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93200000055

第55章 吴起论战,楚王英明决策

楚华章宫,旧貌新颜。

楚悼王在华章宫第三次召见了吴起。

此时的楚悼王,再不见眉头紧锁,已是意气风发,满脸春意,眉眼都笑弯了。楚悼王对吴起道:“爱卿,孤家这次要问你,在魏国为将之时,你为何能百战不败?”

吴起道:“首先,要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文德,指政治教化而言;武备,指军事战争而言。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古代,承桑氏只修文德,不重武备,结果灭亡了;相反,有扈氏,恃众好武,不修文德,也灭亡了。这是治军之根本也。然而,对于军队更应重视政治教化,其理想结果是国家和睦,军队团结,上阵统一,战斗协调;而教化的内容是‘道、义、礼、仁’四德,修之则兴,废之则衰矣!”

吴起第一次说这个话,是二十六岁的时候,那是在二十八年前,他是对魏文侯说的这个话。后来,在他的建议之下,魏国训练出来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魏武卒)。吴起觉得眼前的楚王像是魏文侯重新复活,而自己则像是第二次面对这位天下雄君侃侃而谈。

可是,定睛看时,却是楚国的大王。迷糊之中,有一种轮回之感。

楚悼王问道:“其二呢?”

吴起道:“其二,平时加强武备;战时依据敌情可进则进,知难而退。战前,先察明敌情,依不同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歼灭方案。遇到下列情况,抓住战机,迅速出击,即:敌不顾严寒酷暑,昼夜长途行军,不管士卒劳苦,或长期滞留在外,粮食、物资耗尽,薪草、饲料短缺,气候不利,将士怨怒,或人数不多,水土不服,人马患疫病,救兵不到,或长途跋涉,疲劳讥困,解甲休息,或敌将德望不够,军心不稳,缺乏援助,或阵式没摆好,扎营没完毕等。相反,如遇下列情况,则应避开敌人,不与接战,即:敌方地广人富,将领爱护士卒,施恩普遍,赏罚严明,处置适当,以战功论赏,任用贤才,兵力众多,武器装备精良,有四邻的帮助,大国支援等等。当然,观察敌人,应观其外而知其内,察其进知其止,不要被敌表象所迷惑。”

此时的吴起,无论政治和军事以及各方面都非常成熟,人生正处于炉火纯青的巅峰时刻。

楚悼王道:“有三吗?”

吴起道:“有。其三,作战中,敌我形势瞬息万变,要善于根据变化改变或修正作战谋略;敌众我寡,如在平坦地形遇敌,迅速避开;如在险要地形,迅速截击。我众敌寡,即分兵包围敌人;在丘陵、森林、谷地、深山、大泽等复杂地形遭遇敌军,就要动作迅速,首先发动袭击,乘势冲击敌人,并调动弓弩手到敌前防止敌方冲击;然后边战斗边观察,一旦形势对我有利,即全军发起攻势。”

吴子兵法摘录: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战,则士以尽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译文:在四种不协调的情况下,不宜行动:国内意志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上阵;临战阵势不整齐,不可以进战,战斗行动不协调,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英明的君主,准备用他的民众去作战的时候,必先搞好团结然后才进行战争。虽然如此,他还不敢自信其谋划的正确,必须祭告祖庙,占卜凶吉,参看天时,得到吉兆然后行动。让民众知道国君爱护他们的生命,怜惜他们的死亡,做到这样周到的地步,然后再率领他们去打仗,他们就会以尽力效死为光荣,以后退偷生为耻辱了。

……

楚悼王沉思了一下,问道:“孤闻爱卿在魏国时,曾经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熊疑问这个话问到关键点了——魏国之所以天下无敌,的确是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得益于吴起对春秋以来的军事组织有颇深的研究。

战国之前的春秋,军事组织是“五人为伍,五伍为两(25人),四两为卒(100人),五卒为旅(500人),五旅为师(2500人),五师为军(12500人)”(见《周礼?地官?小司徒》),这跟的近现代的步兵部队10人为一班,30人为一排,100人为一连,3连为一营(300人)、3营为一团(约1000人),以及比团建制大的是旅、师、军等等,有近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样的军事组织是因为受到当时的行政组织的影响。春秋时代的居民组织是:“令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见《周礼?地官?大司徒》)这里的行政组织,由称村社组织行政单位是“比、闾、族、党、州、乡”,共有六级,其对应的是六级军事组织“伍、两、卒、旅、师、军”。

当然,这样的组织是比较标准的(带有理想色彩),具体到各国肯定有差异,不但在名称上各国叫法不太相同,在人数上也有出入。比如齐国,则是“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见《国语?齐语》)也就是说,齐国的行政组织是四级,即:轨、里、连、乡。呵呵,这跟咱毛时代的生产队、大队、公社、县(乡)比较接近(也是四级)。齐国四级行政组织的基层领导人称:轨长(毛时代的生产队长,后同)、有司(大队长)、连长(公社书记)、良人(乡长或者县长)。呵呵,“连长”的职务很古老哦(职务活化石)。

与之相对应的军事组织,就有些变化了“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年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见《国语?齐语》)。乍一看,这齐国人的军事组织挺乱的,听不明白,“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是啥意思,又是“五家”,又是“五人”的,到底是五家还是五人呀?——这个得需要有一点基础知识了,所谓“五家”,是说的其行政组织,五家人组织在一起,成为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其中有一家人担任的是轨长职位,相当于生产队长(或者组长)吧;如果要去打仗了,五家人不能够全体出动呀,每家人出一个人(当然是青壮年,男性),所以叫做“故五人为伍”,而五个人的军事领导就是行政组织中的“轨长”,朝廷不另外任命了(称谓都是一样滴)。

这种安排跟当时的兵役制有关系。比如一家人有三个儿子,是不能够全都当兵打仗的,“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啥意思?说的是实行的是两级兵役制,一级叫做“正卒”(见《左传?襄公三十三年》),另一级叫“羡卒”。用现代的话来说,一个儿子服现役,另外的儿子服预备役

当代社会也是两级兵役制,凡是复员转业军人,在X岁之下的都是预备役军人。这个兵役制一直保留到了后世的封建王朝灭亡。但凡国家正常时都是这样执行。国家不正常就乱了,比如战国中后期;再比如唐代的安禄山之乱的时候,杜甫在《石壕吏》中记载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投宿的那家人三个儿子参军、已经有两个儿子战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还要来拉丁(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表明社会十分的黑暗了。

齐国的军事组织是四级:第一级,基础级,称“伍”(精干班),5人,轨长(班长);第二级,“小戎”(加强排),50人,有司(排长);第三级,“卒”(加强连),200人,连长(精干连);第四级,“旅”2000人,良人(旅长)。要有5个乡的军队,即5个旅汇集在一起,就可以称“军”,10000人,帅(军长)。这可算第五级。

因为魏国在中原地带,所以,魏国执行的是周朝的六级组织建制,内容跟齐国有区别。这样编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兵役制的基本特征是:“兵农合一”。简单通俗的说,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战士,不打仗的时候大家都是农户,种地的。兵即是农,农即是兵。用宋代文人的话说叫做:“寓兵于农,寓将于卿”(引宋叶适《礼经会元?卷二》)。当兵的是农民,当官的是朝中大臣。但凡朝中的政事官,在战时就兼任军官,文武不分职,文臣即是武将,武将没有专职的。仗一打完了,大家就散伙,当官的回朝廷,当兵和小官回去种田。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但凡参加战争的人,自备军赋。简单的说是负责自己的装备,马呀、粮草呀,衣服呀,等等,都得自己带去,国家不发给。国家只发给武器、甲胄(有的朝代和有的人可能还得自己带——比如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中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说明北魏的时候打仗还是自备家伙等等)之类的军用品,战争打完后(有的)可能还要收回去的。

这样的军队的战斗力显然不会太高。

于是,吴起创造了魏国的“武卒”兵役制。

这是魏相国李悝的又一次搞怪杰作。那是在魏国取得粮食丰收、兵强马壮的时候。一日,李悝故意提起了自己家养的动物,然后对魏文侯说:“君上,您只见过臣家养的虎,还没有看见过老臣养的马呢!”于是,谈起了自己所养的马。他说,过去变法刚刚起步,自己没有谈到马,现在,魏国变法成功,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给国君谈一谈马了。

李悝口若悬河的说:“马有大宛马,蒙古马,哈萨克马,西南马,河曲马,三河马,伊犁马……”(哈哈,这是后代的马知识哦!)可不管怎么说,李悝谈到了马(虽然谈的具体内容不太清楚)——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军需物资。

魏文侯已经怕他了,笑道:“李爱卿,别兜圈子,您直说吧,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李悝憨笑一声,说:“相存以功,就是马的最大所为!”

李悝跟以前说粮食说到变法一样,这一次故意从马说到了“魏武卒”。

魏文侯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吴起来完成。

没过多久,魏国的男青年们,在大街小巷、或者出国时,都能够喜气洋洋的说:“俺要去参军呢!”之前,只能够说:“俺要去打仗!”(打完了回来接着种田)。之前,是应征打仗(业余杀手),现在是参军打仗,做一名光荣的职业杀手了。

这实质上是魏国开创了“常备军制度”!

过去,是兵农合一,亦兵亦农;如今是兵农分开,军人职业化。所以,魏国安邑城中,开始招收常备军,称之为“武卒”。听说待遇很好,许多年轻人都去了;但是,能够挑选上的太少。非常难。难到什么程度呢?原来,必须考试。而且,标准还挺高。

第一关是穿衣服。

穿衣服不是人人都会么,算什么难度呢?

呵呵,那可不是时装表演,而是让参考者穿上三层甲的沉重的甲衣!那铠甲可是坚硬厚重的皮革和金属做成的啊,重得很罗;即便是皮甲,三层甲穿在身上,加上头盔等,怎么也得几十斤重,身体不棒肯定是不行的。

光是穿甲衣还不行,这时,还要求参考者拉弓能够拉开十二石的弓(许多书都是这样解释的)。{本文作者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现代人计算的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重量单位),岂不是要拉开1440斤?这好像不大可能。要么是换算有问题,要么是弓箭的“石”(dan,四声)有别的换算方法,要么就是记载有误。不过,找到原文一看,才知道是“操十二石之弩”,弩可不是弓,是一种远射兵器,不是一只手拉,而是可以用两只手去拉。据说,弩在商代就有了,因为《礼记?缁衣》引逸书《太甲》说:“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郑玄作注说此为弩也。东周时代,因为采用了铜制弩机,性能(精度)大大提高。战国时代开始出现用脚踏住拉弦的弩,射程在80米左右。现代出土的这种弩的实物,来自湖南长沙扫把塘138号墓。由此看来,既然是考试,肯定有比较高的难度,也还算合理。}

除了前述两项之外,还得负重,背着能装五十只箭矢的器具、把戈扛在肩上,头上戴个金属的盔帽(胄),即头盔,腰挂利剑,带上三天的干粮,要求半天疾行一百里地(约合现代的41公里多点儿,差不多算是奥林匹克长跑的距离了)。

这样的要求非常高了,能够进入武卒行列的人不会多,据说最多时魏国只有5万人。

这是魏国打造的最精锐的部队。除了严格选人之外,魏国的军队还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所以历史上说魏军甲兵犀利。魏国选练的武卒,主要是重装步兵,他们在战斗中不但披上重铠,毎人三种武器。长短搭配,长者为戈,短者为剑;远近搭配,远者就是背上背的弓弩,挂有矢囊,里面装有最新式的三棱型箭头(采用青铜合范浇注技术制造)的箭矢50支。可以说是当时武器装备最精良的武装部队。在战国初期和中期(前端)曾经无敌于天下。在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吴起指挥的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50万秦国大军,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这就是吴起训练的魏武卒立下的汗马功劳。

参军后,战士们的待遇也很高。一种说法是:考中武卒的,就免除他家的徭役和宅田税。退役后依然享受上述权利。另一种说法是:要保证“武卒”分得百亩的土地,在获得土地之后“武卒”不仅要承担兵役的责任,更需要自行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无论哪种说法,有魏人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也大幅度提高,这肯定是毫无疑义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而且实惠哟。

吴起在魏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军制变革——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称之为“魏武卒”!

……

楚悼王是内行看门道,他知道,要想打败魏国,必须要有一支新型的楚国军队。

所以,他道:“吴爱卿,你乃天下军事奇才,能为我训练一支无敌之师吗?”

吴起当即表态道:“臣愿效命!”

楚悼王闻言大喜,道:“孤准你召新军十万人,加强训练,如你在魏国时训练之武卒!”

吴起道:“遵命!”

(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 天鹰军皇

    天鹰军皇

    所谓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前世挣那么多钱却没花多少,甚至连个女人都没碰过!又所谓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所以宁昊天穿越来这异世,开始了他的祸害人生!还所谓……我擦,有完没完……?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 杀破三国

    杀破三国

    奸雄!仁德!制衡!无双!离间!枭姬!集智!倾国!王鹏重生到三国时代,可这个三国和他知道的那个三国,却有一些不同。这个三国里的人,都有着符合自己能力的绝招,相生相克,无法捉摸。美人与权势的争夺,力量与智慧的角逐,同样的三国,不一样的写法,喜欢看三国,而又看腻了其他写法的朋友,不如进来看看。***************************************************************小翼写书,最重人品,保证完本,敬请用各种票票砸死我吧。
  • 世界联盟

    世界联盟

    本书分为德意进攻西欧、英国奋起抵抗、非洲巴尔干战火、德国入侵苏联、太平洋烽火骤起和两大联盟的联合共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德国实施进攻西欧的“黄色方案”、丘吉尔临危受命组阁新政府、德意在非洲的侵略扩张等。
  • 极品太监

    极品太监

    宫中混进一个假太监?天哪!羊群里混进了一只狼呀,不会是真的吧?小太监潘又安在净身的时候被人做了手脚,因而保住了自己的那个小命根儿。只因这一疏漏,他可是成了众宫女和嫔妃娘娘们争相宠爱的宝贝疙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假太监,皇宫里顿时充满生机、欢乐和冲动。这个小太监非比寻常,聪明绝顶,文武双全,竟做成了一番大事业。守边关、斗权臣、肃贪官、平反王、治乱世、开疆土、抗倭寇、惩奸相,四处寻花问柳,遍地妻妾成群,诙谐幽默一本书,嬉笑怒骂一场戏。
热门推荐
  • 向日葵II

    向日葵II

    向日葵II,以新人物的故事继续《向日葵》一起寻找丢失的向日葵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吸血鬼世纪———猎人瑞克

    吸血鬼世纪———猎人瑞克

    传说,血族的十三氏族曾展开一场千年圣战,这场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吸血鬼猎人这个职业出现了。他们搅乱了这场战争,血族的成员只剩下了不足十分之一。为了免受灭绝之灾,十三氏族彼此结盟。但这并不是十三血宿愿意看到的景象。血宿之一曾放言:当我觉醒之时,世间再没有黑夜,烈日高悬,化凡人为蒸气,化血族为松粉。神将收回的,只有一片焦土。21世纪,便是十三血宿觉醒之时,因此这个世纪被称为吸血鬼世纪。吸血鬼世纪的再次圣战,十三血宿究竟谁能登顶?那个名为Rick的猎人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身份?这是一个普通又朴实的开端,一群无畏又无所谓的猎人,一场血族和血猎的战争,一个猜得到却又猜错了的结局......
  • 罪徒书

    罪徒书

    如果有一天,会想起我所做的这一切的意义,我该怎么回答自己?
  • 始源之戒

    始源之戒

    数万余载前的灭神黄昏,天河宇宙的生灵陨落近四成。终了之界的传承画壁历经万载,至今不沾一丝污迹……这一天,纵横大千世界的源始星海发生了滔天巨变。一颗星耀坠入人间,从而掀开了尘封万古的大秘。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 异闻录

    异闻录

    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有些被人流传开来,却因不同叙述与理会的差异变作流言,而有些被职权部门加以掩饰,编制为合理的解释,避免社会的恐慌。作为国家绝密机构的一部分,我和一群身怀各类特异能力的灵异侦探,不断追寻一个个藏匿在繁华都市背后的诡异事件,然后再将它们默默的遮掩到不为人知的档案库中……
  • 衍魂道

    衍魂道

    为了守护国家战死的古武者君影,重生到了一个修炼武魂的世界,本是顶级兽武魂青龙,却被人换了武魂,只剩下一柄剑武魂,靠着这把剑,君影为了她两次踏破玄门......
  • 穿越遇凤仙之带他回凡间

    穿越遇凤仙之带他回凡间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他,武功超群,相貌英俊,且军事才能卓越,是那个时代活着的战神。他,柔情似水,天性质朴,不善权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英豪雄杰得以誓死追随。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吕布。她,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蔚为大观。她,国色天香,倾国倾城,闭月羞花,所以能够引得无数将士竞折腰。她就是东汉末年的貂蝉。“当你穿越到了汉末成为了貂蝉遇到了吕布,你会怎么办?”“那还不简单?带回来现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坑从当皇帝开始

    被坑从当皇帝开始

    什么?马上亡国!主角:不好意思,这里风大,我还是回去当宅男系统:别怕,我会坑……帮你,做人要有理想,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贾诩:敢犯吾主,皆以一计灭之典韦:双戟在手,乱臣贼子,皆斩马下,休想伤主分毫薛仁贵:纵使千军万马,吾也三箭退之陈庆之:给吾七千勇士,吾可灭一国诸葛亮:亮有一计,可撼日月高顺:冲锋之势有去无回,秀儿之志有死无生赵云:即使敌众我寡,亦能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