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84800000007

第7章 秦汉之际的甘肃

一、沙丘政变到秦朝灭亡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公子胡亥陪同秦始皇出巡。先到了会稽(今浙江绍兴),然后北上,七月到达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秦始皇病重而死,遗诏公子扶苏,言:“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宦者赵高觉察到遗诏隐含的内容,是让扶苏主持葬礼后,即继二世皇帝位,就扣住诏书不发,对胡亥说:“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说服胡亥先下手为强,“废兄而立弟”,并且软硬兼施,胁迫丞相李斯就范,秘不发丧,同时伪造秦始皇遗诏给公子扶苏,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和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驻扎北方沿边,如若得知秦始皇死、赵高胡亥发动政变的事,一定会带兵诛灭他们,所以他们伪造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令扶苏自尽,赐蒙恬死,以除去政变的最大障碍,同时绕道井陉关入今山西境,再向西北,至九原,装着始皇还在巡视北方边境的样子。使者将诏书送到上郡,扶苏哭着进内舍要自杀,蒙恬对诏书产生怀疑,建议扶苏向咸阳问讯后再作决定。扶苏仁弱,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遂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关押于阳周(今陕西靖边县东南)狱中。胡亥见扶苏已死,想释放蒙恬,被赵高所阻。胡亥等人杀死蒙毅,派使者至阳周狱中,蒙恬上书道:“自吾先人,乃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意思是,我蒙氏三世建功于秦,从无二心。臣将兵30万在外,要反抗是很容易的。臣之所以以死守义,是不敢玷侮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德。使者逼其自尽,蒙恬长叹道:“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过了一会儿又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终于吞药自杀。赵高、胡亥、李斯从直道回到咸阳,宣布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立太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将秦始皇安葬于骊山陵中。

秦始皇长子扶苏是个仁爱之人,在官民中有着很好的名声。蒙恬北逐匈奴、领修长城,在历史上影响甚大。扶苏和蒙恬墓究竟在何处,历代地理志书中有多种说法。扶苏、蒙恬作为北部边防军监军和统帅,当时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抗御匈奴,二是领修长城,三是领修直道。从道理上讲,他们可以在长城沿线任何地方,也可以在直道沿线的任何地方,史料中根本没有他们当时正在宁县、正宁境内子午岭的记载。况且,其将军府在上郡,他们主要的时间应该在其指挥的位置——上郡,而不一定在子午岭沿线监修直道。更主要的是,史书中明言,赵高、胡亥等人“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使者将伪造诏书送到了上郡,扶苏自杀在上郡,蒙恬被囚在邻近上郡的阳周狱中被逼自尽,怎么可能在他们死后又将尸体向南送到直道南段的今宁县、正宁县或其他地方埋葬呢?我们还是相信扶苏、蒙恬的墓在今陕西绥德。

秦二世即位后,肆意享乐,变本加厉地推行暴政。在安葬秦始皇时,将后宫无子女的嫔妃全部殉葬,把修陵工匠尽数活埋。他征发5万材士屯卫咸阳。继而更改法律,实行严酷政策,将大臣、公子、公主任意处死,牵连而死者不知其数。又大兴工程,徭役苛重,死者相枕,以致各种矛盾尖锐到极点,自公卿以下至于小民,人人自危,万民欲反。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陈胜、吴广率领征发戍守北边的900贫苦农民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发动反秦起义,在陈县建大楚称王。各郡县民众听到消息,纷纷杀了地方官,起事响应。一些官吏、儒生和六国贵族也相继起兵反秦。陈胜派出队伍分路进击各地。其中周文率领的起义军西破函谷关,进至距咸阳仅数十里的戏(今陕西临潼境)。武臣军攻至邯郸,自立为赵王。韩广军至燕,自立为燕王。齐人田单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周市率军至魏,立魏王后裔咎为魏王。沛人刘邦,吴人项梁、项羽都起兵归附陈胜,转战各地。秦王朝陷入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之中。秦二世采纳少府章邯的意见,赦免骊山刑徒和奴产子,将他们武装起来,并紧急征召关西百姓,组成军队,以章邯为主将,司马欣为长史,董翳为都尉,镇压农民起义,周文兵败自杀。起义将领田臧杀死吴广,率军迎战秦军,亦兵败而死。章邯兵进攻陈县,陈胜退至下城父,于二世二年(前208年)十二月被车夫庄贾杀死。项梁立楚王后代熊心为楚怀王,自号武信君,在连连作战获胜后骄傲轻敌,遭章邯偷袭战死。章邯率领的秦军移师河北,将赵王歇包围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中,赵王歇多次向楚求援。楚怀王在彭城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巨鹿,救援赵王歇,与秦军主力决战。另一路西进入关,直捣秦都咸阳。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打入并平定关中,封为关中王。当时,秦的兵力仍很强大,诸路将领都不敢领受西路进军的任务。只有项羽为了替项梁报仇,要求担此重任。楚怀王身边的老将们觉得关中百姓受秦朝残暴之苦最深,派往关中的将领只能是忠厚长者,而不能是剽悍残暴的项羽。于是,正式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而派刘邦(前256—前195)西进。项羽杀死畏惧秦军的大将军宋义,率大军在巨鹿之野与秦军决战,凡经九战,消灭秦军主力,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秦将章邯投降,项羽被推为诸侯上将军。八月,秦中丞相赵高逼秦二世自尽,继立的秦王子婴杀死赵高。刘邦于二世三年八月攻入武关,在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大败秦军,于汉王元年(前206年)十月破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从秦始皇死到秦朝灭亡的三年多时间,天下大乱,甘肃境内的情况如何,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两条材料可供述说。

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其后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所谓“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就是说当时关东人造反,关西(今陕西、甘肃)人却没有造反。这看似很奇怪,其实又很正常。甘肃、陕西是秦的发祥地和后方,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适应秦人的特点,发扬其勇武善战的优点,培养国民以力农、战功为荣的意识。以至“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秦人这些特点,造就了英勇无畏的军队,生产了很多的粮食,秦始皇正是依靠二者统一了六国。后来,秦始皇还将秦地的这一套办法推向全国各地。应该说,秦地的原有居民对秦始皇实行的这一套办法历经几代,早已习惯,并没有,至少没有明显的“暴政”感觉,所以甘肃等秦地百姓在风起云涌的反秦起义中基本没有参与。

“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说的是当关东农民起义兴起时,今甘肃、陕西等秦地百姓就被大量征发去镇压起义军。当周文军攻入关中后,秦二世皇帝派出镇压起义军的部队,除了免罪的骊山刑徒和奴产子外,主力还是陕、甘农民。这一判断,来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的一段话,“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说的是,章邯等人率领的镇压关东农民起义的军队,主要是关西秦地子弟。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章邯率军投降。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向西进军。起义军吏卒多乘机凌辱降卒,降卒颇有怨言,又畏惧居住在秦地的亲属被连坐处死,说:“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项羽恐其反叛,将20万降卒全部坑杀于新安(今河南新安)城南。秦地百姓知自己从军的子弟被坑杀,其将领反而升官,都十分痛恨章邯等三将领。甘肃等秦地百姓为挽救秦王朝作出了极大的牺牲,人口损失惨重。

刘邦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今陕西、甘肃各地都为刘邦所有。刘邦进入咸阳,见秦宫室富丽,就想入宫休息,被樊哙和张良阻止,从此,恭行节俭之策,以争取秦民的拥护。刘邦命令部下,将秦朝的宝物、钱财、物品、仓库全部封存,登记官吏和百姓的名单,回军霸上。谋臣萧何收罗了秦丞相府中的全部图籍和文书,以备以后参考。十一月,刘邦召集各县豪杰会议,说道:“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而定要束耳。”首先宣布废除秦朝繁苛的法令,只保留三条法令:一是杀人者本人偿命,但家族和邻里不再连坐;二、三是打伤人以及偷盗财物者抵罪。解除了那些在地方上很有号召力的豪强们的顾虑。随即,又派员与原来秦朝的地方官到各县乡城邑宣讲沛公的新政。陕、甘的百姓从秦朝残暴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非常高兴,争着椎牛杀羊,沿路以酒食慰问刘邦的军士。刘邦辞让不受百姓献享,说:“秦朝仓库中收藏的粟米很多,不想扰费百姓。”秦地百姓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1]秦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岁首,又不改月份名称,每年月份为十月、十一、十二月、一月、二月……九月。以下历史月份,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前皆如此。

[2]本段引文皆出自《史记·李斯列传》。

[3]《史记·蒙恬列传》。

[4]《元和郡县图志》说在今甘肃宁县、正宁县,《太平寰宇记》则言在今陕西绥德县,其他志书还有陕西临潼及咸阳说、甘肃平凉说、甘肃临夏说、河南周口(清朝商水)说、山西原平说等。陕西临潼、咸阳说见《清一统志·西安府》,甘肃平凉说见《明一统志》卷35、《清一统志·平凉府》等,河南周口说见《清一统志·陈州府》等,山西原平说见《山西通志》卷176,甘肃临夏说见康熙《河州志》。从诸种史料分析,只有宁县说和绥德说存在可能。新修《庆阳地区志》第3卷《文物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98页)称:“扶苏墓在今宁县新宁镇巩吕村北袁家寺。……考之《史记·六国年表》,扶苏死前两年,即在今宁县、正宁县境内子午山‘堑山堙谷’,修筑直道,而不在绥德。”又言:“秦大将蒙恬墓在今正宁县永正乡蒙家村。……考之《史记·六国年表》,蒙恬死前两年,即在今正宁、宁县境内子午山‘堑山堙谷’,修筑直道,而不在绥德。”所述理由十分牵强。

[5]《史记·李斯列传》。

[6]《战国策》卷3《秦策一》。

[7]《史记·淮阴侯列传》。

[8]《史记·项羽本纪》。

[9]《汉书·高帝纪》。

二、项羽封章邯,建雍国

秦亡之后,农民起义军中项羽和刘邦两大军事力量凸现在历史舞台上。项羽为了抑制刘邦,进入关中后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包括今甘肃的大片土地。甘肃历史在秦汉之际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插进了短命的雍国历史。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后裔。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统帅。巨鹿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他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的领袖地位。在新安坑杀20万秦降卒后,项羽率领40万大军一路向西进发,安抚各地。当大军行至函谷关时,被刘邦所派遣的军队阻挡。项羽大怒,于汉王元年(前206年)十二月破关而入,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厉兵秣马,飨宴士卒,准备一举歼灭刘邦及其10万军队。刘邦用张良之计,亲自到鸿门大营,卑躬屈膝哄骗项羽,终于虎口脱险。鸿门宴后,项羽进兵咸阳,屠城,杀秦王子婴,焚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项羽认为天下已定,于正月尊楚怀王为义帝。二月,分封各路首领、豪杰和秦降将为十八诸侯。韩生建议项羽都关中为霸主,项羽回答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抢了秦宫的珍宝、妇女,据为己有。自称西楚霸王,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楚都。在分封刘邦时,项羽颇费了一番心思。虽然在鸿门宴上刘邦辩称其并无称王关中的心思,但项羽仍然对其派兵拒守函谷关不满。原来,在分封诸侯之前,项羽曾派人到彭城询问将关中封给谁。楚怀王的回答是“如约”,就是要按照约定将关中封给刘邦,项羽当然不能答应,就与范增商议道:“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就借口“巴、蜀亦关中地也”,封刘邦为汉王,领以巴、蜀、汉中共41县地,以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为王都。为了牵制刘邦,项羽又三分关、陇为雍国、塞国、翟国,以三位秦朝降将为王,以便“距塞汉王”,堵塞刘邦重新崛起东向的道路。这三位封王者,即以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包括秦朝陇西、北地二郡地,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以司马欣为塞王,此人本为秦朝栎阳狱掾,曾经有德于项梁,所以项羽封给他咸阳以东直到黄河的地区,以栎阳(今陕西临潼市栎阳镇)为都城;以劝章邯降楚有功,封董翳为翟王,领有秦上郡地,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四月,项羽和诸侯离关中各归封国。

在章邯统治下,雍国控制着大部分甘肃地区,有如下特点:

第一,时间短暂。从汉王元年(前206年)二月分封,到次年六月章邯自杀,雍国总共存在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二月项羽分封,五月刘邦即开始进攻雍国陇西郡,汉王二年(前205年)十一月占有陇西郡,正月占有北地郡。

第二,由于时间的短暂,章邯又是秦旧将,他对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可能有多少作为,而是基本延续了秦朝的状况,包括秦朝的郡县设置,刘邦消灭章邯过程中出现的如陇西、北地等郡县名,基本与秦朝无异。

第三,章邯对秦地的统治是不得人心的。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秦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受到秦民的拥护。而项羽不仅在新安屠杀了秦民子弟,入关后一路屠杀,进入咸阳后,又屠城,杀死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当时甘肃在内的秦地人民人心所向不在项羽而在刘邦,这些都对后来刘邦占领三秦这一战略要地以及项羽的失败有重要影响。另外,秦军士兵在新安被大规模屠杀后,项羽分封时又把三秦地封给非常不得人心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这一人心向背是刘邦能迅速“还定三秦”的重要原因。而不得人心的章邯在雍国的统治当然也是不得人心的,即使他采取什么行政措施,也难以得到地方吏民的配合。

第四,农民战争形势下的无政府状况以及楚汉之争,客观上造成了边地军备的松弛。章邯为雍王,实际并没有能真正拥有原秦朝所有的甘肃地区,匈奴冒顿(Mòdú)单于已打败月氏,又进兵河套、新秦中,将其南界推至朝那、肤施一线,不仅陇西、北地二郡的部分地方被匈奴占有,二郡之西之北都成为与匈奴交锋的军事要地。甘肃地区在秦朝统治下获得的相对安定很快就被西汉和匈奴的反复争夺所打断。

[1]《史记·项羽本纪》。

[2]《史记·淮阴侯列传》。

[3]《史记·淮阴侯列传》。

三、刘邦灭雍、定陇,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天下群雄顿时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这个时候,谁做皇帝就成了第一位的问题,战争又成了首要的手段。自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展开了近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出定三秦,则是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出汉中定三秦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章邯所封的雍国。

项羽三分关中,将刘邦封为汉王,背弃了楚怀王谁先入关亡秦就封其为关中王的约定,引起了刘邦的极大不满,就想发兵攻击项羽。此时项羽势力正处鼎盛,所以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不可如此。最重要的是萧何的意见。史载:

(萧)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

萧何的这一段分析,平息了刘邦的愤怒,而且为他规划了学习商汤,周文、武王,以屈为伸,以退为进,最终取得天下的蓝图。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假装服从项羽的安排。四月,诸侯各归封国,刘邦在项羽所派3万士卒护送(实为监视)下,去汉国就任,楚子、诸侯人马因仰慕而随从的有数万人。刘邦一行从杜南进入蚀(lì)中道(在今陕西长安县境内),向南行。谋臣张良陪护刘邦一直到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以东),这才辞行回韩王封地。刘邦亲自为其送行,张良于是向刘邦建议,烧毁沿途的栈道,以防备诸侯军队来犯,也给项羽造成其无意东向的假象。到南郑后,刘邦健全王国机构,任命萧何为汉国丞相,以韩信为大将,周勃、曹参、郦商为将军,灌婴为中谒者,靳歙为骑都尉,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文武班子。又招揽贤俊豪杰,充分利用巴、蜀、汉中丰富的粮食、物资,关心民生疾苦,为还定三秦做准备。刘邦在南郑,整日与萧何研究所得秦丞相府图籍,“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据之制定争夺天下的具体策略。

在拜韩信为大将的典礼结束以后,韩信向刘邦分析了天下形势及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有利条件,建议刘邦欲取天下,先定三秦。韩信说: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髄。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之所以建议刘邦将第一个攻击目标定为三秦,首先是为了得地利,秦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领有了秦地,“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辟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二是为了得人心,入关之初,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得到秦民的拥戴,而项羽所封三秦王为秦之降将,极为不得人心。三是为了得物资,蜀地和关中自古就称为“天府”,由于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最前列,有丰富的粮食储备,而甘肃地区“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四是为了得人才,除了跟随刘邦入定关中的东方六国人才之外,秦地,尤其是陇西、北地居民“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人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领有三秦,刘邦就可以拥有更多杰出的将帅士兵。三秦地区的这些优势将成为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最大资本。

此时,由于项羽分封诸侯时十分不公平,心生怨恨的田荣、彭越、陈余举兵在齐、赵等地发难,项羽忙于镇压反叛,放松了对刘邦的监视,刘邦趁机实施其北进关中消灭三秦王的计划。

擒贼先擒王,刘邦北上平定三秦的第一个目标,是盘踞甘肃中东部和陕西西部的雍王章邯。章邯不愧为秦之勇将,刘邦消灭雍国的过程非常复杂,史书记载也略有不同。

(汉王二年)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元年)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汉书·高帝纪》)

(汉王元年)(雍)八月,邯守废丘,汉围之。(塞)八月,欣降汉,国除。(翟)八月,翳降汉,国除。

(汉王二年)(汉)十月,王至陕。(雍)十一月,汉拔我陇西。(雍)正月,汉拔我北地。(雍)六月,汉杀邯废丘。七月,属汉为陇西、北地、中地郡。(《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曹参)从还定三秦,攻下辨故道、雍、斄。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三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于宁秦。以将军引兵围章邯废丘;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汉书·曹参列传》)

刘邦究竟是于五月还是八月出兵的?《史记》《汉书》两帝纪记载不同,《秦楚之际月表》无汉王出兵记载。然从《秦楚之际月表》记八月灭塞、翟两秦国看,从出兵到围废丘,塞、翟二国降,当非一个月内所能完成之事,故当以五月出兵为是。刘邦从入汉中到出汉中仅是一个月时间。

刘邦亲自率领大军,从南郑出发,由故道入关中。原来从关中到汉中的道路根据张良建议已烧毁,所以不得不改由最西边的故道(又名嘉陵道)北行。故道,颜师古注称:“《地理志》武都有故道县。”然而,武都郡是汉武帝时才设立的,秦末既无武都郡,哪来故道县?所以,此故道并非县名,乃指原来由关中至汉中之西线道路故道的意思。元代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中对唐人几种关于故道的解释予以载录,云:“班《志》,故道县属武都郡。《括地志》:故道,今凤州两当县。杜佑《通典》曰:故道,凤州梁泉、两当县地。”似乎杜佑有刘邦所行故道乃非指县名之意。然查杜佑原书,在唐凤州辖县有“梁泉,汉故道县地。后魏置今县。两当汉故道县地。后魏置两当郡”。在这里胡三省是失误了。真正辨清此事的是日本学者中井积德,《史记会注考证》中引其言曰:“故道原非地名,盖是处旧有秦蜀相通之道,而栈道张良所烧者为今道。今道已烧残不通,故从故道而往也。后世因为县名耳。”

刘邦率军由南郑西行,似乎章邯有兵把守故道的入口,所以《曹参传》中说“攻下辨故道”,在下辨境打了一仗,才踏上故道,北行过今成县、徽县、两当境,又经今陕西凤县,入散关,矛头直指雍国都城废丘。雍王章邯闻讯,到陈仓(今陕西宝鸡东20里)迎战,败,退至好畤(今陕西乾县东),又败,退守废丘。刘邦派樊哙去包围废丘,自己指挥大军,打败塞王,司马欣举国投降,又打败翟王,董翳降汉,刘邦以其地设渭南、河上、上郡三郡。由于雍国疆域广大,打败章邯后,其分驻郡县的将领还在坚守,所以刘邦分派诸将攻打陇西、北地诸郡县。这些都是汉王元年八、九两个月中的事。汉王二年(前205年)十月,刘邦出函谷关,入驻陕(今河南三门峡),伺机东向攻击项羽。收复后方陇西、北地的任务就留给了部下。

汉王刘邦派往攻打陇西、北地的将领有周勃、靳歙、樊哙、郦商、蔡兼等。周勃在白水之北打败西县县丞所率武装以后,又破章邯将盗巴(又作益巴)军,进攻上邽,被刘邦调去守卫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以防东方诸侯西袭。章邯之弟章平率部守陇西,汉骑都尉靳歙率军与战,大破之,斩雍国车司马、候各4人,骑长12人。在汉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不少陇西将士降汉,十一月陇西六县为汉所有。汉王下令,“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章平退守北地。汉将郦商部由陇西向东北行军,打败章邯派守乌氏的将军焉氏,又东进至栒邑(今陕西旬邑东北),破雍国将军周类的军队,在泥阳再败雍国之苏驵部,还俘虏了章邯弟章平,正月,汉全部收复北地郡地。然后,汉军集中兵力进攻废丘,引渭河水灌城,五月,废丘降,章邯自杀,汉王刘邦全部领有了三秦之地,陇东、陇西都成为其领土。

占领陇西、北地后,汉王在甘肃等地进行了初步的建设。一是政权建设,在战国秦长城以南的甘肃境内仍依秦制,设陇西、北地二郡,以关中咸阳以西地设中地郡,以郦商为陇西都尉,迅速安定了地方,建立起了稳定的后方。二是加强边备,“兴关中卒乘边塞”,“缮治河上塞”,应该是指榆中(今兰州东)沿黄河向北的边防设施。“娄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就是因此命令而由齐地“挽辂,衣羊裘”西行的。由于楚汉战争吃紧,留守关中的萧何多次大量征召秦地百姓为兵,调往关东,以补充刘邦被打散的军队,所以这种加强陇西等地边境守备的活动没有能够持久。三是发展农业生产,“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就是将原来秦朝皇帝游猎的苑囿,以及由少府管理的园林池泽,都解除禁令,允许百姓自由垦殖。四是“施民德,赐民爵”,“大赦罪人”,将更多的百姓从秦朝严酷政令下解放出来,增加了地方的劳动力和汉军的后备兵员。五是优待汉军家属,令“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将秦、陇、汉中、巴蜀等地建设成了汉王与项羽争夺天下的稳定后方。在后方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下,汉王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屡败屡兴,萧何“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汉王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尽,二月,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甘肃、陕西等地百姓为结束项羽所分封的各地割据政权、统一全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汉书·萧何传》。

[2]《史记·萧相国世家》。

[3]《史记·高帝本纪》。

[4]《汉书·食货志下》。

[5]《通典》卷176《州郡六》。

[6]一说为章邯之子。

[7]《汉书·高帝纪》。

[8]《史记·刘敬列传》。

[9]本段引文皆见《史记·高祖本纪》。

[10]《资治通鉴》卷9高帝二年条。

四、匈奴击走月氏,占领河套

秦朝末年,受蒙恬军打击而退出河套地区的匈奴政权中发生了子篡父权的政变。原来,冒顿是单于头曼的长子,本应是单于当然的继承人。后来,一位受宠的阏氏(yān zhī)为头曼生育了一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其偏爱的幼子,于是就将冒顿作为人质送到月氏国去,并且向月氏发动攻击,想激怒月氏人以杀死冒顿。月氏人还没有对冒顿动手,冒顿就盗得善马逃回匈奴。头曼交给冒顿一万骑军。冒顿用鸣镝之法,致力于培植部下对自己的绝对忠诚,于公元前209年将父亲头曼射死,同时尽诛了后母阏氏、两个弟弟和对自己有异心的大臣,自立为单于。

冒顿杀父自立后,整顿和健全匈奴政权组织,使其更为健全。在单于之下,设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大臣。一般都以太子为左贤王,又称左屠耆王。左右骨都侯在单于庭辅政。左右贤王等24长,每人领万骑至数千骑不等,都是世袭的部落首领。匈奴国疆土分为三大块,单于管辖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和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以北内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24长分居东、西方。左方王将居于东方,直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一带)北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从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一带)往西,与月氏、氐、羌相接。24长之下各自设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将、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职。匈奴政权制定了许多礼制、法律和规定。每年正月,诸长到单于庭小会,进行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祀祖宗、天地和鬼神。秋天马肥时,大会于(dài)林,报告和统计各部落的人数和牲畜数量。匈奴的法律很简单,规定,凡是以刀伤人深及一尺的处以死刑,盗窃财物者没收其家口及财产,犯有小罪的用刀刻其脸面,犯有大罪的处死。匈奴奖励战功,规定“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巵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故其战人人自为趋利”。在作战中抢救战死者,就可以“尽得死者家财”。

冒顿单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秦朝和周边民族政权的状况,伺机而动。首先率兵向东,打败了一再欺凌匈奴的东胡,俘东胡王,将大兴安岭和东蒙古一带并入匈奴版图。不久,又乘胜西进,向宿敌月氏报仇。一举打败了月氏军队,月氏人被迫放弃其辖境北部黄河至阿尔泰山间的地方,把驻牧地南移到河西。

其间,秦地的消息不断传来。沙丘政变,蒙恬自杀。不久,周文起义军攻进关中失败,秦朝命令守卫北边的30万大军急速南下,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冒顿占据了河套地区,“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汉匈边境恢复到战国末年的状况,中原政权的边境地区重又面临新的侵扰。

冒顿单于率军继续征战,向北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隔昆、新诸部,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落的分散局面,称雄于大漠南北,“威震百蛮,臣服诸羌”,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其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南达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骑兵30余万,势力十分强大。

匈奴重新占有河南地及南进至朝那、肤施的时间,在《史记》《汉书》的《匈奴传》中均无明确记载,学者多依其记事位于灭东胡,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之后,而系于公元前209年。然而,冒顿从夺权,到打东胡、月氏、楼烦等如果都在一年之间的话,从常识上很难说得过去。更何况公元前209年虽然扶苏、蒙恬已死,二世正加强阿房宫、直道的修筑,年底,陈涉等人才起兵,秦朝统治基础尚固,哪来“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的边境形势?更重要的是,《史记·匈奴列传》记道:“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又记道:“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疲)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料中有个“稍”字,可见此事从开始到完成绝不是一年就可以实现的。匈奴之重新占有河南地,直至与中原王朝西北境相距于朝那、肤施,当在由刘邦入秦到楚汉战争期间(前206—前202),而不是此前。

[1]《史记·匈奴列传》。

[2]《史记·匈奴列传》。

[3]《史记·匈奴列传》。

[4]《后汉书·西羌传》。

同类推荐
  • 步步是清闲

    步步是清闲

    穿越之后通过努力成为一个大儒的故事,可能无CP。
  • 大汉龙骑

    大汉龙骑

    这是英雄集结的时代,这是群英辈出闪耀争雄的年代。这里有守护袍泽亲友,不做英雄做狗雄的猪脚刘德然。这里有宁叫我负天下,誓不叫天下负我的奸雄曹孟德。这里有半生孤苦飘零,建立蜀汉昭烈帝的枭雄刘玄德。这里有饮马长江东流,霸王再生奠基业的英雄孙伯符。鞠躬尽瘁诸葛亮,战死沙场周公瑾,还有呕血三升郭奉孝!累家一经,郑公博稽六艺;释家遭弃,牟子正道兴佛;道家兴起,伯阳撰写参同契!阳谋与阴谋!钩钜与纵横!王霸与义利!左氏与公羊!汉律与刑罚!庠序之兴!夷狄之辩!名实之争!天人之论!东西南北!三科九旨!禄厚而自重?内圣而外王?税地不税人!《周易》王氏、《尚书》郑氏、《古文》孔氏、《论语》郑氏!《孟易》袁氏!这个世界很精彩,将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三国新体验!开卷有益,还等什么?开门四件事,登起点,看龙骑;投票票,要签到!今天你做了没?
  • 龙凤巡天下

    龙凤巡天下

    他是历国的太子,10岁那年,因权臣篡位,父“亡”,母被夺。10年后,他携玉玺归来,在祭天大典上杀仇人,夺回帝位,成为天下百姓拥护的新皇。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朝政稳定,四海初定,他便决定出游民间,找寻流落民间的父皇。她是先皇挚友,前朝护国大将军之女。一出生,便许配给太子,成为尊贵的准太子妃,原本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却因父亲耿直,得罪伪皇,被贬边疆,杳无音讯,便随母四处打探父亲消息。。。不料,两人又因缘相遇,一见钟情。。。
  • 战国夜鹰传

    战国夜鹰传

    一个小小的真实度百分之六十的故事(和谐,要和谐,建设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咱要把你和谐)
  • 风土记

    风土记

    一场即将到来的变故,改变了汪洋孤岛上所有人的生活,知晓真相者,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机会争取;不知真相者,仍然浑浑噩噩过活。茫茫海岛,演绎出了风雨飘摇中的人世百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他们的命运将有怎样的转变与精彩……
热门推荐
  • 麒麟守护之超神系统

    麒麟守护之超神系统

    第一次写小说,这是观后感,看完别笑,见谅
  • 不死小强到异界

    不死小强到异界

    简介:小乞丐叶凌,被注射“不死小强病毒”,带着一把菜刀和一个魔方来到异界。在小强病毒作用下,挨打受伤,成了叶凌升级进阶的必需以营养品。无挨打,不升级!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他娘,挨打是升级他爹。小强常说:挨打就像做爱一样,第一次可能会有点痛,可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上甚至享受这个过程。魔方在穿越之中发生变化,变成能够抽奖的超级魔方,功法、武技、血药瓶、只有想不到,没有抽不到!菜刀也被小强感染,变成了会升级的菜刀。从此,百步之外,飞菜刀取人首级,不再是传说!一个屌丝的异界逆天史。搞笑有点无厘头,希望大家不要介意!书友群:144745546。欢迎大家有事没事,加群骚扰!
  • 读懂鲁迅

    读懂鲁迅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我的兼职同事

    我的兼职同事

    校园爱情现实小说。钱河,一个总爱多愁善感的人,对爱情胆小懦弱,默默地陪在喜欢的人身边。为了暗恋的女孩,报考X大,在X大,遇到了同寝的四个兄弟,遇到了同在书店兼职的女同学。在校园里,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有爆笑,有悲伤,有感人,有励志,有现实。一个不一样的大学生活。愿每个人都能保持乐观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 快穿之攻略男主不在话下

    快穿之攻略男主不在话下

    1v1,男主腹黑偏执,步步为营。女主武力值强大,性格有点燥。
  • 我家有只修仙猫

    我家有只修仙猫

    老一辈总说猫不过六,狗不过八,据说是猫和狗过了这个岁数后会出现一些妖异的行为和表现,而我家的那只猫……“你有蚕豆吗?我需要八十一颗蚕豆。”“你会说话?”“我需要八十一颗蚕豆。”…后来有个云游四方的老道说,这老猫是有仙缘的,它需要蚕豆来修炼…。
  • 庄子(外篇三)

    庄子(外篇三)

    修德济世,是诸子百家各派共同的文化主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诸子学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核心,就是匡救世道。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会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惊人的一致,即构建一个太平安定、和谐自由的理想社会。通俗来说,他们都关注民生,热衷寻求长治久安、强国富民的大治之道。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读了无为,解读了中庸,解读了自然,解读了生命的真谛、道家丰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 吃货的进阶手册

    吃货的进阶手册

    阳光透过玻璃窗,从病房的一角移到了另外一角,要不是刺鼻的消毒水味道久久萦绕在鼻间,向叠叠还要不开眼地以为出门又没有翻黄历。他费力地挣扎了几下,这才缓缓睁开了沉重的眼皮,果然见到聚在了自己身边的几个脑壳。劫后余生让向叠叠难得松了口气,此时的他将脑袋枕在右臂下,恬不知耻地笑了起来:“乖,叫声爸爸来听听?”程辰忍住了揍人的冲动,只翻起了白眼:“我比你大,不怕折寿?”“你们,一个个这么冷漠的吗?”向叠叠痛心疾首,别开了头去:“我才刚醒,连人都不喊?”几个小脑袋瓜还算有良心,只是几声“叠叠”喊得参差不齐。但这并不妨碍向叠叠心情大好,他挠了挠后脑勺应了下来:“嗯。”“叠叠”,不就是古代版的爸爸嘛!四舍五入一下,他还是赚了的。
  • 绝品医婿

    绝品医婿

    七年前,父亲被杀,母亲跟不知姓名的人走了。之后我便遭遇了袭杀,垂死之际跳湖,命不该绝被过路的邋遢老人的所救。四年来,通过老人教导我学会了《邪医百草经——以毒攻毒,或者毒解相融来治病》。同时也跟着老头学了防身的格斗术。四年后老头死了,我带着他孙女守孝三年之后重新回到L市。尽管七年的磨砺让我沉稳了很多,但是回到L市时,我还是心痛,同时我要搞垮那个人,以及的母亲。
  • 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绣云阁(九)

    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绣云阁(九)

    《绣云阁》,又名《绣云仙阁》。叙述三缄修道、降妖、收徒,七窍贪名、求官、受难的故事。绣云洞紫霞真人奉道君师命,为阐明大道于天下,令弟子虚无子托生尘世,且造绣云阁以待成道者他日居住。虚无子投生李氏为子,名三缄。小说叙他后来如何看破功名,求取正果,降妖伏怪,劝善戒恶,最后列仙班,登绣云阁。魏文中,字正庸,号拂尘子,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