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7600000038

第38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5)

所以,我和她爸爸互相提醒,管住自己嘴,不再去说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当然,时间长了,我们就真正地不在意,真的忘记去管她了。没注意圆圆从什么时间开始,学习时不再听音乐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书架上的CD机落了很多灰尘。

她考上大学后我问起过这件事。圆圆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确实是会分心,这一点实际上她心里一直知道,但开始时就是想听,约束不住自己。到高三时那么紧张,自己从内心就不愿有什么事情打扰学习,写作业时当然就不会再听了。看来孩子心里对什么事情都是有数的,她只要有一颗上进心,有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会进行自我调整。

我的朋友说:嗯,我越听越明白了,你这是老子的“无为而治”。

我笑笑说,差不多吧。看她还没听厌,我就不厌其烦地接着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让别人去“管”的,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最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们的天性,无拘无束地成长。儿童是一个完美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朋友很感叹地说,平时到学校开家长会,校长或老师们一说到孩子们的问题,就强调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管管孩子。通过今天的聊天我才知道,其实在当下,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

我笑笑说,你说到问题的要害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知道在孩子的某些发展阶段上和某些发展方面,你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不需要作为的——这一点,如果你不怕得罪人,就回去给你的同事建议一下,就她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作为”才是最好的作为,“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对孩子管得特别细特别严的家长,大都是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很用心的人,成功动机在他们的生命中始终比较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往往做得很好,在工作或事业上属于那种放哪儿都会干好,都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们成功心更切,也很自信,把对自己的管理,都拿来套用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基本上都失望了。

指令和监视是教育吗?不是!教育如果这么简单,每个家长都可称心如愿,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了。指令和监视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

“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孩子的行为每天都在对你的心理形成挑战,这实在需要家长用足够的理智和耐心去消解这件事。

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做“听话”的父母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但在我的家庭中,也许是我和先生一直有一种意识,所以我们很少对圆圆使用“听话”这个词;相反,我们倒是更愿做“听话”的父母。

圆圆大约2岁时,有一次我和一个亲戚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玩。往公交车站走时要过一个天桥。圆圆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固定栏杆的那个只有十公分宽的小水泥台,她总是喜欢这样“独辟蹊径”。亲戚说,咱不走那个,走台阶好不好,赶快去坐公交车。圆圆不听。我对亲戚说,不用管她,她想那样走就让她那样。

圆圆两只小手抓着栏杆,慢慢地一点点往上移,我在旁边护着她,提防摔下来。

这时,又过来一个比她稍大些的小男孩,看圆圆那样子,就也要从另一侧沿着栏杆走,他妈妈说“好好走路,听话!”强行把孩子拉走了。

圆圆很费力地终于爬上了天桥,非常兴奋,还想沿着栏杆从桥这头走到那头。亲戚说,圆圆乖,咱也像那个孩子那样听话,不走这里了,好吗。我顾及到亲戚的情绪,也对圆圆说:“下来走吧,咱们快点走好不好,这样太慢了”。圆圆说不,又抓住栏杆,一步步往前挪。我看她其乐无穷的样子,也就不管她了。

终于过了桥面,该往下走了,她还是要好奇地尝试一下沿栏杆往下走的感觉。走了一半可能是没新鲜感了,也觉得确实不方便,才下来。

过这个天桥,本来一分钟就可过去,现在花去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我能感觉出亲戚在旁边的不耐烦。她笑着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妈妈,孩子这么不听话,你还那么有耐心,我看你总是听孩子的,她说要干什么你就让她干什么。

我非常理解亲戚,她当时还没孩子,不知道每个小孩子都是“不听话”的。我在心里向她说抱歉。在成人利益和孩子利益间,我首先要选择孩子的利益,哪怕当时领的不是我的女儿,是她的孩子,我也愿意陪孩子慢慢过天桥——我们本来就是带孩子出来玩,为什么一定要把去天安门广场看作是有意义的,把过天桥看作是没意义的,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圆圆眼里,天桥比广场还有趣得多。

我和圆圆爸爸作为父母的“听话”在别人看来有时候做得过火。圆圆12岁时的春节,我们开车从北京回内蒙古过年。本来计划初八走,早饭吃过后,我们都拎起大包小包准备走了,圆圆磨蹭着穿衣服,不情愿的样子,说奶奶家呆那么多天,姥姥家才呆两天,没和两个姐姐玩够。看她和两个小姐姐难舍难分的样子,都想哭了。我们考虑晚回去一天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我和她爸爸回京没有休整时间了,头天下午回去第二天马上上班。于是决定当天不走了,脱了衣服,把已搬到车上的东西又拿回来。三个孩子高兴得跳起来。圆圆的姥姥担心我们这样回去会太累,觉得我们太纵容孩子了。

但我们这种“纵容”并没有把圆圆惯成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恰恰相反,她非常善解人意,凡见过圆圆的人都说她既懂事又稳重。她确实成长得比父母更完善。我们真心地尊重她的各种想法,尤其她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后,我们有什么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就会和她商量,听取她的想法,在她面前真正变成“听话”的家长。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不是件件事都“听话”,在圆圆的成长中也跟她发生过许多冲突。但现在想来,几乎所有的冲突都反映了家长的问题,也就是说都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或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得当。

圆圆大约4岁时,我和朋友小于带着圆圆和小于的小女儿暄暄到老虎山公园玩。我们沿一条小土路往山上走,两个小女孩跑在前面,她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干干净净的。我和小于跟在后面,一边聊天一边关照着前面这两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小姑娘。

她俩走着走着,突然都四肢着地,手膝并用地在土路上爬。我和小于看到了,都赶快喊她们起来。她们不听,还在那样爬,我们就跑过去,把她们都拉起来,给她们拍拍土,批评她们把衣服弄脏了。两个小姑娘都显得不高兴。

这件事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一样,我转眼间就忘了。直到几年以后,圆圆小学四、五年级时,她有一次批评我不好好理解她,忽然提起这件事。

圆圆说那好像是她第一次爬山,她当时和暄暄在前面走着走着就觉得很好奇,这明明是在往山上走嘛,为什么叫“爬山”呢。她们觉得“爬”这个词好玩,为了让自己真正“爬山”,决定四肢着地爬一爬。结果她们刚开始“爬”,我们就在后面叫起来,弄得她们很扫兴。

我听圆圆这样说,才想起好像有这么回事。我又心疼又后悔地问圆圆:你为什么当时不说出你们的想法呢,要是妈妈知道你们是这样想的,肯定不会阻拦了,你们的想法多可爱啊。圆圆说,当时我们那么小,心里那样想,可嘴上一下说不出来。你们要是慢慢地问问我们为什么要那样做,也许我们能讲出来。圆圆接着批评说,大人就是经常不动脑筋,瞎指挥小孩,还总是怪小孩不听话。

圆圆的批评让我心服口服,是啊,爬山为什么不可以“爬”呢,“爬”是多么趣味横生的一件事啊。衣服脏了可以洗,磨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就为了怕弄脏衣服这微不足道的理由,就把孩子这样一次充满乐趣的尝试给破坏了,唉,真是失误啊。

这种失误有多少,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去想。假如时光重走一遍,我一定会做得更好些,绝不那样武断地对待孩子。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是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大人不要简单地认为前者好,后者不好,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一定要从他们的各种表达中,听出孩子的心声。还要想办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我想起圆圆3岁半时的一件事。

那时她爸爸在外地工作,几个月回来一次。她经常很想爸爸,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隔壁小朋友晓哲的爸爸就不到外地工作。

当时电视里正播一个叫《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连续剧。讲的是SOS儿童村一位妈妈悉心照料几个孤儿,和一位男士相恋但不能走到一起的故事。圆圆也跟着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

有一天的电视剧情是,孩子们不听话,把妈妈气得离家出走了,几个孩子没人管,吃不上饭,又想妈妈,好可怜。圆圆似乎很注意看这一集。

看完后,该睡觉了,我让她先喝点水,再去刷牙。她既不接过水杯,也不理睬我的话,而是就电视剧里的情节不停地问,我听出她是想知道为什么妈妈要离家出走,为什么不要她的孩子们了,妈妈还回不回来?我被她问烦了,说别问了,快喝了水睡觉吧。圆圆勉强接过水杯,欲言又止,突然大哭起来。

她平时很少哭,这让我大吃一惊,以为她是替电视剧里的几个孩子着急,就赶快告诉她,他们的妈妈肯定会回来,明天再看电视,肯定就回来了。圆圆哭声并没减弱,看来她想的不是这个。

同类推荐
  •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父母锦囊:教你养个壮小孩

    2009年3月,我应山东卫视农业科学频道《活到九十九》栏目之邀,做了一个“让儿童远离感冒”的访谈节目,分6期播出。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应观众要……
  • 别为小事误了孩子未来

    别为小事误了孩子未来

    本书从孩子的心理、性格、学习、习惯、能力、道德、处世、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来捕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倾向,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引导,为现代父母提供塑造孩子好习惯、成就孩子好品质的快捷方式。
  • 拯救女孩

    拯救女孩

    《拯救女孩》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首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继《拯救男孩》后的又一部力作。《拯救女孩》是一本关注当代中国女孩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的著作,聚焦于女孩成长过程中较为常见、影响较为深远的十个主题,深入挖掘其背后成因,并给出了具体可操作做的父母教养建议。《拯救女孩》,对于女孩的生殖健康、自信心、爱与性、节食减肥、异性交往、独立性发展、暴力、体质与健康、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其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数据与案例。
  • 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产后保健与康复秘诀

    本书由妇产科专家和科普作家共同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妇女产后保健与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全书共9章,包括产褥期保健、哺乳期保健、产后饮食调养与健美方法、产后性生活、产后体质不良的原因与保健、产后易患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新生儿防病保健等。本版新增内容达30%以上,为产妇迅速恢复健康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本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医学科普读物。适于孕产妇及其家属和妇幼保健人员阅读参考。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热门推荐
  • 樱桃豌豆分儿女

    樱桃豌豆分儿女

    本书收入“锄禾日当午”、“漂水花”、“留在门上的钥匙”、“枯叶带虫飞”、“西湖山水”、“后门头的池塘”等散文120多篇。
  • 天下第七楼

    天下第七楼

    两只老鸨的对手戏?几个杀手的罗曼蒂克史?隐藏于江湖之中的江山之争?美人妖精天下江湖,一锅粥……悬崖边上,她枕着落羽看他匆匆而来,桃花落了一地。他说,“交出玉玺。”她笑而不语,却是忍痛为他弹一曲箜篌。他说,“若有来世,定不相负。”
  • 和你一起余生欢喜

    和你一起余生欢喜

    始于心甘情愿,终于愿赌服输,挺遗憾的吧,我们谁也没等到谁。他们曾一往情深;也曾歇斯底里,两看生厌。“泽镧,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吗?”“沈总,请自重。”
  • 穿过青春所有迷路的日子

    穿过青春所有迷路的日子

    叶隽和苏西的故事开始于一场偶遇。彼时,刚从国外回来欲大展拳脚的叶隽在出差的半道上救下一位早产的女子——苏西。二人在事业与生活的相濡以沫中情愫暗生,然而,无情的商战、残酷的现实摧毁了二人的未来,原本琴瑟在御的两人互成敌对。这时,苏西孩子的生父,昔日的摇滚巨星千禾化身商界风云人物重回苏西的生活里。这一次,三人将在这场有关爱情与事业的角逐中一争高下。当一切尘埃落定,回首过往,所有人都悚然发现曾对“青春”这个字眼怀抱着热血与热望的他们,一个困于人情世故,一个耽于心灵的伤害,一个挣扎于人性善恶,无例外地走向青春的迷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拳冻九州

    拳冻九州

    一个从画中走出来的人。经过神之试炼。藐视世间万般武器。唯我神拳独尊!封九州!锁万界!
  • 暗煜

    暗煜

    毫无术力、本该进入一流大学逐鹿学院的普通学生王杰误入术院被淘汰,档案被一并退回,各类负面情绪接踵而来,王杰,死在了十九岁……
  • 末声录

    末声录

    腊月三十,全家被屠杀,他却活了下来,计划着之后的复仇之路
  • 九道劫之萌师出高徒

    九道劫之萌师出高徒

    萧如意表示师傅很爱她,赐她与师门同名,传她宫主之位。结果,丢了宫位,辱了师门。靠自己‘收复失地’有些难度,于是她义无反顾踏上漫漫寻徒路。“你想拜师吗?”“不想!”“我不要你想,我要我想!”***他身怀灵器,浴血而归,此生此世只为重改棋局,换她一命。“你为何叫莫寻?”“若我离开,莫要再寻!”
  • 兵临异世

    兵临异世

    现代兵王之王,无所不会、万能之才。意外来到异界,猪脚杨晓一路崛起,看猪脚杨晓如何把高科技与武道融合,打造一个科技帝国,震惊当世!一个超级科技与武修者之间的对决之路,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