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45800000032

第32章 《伤寒杂病论》方(31)

赵某,女,1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已4年,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白,面色暗红,口干欲饮热水,舌质淡红,苔白腻中心夹薄黄,脉沉弱。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治当温肺化饮,兼泻郁热,给予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方:茯苓12g,炙甘草10g,细辛10g,干姜10g,五味子12g,姜半夏12g,杏仁12g,大黄10g,葶苈子15g,大枣10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6服。二诊:痰多减少,大便溏(1日3次),以前方减大黄为6g,6剂。三诊:大便正常,咳嗽、气喘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面色暗红好转,口干止,咳嗽、气喘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苔腻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辨为肺寒,再根据面色暗红、口干欲饮热水辨为寒夹热,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夹热证。方以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温肺降逆,化饮泻热;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降逆,兼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苓桂术甘汤合方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白术、甘草各二两(6g)”所组成,是利湿温阳益气的重要基础方,可治疗一切寒湿气虚证。揆度苓桂术甘汤主治病变部位及作用,在脾胃者,称湿困脾胃,即温阳利湿;在心者,称水气凌心,即温阳利水。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分为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导读】根据心律失常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水凌,治当选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水;又因水气凌心,治当与半夏麻黄丸合方温阳通阳、降逆化饮。

郑某,女,57岁。在4年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目眩,在市级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窦性传导阻滞。用西药治疗20余日仍未明显好转,又在某省级医院检查,仍诊断为窦性心律失常,虽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畏寒怕冷,倦怠,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质胖淡,苔白滑腻,脉沉弱。辨为阳虚水凌证,治当温补阳气、燥湿化饮、宁心止悸。给予苓桂术甘汤与半夏麻黄丸合方加味:茯苓24g,桂枝18g,红参10g,白术12g,炙甘草12g,姜半夏10g,麻黄10g,猪苓15g,泽泻24g,莱菔子12g,山楂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均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0余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口淡不渴、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胸闷、舌质胖淡、苔白滑腻辨为水饮,因头晕目眩、倦怠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水凌证。方以苓桂术甘汤健脾益气、温阳化气、气能化饮;以半夏麻黄丸宣通阳气、温通阳气、燥湿利饮;加猪苓、泽泻渗利水饮,莱菔子行气消食利水,山楂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接触某种物质而引起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导读】根据接触性皮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苓桂术甘汤;又因寒湿病变证机比较甚,故与平胃散合方治之。再则,辨治接触性皮炎的病变证机虽以热证居多,但也有寒湿病变证机。

杨某,女,56岁。有多年慢性接触性皮炎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皮损斑色暗红、苔藓样变、瘙痒,不思饮食,口腻不渴,大便溏泄,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辨为脾胃寒湿证,治当温阳散寒、燥湿止痒。给予苓桂术甘汤与平胃散合方加味:茯苓12g,桂枝10g,白术6g,炙甘草6g,陈皮15g,苍术12g,厚朴10g,砂仁6g,荆芥15g,防风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瘙痒减轻,大便溏泄止,以前方6剂。三诊:苔腻减退,饮食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斑色转淡,瘙痒止,以前方6剂。五诊:瘙痒未再出现,苔藓样变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明显消退,以前方20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大便溏泄、不思饮食辨病变在脾胃,再根据口腻不渴、苔白辨为寒,因肢体沉重、苔腻辨为湿,以此辨为脾胃寒湿证。方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渗利湿浊;以平胃散温脾燥湿、行气和胃;加砂仁芳香醒脾、温化寒湿,荆芥、防风辛散温通、散寒止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由膜迷路积水引起的临床表现。

【导读】根据耳源性眩晕的病变证机是阳虚痰湿,治以苓桂术甘汤;又因痰湿上逆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旋覆代赭汤合方治之。

郑某,女,55岁。有多年耳源性眩晕病史,虽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明显控制眩晕,近因眩晕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晕目眩,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涎沫,胸胁胀满,倦怠乏力,因劳累加重,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阳虚痰湿证,治当健脾益气、渗利痰湿。给予苓桂术甘汤与旋覆代赭汤合方加味:茯苓12g,桂枝10g,白术30g,泽泻60g,旋覆花10g,代赭石3g,红参6g,生姜15g,半夏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眩晕减轻,呕吐涎沫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天旋地转止,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头晕目眩、呕吐涎沫、苔白腻辨为痰逆,再根据手足不温、舌质淡辨为阳虚,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痰湿证。方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燥湿化饮;以旋覆代赭汤健脾益气、降逆化痰;加泽泻渗利湿浊。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麻黄汤合方

麻黄汤由“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去皮、二两(6g),炙甘草一两(3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所组成,既是辛温解表散寒的重要代表方,又是宣肺温肺的重要基础方,既可治疗太阳伤寒证,又可治疗肺寒证,更可治疗寒滞经脉证,且不可将麻黄汤主治局限于太阳伤寒证。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该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风寒犯肺,治以麻黄汤温肺散寒;又因病变证机夹阴虚夹气虚,故与桂枝增液汤合方,既滋补阴津,又兼益正气。

孟某,男,68岁。有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4年来,每年从9月至次年3月间常常咳嗽、咯痰,伴有气喘、胸闷,曾服用中西药,但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五心烦热,盗汗,头晕目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浮。辨为肺寒阴虚证,治当温肺散寒、养阴生津。给予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杏仁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12枚,生地黄18g,大黄3g,麦门冬18g,玄参18g,百合15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咳嗽、气喘均减轻,以前方12剂。三诊:咳嗽、气喘基本解除,又以前方12剂。四诊:病情趋于稳定,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半年,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3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辨为肺寒,再根据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因大便干结辨为虚热内结,以此辨为肺寒阴虚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止咳平喘;以桂枝增液汤既能助麻黄汤温肺散寒,又能滋补阴津;加少量大黄既能助滋阴药清热,又能泻热通便。

又,病症既有寒又有阴虚,治寒必用热,用热必伤阴;治阴必用凉,用凉必助寒,所以选方用药稍有疏忽,都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选用麻黄汤与桂枝增液汤合方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肺炎

肺炎是指多种致病原因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性炎症,以细菌感染为最常见。

【导读】根据病毒性肺炎的病变证机是寒盛,治当选用麻黄汤宣肺散寒;又因病变证机有虚,治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更因病变证机的痰湿,故又与三子养亲汤合方治之。

林某,女,41岁。3个月前感冒,经治疗痊愈,继而出现咳嗽、痰少黏稠色白、咽痛、吸气困难、倦怠乏力。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多次静脉滴注西药,口服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咳声重浊,吸气困难,痰黏色白,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肢体困重,口腻,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肺脾寒痰证,治当益肺化痰、健脾燥湿。给予麻黄汤、三子养亲汤与六君子汤合方: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红参9g,白术9g,茯苓9g,姜半夏9g,陈皮9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痰止、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吸气困难消除,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又以前方治疗6剂,病已痊愈。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痰少黏稠色白辨为寒,再根据恶心呕吐、口腻辨为痰湿,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肺脾寒痰证。方以麻黄汤宣肺散寒、降逆止咳;以三子养亲汤理肺醒脾、降逆化痰;以六君子汤补益肺脾,既杜绝生痰源,又化已生之痰。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头痛表现特点分为颅内病变,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等。

【导读】根据头痛的病变证机是寒凝经脉,治以麻黄汤温宣散寒;又因病变证机有痰阻脉络,故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方治之。

许某,女,33岁。有10年余头痛病史,每日必须服用止痛类西药才能控制症状,曾多次服用中药,也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今因亲戚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头痛如裹,因寒加重,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肢体困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滑。辨为寒痰头痛证,治当温阳化痰、行气止痛。给予麻黄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6g,杏仁12g,姜半夏15g,天麻10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18g,川芎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头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头痛未再发作,以前方6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又治疗20余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头痛如裹、苔白厚腻辨为痰湿,再根据手足不温、因寒加重辨为寒,以此辨为寒痰头痛证。方以麻黄汤温阳散寒、通窍止痛;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息风止痛;加川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导读】根据肾病综合征的病变证机是寒水,治以麻黄汤宣散水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阻滞,故与二陈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阳虚,故又与真武汤合方治之。

徐某,男,50岁。有6年肾病综合征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下肢水肿,腰酸,腰痛如针刺,咳喘,胸闷气急,时有呼吸困难,手足不温,头沉,倦怠,口淡不渴,舌质暗淡夹瘀紫,苔白厚腻,脉沉涩。辨为肺肾痰瘀、寒湿水气证。治当活血化瘀、温阳化痰、利水消肿。给予麻黄汤、二陈汤与真武汤合方:麻黄10g,桂枝6g,杏仁12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附子5g,白芍10g,生姜10g,白术6g,炙甘草3g,乌梅2g,蛤蚧1对。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咳喘止,减去蛤蚧,以前方6剂。三诊:下肢水肿较前减轻,手足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腰酸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因病症变化而加减用药治疗70余剂,经复查,尿蛋白(-)。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腰酸、倦怠辨为肾虚,再根据咳喘、胸闷辨为痰阻于肺,因下肢水肿辨为水气,又因手足不温、口淡、苔白腻辨为寒湿,更因痛如针刺辨为瘀,以此辨为肺肾痰瘀、寒湿水气证。方以麻黄汤宣发肺气、温阳化痰;以二陈汤醒脾燥湿化痰、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加蛤蚧摄纳肺肾。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同类推荐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 针灸与养生

    针灸与养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 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不孕不育实效经典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有效方法,内容包括中西医治疗导致不育、不孕的各种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临床效方等;最后介绍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集华夏古老秘方于一体,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书中诸多中医药方均具有实用性,是您居家外出的必备医学知识。
热门推荐
  • 尊爵大帝

    尊爵大帝

    逆战狂潮一个懵懂少年,痛苦蜕变历经无数劫难终成大帝传说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哪咤的命运

    哪咤的命运

    哪咤之魔童降世的事情故事哟,哪吒的命运就是它
  • 今世亦是前尘

    今世亦是前尘

    是梦还是现实,我竟傻傻的分不清。人前的我高贵清冷,地位尊崇。但不是我想要的。
  • 鬼王的白发冷情妃

    鬼王的白发冷情妃

    从小就在组织无父无母的她,本21世纪的风云榜NO.1的金牌杀手,意外穿越,虽没有母亲却尝尽父爱,宠溺,却在勤王的阴谋下瞬间化为乌有,当她抱着父亲的遗体跳下万丈悬崖,回眸一句:“他日我若有幸活着回来,定要血洗你勤王府。”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鬼王之称的铁血王爷,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惟独对她-宠之-爱之-溺之。她说:“为你我愿立地成佛,若不能,那便化身成魔。”
  • 同簦下

    同簦下

    伞在古代又被称为簦,在古代,情侣之间送伞是一种爱意的传达哦^O^
  • 超级都市狂少

    超级都市狂少

    墨无恒苦修五千年,却被神帝弹指间毁于一旦,虽然肉身灰飞烟灭,但神魂却意外重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穷小子身上,从此逆天崛起,富二代?官二代?清纯校花?性感御姐···通通臣服~~~激情打脸时代,无限精彩!
  • 璃心公主撞到爱

    璃心公主撞到爱

    她是花音魔法学院精英中的精英,长相可人,曾经,她以为自己所拥有的都令人羡慕,可!原来一切都是不可触及的那般遥远.原来,她自己所爱的恋人竟不是真的爱她.想要自己的璃心是吗?偏不给你!想要自己原谅你是吗?我偏不要!
  • 颠复

    颠复

    上古时代,神人魔都在凡间,魔界分为三方势力,唯独魔炎带领下的魔界势力最为强大,久而久之,魔炎就有了一同魔界的想法,但是凭借一己之力还是略些吃力,于是结合了仙界天帝的势力,一举将其他两方势力赶到了冥界。但是,魔炎没想到的是,天帝其实想要完全将魔界的势力驱逐出凡间。在天界派出在燧带领下的天界势力驱逐了魔界其他两方势力之后,便趁着魔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又让燧带领天界势力一并将魔炎收拾了。此后,燧名声大作,名望竟然高过了天帝。天帝无法忍受,便再次趁着燧战后正在休养生息,设计将燧打入到了三界之外的虚空幻境之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