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900100000044

第44章 参考文献(2)

107.Hartley,John.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e Stud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

108.Higgins,John.Raymond Williams:literature,Marxism and culturalmaterial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9.

109.Hobson,Dorothy.Crossroads:The Drama of a Soap Opera.London:Methuen,1982.

110.Hoggart,Richard.The uses of Literacy,New Jersey and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s Publishers,1998.

111.Hoggart,Richad.Mass Media in a Mass Society:Myth and Reality,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4.

112.John,Lesley.The cultural critics:from Matthew Arnold to Raymond Williams,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79.

113.Jones,Paul.Raymond Williams's Sociology of Culture:A Critical Reconstruction,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114.Morley,David Brunsdon,Sharlotte.Everyday Television:‘Nationwide‘,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1978.

115.Morley,David.The‘Nationwide’Audience:Structure and Decoding,London:British Film Institute,1980.

116.Morley,David.Family Television—Cultural Power and Domestic Leisure,London:Routledge,1986.

117.Morley,David eds Stuart Hall: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118.Gilroy,Paul eds.Without Guarantees:In Hon our of Stuart Hall,London:Verso,2000.

119.Prendergast,Christopher ed.Cultural Materialism:On Raymond Williams,Minneapoli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5.

120.Procter,James.Stuart Hall,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4.

121.Storey,John.Culture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ion,Prentice Hall,2001.

122.Thompson.E.P.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New York:Vintage Books,1966.

123.Thompson.E.P.Customs in common,New York:New Press,1991.

124.Turner,Graeme.British Cultural Studies:An Introduc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125.Williams,Raymond M.Orrom,Preface to Flim,London:Film Drama Limited,1954.

126.Williams,Raymond.The Long Revolution,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61.

127.Williams,Raymond.communications.London:Penguin Books,1971.

128.Williams,Raymond.Culture,Fontana New Socioligy Series,Glasgow:Collins,1981.

129.Williams,Raymond.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三、中文论文

130.蔡骐、谢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载《新闻大学》2004年第2期。

131.陈新民:《解读戴维·莫利民族志受众研究》,载《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第2期。

132.冯宪光:《文化研究的词语分析——雷蒙德·威廉斯掖关键词业研究》,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33.黄卓越:《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后期的界定——斯图亚特·霍尔访谈录》,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4期。

134.蒋晓丽、石磊:《传媒研究的文化转向》,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35.金元浦:《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载《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136.孔令华:《费斯克的生产性受众观——一种受众研究的新思路》,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37.陆道夫:《互文性的电视和主体性的观众——试论约翰·菲斯克两种经济的电视文化理论》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138.陆扬:《伯明翰中心的遗产》,载《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4期。

139.潘知常:《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阐释: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40.史安斌:《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译后记,载《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3期。

141.时统宇:《从法兰克福到伯明翰——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

142.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143.陶东风:《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载《学术交流》1998年第6期。

144.萧俊明:《英国文化主义传统探源》,载《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45.阎嘉:《情感结构》,载《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3期。

146.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

147.张殿元:《大众文化操纵的颠覆——菲斯克“生产者式文本”理论述评》,载《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2期。

148.张颐武:《文化研究与大众传播》,载《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49.赵斌:《英国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上、下),《现代传播》2001年第5、6期。

150.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新受众研究”之方法》,汪凯、刘晓红译,见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51.保罗·史密斯:《英国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阎嘉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2.本·卡林顿:《解构中心:英国文化研究及其遗产》,孟登迎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3.彼得·达尔格伦:《评论:难以揣摩的受众》,见罗杰·迪金森、拉瓦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编著:《受众研究读本》单波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54.戴维·莫利:《媒体形象中的消费理论》,凌海衡译,见罗钢王中忱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5.道格拉斯·凯尔纳:《失去的联合——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吴志峰、张永峰译,载《天涯》2003年第1期。

156.迪克·海布迪奇:《作为形象的物:意大利踏板摩托车》,凌海衡译,见罗钢、王中忱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7.格拉汉姆·默多克、彼得·戈尔丁:《大众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汪凯、刘晓红译,见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58.格雷姆·特纳:《“为我所用”英国文化研究、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和澳大利亚电影》,关涛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9.吉姆·麦克盖根:《文化政策研究》,王瑾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0.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之罪》,郑飞燕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1.雷蒙·威廉斯:《意识形态概念的三种含义以及“文化唯物论”的相关评析》,石晶华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62.雷蒙·威廉斯:《出版业和大众文化:历史的透视》,严辉译,见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63.雷蒙·威廉斯:《文化分析》,赵国新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4.雷蒙·威廉斯:《电视:文化形式与政治》,赵国新译,见王逢振等编译:《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5.理查德·霍加特:《人民的“真实”世界:来自通俗艺术的例证——掖派格报业》,王广州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6.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陈永国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7.罗杰·希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关于电视观众的人类学研究》,见罗杰·迪金森、拉瓦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编著:《受众研究读本》,单波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168.马丁·阿洛:《受众位置的再度确定》,汪凯、刘晓红译,见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69.马克·吉普森、约翰·哈特雷:《文化研究四十年——理查·霍加特访谈录》,胡谱中译,载《现代传播》2002年第5期。

170.尼古拉斯·加恩海姆:《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贺玉高译,见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1.尼古拉斯·加纳姆:《论大众传播政治经济学》,汪凯、刘晓红译,见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

172.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陈永国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3.斯图亚特·霍尔:《解构“大众”笔记》,戴从容译,见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74.斯图亚特·霍尔:《“意识形态”的再发现——在媒介研究中受抑制后的重返》,杨蔚译,见蒋原论、张柠主编:《媒介批评》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5.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王广州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6.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孟登迎译,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同类推荐
  •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分五章,前三章依次从词汇、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将日汉语言特点对比和翻译结合起来,提出适当的翻译对策,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翻译意识和专业翻译素养,避免误译、错译和漏译。第四章的实践篇则是对前三章所学知识的总复习,总操练。翻译实践的文章包括文学作品、演讲稿、广告词、政治宣言、新闻日语、说明书、商务信函、法律合同等文体。第五章是第四章翻译实践的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中,体会到不同文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不同文体的翻译规律,从而能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更好地把握翻译尺度。
  • 社会文明学导论

    社会文明学导论

    本书试图在对人类社会文明进行总体统观、系统反思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消解一系列文明危机和矛盾的学理呼唤。从研究难度来看,本书所涉及的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社会文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社会文明主体及其构建问题,社会文明交往与借鉴问题,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问题,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问题等,都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外贸谈判英语助手(双语版)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的上公关、文秘、外贸、旅游、酒店管理、外企管理、涉外会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商务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作专业英语口语教材和商务英语函电写作教材,也适用于外贸、银行、海关、进出口贸易公司、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关文秘人员、外贸业务工作者、国际营销人员、口译工作者、海关业务员,以及与外商打交道的厂长、经理、政府官员作专业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应用文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读者作自学教材。
热门推荐
  • 仙储团修

    仙储团修

    一个在绝境中走投无路的男子,勇敢地挣脱牢笼,来到另一片天地。只是这片天地是梦中的乐土,还是另一个牢笼?来《仙储团修》,带你领略别样玄幻修仙路!
  • 庶女成后,魔尊束手就擒

    庶女成后,魔尊束手就擒

    双面娇娃,人前一个样,背后一个样,样样儿都是她被分手时来穿越,生化女博士表示此生做人要低调!但,一不小心降服魔尊,统领大陆,称霸武林,牛哄哄的人生谁能挡?皇后嫡长子,全国企盼,理当为北冥国第一继承者只可惜天生银发,眉心朱砂,天师断言,妖孽之子母后废弃,驱逐蛮荒,竟成为天下第一魔尊当冷漠寒心的他偶遇装傻卖乖的她,人生只剩下:宠宠宠
  • 秋风与你我都喜

    秋风与你我都喜

    当红小花旦vs小奶狗影帝场景一:沈不负:听闻你最近桃花很旺慕不离:桃花再旺只摘你一朵场景二:慕不离:负负,我喜欢你。沈不负:梨汁,我也是呢。慕不离:负负,可以做我的慕夫人吗?沈不负:梨汁,可以做我的慕先生吗?沈不负&慕不离:可以啊!前方高甜来袭,请做好准备~
  • 都市神医狂婿

    都市神医狂婿

    为救妹妹叶晚秋,叶枫把自己卖给了李家做上门女婿。不仅妹妹没有获救,还在李家受尽耻辱,却因母亲留下的项链获得上古玄羽神医的传承。今日所受的苦,他日百倍奉还!
  • 星光可曾追随你

    星光可曾追随你

    洛倾心中始终有一个名字缠绕,“梁晨”很熟悉又很陌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可尽管是错觉也不应该持续那么久,从小学就开始了她只记得名字,脑海里连那人的长相都没有印象,甚至都不知道那人是男是女,经常转学的她,每到一个学校就会询问有没有叫“梁晨”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连个重名的人都没有。可是“梁晨”这个名字已经在心底扎根,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新到了一个学校,打听梁晨似乎已成习惯,她找到了“梁晨”,她质疑,她的感情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 朝辞盛言

    朝辞盛言

    辞云离开了那个充满恶意的村子,四处游荡。她遇见了言尾,一只温柔的狐狸。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怪事一件又一件的发生。在揭开这些谜底时,辞云竟无意间发现了自己曾经的过往。儿时的欢乐、年长时的流言四起、往后的跳井自杀……一幕幕的过往在辞云脑海里浮现。当把一切都熬过去,再回首去看曾经,所有的事都不再如以前那般斤斤计较了。曾经受过痛苦磨难的人,再活过来,骨子里多半是温柔的,像辞云,也像言尾。
  • 逆天不朽

    逆天不朽

    肉体九重,逆命,破命,羽化成仙,逆天五重境界且看一个平庸凡人如何在重重危机之下,突破极限,逆磐重生,逆这天,破这天,成就永生不朽。无穷无尽的奇异法宝,崭新世界,仙派魔门,三千世界。爱恨情仇,恩怨纠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青春留不住你

    青春青春留不住你

    人生说长不短,说短不长,只有那么一小段被称为青春,他短暂,羞涩,叛逆,热血……总之失而将永不复得,也许他犯错会知错就改,也许他固执会坚持到底,也许他奸诈会迷途知返……不论你的青春是将来时,进行时还是过去时,仔细品读《青春青春留不住你》会发现属于你不一样的青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