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038400000027

第27章 张爱玲:从尘埃里开出花来(1)

(1920—1995)

见了他,

她变得很低很低,

低到尘埃里。

但她心里是欢喜的,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

见到他,心中的高傲瞬间崩塌;见到他,心甘情愿把自己放低放小,低到尘埃里,小到纤毫中。爱,让她心甘情愿地匍匐在他脚下,头向上仰视。看他。不觉得累,心里却是满心喜欢,欢喜得要开出花儿来……

孤高的张爱玲,遇到胡兰成,毫无防备地缴械投降了,心甘情愿,死心踏地。真应了那句话:一物降一物。

世间的缘分,也许真是上天注定了的,完全由不得自己设定。大概张爱玲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一个可以做自己父亲且不能被原谅的男人,而且爱得那么深,那么彻底,爱到完全失去自己,飞蛾扑火,全情投入,直到把自己的美丽和才华耗尽。虽然她最终选择放手和坚强,但却无法欺骗自己——爱到了尽头,从此这颗心再无能力爱。

胡兰成,是她的爱,也是她的命。爱不成,生命之花也凋谢了。

她出身名门,是真正的贵族,也是最后的贵族。华丽而沧桑的家族背景,赋予她天生的高贵高傲,传奇之恋滋养又断送了她的青春与才华。她勇敢告别旧世界,以成名自立演绎了坚强人生;她又倔强地留恋那个旧家庭,不停地用文字演绎着曾经的故事……

张爱玲是新的,赶着大上海的时潮走;张爱玲又是旧的,牵着人们回望过去。也许,这是她无法逃避的宿命。她就像旧世界的最后一颗流星,绚丽地划过天际,转瞬即逝,但光耀炫目,难忘至今。

生活中,她是现世的时尚的,浓装艳服,她享受张扬着;文字里,她是老旧的传统的,看透世态人情,悲欢皆沧桑,她回忆咀嚼着;性情中,她是性情的忠于自我的,敢爱敢恨敢担当,她我行我素着。既华丽又苍凉,身在海外心在中国……看似矛盾,但一样的超然绝俗,大俗又大雅,皆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可谓一语中的。

这就是张爱玲,一个耐人寻味的女人。

总觉得,张爱玲是有家族情结的。她自己没有完整的家,却一生写家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晚年更是倾十年之力研究《红楼梦》,研究这个中国大家庭的人性与人生。她摆脱不了也不想摆脱,自恋自乐于其中。或许,那对她就是一个古老而迷人的梦。

她孤高地站在人生边上,冷眼旁观,遗世独立,道出人间万千风景。

她眼里,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享受;她眼里,生活化成艺术,笔到之处皆为艺术。她把文字玩到天马行空游刃有余的境地,文字在她那里获得全新的生命。人们读她的文字,就像体会自己的生活。或挽留或向往。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个像她的文字,那么深刻,那么冷酷,无论忧伤和快乐,直透人心。如她的小说集《传奇》一样,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最后的夕照

总是相信,一个人的思想和个性,源于其祖上和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脉,总是代代相传,有迹可循。而一个人个性,以及成长足迹,总能找到他家族或家庭的渊源。张爱玲给我的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今天,当我们在谈论她时,不能不追溯到她祖辈和家庭,她祖上的荣华和沧桑,这种气质在张爱玲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说到祖上,连张爱玲自己也说:“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话里有自豪,也有无奈。

祖上显赫张爱玲本人并没有得到分享,她倒是凭着一点祖上遗传的高贵基因和不凡才气,为已经死寂的祖上平添几许末日的光华,让这个家族重新浮现在世人眼前……

张爱玲出生之前,她祖上的风光已近末落,如最后一抹夕阳,无限慵懒又无可奈何地放着自己最后的光彩。

张爱玲身世显赫,祖父张佩纶,同治进士,光绪年间侍讲大学士,官至署左副都御史,拜李鸿章的门下。祖母李菊耦,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其祖父是清朝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为李鸿章初建淮军时的副手。张爱玲的继母孙用蕃,其父孙宝琦,曾任袁世凯内阁国务总理。

这样的家庭出身,势必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张爱玲。

张佩伦是“清流党”的主角,文章一流,风流名士。李鸿章爱其才,就把自己养在家中一直没舍得出嫁的女儿李菊耦许配给了他。张爱玲曾说:“我祖母也是23岁才定亲,照当时的标准都是迟婚。”张佩纶比李菊耦足大18岁,典型的老夫少妻。

看李菊耦的一张照片,清秀纤柔,落落大方,手捧书卷,典型的大家闺秀气质。如此璧人嫁给一位大叔,心中当不会乐意,但作为李鸿章的女儿,她只有从命。据说婚礼办得隆重,李鸿章给了丰厚嫁妆,既有金银细软,又有豪房等不动产。两个豪族之间的联姻,成为当时的特大新闻。据说《孽海花》就是以此为背景写成。

李菊耦出嫁后,没几年,父亲李鸿章(1901年去世)和丈夫张佩纶(1903年去世)先后去世。她39岁守了寡(当时,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7岁,姑姑张茂渊5岁)。

很快,天朝换民国,权贵之家瞬间败落。落差之大,让李菊耦惊心动魄,内心受到强烈刺激。家国变故也让她的性格变得敏感暴躁,乖戾孤僻。张爱玲形容一张奶奶中年时的照片“阴郁严冷”。末世的悲凉和挣扎,在她身上纠结着,犹如雨后的老屋,无限落寞阴冷……她怎能不阴冷?不可能没有。

曾经的尊崇,夫家的未申之志,世道人心的浇薄,家族内部的纷争……所有这些,都让这位世家小姐的“翻身心理”十分强烈。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至少要守住这个诗书之家。她督促儿子背书,背不出就打。张廷重从小饱读诗诗书。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1905年,清廷废除了科举考试,张廷重纵有满腹诗书,也派不上用场了。1916年,李菊耦在忧郁中去世(享年50岁),张廷重沉受打击。于是,母亲的悲凉不屈无奈丧气,在他身上得到继续。少了管束,他开始放浪形骸,凭丰厚的遗产过花花公子的生活……

1919年,张廷重与黄逸梵结婚。一个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一个深目高鼻,体态轻盈。又是门当户对,当是一份良缘。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的一座花园洋房,家人为她取名张瑛,因为大房没女孩,张爱玲名义上过继到大房,称母亲黄逸梵为“二婶”。次年,弟弟张子静出生。

张爱玲两岁时,经堂兄介绍,张廷重到津浦铁路局当英文秘书,全家搬到天津英租界32号路61号一所英租界的花园洋房。由于夫妻二人名下都有不少遗产,生活倒还富足。

但张廷重的工作是个闲差,本就觉得怀才不遇,这下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慨。于是日益颓丧,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他要么在外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玩汽车、吸大烟,要么就是在家摇头晃脑地吟咏旧诗词。张爱玲记忆中,父亲一吃完饭就起身踱步,一面大踱一面朗诵,老女佣称之为“走趟子”(据说李鸿章在家和军中也经常这样“走趟子”):

终日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末了拖长腔,一唱三叹地作结,沉默着走了没有一两丈远,又开始背另外一篇。听不出是古诗,还是奏折,但是似乎没有重复的。别人听着也觉得心酸,因为毫无用处……

这种不合时宜,是他的尴尬,或许是不屈,给幼年张爱玲留下深刻印象。

颇有新思想正思振作的黄逸梵,对丈夫的堕落十分不满,每每干涉,张廷重又大男子主义,夫妻矛盾产生。吵架日多,感情日淡。后来,张廷重竟纳了一房姨太太进门。

黄逸梵忍无可忍,1925年与新派小姑张茂源,出走家庭,漂洋过海,到法国留学去了。富家媳妇小姐,说是留学,她们怎会真正学习?不过顺应新思潮,厌烦了旧家庭的生活,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当时,她28岁,张爱玲5岁。黄逸梵成了最早的“娜拉”,这在当时,在她这样的身分,实属罕见。不管人们说她“不过妇道”,还是“新派思想”,她都不介意,她在家实在待不下去了,非走不可。

张爱玲姐弟俩被留在了家里。从此,家对她温暖不再。她每天要看姨太太凶恶的脸色,还要照顾弟弟,生活过得小心翼翼。唯有母亲从海外寄来的玩具,可安慰一下她的童年。两年后,张爱玲7岁,母亲黄逸梵回国。全家搬至上海陕西路宝隆花园的一幛西式洋房。对此,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回忆:

由于张廷重的堂兄张志潭被免去交通部总长之职,父亲失去靠山,只好离职。他丢了这个平生唯一的小小官差,心里当然深受刺激,这才痛下决心,赶走了姨太太,写信求我母亲回国。我们于是在1927年春搬回上海,因为我舅舅一家都住在上海。

黄逸梵回来了,但夫妻还是经常吵架,为张爱玲的教育问题经常吵架。张爱玲十岁时,夫妻感情终于走到边缘,于是协议离婚。四年后的,张廷重再婚,在国际饭店与孙用蕃举行隆重婚礼。黄逸帆这下完全自由了,从此开始了一个人浪迹世界的人生……

张廷重终究是世家子弟,有大把的遗产供养,有没有职业,都不影响他过着优越的生活。据张子静回忆:

在父亲挥霍了那么多年后的1935年,父亲还有张佩纶的财产:上海虹口区8幢洋房,大批的古董,银行不知多少现款,所有这些都是李菊耦陪嫁带来的……张廷重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还是很公允的,属于李菊耦带来的陪嫁都给了张廷重。(李菊耦病重时,拜托过他这位二哥管理她的财产,照顾张廷重兄妹二人。)

1943年张爱玲已名时,张廷重才卖掉最后一部汽车,告别洋房,搬到一个三室一厅的公寓。1948年,张廷重卖掉上海最后一处房产,所得美元和黄金换成金元券,结果贬成一堆废纸。最后,搬到一间只有14平米的小屋,直至去世。封建“遗少”挥霍生活,就是他的人生。

张廷重心里定然有沉重的痛苦。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接受最好的中西教育,心中能没抱负?家道败落,能不思振作?但他一直怀才不遇,挣扎一生,想独立自强又不肯放弃过去,只好躺在祖产上挥霍生活,直至郁郁而终。这是他的悲哀,也许是他作为末世贵族逃不过的命运。他身上有太多不合时宜的清高和不肯妥协的“遗少”腐气,这让他没办法开始新生活。祖上的辉煌,成为他的荣耀,也成为他的桎梏。

同样,黄逸梵虽是新女性,勇敢走出家庭去沐浴西风,努力追求想要的生活。但最终也没能自立,直到最后还在依靠嫁妆生活。走遍世界,见识不少,恋爱了不少,仍然没能找到自己的幸福,结果孤独客死异国他乡。这个“娜拉”非但不成功,还让人看着心酸……这个最早追求自由独立的女人,她新派生活的背后,全靠她那老而旧的嫁妆换取,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哀。

也许,这是张爱玲父母的宿命。或许,一个时代的结束,总要有一部分人为它送行。无数张廷重和黄逸梵们,出身显赫,文化不低,但上天并不眷顾他们,偏要让他们经受新旧思想的挣扎和痛苦,在痛苦中把祖产耗尽,然后作为陪葬品,同那个时代一起烟消云散……

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张爱玲的思想和精神气质,就不可避免地有祖上和父辈的牵连,但她与父母不同的是,再没祖产可依也最终勇敢地摆脱旧家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在那一抹夕阳沉落之后,张爱玲如次日的一缕晨光,光芒万丈地从她末落的家族中脱颖而出……

我本天才女

张爱玲是自信的,大概从来相信自己是才女,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张爱玲天赋极高。她也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既传统又时尚。父亲给她厚重的古典诗词修养,母亲给她西方淑女的教育。

但张爱玲终是她自己的,她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周岁抓周时,她竟抓了钱。说明她是一个比父亲和母亲都现实的人。

七岁之前,小爱玲跟着父亲背唐诗,听家里男女佣人讲《三国演义》《水浒》等民间故事。后来又到私塾学四书五经,背经书。

从小,弟弟比自己受重视,带弟弟的佣人比带自己的佣人有地位,让小爱玲敏感的心受伤,她恨恨想:我一定要超过弟弟,让你们都不敢小瞧我!

虽然张爱玲对父亲也十分失望,但幼年时期父亲摇头晃脑吟哦诗词,还是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有一次,她在一位清朝“遗老”的面前朗声背出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位遗老差点要从藤椅上惊起来,随后是,眼泪漱漱而下……

七八岁时,小爱玲已经能看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她陶醉于那个文字世界。后来,她竟然自己写了一篇小说,一篇家庭悲剧小故事,写得很认真,遇到不会写的字,她跑去问佣人。还尝试写过一篇历史小说,开头是:“话说隋末唐初的时候”,但写了一页纸,就没再写了。写了一张纸就不写了,因为她实在知识还不够呢。

尽管如此,家人已经看出她对文字的敏感。当时黄逸梵刚回国,看到女儿竟然会写小说,十分惊喜,但她又为小爱玲小小年纪写悲剧故事有些担心,她叫来女儿,问她:“你自私写这么悲情的故事呢?”

小爱玲说:“随便想到罢了。”

母亲对她的小说评论说:“你这个故事里的小女孩自杀了。可是我以为她决不会从上海坐着火车专门跑到西湖去自溺。”

但小爱玲却认为自己这样处理没什么不妥,她认为这样更有诗意,更浪漫。于是,她固执地保留这个结尾。

同类推荐
  • 千古大变局

    千古大变局

    时至晚清,老迈昏聩、日薄西山、风烛残年的老大帝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廉能第一于成龙

    廉能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明清时代山西省永宁州人。为官以清廉正直、精明干练、勇于任事著称,平生三次在官员政绩考核中被举为“卓异”,又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卒后谥为“清端”,是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大清官之一。于成龙一生信奉“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又信奉因果报应、行善积福的佛道观念,总结出独特的“天理良心”格言。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过的是一种类似出家修行的清苦生活。布衣蔬食,淡薄自甘,平生的物质享受,大概只有每晚的一壶老酒而已。他从不贪取一丝半缕的不义之财,反而经常捐出俸银,用于赈灾济贫等慈善公益事务。当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之时,他经常典当衣物骡马,以糠粥青菜勉强度日。后世流传了他大量的清廉传奇。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司马懿,人称“冢虎”,人如其名。没有性格,正是司马懿最为鲜明的性格。深藏不露的性格成了他抵御他人的最佳屏障。他总是在沉默中令人难以捉摸,并在别人放松警惕时给以致命打击。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热门推荐
  • 地狱之怒

    地狱之怒

    一只从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身上带着一层地狱重返人间,只求屠尽仇人一门!一身阴煞死气缭绕着的夏默将净口、净身等咒念完,脚踏罡斗,左手雷印,右手剑诀;轻吟道:“世人皆称我为‘地狱之怒’抑或‘道魔’”
  • 原神的日常

    原神的日常

    我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而那游戏居然是原神!
  • 夜雨未尽时

    夜雨未尽时

    因为一次误闯禁地,便要被赶尽杀绝,意外穿越后又陷入一个连环套,想走出去却无能为力。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身边的人、事,只不过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谎言,到底是谁在主导一切?是曾经捡到并把她养大最后亲手对她开枪的他,还是口口声声说陪伴她不离不弃却背着她默默搞小动作的他?历经百世轮回,每世有他相伴,又何尝不是某人的一场策划,她累了,也倦了,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一切?还不得而知。
  • 他也曾来过

    他也曾来过

    【这是部小故事合集】风吹散了枝头摇摇欲坠的枯叶,淡金的阳光洒了一地斑驳。绽放的鲜花,凋零的枯叶,破茧的蝴蝶,残败的生命。共同妆点着蕴含着无限可能的世界,生命与死亡,生机与死寂,这是他们的故事。在风中轻声絮语,飘散开来。(更新不确定,全凭心情,这是一本任性的书,也是一个懒散的作者,希望各位喜欢这些故事,作者接受批评,专门找茬找骂的不爱看您出门左拐撞墙去,别烦。)
  • 大梦一缘

    大梦一缘

    春秋明唐时期,世安王府内诞生了一个新生的生命,此刻,朝廷和江湖两个地方都会改天换地。“呜啊,真的好大!”收女仆,降邪剑,得神剑,骑凤凰,看不正经的霍赤雀怎么在这处处针对自己的世界中延续霍家的基业。霍赤雀:“世人笑我酒天地,我笑世人看不透。”霍银虎:“你这讲的什么屁话?”霍赤雀:“从青楼里学的。”霍银虎:“…………”
  • 契约之塔

    契约之塔

    契约之塔,传说甚至封印着诸神。不过神,很难遇到。在契约之地的战士看来,征服契约之塔更意味着武器、食物以及更强大的力量!伊兰克,一个听上去不像是贵族得名字,从沃克领地开始,带着他的契约者、附属战士开始了新的旅程。
  • 武魂之魔法世界的异类

    武魂之魔法世界的异类

    怀揣武侠梦的都市白领,因一场车祸穿越到一个魔法为尊的时代,但身为穿越者的他并没有牛b到爆的魔法属性,有的只是一个脾气很差的武魂系统......穿越?系统?这里全都有!看白领小哥如何魂穿异界,用武功造就人称“魔法师的黄昏”的末法时代!
  • 失心王妃:妖孽王爷靠边站

    失心王妃:妖孽王爷靠边站

    沐洛兮,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特工,怎奈一次任务,香消玉损。一朝灵魂附身于武元王朝那被遗落在雨中的新娘,与之同名同姓之人的身上。天地注定会发生一场变化!废物?草包?胆小?懦弱?当铅华洗净,强势归来,亮瞎了曾经那些人的狗眼!片段一:某妖孽紧紧的扣住某妞的腰肢,酸酸的说道,“娘子,我想挖了他们的狗眼!”某妞嬉笑,“淡定,这只能说明本姑娘的魅力无人能及!”某妖孽“······”看一代王牌特工如何在架空的古代王朝掀起波澜,与妖孽携手征服天下!(欢迎加入书友聊天群:215396985,输入你喜欢的名字,皆可以加入,欢迎亲们来戳!)【小依新坑,欢迎来跳!】
  • 你的余生都有我

    你的余生都有我

    五年前,他和她并无交集。却因为一个赌约相识、相知、相恋。当她明白这是一场骗局,毅然选择分手,哪怕自己早已爱上他。五年后,命运弄人,他和她再次相遇。他噙住她的唇,‘’这一次,我再也不会让你从我身边离开了‘’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