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32200000018

第18章 陈独秀在1921

日历,台历,挂历。

手表,怀表,闹表。

座钟,挂钟,日晷。

旧报纸,旧期刊,旧美人香烟广告。

隆隆轰鸣的印刷机,吐出滚滚的印刷物。

街头艺人,用小提琴拉着悠远的曲子。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发生着数不清的琐事和要闻,密谋和公务,噩耗和喜讯。但是当这三百六十五天过去之后,能够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也许只有那么一件两件。有的年份,甚至连一件事也没有留下,就像火车呼啸掠过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站,转瞬就消失在人们的脑后了。那么,关于公元1921年,你能想起,你能记起什么呢?

一个现在的中国人,如果他对于那遥远的1921年只记得一件事,那十个人会有九个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到8月2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在讨论党的基本任务和原则时,发生了一些分歧和争论。但在选举中央领导人时,******等十几位代表一致推选他们心目中的杰出领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这个众望所归的人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1881942),本名庆同,字仲甫,安徽安庆(原怀宁)人。距他家几十里外有一座独秀山,因此,1914年他发表两篇文章时分别署名“独秀山民”和“独秀”,从此,“陈独秀”就成了尽人皆知的名字。他不满两岁时,父亲死于瘟疫。幼年的陈独秀,在严厉的祖父和要强的母亲的督导下,不仅打下了传统文化的扎实基础,而且养成了独立不屈的坚毅性格。祖父打他时,他瞪着眼睛,一声不哭,气得祖父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

陈独秀长大成人后,没有杀过人,他晚年说:“我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杀人放火者。”但陈独秀却成为让那些杀人放火者切齿痛恨的革命党领袖。陈独秀在他们眼中,不只是凶恶强盗,简直是洪水猛兽。就是这样一个让旧世界痛恨,让新世界仰慕的人,在他40岁“不惑”的这一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开山领袖。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位****首任总书记,却没有参加****一大。这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陈独秀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仍然表现出像他名字一样的卓异个性:独树一帜,一枝独秀。

1921年,是中国混乱而又痛苦的一年,也是陈独秀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年。

1921年,中国仅史书明确记载的地震就达10次。此外,水灾、旱灾、火灾、雪灾、鼠疫,此起彼伏。匪盗和兵乱蜂起,军阀混战,杀得尸横遍野。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不断侵我国土,杀我人民。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大混乱之中。这个星云一般纷乱扰攘的民族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核心,把这团星云凝聚成一个巨大而有序的天体,运转在自由选定的轨道上。

然而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第六大城市上海,许多醉生梦死的人们还在过着颓废而麻木的日子。中国的灾难仿佛离这个中国的第一大都市很远。

1921年7月1日,上海夏令配克影戏园首映了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影片讲述赌输的阎瑞生将身携财宝的妓女王莲英骗至郊外,夺财害命,后来被捕伏法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是一件真实的新闻,影片风靡上海,轰动一时。市民们把这种悲惨的社会现象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想到,一群南腔北调之人正要会聚到上海,立志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一切黑暗。

就在这一年炎热的夏天,本该去上海参加****一大的陈独秀,正在炎热的广州,满腔热忱地大办教育。热火朝天的局面刚刚打开,陈独秀想要趁热打铁,不愿为开会而离开。他指派陈公博和包惠僧携带他的意见去上海出席。陈独秀是个喜欢实干的人,年轻时办过被誉为“《苏报》第二”的《安徽俗话报》,参加过志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暗杀团,创建过比同盟会还要早的岳王会。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创办《新青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发动文学革命,可谓是身经百战,功勋累累。当一大结束后,包惠僧告诉他当选了总书记时,陈独秀笑道:“谁当都一样。”

当然,作为辛亥革命的老将,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开创人,对于当选总书记,陈独秀应该是有“舍我其谁也”的绝对自信的。

1920年的12月29日,离1921年只有几十个小时的时候,陈独秀到达广州。应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热诚邀请,陈独秀出任广东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陈独秀行前向陈炯明提出了三个先决条件:

一、教育独立,不受行政干涉;二、以广东全省收入的十分之一拨作教育经费;三、行政措施与教育所提倡的学说保持一致。

到达广州后,陈独秀住在距江边不远的泰康路附近的回龙里九曲巷11号,门口贴了一张纸,上书三个大字:看云楼。

不过陈独秀很少有时间看云,倒是广州的各界名流云集上门来看他。广州的青年听说陈独秀驾临,都想一睹这位五四主帅的风采。各校的校长纷纷拜访,陈独秀来者不拒,请者不辞,连日发表文章,四处演讲,广州掀起了一场“陈旋风”。

陈独秀办事雷厉风行,决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广东进行一场彻底的教育改革。

他创办了“宣讲员养成所”,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的人才,为广东的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宝贵的干部。

他提倡男女同校,为女子求学大开方便之门。

他创立了“注音字母教导团”,规范国语教学,在广东地区大力普及国语。

他开办工人夜校,向工人讲授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还有阶级斗争、群众运动等。

他还开办了俄语学校,引导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陈独秀的到来,极大地推进了广东的革命形势。广东的无政府主义势力本来比较强大,1921年3月,陈独秀重建了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把拒不改变立场的无政府主义者清除出去,由陈独秀自己和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人负责。陈独秀原是北大的文科学长,另外几人都是北大毕业,包惠僧笑着说:“广州小组成了北大派了。”

陈独秀在广州各界的演讲,广泛地涉及教育改革,军队改革,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解放,文化建设,人生追求,以及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此时的陈独秀,巳经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演讲,如雷电,如狂飙,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深深触动了广州的顽固保守势力。于是,一场对陈独秀的围攻开始了。

那时仇恨陈独秀的人首先给陈独秀加上了一个吓人的罪名,说他“废德仇孝”。广州城谣言四起,纷纷传说陈独秀把“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改成了“万恶孝为首,百行淫为先”。接下去又污蔑陈独秀主张“讨父”和“共产公妻”。一时间,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纷至沓来。守旧势力嚣张地叫喊:“我们要把陈独秀赶出广东。”他们还把陈独秀的名字改为“陈独兽”或“陈毒蝎”。

一天,陈炯明在宴会上半真半假地问陈独秀:“外间说你组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吗?”

陈独秀大声答道:“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一团体,我连参加的资格也没有,因为我自己便是一个从小就没有父亲的孩子。”

陈独秀对父母是十分孝顺的,对子女则要求严格。他的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离开家乡到陈独秀所在的上海后,陈独秀每月给兄弟俩的钱只够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兄弟俩白天做工,晚上自学,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了豪迈的气概和过人的胆略,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人物。陈延年于1927年7月的一个深夜,被国民党在上海龙华监狱用乱刀砍死,年仅29岁。不到一年,1928年的6月,陈乔年也在这里受尽酷刑后,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6岁。

陈独秀虽然受到顽固势力的大肆攻击,但他凛然不为所动。一面回击,一面继续进行教育改革。陈炯明也表示继续支持陈独秀。但作为全国思想界火车头的陈独秀,却不是广州一地所能久留的。

陈独秀到广州,同时也把《新青年》的编辑部带到了“看云楼”。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是中国20世纪最著名、.最重要的一份杂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就是以《新青年》为主阵地,掀起一场改造中华民族命运的文化革新运动的。然而到了1921年,《新青年》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分歧,胡适不满《新青年》越来越鲜明的共产主义色彩,要求陈独秀改变宗旨,否则就停办,或者另办一个哲学文学刊物。陈独秀当然既不会改变宗旨,也不会放弃《新青年》不办。于是,他同意胡适等人另外去办刊物。从此,陈独秀与胡适等实用主义者在思想上分道扬镳,《新青年》成为更加激进的共产主义刊物。

1921年的上半年,陈独秀还三战区声白,用共产主义理论驳倒了无政府主义的宣传。

1921年1月19日,陈独秀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作了《社会主义批评》的演讲,指出无政府主义要求离开制度和法律的人人绝对自由的幻想是“走不通的路”“非致撞得头破额裂不可”。这篇演讲词见报后,立即遭到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区声白的反对。区声白三次致信陈独秀辩论,陈独秀三次回信批驳。这六封信以《讨论无政府主义》的总标题,一并刊登在《新青年》第9卷第4号上。陈独秀指出,“绝对自由”,实际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它将使中国一事无成,最后仍然是一盘散沙。

好像是为了庆祝这次论战的胜利,就在1921年8月1日,《新青年》刊登这次论战的同一天,在嘉兴南湖的那只画舫上,陈独秀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这只画舫,几十年后,成为中国比挪亚方舟还要尊贵的圣物。

同在8月1日这一天,一份鸳鸯蝴蝶派的小报《晶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一个被强盗捉去的新文化运动者底成绩》,嘲笑新文化运动者手无缚鸡之力,只会打电报、发传单,根本没有实际改造社会的能力。这些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们不知道,新文化运动者中最激进的一部分巳经凝聚成一个钢铁般的组织,不但要去捉强盗,将来,连他们这些鸳鸯蝴蝶的风花雪月之事,也要管一管了。

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千头万绪,需要它的总书记回去主持。陈独秀遂以胃病为由,向陈炯明辞职。正在前线作战的陈炯明真诚挽留,回电说陈独秀“贞固有为,风深倚重”,表示‘‘一切障碍,我当能为委员长扫除之”。陈独秀只好请假回到上海,到10月底,才正式辞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之职。

7、8、9几个月,正是中国的多事季节。内蒙地震,绥远地震,青海地震,四川地震,长江溃堤,黄河决口。人畜死伤无数,哀鸿遍野。8月5日,就连上海也出现罕见的风雨大潮,潮水溢出马路,天津路、浙江路一带水深二尺,浦东一带水深三尺。7月28日,湘鄂大战爆发,举国震动。8月10日,湘直大战又开始,吴佩孚两次密令决堤,水淹湘军,结果成千上万的百姓被淹死,灾区纵横数百里。面对连树皮都已吃尽的灾民,中国政府无能为力,美国总统哈定呼吁美国人民救济中国灾民,但那也只是一句空话。中国,迫切等待着一群英雄的降临。

就在这个季节,回到上海的陈独秀,兴致勃勃地投入总书记的角色,开始了繁忙的工作。不料,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不把他这位中央局书记放在眼里,以钦差大臣的姿态,事事都要干预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大发雷霆,他以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傲骨说摆什么资格,不要国际帮助,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他拒绝与马林会晤,还打算要求共产国际撤换马林的职务。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局面。

1921年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在一户打麻将的人家抓到了“王坦甫”等5个涉嫌出版《新青年》的人。巡捕房见没有抓到陈独秀,就又留下了几个便衣,抓到了后续前来的上海法院院长褚辅成和《觉悟》的主编邵力子。褚辅成一见到那个“王坦甫”,张口便说:“仲甫,怎么回事,到你家就被带到这儿来了?”巡捕房的头头一听,喜出望外,原来这个自称“王坦甫”的人,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五次被捕,这是第三次。

陈独秀第一次被捕,是在1913年夏天的“二次革命”中。逮捕他的龚振鹏已经出了枪决他的布告。经过社会名流的火速营救,陈独秀幸免于难。

陈独秀第二次被捕,是在五四运动中的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的新世界游乐场亲自散发《北京市民宣告》的传单,被早有准备的北洋政府的军警捕获,关押了将近100天,经过李大钊、孙中山以及各方舆论的呼吁营救,被保释出狱。

这第三次被捕,陈独秀估计如果在家中搜到马林的信,起码要判刑七八年。他自己对坐牢是不在乎的,他早在五四时就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研究室与监狱》。文章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人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作了最坏的打算。他嘱咐一同被捕的包惠僧说:“惠僧,你是没有事的,顶多我坐牢。你出去后,还是早一点回武汉工作。”

10月5日,法租界会审公堂指控“陈独秀编辑过激书籍,有过激行为,被侦处查实,已搜出此类书籍甚多,因此有害租界治安”。

陈独秀见事情不太严重,首先为一同被捕的其他4人开脱,说他们都是来打牌的客人,“有事我负责,和客人无关”。马林为陈独秀请来了律师,要求延期审讯,取保候审。

10月6日,上海《申报》刊登了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胡适得知后,请蔡元培与法国使馆联系设法营救陈独秀。胡适用安徽话骂道:“法国人真不要脸!”

中国共产党内部,张太雷和李达商量后,请孙中山出面。孙中山致电法租界领事,请他们释放陈独秀。10月19日,法租界会审公堂再审陈独秀等人,问陈独秀:“报纸讲你在广东主张公妻,你是否有此主张?”陈独秀气愤地答道:“这是绝对造谣。”

7天后,10月26日,陈独秀被宣布释放,罚款100元。李达、张太雷、张国焘和一些刚从莫斯科回来的青年团员雇了一辆汽车,开到会审公堂,陈独秀上车时,几位青年团员用俄语唱起了《国际歌》。

这次有惊无险的被捕,使陈独秀与马林的关系得到了缓和。陈独秀感谢马林的积极援救,表示愿意多听共产国际的意见。马林充分领教了陈独秀的刚毅倔强之后,也放下了架子,说:“中国的事主要是中国党中央负责领导,我只和最高负责人保持联系,提供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后来,陈独秀于1922年8月第四次被捕,情况与第三次大体相似,仍是法租界会审公堂罚款后又将他释放。他们不知道陈独秀已经刚刚在****二大上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1932年10月,已经被开除党籍的陈独秀第五次被捕。这一次抓他的是国民党政府。尽管社会各界想方设法努力营救,尽管陈独秀与江西的****红军毫无关系,尽管陈独秀已经是一个被****开除的与****中央唱反调的托派,尽管有章士钊大律师为他进行了极其出色的辩护,但国民党出于对一切共产党人的仇恨和恐惧,仍然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13年。陈独秀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的“剌刀政治”,公开宣布要推翻国民党政府,实行无产阶级****。有人把陈独秀的法庭斗争比做是中国的季米特洛夫。

“七七事变”后,陈独秀被减刑释放,在四川江津度过了晚年最后的岁月。他在穷困潦倒中,没有向国民党权贵低头,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只依靠自己的书生文字来维持生活,把他孤傲狂狷的伟岸人格,保持到了生命的终点。

而在激流澎湃的1921年,身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也仍然是书生本色。他没有故作深沉的官架子,像个小伙子一样,与人辩论动不动就面红耳赤,敲桌子打板凳,不讲究什么“领袖风度”。

1921年陈独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是《〈西游记〉新叙》。陈独秀从白话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指出《西游记》和《水浒传》、《金瓶梅》具有同样的价值。陈独秀的学问是十分渊博的。他是文字学专家,在汉语词义研究、古音学研究和汉字改革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陈独秀又是杰出的文章家和书法家。也许,专心从事学术,他会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但是中国的1921年,呼唤着一支强有力的先锋队,来拯救这片四分五裂、多灾多难的山河。迎着这个呼唤,走来了骨头和鲁迅一样硬的陈独秀。他把一批散布在神州各地的文化先驱集合起来,攥成了一只高高举起的拳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人看见了曙光。

同类推荐
  • 东京大审判

    东京大审判

    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东京审判》无论就故事的流畅度和书本的结构来讲,都十分精妙,而它对日本人的刻画也遵循了客观、人性化的描写,没有顺着偏激的民族主义的观念走向一味泄愤的地步。
  • 打破坚冰: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打破坚冰: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共和国故事主要讲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六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它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方面加以阐述,《打破坚冰: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主要讲述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等相关情况。
  • 陈晓明小说时评

    陈晓明小说时评

    本书是一部批评文集,是对时下小说创作独特的评述。一篇篇评论显露出批评者自身精神和心灵的独特魅力,仿佛所有小说是为他而写。批评的过程,也即批评者的主体能力与艺术作品进行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使批评者得以整合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世界的过程,有融合,也拒绝。
  •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收录了闵凡利自创作以来的20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20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78篇风格各异的散文佳作,共分《故乡,和我的父亲母亲》、《看看咱的庄稼去》、《开放我们心花的万紫千红》、《人生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让狼舔舔你的手》、《阅读的芬芳》六辑。《在夏日里画场雨》中的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象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他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迷茫与希望,剖析了疼与痛的根源,开启了人生的禅机与觉悟,直抵心灵,绽放着感染和感动。
  • 林徽因的会客厅

    林徽因的会客厅

    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里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玄门败家子

    玄门败家子

    真命天子,寰宇称雄!他们有至尊老头当老师,神奇异宝随身行,古街捡漏变神兵……“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外挂再好,一卡撂倒!真命再高,也怕钱烧!”楚天箫打开大败家系统,喃念道:“更何况,连这方大千世界,都是我刚花五千亿买的……”“此界,哪有你们这些真命天子装逼的位置?”——————是的,这是一个败家子在花式败家之余,顺手吊打一群真命天子的故事。本书v群(进群验收全订截图):群号575816599普群(不需要任何要求):群号587135423
  • 来自游戏的你

    来自游戏的你

    用金钱砸自己也就算了,用帅哥勾引自己也就罢了,只是头次见面就索吻?再一晃,又将自己扔到了摩天大厦上,逼着自己跳!喂喂喂,你是以为我是女超人么!这算不算谋色不成便害命!啊啊啊,谁叫她成为可以联系游戏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超级系统分身了呢。“死亡或是重启,这是你的选择!”bug,我能选择既要命又要美男么?
  • 先锋话剧研究资料

    先锋话剧研究资料

    《先锋话剧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结合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先锋话剧研究的代表性论文,反映先锋话剧的发展概况,展现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等,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十一朵相思花

    十一朵相思花

    这部作品里面表现出来的是我对青春及爱情的向往,也是我献给最爱的人,我想我会一直爱着他,无论谁在他的身边
  • 搞笑天神

    搞笑天神

    不能剧透,所以就不告诉你们了,吼吼吼吼!
  • 晚明太子朱慈烺

    晚明太子朱慈烺

    大明,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是做一个逃跑太子,还是力挽狂澜?现代人附身晚明太子朱慈烺,给出了他的答案: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阻我改革者,虽强必戮!
  • 五三的夏天

    五三的夏天

    我曾经暗恋过班里的男生,但,这都无所谓了,不是吗?
  • 七间三域

    七间三域

    中华,这片土地,美丽的山川河流,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无数的神奇传说。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不朽的传说。从远古时代开始,凡人都要死。但是世人是厌恶死亡的,爱生命的,更有地狱阎罗之说,增加了一点恐惧,在这,还有不朽的传说,世界一直梦想,一直在努力寻找生活的方式。
  • 百花小说-幻梦

    百花小说-幻梦

    百花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小说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
  • 邪魅异能女

    邪魅异能女

    很多人过了八岁便可修炼异能,有些人则永远也修炼不了。她贵族出生,天赋极高,很多人说她是神的孩子。一次偶然,她遇到一位男孩。“我会让你死心塌地的爱上我!”“好啊,我等着。”到最后,先放弃的是他,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已经爱他爱到无法自拔,只是不愿承认。她为了他,受伤无数,差点失去性命。“像我这样的人,没人会喜欢吧……”她渐渐堕落,变得更加冷酷、残忍。他终于看不下去了,毕竟自己是她的贴身手下,最了解不过了。“有我在……”这句话让她吃了一惊。他突然出现,把她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不断的感化她。他发誓,要爱她永生。他是否成功获得她心,她的结局是幸福,还是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