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328600000007

第7章 李世民《帝范》(1)

“撰主简介”

李世民(公元598—649),唐朝第二代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杰出的政治家,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任用贤能;虚心纳谏,有过则改;轻徭薄赋,崇尚节俭;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变革,注意协调民族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极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在他统治时期,唐王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为文明昌盛的大唐帝国奠定了基础。他是汉族地区的天子,又是边疆各族的“天可汗”,封建王朝的英明君主。

《帝范》的内容主要是告诫太子李治将来如何当皇帝,如何当好皇帝。所谓“帝范”,实为帝王家的“家戒”、“家训”与“庭训”。

《帝范》其书不仅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李世民一生政治经验的总结,许多地方还对他自己一生的功过作了评述。更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还在《帝范》中告诫李治“勿以吾为鉴”,并能在儿子面前坦然承认“吾在位以来,所缺多矣”,进而历摆自己的过失,叮嘱儿子切不要学他的样。这体现出李世民在他的晚年具有“自知之明”和“自我反省”的可贵精神!

不言而喻,李世民其人和历史上其他统治者一样,有他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但他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帝王中的佼佼者。同样,《帝范》其书完全是从巩固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的,也有着很深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有着许多值得肯定的部分。从语言上看,它属于骈散并用;从艺术性看,写得挺生动出色;从思想内容看,有着不少健康的东西,可资我们借鉴;从反映出的基本问题看,许多篇章饱含感情,令人读后爱不释手。因此,《帝范》这部一千三百年前的帝王家训,对后世影响很大,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除《帝范》这一完整的皇家家训外,李世民撰写的最典型的还有《戒皇属》、《自鉴录》两个单篇,今选取有关篇章作介绍,以飨读者。

帝范序

“原文”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锡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由此观之,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鱼鳞之阵,朝临鹤翼之围。乱无大而不摧,兵何坚而不碎,剪长鲸而清四海,握欃枪而廓八纮。乘庆天潢,登晖璇极,袭重光之永业,继大宝之隆基。战战兢兢,若临深而御朽;日甚一日,思善始而令终。

汝以年幼,偏钟慈爱,义方多阙,庭训有乖,擢自维城之居,属以少阳之任,未辨君臣之礼,不知稼穑之艰难。朕每思此为忧,未曾不废寝忘食。自轩昊以降,迄至周隋,以经天纬地之君,纂业承基之主,兴亡治乱,其道焕焉。所以披镜前踪,博览史籍,聚其要言,以为近诫云耳!

“译文”

我听说天地的盛大功德在于化生万物,圣人至为宝贵者在于贵为天子的帝位了。君臣上下之别,是由礼来规定的。所以君主抚慰庶民,制驭天下,应像制陶的人转动着轮子一样应用自如。如果不是能明能知、文事武事兼备、天命所归、天道在身,怎么能够握有帝王符应、临御皇帝宝座呢?正因为如此,所以就有翠妫川的神龟重唐尧之德而负图投尧;大禹治水之功加于四海而上帝以元圭赐给禹以彰显其功。周文王姬昌时,有赤雀啣丹书进入周的国都丰,预兆周朝兴八百年之天下;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启前后两汉二十四帝共四百年之基业。由此观之,帝王之位,不是可以凭借实力强求的,而是受天之命而得。隋朝末年,天下分崩离析,我先皇高祖李渊以圣明武略之姿,当天造草昧之时,天命所归,在隋末乱世中独得明道,使社会得以清明。然而由于五岳郁而未清,三光隐而不明,其时割据势力彼此相逐,更相吞噬,因而唐初仍战争不止,战场上的风尘还未停息。我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念靖安天下之灾难,以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特身披甲胄,亲自抵挡矢石,夕为敌人鱼鳞之阵所困扰,朝临对方鹤翼之阵所包围。但敌人虽强大,必能挫之;敌兵虽坚固,必能破之。我奋力消灭与唐军为敌的其他军事力量以清净四海,决心除却妖星以开拓廓清八纮,乘履庆祥,登升宝位。我备尝艰难险阻,方始正储宫,被立为太子;又经历多少曲折,才登上皇帝宝座。我虽有功业如此,但自即位以来,仍常恐惧戒慎,居安思危,如临深渊,如御朽索。而且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不得尽善始终。

你年少多受父母之慈爱,而且你所受到的教育,并不如《左传》所说那样的“教之以义方”;你所接受的庭训,远没有像孔子教孔鲤那样的“庭训有道”。你本封于并州,为一般的藩王,现属以太子之位。然而,你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我每每想到这里莫不感到忧惧,以至于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我以为上自轩辕、少昊,下至于今,这中间的开创之君、守成之主,给我们留下的兴亡治乱之道,焕然明白可见者不知有多少。因此,我就开明前古君臣兴亡治乱之实迹,遍览历代经史传籍,采酌其中的要领和可以效法之格言,以为你们的鉴戒罢了!

“评析”

此篇为《帝范》的前序。《帝范》系专门讲做皇帝的规范,以赐太子李治。

此篇写作宗旨是叙述创业之艰难,阐明撰写《帝范》的目的,以教诫李治;并谆谆教诲李治应如何持身治国,以永保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

今天让我们读一读《帝范·前序》,就可以认识到:作为封建帝王的李世民,为儿子生长深宫、“未辨君臣之礼节”而忧而惧,为儿子独钟父母慈爱、“不知稼穑之艰难”而废寝而忘食。

君体篇

“原文”

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非威德无以制远,非慈厚无以怀人。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奉先思孝,处位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此乃君之体也。

—节录自《永乐大典》

“译文”

人君在国家建立之前,必须拥有民众,有民众才会有国家。人君想要得国,必须育民以德,民人乐为之用,乃可以为国。所以国者君之本。

永乐大典

人主之体,当如山岳之尊崇,巍然镇静,岿然不动;人主毫无私心地君临万方,要像日月高悬天空,普照在下的万物一样。人君有什么举措,亿万庶众均将瞻仰以为准则而照着执行;人君以行仁义,则四海之内向往,普天之下归附。人君之志,当宽裕广大,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涵容万物;人君之心,如若平正则是非明,以此裁断则无差错。人君如能顺天应人实行刑罚恩惠,就可以令行禁止,天下畏服,无远而不至;人君抚慰万方,只有慈爱宽厚才能安民、保民。人君对九族之亲,务使长者安之,少者怀之;人君又必须礼大臣,体群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人君奉祀祖先,应该善继祖先之志,善述祖先之事;人君在位,必须以不骄不慢的态度对待臣下。人君不应以己为尊贵,不应以己为才智,而应孜孜不倦地以行德义。人君如能做到上面这些,就算是做到了治理天下时应遵守的法则了。

“评析”

此篇的写作宗旨是阐述帝王治理天下时应遵守的法则。

李世民反复阐明人君之志要宽裕广大,人君之心要平正;致远要顺天应人,怀民要慈爱宽厚;对下要不骄不慢,对己要不以我为尊、不以我为智,这才叫做君之大体。

今天让我们读一读《帝范·君体篇》,就可以明白:作为封建王朝皇帝的李世民,能够如此清醒地对太子提出严格的治理天下的准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中的某些道理,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建亲篇

“原文”

夫六合旷道,大宝重任。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昔周之兴也,割裂山河,分王宗族,内有晋郑之辅,外有鲁卫之虞,故卜祚灵长,历年数百。

秦之季也,弃淳于之策,纳李斯之谋,不亲其亲,独智其智,颠覆莫恃,二世而亡。斯岂非枝叶不疏,则根柢难拔;股肱既殒,则心腹无依者哉!

汉初定关中,戒亡秦之失策,广封懿亲,过于古制。大则专都偶国,小则跨郡连州,末大则危,尾大难掉。六王怀叛逆之志,七国受钺之诛,此皆地广兵强,积势之所致也。

魏武创业,暗于远图,子弟无封户之人,宗室无立锥之地,外无维城以自固,内无磐石以为基。遂乃大器保于他人,社稷亡于异姓。

《语》曰: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此之谓也。夫封之太强,则为噬脐之患;致之太弱,则无固本之基。由此而言,莫若众建宗亲而少力,使轻重相镇,忧乐是同,则上无猜忌之心,下无侵冤之虑,此封建之鉴也。

斯二者安国之基。君德之宏,唯资博达,设分悬教,以术化人,应务适时,以道制物。

术以神隐为妙,道以光大为功。括苍旻以体心,则人仰之而不测;包厚地以为量,则人循之而无端。荡荡难名,宜其宏远。且敦穆九族,放勋流美于前;克谐烝义,重华垂誉于后。无以奸破义,无以疏间亲,察之以德,则邦家俱泰,骨肉无虞,良为美矣。

—节录自《永乐大典》

“译文”

天下宇宙是至远至广至大的大道,天子帝位是至极致显至尊的宝位。天下至远,远不可以独治,故与人共理;帝业至重,重不可以独任,故与人共守。所以任用皇亲国戚为诸侯,作为屏障以保卫王室中央;王室中央和地方诸侯同心同德,则能长世安民,长治久安。离中央王室远的诸侯和离中央王室近的诸侯都应互相扶持,中央王室对亲近的宗室和疏远的宗室都要予以任用。如果能这样,纵然有互相侵吞的门路,亦可闭之而不让它启开;纵然有不遵王命的嫌隙,也可以阻遏而不得滋生。

昔日周武王灭了商朝纣王而建立周朝政权,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周室子孙一般都得到了封地,做了大小不等的诸侯;同时,又封了一些异姓诸侯。因而内有晋、郑等诸侯国的辅助,外有鲁、卫等诸侯国的防护。周朝之所以能长久传世,原因是能实行分封制。

到了秦朝之末,秦始皇拒绝了淳于越关于分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的建议,采纳了丞相李斯实行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的主张。因而对亲族不亲近、不分封,只相信自己的智慧,所以在国家危难时没有依靠的力量,只传了两代便导致覆亡。这岂不是枝叶不繁茂则根本难以挺拔;又如大腿和胳膊既伤则心腹欲有所为是不可能的么?

汉高祖刘邦初定函谷关以西一带地区,鉴于秦王朝不搞分封、因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兄弟叔侄至亲为王,其规模远远超越了西周时封建诸侯之制,以至于大的诸侯王的权势过大,足以与朝廷抗衡;小的诸侯王也跨郡连州,占有很大地盘。诸侯王地广而强,帝室弱而被侵,有如末大根小必折,尾大身小难掉。所以就有六个诸侯王共同谋反,七个诸侯国身受刑戮。这一切都是由于分封的诸侯王地广兵强、长期发展起来的势力所造成的后果。

魏帝曹操初创基业,只知汉过,不知秦失,在分封这个问题上缺乏远见,子弟宗室虽有封位,但不与其领土,徒有虚名而已,所以宗室无立锥之地。这样一来,外无藩维之城以为固保,内无柱下之石以为基址,于是曹魏不能自保其权位,竟以天下付之他人,社稷亡于异姓司马氏。

《论语》说过,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分封诸侯势力太大时,会造成后患,后悔莫及;而分封诸侯势力太小或不分封时,对朝廷中央又不能起辅卫作用。由此说来,不如多分封诸侯王,但不能使其势力过于强大,使大小之国相安,共其乐而同其安。果真这样,则在上者无嫌嫌疑忌之心,在下者无被侵陵冤枉之虑。这就是封建制之昭鉴和龟镜。

因此,损其太强,益其太弱,执其中道,此二者乃是安治国家之基本。人君之德,极群下之智,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由于法可以治民,所以古代君王公布的法令,悬挂在宫阙上,并用法令来教化百姓;由于理可以御物,所以古代君王将应决事务,用适当时宜,使物得其所也。“术”乃不易之法,老百姓所必须遵守,故当隐晦,使老百姓感到莫测;“道”乃无穷之理,万物之所由出,故当光大,使物不遗则为功。

人君总括其天以统之于心,则人仰望之而不得以窥测;人君度量当如广厚之大地,无所不包容,则人循依之而不得其端涯也。君主的功德广博,以致老百姓不知怎样去称赞他;人君如能以天为心,以地为量,就可以称之为宏远了。尧具圣德,又有亲睦九族,流布美善之道在于前,你可以效法;舜亦圣明,又能和谐以孝,因而垂美誉在于后,你可以仿效。不要让诈伪之行破散了义,不要让疏远的人离间了亲近的人。凡对事事物物,审察必合于道德,则各诸侯国完全可以得到平安,而近亲至戚之间亦可保无疏虞,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啊!

“评析”

此篇的写作宗旨是论述分封亲族对巩固帝位的重要性。

历史发展到了唐朝,“封建”之制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李世民为了使唐朝长治久安,还再三强调“封建”的重要性,不能不说是个倒退。同时,秦传二世而亡,主要是由于秦王朝最高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而李世民则认为应归咎于秦王朝在当时没有分封子弟功臣,使王朝中央孤立无援,这也是与历史事实不合。

但是,李世民在此篇中一方面阐明了建亲之道,不特要在骨肉亲族范围之内,就是对于那些贤德忠纯、明哲通才之君子,亦应建而亲之;另一方面又勉励太子去努力效法尧之圣德,仿效舜之圣明,做一个大有为之君。这些都是合理和难能可贵的。

求贤篇

“原文”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尧命四岳,舜举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赞钦明之道。士之居世,贤之立身,莫不戢翼隐鳞,待风云之会;怀奇蕴异,思会遇之秋。是明君旁求俊人,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昔伊尹有莘之媵臣,吕望渭宾之贱老,夷吾困于缧绁,韩信弊于逃亡。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终能献规景亳,光启殷朝;执旌牧野,会昌周室。齐成一匡之业,实资仲父之谋;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

故舟航之绝海也,必假桡楫之功;鸿鹄之凌云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为国也,必藉匡辅之资。故求之斯劳,任之斯逸。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此乃求贤之贵也。

—节录自《永乐大典》

“译文”

凡是一个国家要得到匡正辅助,没有忠良之臣是不行的。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任用得人,天下自治。所以尧选择有分掌四时、方岳才能的官员而任用之,故能赞其敬事节用之道;舜举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而加以重用,故能成其恭敬自持之重。士人之居世,贤人之立身,他们在没有遇到时机以前,大多是隐居以待局势的变化;他们怀有卓异的才能,一定要在时机成熟之时方肯出仕。因此,英明的君主务必要多方寻求德高望重的贤德之人,务必要多方考察心虽居于卑微地位但确有才德的人,决不能因人才地位卑下而不用他,也决不能因人才染上某种污浊而看不起他。

古代的伊尹最初是耕于有莘这个地方,后来又成为有莘氏的“媵臣”;吕望起初是钓于渭水之滨的穷困潦倒的老人;管仲曾事公子纠,公子纠死后他曾一度被囚禁;韩信早年曾因贫困而过着流亡漂泊的生活。然而,商朝汤王并不因为伊尹贱得曾为媵臣、负鼎俎为奴以为羞,仍立伊尹为相;周文王并不因为吕望曾屠牛沽酒、垂钓渭水以为耻,仍拜吕望为师。结果伊尹献规于亳以助太甲,使商朝得以昌盛;吕望相武王,执旌旗而誓师牧野,使周室天下大定。同样,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皆赖管仲之谋;汉之灭楚,定天下为一家,也全靠淮阴侯韩信之策。

所以说舟航渡海,必借助于桡楫之功;大鸟高飞,唯凭借着羽翼之故;帝王欲建长治久安之邦国,亦必须有贤才辅翼支助。因此,如人主辛勤地寻求贤能之人,则治国时便可安逸无劳。虽然珠宝之光能照亮十二车,虽然黄金累积有成千之多,却远不如多得人才,远不如求得一个贤士!因此,有国者决不应以宝为宝,而应以求贤为贵啊!

“评析”

此篇的写作宗旨是阐述求贤用贤对创业治国、安邦定国的重要性。李世民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他在人才理论和人才实践上都有重要建树,是继曹操以后的又一个杰出思想家和实践家。在此篇中,李世民反复叮咛和告诫太子:人君如能任使得人,天下必然自治;人君要旁求俊人,博访英才;人君用人要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人君不应以宝为宝,而应以求贤为贵等。可见,唐前期出现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不是偶然的。

今天,让我们读一读《帝范·求贤篇》就可以知道:这些虽是帝王家训的语言,但包含的内容丰富,有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对于今天的人特别是掌权的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审官篇

“原文”

夫设官分职,所以阐化宣风。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然则函牛之鼎,不可处以烹鸡;捕鼠之狸,不可使以搏兽。一钧之器,不能容以江汉之流;百石之车,不可满以斗筲之粟。何则?大非小之量,轻非重之宜,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或蕴百而尚小,或统一而为多。有轻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赖以成职。委任责成,不劳而化,此设官之当也。

斯二者治乱之源。立国制人,资股肱以合德;宣风道俗,俟明贤而寄心。列宿腾天,助阴光之夕照;百川决地,添溟渤之深源。海月之深朗,犹假物而为大,君人御下,统极理时。独运方寸之心,以括九区之内,不资众力,何以成功?必须明职审贤,择材分禄,得其人则风行化洽,失其用则亏教伤人。故云:“则哲惟难。”良可惧也!

—节录自《永乐大典》

“译文”

设置官吏,使其各有自己的职守,分别负责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阐扬德化,宣布风教。因此,明哲之君在用人的时候,就好比巧匠之裁木,直的可用做驾车之木,弯的可用做轮子,大材可用之于栋梁,小材可用之于栱角。无论曲直长短,皆得其宜,各有所用。明哲之君擢用人才,完全同巧匠裁木的道理一样,智者可以发挥他的策略,愚者可以发挥他的蛮力,勇者可以发挥他的武威,怯者可以发挥他那谨慎从事的长处。无论智愚勇怯,均可兼而用之。所以良匠能尽其木之性而用而无弃遗之材。明主能尽其人之能而用而无遗弃之士。不可以因为某人偶然有一恶而忘其昔日之累善,也不可以因为某人偶然有微过而忘其过去之功劳。人君设官分职,当各尽其所有的才能而用之,不可求全责备。函牛之鼎用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由此证明大不可以小用;捕鼠的野猫,如果用它去搏击猛兽,无异于去送死,由此亦证明小不可以大用。只有三十来斤大小的器具,不可能容纳长江、汉水的水流,由此证明轻不可以重用;大到百石之车,数量极少的斗筲之粟是无法使之盛满的,由此亦证明重不可以轻用。这就说明大小轻重应当随其器具而用之,不可以勉强其所不能也。今天的人,智谋有长短,能力有大小,或聚百而尚小,或总一而为多。只有轻材的人不可以委以重任,只有小智力的人不可以让他处理大事。这就进一步说明,人君如果委任得人,就可以深居高栱,不时敦促被委任的大臣把事情办好就行了,所以说是“不劳而化”。

一治一乱,在于得人或失人,所以“得人”、“失人”这二者乃治乱之本源。人君创业立国,驾驭国民,全靠得力的臣僚同心同德;人君宣播仁风,教导美俗,须待明哲贤能之人赤诚辅佐。众星虽小,但腾布于天,可以助月之光;百川之水,决流于地,其流虽微,亦可以资添大海。像海这样的深,月这样的明,也还是需要依靠他物以成光大,何况人君在上临下,其统治至大至远,运营方寸之心,包涵九区之天,若不设官分职凭借众力,以独力何得成其功业?所以人君必须明辨职位大小,审查臣属是否贤俊,然后根据才能短长,分别授予爵禄。人君如果用人得当,则必仁风流行,教化浃洽;如果用人不当,则必亏坏风教,灭伤人伦。所以说,人君设官分职以治天下,其要在于知人。知人之难连尧舜那样的圣君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后世的人君能不很好地审慎其官吗?

“评析”

此篇的写作宗旨是阐述了审察、选择、任用官吏对治国安邦的极端重要性,并揭示出“小才不可大用,大材也不宜小用,只有量才而用,始能于民于国有益”这一看来平常、实际却重要的道理。

的确,任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之安危,民之休戚,所以不可不审慎。让我们读一读《帝范·审官篇》就不难发现:这虽是古代封建帝王提出的命题,而李世民更为重视,更切戒之。特别是其中的某些合理的因素,诸如“得其人,则风行化洽;失其用,则亏教伤人”等等,在今天的用人任职问题上,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同类推荐
  •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英美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在当代英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哈维、卡利尼科斯、施韦卡特、马尔库塞、伊格尔顿、弗洛姆、柯亨、威廉斯、罗默、吉登斯、福斯特、詹姆逊等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比较系统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伦理思想维度在当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大拓展。他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述中吸取伦理思想智慧,对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进行伦理审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和西方人在垄断资本主义下的道德生活状况,并就如何消解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合道德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代西方人的道德生活状况建言立论,从而使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当代英美哲学园地里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格言体人生智慧书,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方面,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地活在世间。本书以武进陶湘1927年序刻的《还初道人著书二种》之一的《菜根谭》刻本为底本,从中精选264条,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理解。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本书以历朝历代成就大业者的故事为蓝本,一一讲述贤者用人的智慧: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重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掌控张良、韩信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成就“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伯温,使他终归自己帐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展示着他们高超的用人艺术。用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方法、讲艺术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午夜时响起的铃声

    午夜时响起的铃声

    半夜时分,时钟的指针指向了数字12,一阵沉闷的时钟声缓缓响起,此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你被吵醒拿起电话就挂断了下一秒,电话铃声又突兀的响起来了,你很无奈的接起,“喂,有事吗?”而那边只有电流“滋滋滋”的声音,此时响起了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 巫师有棵天赋树

    巫师有棵天赋树

    一个很萌的少年(大雾),伴随游戏中的神器穿越,拥有了通过进食掠夺天赋的能力。这是一个嘤雄的传奇故事(再次大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炎神降世

    炎神降世

    薇薇尔从那被鲜血染成了红色的披风上撕下一角,绑在了自己额头上,缓缓站起身来,金色的铠甲光芒四射,蓝色图腾披风迎风飞舞,她要带着大领主的意志而战!她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遍野的厮杀声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片刻宁静之后,她拔出一杆长枪,冲向了敌阵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后她成了仇人的灵宠

    重生后她成了仇人的灵宠

    这是一个地痞散仙与一只猫之间的故事。被人算计,她由高高在上的鬼王沦为十八层地狱的阶下囚,受尽屈辱而亡。一朝重生,化身灵宠猫妖接近杀身仇人,怀着复仇的心思,使尽浑身魅术与柔弱,各种下毒、暗杀、美人计……“头发可以乱,但是头不能断,当然血也不可以流!”“......”“那你还能干什么?”“可以做奴做婢,或者当你怀中的爱宠呀~”嘴上这么说,但她的心里却想着怎么扒他的皮,抽他的筋,喝他的血......等到真相一一揭开,本以为她是布棋之人,没成想她原来也是别人布下的一颗棋子。花开时不见叶,叶有时花已谢,他们相生相错,却听不到对方的一句:我爱你。
  • 巫女一圣耀光芒

    巫女一圣耀光芒

    苏烈尔王国是强大的,被称为巫女的国度盖尔修亚大陆是世界唯一的魔法大陆巫女却被称邪恶的化身
  • 西游之葬天

    西游之葬天

    重生西游,不为仙,不为妖,不为佛。仙阻我,灭你天庭百万仙!佛阻我,杀你灵山千万佛!葬天逐渐发现,西游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的水很深,很深……………
  • 大漫画时代

    大漫画时代

    重生在与地球相似的平行世界的日国,奥不,是华夏瀛洲。1274年元日第一次战争,因为没有原时空那摧毁元军舰队的台风,面对那悬殊巨大的军事实力,日国彻底溃散,从此成为元帝国的偏远一省。在这个与前世日国大不相同,但漫画文化同样绝巅世界的东瀛,在海贼王,火影,死神,柯南,高达等国民级漫画,在渊博深远的老一辈漫画家,在惊采绝艳的新生代漫画家的环伺下,重生者闻人鸣立下了成为世界第一漫画家的愿望。“我要用手中的画笔,将我心中的世界描绘出来,并让它们惊艳世界。”——闻人鸣。诛仙,无限恐怖,盘龙,斗破,遮天,阳神等等,前世那些经典小说在这个世界,通过鸣的画笔化作一个个精彩无限的异世界,让世界为之痴迷震撼。PS——这部小说是在看完动漫食梦者后有感而发。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诸君想养肥,也要记得喂票票哦。
  • 凤凰帝业

    凤凰帝业

    凤凰血,帝王业,桃花雨,美人劫,束骨荆都,西山桃林,一缕孤魂,成就帝王霸业乾坤凤凰翱翔九天怎能没有真龙相伴?蜀国顾相的幺女轻罗,聪慧机敏,秀丽端庄,天鸾山下偶遇安南国回蜀的麒麟公子陆雅南,十五年前一场旧案二人命运因此纠缠。恰逢轻罗适婚,太子爆毙,帝王下旨,轻罗须择一皇子嫁之。风云突变,满门被灭,荣光不再,凤凰泣血,一朝零落,受尽屈辱,辗转流落,昔日帝王宠爱皆成飞灰,地狱归来携带九天怒火当姻缘与帝王权谋交织,爱情与家仇国恨冲突,朝堂风云涌动,帝王之争暗流丛生,一手掌乾坤,一手掌朝权,不忘初心得始终,一念旧情失算计,且看顾轻罗一介罪臣女子之身如何扭转泱泱蜀国朝堂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