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94100000006

第6章 青城山的风景名胜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它分为前山、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这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等。后山水秀、林幽、山雄,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一)青城山建筑艺术

青城山的古建筑,以道教宫观居多。这些建筑大都顺应自然,在环境清幽和地势险绝处建造,且布局灵活,不强求严格贯穿的中轴线。

它们讲究在隐、藏、幽、奇上用功夫,融入自然,与周围的大自然浑然一体。

它们结合地势,汲取古代男方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构架,用台、吊、挑、跌、梭、披、叠等方式,朴实幽致,大方自然,给人以家居顿住的亲切感。

中国道家多有传统的“风水术”,选址注重环境生态,风水经典《宅经》亦被收入道家典籍《道藏》。青城山的古建筑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如建于半山腰的天师洞,背靠混元顶,左傍青龙岗,右临黑虎塘,前方地势开阔,远处有三狮六凤,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兽式”布局;方位东向略偏北,正对气口;山有来脉,水有活源,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

营建者又善于以建筑小品和自然景物的结合,组织空间,控制视野,形成导游线,使十分清幽的山谷变成精采的园林环境空间,把天然景物烘染得很有特色。

天师洞的外山门“五洞天”,更是集中了青城山建筑的精华,从山门外到接仙桥,步步引人入胜。

内山门骑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通过长长的石阶贯入依山而立的大片建筑群,使两层建筑在立面上显现出四级多层的壮观景象。

青城山宫观建筑的基本组成,可概括为神殿、斋堂、客舍、林园四个主要部分。

神殿是道观的主题建筑和中心,以天师洞的三清殿最具代表性。三清殿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坐西向东,横列五间,高大阔宽,气势恢宏。

殿檐前12级垂带踏道,两旁有石栏顺护,上刻“天籁婴灵”群雕,排列有致,与内山门及东斋堂、西客堂形成庄严雄伟的四合院。

院中还刻有太极图及十二生肖图,象征道生万物、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斋堂,位居大殿左侧,集书画、联额、诗词、雕刻为一体。

客舍,处于僻静处单独设院,一般居大殿右侧,以接待客人。

园林,因地制宜,多以幽、奥取胜。它们采取引景、设景、取景等造园手法,既出奇制胜,又与山林融为一体。

如常道观的西客堂,便是采取上述造园三部曲的典范。它先在入口出用青石雕刻栏杆设计大院小园,两旁种植公孙桔、山茶花等植物,红绿相间,苔痕上阶,将客人从庙堂引入山林。

客堂前后厅之间,有一小天井,建造者便随势堆起石山,种植青城山特有的山海棠、兰草、随手香等花草,点缀风景,补残连缺,再配以若干楹联匾额,更增添不少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后客厅名为别一洞天,设计为八卦形吊脚式楼,既寓舍道意,又巧夺天工;厅房用环形透景花窗,窗外回廊环护,开轩临四野,纵目望远山,山水画卷,尽现眼前,真不愧为“三景”手法之妙用。

青城山的亭、阁、桥、廊、牌坊等建筑,共有一百多座,散布在游山道上。这些建筑,大部分为天然树枝皮亭,保持着原始树木的天然形状和色泽。

它们与周围山林和谐搭配,使青城山显得更加古朴幽静,意味深长。

它们立孤峰,屹危岩,跨断涧,临清溪,形成意趣不同的各种景点,显示出青城山古式亭阁的特有魅力。

亭阁的形状,随景而异,看似随手而成,实则颇多考究。有随山路转折而成的三角亭——怡乐樔,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有被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弯曲而成弧形的凝翠桥等。

每座亭阁都取有名称,配有楹联,驻足歇息之时,仰首欣赏山景联额,更觉兴味无穷,心旷神怡。

除上述所列举的亭阁外,青城山前后处较为著名的还有赤诚阁、迎师亭、缘云阁、水心亭、雨亭、翠光亭、天然阁、引听寒亭、清虚阁、观日亭、圣灯亭、壮观台、揽月廊、四望观、卧云亭、飞仙亭、禅师台、金鞭亭、八卦台、摩崖亭、寻仙阁、梅竹亭、又一村坊、奇藤关、水晶亭、五龙沟坊、綄花亭、虎啸亭、飞泉沟坊等。

青城山的特色,前人有识之士以“幽”字概括,可谓神来之笔,十分贴切、精炼,青城山遂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与峨眉、剑阁、三峡并列为蜀之山水四绝并兼具雄、奇、秀、幽四大特色于一体。

从自然景观看,青城山山幽、水幽、林幽;从人文景观看,青城山亭幽、桥幽、路幽。

除了道教建筑外,青城山还有许多佛教建筑。主要有泰安寺、普照寺、白云寺,而以普照寺的古建筑最有特色。

它依山傍水,构思奇特,其工程之巨大,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精巧,与佛教经典及石舰式的普同塔,对于研究佛教建筑,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泰安寺深山古刹的庄严,白云寺选址和构建的奇巧壮观,均堪称佳构。

游人至此,无不为青城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惊叹,深为青城山的幽雅景致和道家文化所折服。

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为青城山以“天下幽”而闻名增添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为后人在景观建筑艺术的借鉴和创造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启迪。

(二)青城山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青城山丈人峰下,前山山门的左侧。传说这里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宫观始建于晋代,原址在青城天国山中,唐开元十八年,奉敕迁于此处。宫观原名丈人观,南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简称“建福宫”。

建福宫历史悠久,后来保存下来的建筑仅存两院三殿。前两殿为近年来青城山道教协会筹集资金新建的重檐楼殿。

第一殿供奉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及财神,内侧供奉慈航真人。第二殿名为“丈人殿”,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广成先生杜光庭,亦称杜天师。

建福宫后院颇清静,有两株上百岁的仙人松,枝繁叶茂。后殿内塑有三尊彩像,中间是太上老君,道教尊为教主;左面是东华帝君,即华阳真人王玄甫,为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刻有张三丰祖师的诗。

建福宫后院大殿檐柱上,悬有长达394字的青城山著名长联,此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后有赤城岩,崖壁有抗战初期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挖的防空洞。赤城岩畔有悬流,名为“乳泉”。泉下有池,中建一亭,名“水心亭”,为民国年间住持张伯庸建。

建福宫旁边还有梳妆台,它位于丈人山赤城岩腹,从建福宫楠木林右侧上山即可到达。传说明末庆符王曾屯兵于此,希望重振大明江山。他带兵出山征战后,每日清晨陈妃于此处梳头,眺望奏凯归来的庆符王。不料其夫战死,于是陈妃也自尽了。后人为纪念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建亭台于此。

(三)青城山月城湖

月城湖坐落在丈人峰和青龙岗之间,那丈人峰下的鬼城山,又名月城山,湖因山而得名。月城湖水源自于老霄顶的清溪,1985年新筑拦水坝,形成了水面约三万平方米的山间小湖。

月城湖四周青山环卫,纵目四望,嫩绿、青绿、墨绿相互交织,画意盎然。碧绿的湖水,如明镜,如圆月,将四周林莽山容倒映水中。渡船游弋,荡迭成一幅幅变幻多端的意象派立体图案。

堤上长廊,如弯月环护,名为“映月廊”。有联云:“松声竹韵吟仙境,山色湖光映月城。”这水秀山清的佳景,朝晖夕阴,云蒸霞披。春夏之际烟雨如织,青黛色的峰岭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深秋时节,湖畔山峦上如火燃烧的红叶,和浓绿的湖水恰成鲜明的对照,山姿水色,令人沉醉。

临湖的露天茶园,给人以观景歇憩,品茗怡乐之便;湖中轻舟破碧,供游人逍遥自在地畅游。岩间还有林荫丹梯曲径,直通上清幽奥。步行其间,充满山林野趣。古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月城湖使人得山水之悠闲,忘却尘世之喧嚣,实为集山水游乐与交通枢纽为一体的青城前山著名景点。

(四)青城山天师洞

天师洞距建福宫约两公里,建在白云溪和海棠溪之间的山坪上,原为黄帝祠,始建于隋朝,当时名为延庆观,唐代改名常道观,宋代名为昭庆观。后来因有汉代张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俗称“天师洞”。

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

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十分幽静。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第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洞后来保存下来的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

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此树乃张天师亲手所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1943年夏,画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他还送给青城山道士《奔马》《天马》两幅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五)青城山老君阁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的彭祖峰绝顶,海拔1600米。阁基宽四百余平方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老君阁老君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

老君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均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

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次殿有一百多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

(六)青城山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五百米的半坡上。它始建于晋代,后来被废。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期间王衍再建,明末毁于火灾。后来保存下来的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

上清宫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

上清宫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等,宫门“上清宫”三字由******所题,两旁为于右任所撰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20世纪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在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慈云阁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由慈云阁直上进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两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大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又称为“八卦鸳鸯井”。相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两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

大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所绘的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

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七)青城山祖师殿

祖师殿原名洞天观、清都观,因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名为真武宫,又叫祖师殿。

祖师殿为一小巧玲珑的四合院。初建于晋,明末毁败,清代乾隆五十七年万本圆重建祖堂。后来保存下来的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

祖师殿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环境十分清幽。古迹有唐代薛昌浴丹井、唐代道教大学者杜光庭读书台,此外还有清人黄云鹄题记的云松塔,1993年新建的灵官殿及客房。

冯玉祥将军抗战时期曾三次来青城山长住。1945年住祖师殿,当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冯玉祥听到此消息后,不胜喜悦,在观侧建亭刻碑,自撰碑文云:

三十四年八月初予来青城山,下榻真武宫。十一日晨,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同志鼓掌欢呼。时予方在灶间取火,闻悉不禁喜极泪流。八载艰苦,竟获全胜;积年大耻,终免尽雪,予能不为吾民族国家庆乎!乃筑亭以为纪念,名曰闻胜亭云。

冯玉祥敬志。

此碑后来移至祖师殿,作为文物保存,供人瞻仰。

(八)青城后山名胜

青城后山位于青城前山后,泰安乡境内,总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它与青城山一脉相承,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加以开发。

青城后山的宫观香火虽无前山之盛,但清幽洁净则更胜一筹,有“一山幽意论平分”之说。沿山道前行,山花烂漫,飞瀑流泉不绝;峭壁悬岩,天光云影一线;忽而栈道逶迤曲折,不见头尾;忽而村落群山环抱,绿草如茵。

这里的神仙洞,仙气浓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处,一字排开48个石潭,光滑元苔,水清宜人,传说青城神仙常在此沐浴。

后山天台寺遗址周围,散布着几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着对联:

山前山后溪水响

云内云外涧鸪啼

后山的黄鹤桥外有飞泉沟,全长十公里,源出蓥华山南天门,流入味江。溯沟而上,景致迷人,幽谷飞泉、百丈长桥、双泉水帘三景尤为出名。其中,幽谷飞泉由观音岩瀑布、闭月潭、落雁潭组成;百丈长桥为悬崖上的栈道,满挂古树苍藤;双泉水帘则似花果山水帘洞,亭上有一幅对联:

双声泉落涧

长啸我开襟

青城后山龙隐峡栈道以沟底巨石为立柱。横梁以滚木相连,上铺木板。

双泉水帘位于青城后山飞泉沟,是一组神奇的自然景观,包括天桥、梳妆池及瀑布、水帘洞等风韵天成的小景。

双泉为两道飞泉在合流处形成的前后双瀑,前瀑来自梳妆池水,在岩洞顶散开,如一幅珍珠串缀起来的银帘,挂在岩前,遮住洞口;后瀑为飞泉沟正流,似一条凌空飞啸的银龙,飞下数十米深的岩洞中。

洞内雪浪翻涌,钟乳遍布,奇绝瑰丽。洞岩上有古廊桥和木拱桥,通称天桥,俯瞰沟底,烟雨溟蒙,山树飘摇,听惊涛响于幽壑,恍如置身云天。

后山的白云群洞海拔1600米,由大小上百个天然洞穴组成。望云亭上的楹联“人间桃源洞,天外白云乡”对此大为咏赞。洞极幽深,洞内有河、桥、宛若神仙洞府。相传这里为白云祖师修炼升仙处。

第一大洞群仙洞内有古青城山仙人、隐士的塑像。老君洞海拔最高,里面有李聃传道塑像七尊,是赏红日的观景点。

后山的泰安寺始建于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块古碑和数十株十分粗壮的古银杏、桢楠和红豆树,寺前有古驿道,是都江堰通往金川的必经之路。

相传明末泰安寺有一了空僧人,与蜀王残部勾结,与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属为敌。张献忠的部属请到僧带路,偷袭泰安寺,大获全胜。泰安寺寺焚僧逃,了空触岩而亡。对此《青城山记》中有记载。1986年,泰安寺重建,随后香火不断。

作为道教和佛教名山,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此外,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青城山的自然和文化名胜,数量庞大,声名远播,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游人慕名来访。

同类推荐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中华实用对联精选

    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在古代,每当年终岁首及节日喜庆之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均撰对联除旧迎新。人们将所有的情怀、哀思和祈盼都浓缩在对联中,它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根据现代家庭及各行各业的需要,从实用的角度精选了一万三千余副对联,并按照节日、婚嫁、生育、贺寿、丧葬、宅第、行业、风景名胜、修养励志等方面进行分类,条理清晰,查阅十分方便,适合广大城乡读者阅读和使用。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热门推荐
  • 无限之尘之机械回路

    无限之尘之机械回路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都是一颗小小的尘土。对于一切,我们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小小的尘土。
  • 异界英魂降临

    异界英魂降临

    李天乐穿越了,但为什么系统有点呆?一边心里不停吐槽着未知大佬,一边为了生存忙碌的李天乐行走在这个魔幻世界的土地上。
  • 任志强内部讲话

    任志强内部讲话

    12年军人生涯,练就了任志强雷厉风行的作风;从部队转业后,倔强的任志强进入原华远公司,很快便成为了年收入过百万元的总裁;功成名就后,任志强却以一句“我不玩了”,即从原华远集团挂冠而走,凭借出色的商业才能,使新华远重新崛起,续写了又一段令人惊叹的财富传奇。本书是对任志强雷厉风行性格的生动演绎。深刻还原和剖析了“地产狂人”任志强在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对他如何创业,并如何带领企业成长,如何打造自己的团队,如何具备远见卓识,如何去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企业等都有生动的描写。地产狂人任志强如何以自己的姿态在房地产的舞台上进行一场华丽的演出,本书将为您提供答案。
  • 许你六世

    许你六世

    吾许你六世……——“这次,就不要错过了。”【1v1双洁_放心入坑】
  • 小道士下山传奇

    小道士下山传奇

    创作唐代历史灵异,生于福建,1982.11.27出生。生于农村,初中,现代农业单位。
  • 玄珀之地传送门:全面战争

    玄珀之地传送门:全面战争

    传送门一开,战争一触即发,两个世界的媒介,为了守护两个世界的和平而奋斗。一边是传奇人物,而另一边则是默默无闻为社会所弃,到底如何该如何选择......
  • 我的穿梭印记

    我的穿梭印记

    是命运还是巧合?前方道路看似互不相连,看似无意却又紧密相连。
  • 人知无完人

    人知无完人

    当人们隐隐感觉社会生活之中缺少了原有的一些想说可又说不上来的好东西时,也许,他们自己正主动或者被动地成为形成这一现象的推手。反之亦然。
  • 穿越之兽世闯荡

    穿越之兽世闯荡

    我叫林清儿,一个宅女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外婆,我只是在家熬夜熬了两天就猝死了,老天爷啊????处死就算了,为什么我还来到了一个没WiFi没手机没网络的地方,我太难了。为什么这里的野兽能变成人?为什么这里的女的那么的让我不忍直视既然来了,那就顺其自然吧看我在这兽世怎么闯荡?
  • 仙府尘缘

    仙府尘缘

    一名本该普通的凡人,自出生一刻,便遭遇劫难,却因祸得福,与仙府结下不解之缘做过乞丐,做过杂役,仙门修炼,铸造不一样的人生毁灭与生生不息的意志之间,是什么成为了纽带,塑造完美的剑意美艳绝伦的女人,接近他,为何眼神闪烁,又有什么企图?冰雪聪明的女子,接近他,是因为那一瞬间的永恒?天与地之间,茫茫苍生之所,苦既是境界,吾辈修者之愿就是击碎这苦的禁锢,获得永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