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17800000019

第19章 兵败如山倒,清兵入京师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天津城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自此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李全自二十二日晚到达天津码头之后,并没有进城,而是在码头直接寻找去江南的船只。

因为京师失陷,众多本来打算去京师的船只都停泊在了天津码头,观望形势。商人自是打算看看情况,哪怕李自成占了京师,或者改朝换代,但这生意总是要做的不是。若是就此打道回府,不说货物积压不好处理,便是来回运费,也不是普通商人愿意承受的。

皇天保佑,李全很快便找到了一艘愿意搭客的商船,因为不是每个商人都能置办起自己的商船,所以这艘船的主人并不是船上货物的货主。而李全也正是看中了这艘船只是商人雇佣来运货的,而不是什么私人船只这点。虽然这船不去镇江府,而是只到扬州。不过扬州府紧紧毗邻镇江府,到南京也不过区区数日路程,到时再从扬州转道去南京便是。

船只虽然找好了,但船上的商人却还需在天津耽搁两天才是。为了不折本,一些小商人开始在天津本地兜售他们所贩卖的货物,期望能稍稍挽回些损失。

至于继续去京师,船主们却是万万不敢去的。要去早去了,也等不到如今。至于那些继续在天津观望的,大多是巨贾豪商,也只有京师才有达官贵人能消费的起他们的货物。他们等的起,也耗的起。

多方因素综合之下,众多商人在天津兜售积压货物,或是互通有无,造就了天津异样的繁华。可惜天津毕竟不是京师,哪怕群商云集,但市场毕竟有限,也只是缓解了小部分人的问题。

李全如今自是不会去天津城凑这个热闹的,朱迪钟也不是真正的贪玩的奶娃娃。两人便在码头边找了家客店,住了下来,只等开船的时日。

……

李自成在山海关下兵败如山倒,也怪他对清军没有丝毫概念,在京城时只是命各路兵马招降纳叛,趁着崇祯新丧,大明朝人心慌慌之时多占土地,扩展大顺国境。只以为带上本营精锐并十几万投降明军,便可以剿灭吴三桂。谁知道清军在后面给他来了个闷棍,被清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更郁闷的是,降军除了唐通等人几万兵马比他走的快点,剩下的前明降军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明显是不想做了李自成的炮灰。

当日李自成被多尔衮从后面带着两万精骑从背后打了闷棍之后,面对清军与吴三桂的两面夹击,知道事不可为,且战且退,命大军向永平方向撤退。虽然损失颇重,但好歹也不算灭顶之灾,若是会合明朝降军,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吴三桂的军队却被多尔衮派做先导,满清大兵压阵,追击李自成,在顺军后面穷追不舍,大顺军毫无喘息之机。若是正常交战,李自成咬咬牙坚持一下,等待军队会合,未必就会怕了吴三桂与满清联军。但是李自成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十几万明朝降军?别忘了,唐通可是转眼便降了满清啊!

不需要多长时间,李自成的文武大臣们便把山海关之战的前因后果剖析的差不多了,也知道了那些突然跑出来打闷棍的军队是什么人,更是对清军的战斗力有所顾忌。

再加上李自成新败,而唐通等几万前明降军又降了满清。最近投降的十几万明军难免蠢蠢欲动。倒不是说这些明军还想再次投靠明朝,想想也不可能。就算是吴三桂,也就是借着个为大行皇帝报仇的幌子,好显得自己出兵正义,甚至是向满清借兵也显得正义了起来。

明朝降军的将领都不是傻子。若是再转头明朝,哪里会有好下场?吴三桂说是要为崇祯报仇,立东宫为帝。但也不想想崇祯是怎么死的?若没有他们这些人跟风似的投降,李自成哪里进的了北京?真以为各位前明降将都是傻子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谁也不会有侥幸心理。怕是太子真的当了皇帝,总有对他们这些人清算的一天,就算他们活着的时候能保自家安全,死了之后还能保住家族子孙辈吗?

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当李自成逃到范家店之时,士卒疲惫不堪,只能一边稍作休息,一边聚拢军队。趁着这么一点空闲,李自成还是不舍得就这么丢了京城跑回西安,便抱着一丝侥幸找到吴三桂父亲吴襄吃了饭,好酒好菜伺候着,希望他再次劝降吴三桂。当然,这次因为事态紧急,自然开出的价码更大,不但封王,还裂土辽东!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便按照李自成的要求修书一封并李自成给吴三桂的亲笔信一起被信使带去了吴三桂处。

……

吴三桂看到信使之后,信都没看。直接便把信件并信使一起送去了多尔衮处以表忠心,一副忠于满清的做派。

不久,李自成便见吴三桂的追兵又上来了,便知道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无奈的把吴襄杀了泄愤,将吴襄的头颅挂到旗杆上以鼓舞士气。最后留下一部人马断后,继续往京城方向撤退。

……

李自成只得继续奔逃,于四月二十六日午时回到京师。李自成回到京师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马,清点完毕之后,李自成发现跟他一起返回京师的顺军士兵只有三万余人。去时六万余人,回来三万余人,差不多损失了一半。李自成简直欲哭无泪,这可都是精锐啊……

愤怒的李自成二话不说,立刻把吴三桂一家的满门老小杀了个干净,以解他心头之恨。

李自成回了京师之后,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看是否要固守京师,以待援军。他可不甘心就这么退出京师,这可是大明的国都啊,占了这里就占了天下大义,问鼎天下将会名正言顺。

可是让李自成失望的是,除了李岩劝他死守京师,其他人要么反对,要么不发一言。

接下来自然是一顿扯皮,就在李自成依然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牟与刘亮二人又提起了‘前明余孽’欲立东宫为帝的事件。李自成立马记了起来当时确实有这么个事,但当时他正忙着对付吴三桂,并没有做出决定。此时想起这事,心里也明白了几分,沉声道:“看来这京城是容不下我啊!”

接下来的一切便顺理成章,李自成立刻下令将那些‘参与谋逆’的前明降官全部杀光,抄家。同时准备离开京城,返回西安。而在京城所得的钱财,自然也要运回西安,作为争霸天下的资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离开了北京,向西安撤退,留下的是一片火海与满地的鲜血。从李自成进入北京城算起,到他灰溜溜的离开北京城这一天,前后仅四十二天。

……

“踏踏……踏踏……”

一阵洪亮的马蹄声响了起来,满清的先锋军队在将佐的带领下奔驰于官道之上。他们是奉命为摄政王开路的满洲骑兵,隶属于两黄旗的精锐队伍。

李自成离开京师之时,还不忘对前明降官大下杀手。但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机会杀掉所有官员,此时便有一些幸存下来的前明官员出城五里立于道路两旁,准备为新的征服者道贺,以博取新的统治者的青睐。至于死去的官员,谁在乎呢?

不多时,多尔衮乘马从永定门进入了北京。因为多尔衮从山海关进军北京的途中一直宣称他兴兵是为了为中原百姓“复君父之仇”,“所诛唯闯贼”。并号召“吏复其位、民复其业”。所以这些明朝降官很开心的便接受了这自欺欺人的理由,毫无心理障碍的又投了满清。当然,他们自己不会说自己投了满清,他们只会说自己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这不还是大明的天下吗?清军只是来‘拨乱反正’的。

当然这些人也没人会不开眼的问多尔衮太子在哪,什么时候迎太子登基等等的傻话!

多尔衮决定为崇祯发丧三天,以证明他确定是为崇祯来报仇的。

李自成军虽败,但实力犹在,而且就在离京城并不遥远的潼关聚集了数十万的大军。

此外,就在清军入京十来天之后,南京终于确定了京师的情况,朱由崧正式从‘监国’登基成为皇帝,改元弘光,以明年为弘光元年。

整个天下仿佛顿时平静了下来,各方都暂时停住了动作。除了吴三桂依然在多尔衮的命令下跟疯狗一样咬着李自成不放,整个天下竟然诡异的平静了下来。

而这些跟朱迪钟并无关系,因为她此刻早已经来到了南京,早在弘光正式称帝前,她便和李全到了南京。

而李全貌似已经跟朝廷的人联系过了,但并没有人前来处理她这位公主的事,更没人来分辨一下她这个公主到底是真是假。而朱迪钟也记起来了,貌似弘光时期好像有个‘真假太子案’来着!而北京满清朝廷那边,同一时期也闹了个真假太子的案子……

难道自己要赶上真假公主了?运气不会那么差吧?朱迪钟心里默默想道。

可是,真要是问什么,朱迪钟什么都不知道啊……

同类推荐
  • 汉末亲兵

    汉末亲兵

    生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愿做汉末第一亲兵……
  •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某集团军军长公子夏言毕业后参军,在军队里迅速爬升到了炮兵团营长一职。可是在一次醉驾的时候竟然穿越,来到明朝成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里他该如何让适从?且看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如何让扫平燕逆、革新利弊、内修文武、外伐征战、一扫宇内建立横跨几大洲的中华帝国!
  • 大明红人

    大明红人

    一个穿越到明崇祯年代的中医博士生成为了南京兵部左侍郎家中的书童,不甘平凡的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医治已经岌岌可危的晚明命运,开海禁、练精兵、平内乱、战辽东、斗权臣。站在夕阳下,宋念慈有感而叹,“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没有我不能完成的事情,那就是皇上非得把公主嫁给我,而我却不敢不从,哎。”
  •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但更是个历史故事,虽然起于荒诞但最终归于真实。如果不是穿越,他注定是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的倒霉蛋。如果不是穿越,他只是考古研究所的小研究员
  • 大宋美食家

    大宋美食家

    什么?历史名人难伺候?那就来一盘红烧肉!还不够?再来一盘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鲤鱼、水煮肉片、酸菜鱼、回锅肉.......美食家秦知儒同志仰天长叹:“这世上就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除了没有辣椒!”
热门推荐
  • 魔生之灭世

    魔生之灭世

    世人皆认我为魔,我一定是魔,世人认我为仙,我能为你成魔。
  • 拽拽纨绔二小姐

    拽拽纨绔二小姐

    他是叱咤风云的薄情总裁,俊美如斯的‘赫连漠殇’,整个s市的女人做梦都想嫁的多金美男。上辈子的纨绔女神‘楼语枭’也不例外,无可自拔的爱上了他,因为爱的不顾一切,忘记自己是军火世家高贵的二小姐!拥有显赫的家世,更是学校的校花。爱到忘了自己也有人疼有人爱。直到一场阴谋,哥哥为了救她,而死在她面前的那一刻,更忘不了自己临死前‘赫连漠殇’那厌恶的眼神,深入骨髓。重生后回到十八岁,物是人非,觉得自己当初的爱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咎由自取。从此;所有的爱都化为深恶痛绝,这辈子她‘楼语枭’注定和‘赫连漠殇’只能是敌人,势必要将他拥有在乎的一切统统毁掉,来为她上辈子所付出和在乎的一切陪葬!认真的为家人为自己而活一次
  • 霸王一统诸天万界从楚汉争霸开始

    霸王一统诸天万界从楚汉争霸开始

    一切从楚汉争霸垓下之战开始!大仁大义、铁骨柔情、虎胆龙威、智勇双全、宁死不屈、英雄盖世……这才是真实的霸王项羽!历史由胜者书写,胜者不会故意抹黑自己,也不可能故意美化败者,而通过抹黑败者来衬托胜者更是常态。《史记》中记载项羽是一个仁而爱人身先士卒的贵族,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负面记载,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每个项羽‘黑料’都存在逻辑不通、前后矛盾等问题。历史上也明确记载了汉朝数次删改史书的行为,如今看到的《史记》根本不是司马迁的原版,很难让人相信汉朝其他史官会公正的记载项羽。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有诸如项伯、丁固、英布、周殷等等一群见利忘义吃里扒外的卑鄙小人和叛徒,而不是败给了所谓的残暴和不得人心。汉朝编史抹黑项羽是为了维护统治,证明刘季反叛项羽骗取天下的所谓正义和师出有名,这是弘扬汉德的基础。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有必要继续用那些不合理的记载去批判一个宁死不屈的历史人物吗?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终将会还项羽一个公道!PS:有关项羽黑记载疑点的逻辑辩证分析和证据,都写在两本书的作品相关中了,有疑问的书友可以自行查看。作者已有百万完本作品,人品保证,请放心阅读。
  • 冷王宠妻无下限毒妃别想跑

    冷王宠妻无下限毒妃别想跑

    冷凰是22世纪的冷血杀手,拥有一身毒术,和百毒不侵的身体,可,在最信任的人下套让她被组织追杀,在无路可退之后,冷凰心灰意冷跳下悬崖成为神川大陆隐世家族冷世家的七小姐也是这个大陆人人皆知的废物。可她却是少有的天才!她将站在这个大陆,甚至这个世界的巅峰,另所有人仰仗,成为他们的传说!这一切离不开她背后支持的的那个邪肆的男人:帝陵阳....
  • 无限从融合开始

    无限从融合开始

    获得隐藏职业的我,除了能召唤还能干吗,无穷无尽的大军单纯就是想用人数来碾压
  • 上世纪童话

    上世纪童话

    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因为自己母亲的关系分开,4年后重逢“他”是人人羡慕的才人,冷酷的“雅纪”总裁!“她”神经系女神,“Mx”总裁,两大总裁撞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子的火花呢!
  • 民族宗教法律政策读本

    民族宗教法律政策读本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
  • 愿有人待你如初:细品红楼梦中人

    愿有人待你如初:细品红楼梦中人

    《愿有人待你如初:细品红楼梦中人》以现代女性视角来解读金陵十二钗,越过重重的考据,越过强加于她们头上的光环,写出她们的骄傲、辛酸和柔情,可以说既是“红楼注我”,又是“我注红楼”。这本书不胶着于考据,不拘泥于还原,而是试图走进书中和她们今古一相接,写出她们真实的人生况味。
  • 无限苍灵

    无限苍灵

    本为空界的灵主,却因为自己的尊严,而答应了长老们的赌约,从零开始,只为再此成为能够毁灭空界的存在。有兄弟,有妹子,有怨灵,看昔日的灵主如何闯荡无限世界!
  • 大世界系列之血路

    大世界系列之血路

    一个仪式唤醒命运的转轮,无数神秘的烟雾缭绕在古老的浩骨大陆上,这个世界与更辽阔世界又是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