了争议中的新尼德兰地区的土地。也正因为如此,新英格兰地区的英国人才一直往新尼德兰地区渗透,英国移民者主要集中在长岛一带。

特许状同时授予了约克公爵极大的权力。可以任命官员,可以制定法律,处理司法案件,可以控制贸易确定关税,还可以把土地授予其他人。同时,不要求约克公卿建立的殖民地必须设立议会,这就意味着约克公爵基本上就是一个土皇帝,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力。

约克公爵是一个强硬的鹰派人物,他对于荷兰的海上优势非常不满,早就想对付荷兰人了。

查理二世把有争议的土地分封给他,实际上就是要他去对付荷兰人。

事实证明,约克公爵没有辜负观众们的期望。拿到特许状仅仅一个月,约克公爵的讨伐船队就出发了,目标新阿姆斯特丹。

约克公爵的船队有四条战船,装载450名英国正规军,统帅他们的是代理总督理查德·尼科尔斯。

这种规模的武装力量,对于北美大陆的各殖民地来说,都是一支无法抗衡的强大力量,长期不重视殖民地建设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更是如此。

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总共只有1500人,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很轻易地就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整个陷落过程未开一枪一弹。

换了主人,自然就要改个好听的名字。因为约克公爵国内的封地在约克郡,所以新阿姆斯特丹被叫做新约克,中文音译为纽约。

北美大陆各殖民地很多时候都遵循着一种包容和开放的传统,这次也不例外。当然,印第安人是不在这个传统的适用范围之中。

尽管英国人占领了新阿姆斯特丹,但荷兰人并没有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仍然是自由人,依旧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还可保持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荷兰人的社区里,荷兰的法律依旧有效。

面对宽松的政策,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很快就接受了领导更换的事实,甚至荷兰人的总督斯图维森也不想走,而是留了下来,为建设纽约而努力奋斗。

即使现在,纽约的文化生活中仍然包含了许多荷兰元素,保留有许多荷兰人的传统。荷兰式的人字斜屋顶建筑永远是纽约风景的一部分;荷兰商人也给纽约带来了忙碌的商业气氛;荷兰人诸如新年时访问邻人,庆贺圣诞老人来临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占领纽约过后,主要的精力就应该放在经济建设上了。约克公爵任命的那个叫尼科尔斯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殖民地总督人选。

他召集纽约13个英国人定居点和4个荷兰人定居点的34个代表,共同制定了兼顾英国法律和荷兰制度的一系列殖民地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殖民地自治的原则,同时还颁布了宗教宽容法令,很快就彻底稳定了纽约的局面,纽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其间,虽然因为英荷战争爆发,纽约曾经在1673年的时候被荷兰人攻占过,但时间很短,1674年2月就又被英国人夺回,对于纽约的发展影响并不是很大。

纽约殖民地的性质最初的时候是业主殖民地,但1685年,约克公爵当了英国国王,所以纽约殖民地便由业主殖民地变为王室殖民地。

1686年,英国王室缺钱,想向北美殖民地多收点关税,同时也是针对一些殖民地体现出来的离心倾向,先后吊销了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缅因、罗德岛、康涅狄格、新泽西和纽约等殖民地的特许状。

这些殖民地被合并为“新英格兰领地”,以波士顿为政治中心,前纽约殖民地的总督埃蒙德·安德罗斯爵士当了领地总督。新英格兰领地取消了议会,实行总督的专断统治。

新英格兰领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你想啊,北美殖民地的人们自由民主惯了,你这下子不设议会,大家无法参政议政了,有啥子想法也没人可以反映了,自然很不满,肯定要闹事的。

1689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政局动荡,英国王室无暇顾及北美殖民地,对于殖民地的控制有所放松。

4月18日,波士顿首先爆发起义,波士顿人夺取了政权,逮捕了安德罗斯总督等20多位英国官员。紧接着,罗德岛、康涅狄格和普利茅斯等殖民地也乘势而起,恢复了原来的自治政府。

新英格兰领地的历史就此终结了。即使在英国国王重新恢复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掌控后,也没有重新恢复新英格兰领地。

纽约殖民地的居民起来闹事是4月底的事情,领头的是一个德裔移民,叫雅各布·莱斯勒。他们赶跑了总督,选举出了新议会,实行原来的自治。莱斯勒出任总督,极力想争取英国国王的认可,但未获成功,所以他一直是个假冒伪劣的纽约总督。

1691年春天的时候,英国本土派来了正宗的纽约总督亨利·斯劳特。莱斯勒很不高兴,不大愿意办理移交手续,拖了一段时间才办完移交工作。

这让新任的总督心里很不爽,找了个机会把莱斯勒抓了起来,宣布他犯了叛国罪,然后就将他连同他的女婿一起咔嚓掉了。

纽约殖民地再次回归英王统治之下,但也保留了独立殖民地的地位。

经历了****,纽约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加上其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优势,因此发展非常迅速。1699年,总督贝雷蒙特爵士自豪地宣称纽约是“美洲发展最快的城市”。

★南北卡罗来纳

北卡罗来纳:大西洋沙洲上的海滨公园

北美大陆殖民地里边儿叫卡罗来纳的有两个,一个北卡罗来纳,一个南卡罗来纳。其实,这两个卡罗来纳原本就是一块儿的,就叫卡罗来纳。1710年的时候,卡罗来纳才分为南北两个卡罗来纳。

最早在卡罗来纳留下足迹的白人是西班牙人和法国人,不过他们来去匆匆,没有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

最早的定居者来自于弗吉尼亚殖民地。弗吉尼亚的移民在在阿尔伯马尔建立了殖民点,主要同印第安人做生意。

1663年3月,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授予约翰·科利顿爵士、乔治·卡特利特爵士、弗吉尼亚总督威廉·伯克利等8个贵族人一个殖民特许状,特许状授予他们在北美大陆北纬31度到36度之间进行殖民的权利。

这8个人建立殖民地的原因,并非是出于诸如马萨诸塞、宾夕法尼亚那样的宗教信仰考虑,而是这些家伙是想开辟出几块业主殖民地,做房地产生意发财,当房地产老板,赚取高额利润。

只要有钱赚,人的积极性就很高。更何况这几个人有钱有权,路子又宽,背景又深,所以殖民地建设的事情进展很顺利。

1669年,阿尔伯马尔定居点建立,这个殖民点是在北卡罗来纳地区。1670年,在阿什利河畔,南卡罗来纳地区的第一个定居点也被建立起来。

卡罗来纳殖民地的纲领性文件是《卡罗来纳基本法》,它的制定者是安东尼·阿什利·库帕伯爵。

《卡罗来纳基本法》的核心内容是:卡罗来纳1/5的土地留给业主,1/5的土地授予业主册封的本地贵族,3/5土地分给普通居民,土地持有者每亩土地每年向业主缴纳1便士的改租费。

南北卡罗来纳一直就是一个整体,《卡罗来纳基本法》中也没有划分南北卡罗来纳来。虽然后来南北卡罗来纳有了各自的议会和参事会,却始终由同一个总督管理。直到1710年后,南北卡罗来纳才有了各自的总督。

北卡罗来纳受弗吉尼亚的影响很大,其居民很多都是来自弗吉尼亚的。1700年以后,弗吉尼亚的人口迅速增长。生存压力增大,许多弗吉尼亚人向南来到了北卡罗来纳的阿尔伯马尔地区从事烟草种植业。受弗吉尼亚人的影响,烟草种植在阿尔伯马尔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外,造船业也是北卡罗来纳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南卡罗来纳的发展道路与北卡罗来纳基本相同,走的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子,不过由于因地制宜的原因,具体的产业方面还是有所不同,规模化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

南卡罗来纳发展的是水稻的种植园经济。

之前,南卡罗来纳种过烟草,种过甘蔗,种过很多东西,最后都失败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南卡罗来纳终于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南卡罗来纳的水稻种植,规模化程度很高,是以种植园为基本生产单位,属于劳动高度密集的庄园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高。单靠白人自身,无法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南卡罗来纳大量使用黑人奴隶。

南卡罗来纳是北美各殖民地里使用黑人奴隶最多的一个殖民地,殖民地里黑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白人。根据1790年的一次人口普查,南卡罗来纳的黑人数量是白人的一倍以上。

后来,南卡罗来纳顺理成章地逐渐成为奴隶制最盛行的地区。南卡罗来纳的中心是查尔斯顿,查尔斯顿也是北美大陆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时间长了,饱受民主和自由思想熏陶的殖民地人民,对于一心想发财的房地产老板不满意了,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针对殖民地业主的斗争,英国国王这个时候正好想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借此机会,先后于1720年和1729年改变了南北卡罗来纳殖民地的用地性质,由业主殖民地改成了王室殖民地,殖民地总督全部由英国王室选派得力干部担任。

★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位于马里兰殖民地的北面、纽约殖民地的南面,是十七世纪英国在第二次殖民浪潮中建立的一块殖民地。

它的前身是瑞典人建立的“新瑞典”殖民地。1643年,瑞典人首先在宾夕法尼亚南部定居,并把这个定居点取名为“新瑞典”。1655年,荷兰人看上了这片土地,便把瑞典人痛扁了一顿从他们手里夺走了新瑞典。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664年,英国著名的鹰派人物约克公爵派出军队轻而易举地打败荷兰人,又把这块土地收入囊中,宾夕法尼亚就这样成了英属殖民地。

不过,这个时候,宾夕法尼亚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殖民地。它的最终建立与一个新教的教派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教派就是教友会。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后,教友会出现在英国的威斯特摩兰、坎伯兰、约克、兰开斯特和东南部各郡。教友会是新教的一个教派,起初规模很小,后来不断壮大。

早期教友会在宗教信仰的形式上喜欢走极端,经常采取故意顶撞他人或者脱光衣服到处跑等不可理喻的方式高调宣传自己的宗教教义,其做派有点类似中国的魏晋风度,为此,教友会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在很多英国人心目中,教友会就是疯子的代名词。后来,教友会也意识到这种极端偏激的方式不利于组织的发展,逐渐开始有了转变,教友会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

教友会的成员称为贵格,所以教友会也被称为贵格会。因为对于教义理解上的不同,教友会的主张与英国传统的新教有一定偏差,所以教友会有幸享受到了同清教徒一样的政治待遇,那就是宗教迫害。

寻找一块宗教自由的圣地,一直是教友会信徒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教友会把眼光投向了广袤的北美大陆。教友会信徒很早就来到了北美的马萨诸塞等清教殖民地开展活动。

教友会的主张不仅不容于英国本土新教,与清教的教义也有较大的偏差。虽然教友会与清教在英国本土曾经是难兄难弟,都受到无情的宗教压迫,但北美的清教徒完全没有把共同坐过牢的革命友谊放在眼里,对于教友会信徒的宗教压迫比之英国本土新教来,也是毫不逊色。

除此之外,教友会在传教方面采用的一些极端方式也的确招人反感。在北美活动的初期,教友会的信徒又恢复了以往曾经用过的极端传教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比如,教友会经常在清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去捣乱打断仪式的进行,或者是脱光了衣服在清教徒的教堂走廊上裸奔。

基于教友会的这种表现,清教徒非常荣幸地让他们享受了过街老鼠的待遇。

抽鞭子的抽鞭子,割耳朵的割耳朵,上绞架的上绞架,涂沥青的涂沥青,一批又一批的教友会信徒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了血的代价,有的还因此丢掉了性命。

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第一次使得教友会的夙愿得以实现,一个教友会的避难所和信仰圣地在北美大陆最终建立起来。

这个教友会的救世主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威廉·佩恩同志。

威廉·佩恩不是个一般人,用今天的话讲,他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而且还有很强大很强大的社会背景。这是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最终得以建立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威廉·佩恩上过牛津大学,虽然后来被开除,但也是个知识分子,懂法律,懂神学,会击剑,口才又好,是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光是这些优点,还不足以让威廉·佩恩建起宾夕法尼亚,只是显示出威廉·佩恩具备当领导的潜力。

最厉害的不是威廉·佩恩的能力,而是他强大的社会关系。他的老爸老佩恩是英国的海军上将,先后得到过克伦威尔和查理二世的重用。

老佩恩很注意对下一代的培养,他有意识地把往威廉·佩恩引入政界社交圈,结识了达官显贵。虽然威廉·佩恩没有爵位,是个平民,却在政界声名鹊起,被人们认为是当公务员的好苗子。此外,威廉·佩恩赢得了查理二世的友谊,成为了他的密友。

不过很可惜,威廉·佩恩迷上了教友会,这让很多人反感。

他的一个在海军系统工作的朋友在日记中写道:“佩恩爵士的儿子成了贵格教派的信徒,变成了一个令人十分不愉快的家伙。”

教友会在英国国内不受待见,于是打算到北美大陆去建立一个殖民地,以便自由地做教友会想做的事情。

但当时,取得特许状已经成为非常苦难的事情。不过这难不倒我们的威廉·佩恩。

1681年4月,威廉·佩恩凭借其与查理二世的深厚友谊,外加取消了国王所欠的一笔高达一万六千英镑的债务,终于破除重重困难,成功取得了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的特许状,获准在特拉华河对岸的土地上殖民。为了增加殖民地的管辖范围,还从约克公爵手里买下了特拉华地区,这片土地就是后来的特拉华州。

此前,特拉华地区属于纽约殖民地,其得名来源于弗吉尼亚的第一任总督特拉华。荷兰人是最早来到特拉华的欧洲移民,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荷兰人、瑞典人、英国人纷纷粉墨登场,在特拉华地区上演了一出出的活剧,英国人笑到了最后,强硬的约克公爵将特拉华地区并入了纽约殖民地,后来又卖给好朋友威廉·佩恩用来建设教友会的圣地。

宾夕法尼亚这个地方是威廉·佩恩自己的选择的,却不是第一选择。威廉·佩恩首选的是新泽西,结果一看,那里有不少的清教徒,对教友会的同志非常的不友好,加之土地又不是很富饶,所以最后改成了特拉华河对岸。

这个地方好啊,周围只有印第安人。在威廉·佩恩的心中,即使是与印第安人打交道,也远比与清教徒打交道要令人愉快。

1682年,威廉·佩恩来到了他在北美的殖民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林海。

威廉·佩恩不禁感叹,好大的一片森林啊!新的生活就要从这片森林开始了!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感谢CCTV,而是感谢自己的父亲,是他为自己铺平了前进的道路,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自己才得以建立一个教友会的殖民地,因此佩恩把这个殖民地取名为“佩恩的森林”,以纪念自己的父亲,“佩恩的森林”音译过来就是宾夕法尼亚。

威廉·佩恩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同邻居搞好关系。他公正诚实地对待印第安人,成功地与他们签订了和平协议,同时严格遵守这些协议,有效保证了外部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威廉·佩恩要建立的是一个宗教信仰和政治自由的地方。他虽然是宾夕法尼亚的总督,但却大胆地放权,提高移民的自治权,设立了议会和参事会,允许人民制定自己的法律。同时,还宣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无论你信仰什么宗教,或者根本没有信仰,都可以在宾夕法尼亚自由自在的生活。

欧洲饱受压迫的教友会信徒一听说北美有这么一个教友会的乐土,都赶忙往这里移民。一时间,奔赴宾夕法尼亚的教友会信徒络绎不绝于道。

宾夕法尼亚的人口增长很快,到1685年已达8000人,劳动力充足,充足的劳动力极大地推动了殖民地的快速发展。

费城是宾夕法尼亚的心脏。费城以宽广的林荫街道、结实的矿石房子和繁忙的码头驰名于世。

1684年,佩恩把管理殖民地的事务委托给他的5个朋友,自己则回到英国跟人打官司。

这个官司是个马拉松式的官司,一打就是十五年,都还没打出个结果来。1699年,佩恩回到了自己的领地,在宾夕法尼亚呆了两年。他欣喜地看到,宾夕法尼亚发展迅速,人口已经到达两万人,费城已经成为可以同波士顿和纽约相媲美的大城市。

在此期间,佩恩做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对殖民地原有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一个框架协议,给与了殖民地议会更大的权力,二就是允许宾夕法尼亚的三个城镇成立一个独立的议会,为这三个城镇所在的地区成为独立的特拉华州埋下了伏笔。

50年后,宾夕法尼亚为了纪念这个框架协议的颁布,专门花大价钱,铸了一口非常有名的钟,这个钟就是后来的自由钟。1776年,自由钟再次被敲响,宣布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702年,特拉华通过立法从宾夕法尼亚分离出来,还在纽卡斯尔召开了独立的议会,标志着特拉华殖民地的建立,不过,特拉华在行政上还是要服从宾夕法尼亚州总督的管辖。

两年后,佩恩回到了英国,他发现自己已经负债累累,原来是他曾经非常信任的朋友联手阴他,因为无法还债,佩恩被抓进了监狱。后来,佩恩死于1718年,宾夕法尼亚的创始人在孤寂中死去。

因为坚定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政策,宾夕法尼亚被后世誉为“道德、自由和独立的拱心石”。

★新泽西—教友会的伤心地

新泽西也是在英国的第二次殖民浪潮中建立的殖民地。它原本是荷兰人建立的新尼德兰殖民地的一部分,新尼德兰被约克公爵攻占后,新泽西就成为了约克公爵的封地。

新浙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耕,是一块很不错的地方。新泽西这个名字,来源于卡罗来纳房地产商之一的乔治·卡特利特爵士。

1664年6月,因为卡罗来纳业主乔治·卡特利特爵士和约翰·伯克利男爵工作成绩突出,对英国王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查理二世大方地把哈德逊河与特拉华河一带的土地作为奖金给了他们。

乔治·卡特利特以前在英国本土的时候服过役,在一个叫泽西的海岛上吹过一段时间的海风,留下了美妙或是不美妙但肯定是比较深刻的记忆,为了纪念这段吹海风的岁月,乔治·卡特利特给这个殖民地取名新泽西。

很自然,既然是同一个老板,新泽西肯定采用的是与卡罗来纳相同的管理模式。

建立议会,实行自由贸易,免除关税,宗教信仰自由,以每两亩地每年一个便士的代价向定居者授予土地。

新泽西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在1674年的时候,新泽西殖民地业主之一的伯克利男爵手头有点紧,欠了人钱要还,便把他在新泽西的土地份额转让给别人。几经转手后,教友会的威廉·佩恩等人买下得到了这部分土地,准备组织教友会的信徒移民。

至此,新泽西便分成了东新泽西和西新泽西两块。东新泽西依旧是卡罗来纳业主的土地,而西新泽西就成了教友会的地盘。

1682年,东新泽西的老板乔治·卡特利特见上帝去了。他的家人把东新泽西变卖了。其所有权结果又落入了威廉·佩恩等11个教友会信徒手中。

东西新泽西都成为了教友会的殖民地。不过,教友会在新泽西的殖民一直都是磕磕碰碰。新泽西的教友会业主一直没有获得英国国王正式授予的特许状,严格说是在无照经营,随时都有可能被查封取缔。

新泽西居住着一些清教徒,他们始终对教友会横眉冷对,没个好脸色,非常地不友好,统战工作难度非常大。

此外,旁边的纽约殖民地的总督觉得新泽西曾经是自己的属地,自己对于当地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应当负有一定责任,所以老是喜欢对新泽西的事务指手画脚。

因为以上的这些个原因,新泽西长期处于一个混乱和无政府的状态。因此教友会人员虽然是殖民地的业主,教友会在新泽西的实际影响力却并不大,社会各界都不怎么尿你教友会。这也是威廉·佩恩要花大力气去再建立一个宾夕法尼亚的重要原因。

这种状况又给了居心叵测的英国国王一个可乘之机。1702年。东西新泽西被合并为一个殖民地,土地性质也从业主殖民地转为了王室殖民地,总督由纽约的总督兼任。直到1738年,新泽西才会有自己单独的总督。

同类推荐
  • 另世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另世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天马行空的思绪,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甚至离奇怪异,但在惊悚与恐怖背后,却可能掩藏着每个人都似曾相识的体验。所有的凌乱与荒诞,都有着内在的秩序与核心。所以,本文绝不是鬼故事,而只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正常世界背后隐藏着的另一个世界的冰山一角。“我常常在昨天预见明天,但有时又很快忘记,所以很多时间我都在回忆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我想起来的时候,明天已变成了昨天。”众多灵异小故事,带你走进一个神秘而忧伤的另世界。
  • 60岁的中文系女教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60岁的中文系女教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在酒吧里偶遇到之前认识的一个女编辑,她向“我”讲述了一个60岁中文系女教授的故事。那是一个长腿细脚踝、胸部扁平、乳头肥黑、没屁股、浑身皮肉松弛、短发、单眼皮、戴近视眼镜的老女人,然而那不过是女编辑所崇拜的一个诗人的性幻想对象而已。但这个形象是如此鲜活以至于她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女编辑和“我”的人生……与其说这是让人觉得不那么愉快的小说,不如说这是让人觉得不快的小说更为贴切些。你是否能够直面60岁中文系女教授这一苍白衰老干瘪的形象?
  • 我爱电台的日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我爱电台的日子(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这是一篇热血的广播青年自述个人从不停地考广播电台再到进入电台工作后遇到各种经历的真实文章。进入21世纪,广播电台是否已经进入衰亡的时代?在电台里面工作的主持人是否都是高薪厚职呢?电台主持人的烦恼是什么?关于广播电台的内幕,这篇文章里面都会有你想知道的答案。我曾经是一位狂热的广播青年,我曾经是一名电台的主持人,我至今也非常热爱外界觉得极其神秘的电台。我在离开这个纷繁复杂的广播圈之后,很想写下关于自己与广播的点点滴滴留个纪念,好想让大家知道电台主持是一份多么特殊却又平凡的职业。广播这个行业不被外界所真正了解,所以我想告诉大众广播的真正面目。如果你也想知道我如何热爱电台的曲折故事,如果你也想知晓电台的一些秘密,请你走进我的世界,在我的粗糙的文字里,作一番毫无拘束的新奇旅游吧。本人陈子敏,播音名叫:陈子。我曾经在广东省内各大电台当电台粤语主持,后曾做过一段粤语电视主持,是一位80年代初出生的广播青年和文艺青年。中学和大学时写过一些小说和诗歌,拿过一些无关痛痒的奖项,两首诗歌曾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但至今仍未收到春风文艺出版的稿费。
  • 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在大都市里生活的人们,常常因为浮躁的气氛而忘却了生活的初衷,此处收录的专栏是根据本人身边的真人真事所写,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你的影子,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是镜子中的你自己。
  • 这场大战有点怪(第一部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这场大战有点怪(第一部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品历史)

    这个专栏要写的不是二战通史,只是想说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在上个世纪,日本向中美英各国发动大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1987年,出生在日本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入江昭发表了一部专著The Origins of the Sencond World Wa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也就是《亚洲及太平洋战争的起源》。他从日本国内权力斗争和大国外交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中日大战和太平洋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原因,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本专栏的写作参考了该书主要内容,但并不是对它的简单翻译。那是史学行家写的学术著作,所以内容比较简洁,不会提及多少基础知识。因此,我打算用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充实,以比较好玩轻松的语言来叙述,力求让大家看清楚那场大战的真正由来。这个专栏打算讲明白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在上个世纪,日本为什么要向中美英各国发动大战?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的各种胡说八道实在太多,包括教科书。因为某些原因,这段历史的很多细节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我不会站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立场上来写故事,事实是什么样,就应该写成什么样。
热门推荐
  • 世界有你才甜美

    世界有你才甜美

    “许嘉铭,你幼不幼稚,你都多大了,明知道自己吃奶糖过敏,你还一个劲吃。”许嘉铭一脸委屈“你给全班同学都分了奶糖,唯独没有给我。”“你抄吧,我从那边开始收作业。”许嘉铭似笑非笑的看着一大早就开始抄作业的女孩。某一天上课,林楚楚无聊的给许嘉铭写了一个纸条“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许嘉铭一脸淡定的写了几个大字“考不上那就保送呗。”人人都羡慕林楚楚有这么一个好的男朋友,唯独林楚楚这个笨蛋,永远摸不清楚她在许嘉铭心里的位置
  • 小奇妙妙屋

    小奇妙妙屋

    林奇是一个热爱小说的死宅,却不知为何得到了一间神秘屋子。好奇心害死猫,打开门的一瞬间她就被卷入了一场奇幻的旅程中。
  • 转世凡仙

    转世凡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亘古不灭,傲视至今!
  • 樱花情

    樱花情

    第一次尝试写短篇小说,章节每一章都没关系,一章节一件事。
  • 至强丧尸系统

    至强丧尸系统

    官坤,身为一名快递员的他,却意外的遭遇一场车祸。当醒过来的他发现世界变了,那群恶心的家伙随处可见,曾经地球的霸主现如今同老鼠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这是场生与死的游戏,更是一场跟上帝较量的竞技,我们简称它为‘竞技游戏’……求不打脸……大哥大姐,新人不易,求推荐,求收藏。——烟灰i跪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学院的青少年

    学院的青少年

    周家小少爷被父亲送到一座神秘的商拜师修炼。并练成神功盖世,回城读初中在初中学院。全市甚至全国掀起了一阵大风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境之重生

    境之重生

    我,圣弗朗西斯·贝克汉姆·坤沉睡了一万年,又被逐出了魔界,如今,人类竟敢踏入我的领地,你们都要乖乖臣服……
  • 宿命浩劫

    宿命浩劫

    丧尸横行,道德沦丧。在这个失去了秩序的世界里,力量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在丧尸的肆虐下苟求生存。为了欲望而兄弟相残,为了存活而抛弃人性,在这个末日后的世界里,身边的人才是比丧尸更危险的敌人。然后,这不知何处出现的丧尸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浩劫的幕后,是否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这一切?三个有着不同信仰的少年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了挣脱宿命而斗争,是挽回悲剧,还是宿命重演?人类的命运真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