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54200000344

第344章 宋朝的兰花(1)

终于当上了皇帝,赵佶变得更冷静。他不仅要爬上这个位置,更要在这位置上坐得舒服。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显示,他真是太聪明太理智了。

第一步,尊敬领导。

身为皇帝,他的父亲、哥哥两代人都和后宫刀兵相见,水火不相容。折腾的结果,抛开国家受损,两位皇帝本身也七上八下,活得难受死得憋屈。轮到赵佶了,他能怎么办呢?

他选择感恩,以十九岁完全成年的年龄,请向太后垂帘听政。怎样,当年高滔滔弄得鸡飞狗跳、“以母改子”才搞到的权力,他拱手让了出去。

第二步,重组内阁。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佶得有自己的班底。可是时代太敏感了,他选择新党还是旧党呢?选新党,让坐在帘子后面的向太后怎么想,她是新党的死对头;选旧党,旧党是哲宗的阶下囚,刚刚接替了皇兄的位置,就想破坏传统?

两边都不讨好,但一定要两边都讨到好,这个结得怎么解开呢?

赵佶有办法。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个人事任免,是把韩忠彦从大名府调进京,升为吏部尚书;调真定府李清臣为礼部尚书;右正言黄履为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

这三个人的身份很对立。韩忠彦是已故旧党领袖韩琦的儿子,李、黄两人是哲宗朝新党的风云人物,同时提拔起来,露出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潜台词。

从此,新旧两党平衡,在赵佶的领导下不再敌对。

这只是第一层潜台词,如果没有下文的话,是非常粗陋的和稀泥手法,在顶级官场搞这个,太俗,也根本没法取悦向太后。可是第二层表现出来时,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没多久,韩忠彦的位置直线上升,成了新一届首相,李、黄两人原地踏步,离宰执位置遥不可及,成了庞大的中层干部集团里的一员。这说明了什么,赵佶从最开始时就选择了向太后,以她的喜好为标准,决定权力层分配。

同时,此举还让人挑不出他背叛皇兄的短。

第三步,让全体旧党人叫好,赵佶把哲宗后期贬出朝廷的旧党新生派力量都召了回来。龚央、陈瓘、邹浩、江公望、常安民、任伯雨、陈次升、张舜民等等从各处贬地赶到京城,全成了言官。

这些名字很陌生,之前一来没空提他们,二来也是没法提他们。虽然在宋史里,这些人非常有地位,被旧党人捧得比天还高。

比如陈瓘,就是在章惇入朝当首相的途中,上船讲课的那位隐居大名士。后来他不隐居了,重进官场,隐而优则仕,一步跨进了开封城,变成了太学博士,这个官可实在是太大了,也就是宋朝的皇家大学教授。

可这么个职位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呢?无非是出出题,监监考什么的,和国家大事不挨边嘛,让我写他什么!

再比如邹浩,他是神宗朝的进士,开始时的工作是扬州颖昌府教授,相当于地方教育办成员。哲宗时调进京城当上了言官,第一时间就弹劾章惇,是个铁杆的旧党斗士。可惜没用,哲宗时的扒皮章权势举世无敌,这就遗憾了,邹浩没能成为期盼中的英雄。

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废孟皇后事件。孟氏被废之后,邹浩的反应是世界末日到了,他不顾一切地上书,要哲宗收回命令,重立孟氏,杀掉一切站在孟氏对立面的敌人。如果不这么做,哲宗会遗臭万年,宋朝将国将不国,人民将内心失衡……这都哪儿跟哪儿,一个娘家是平民的女人啥时候重要到这地步了?哲宗一怒之下,把邹浩踢出京城到南方反省去了。

这就更了不得了,邹浩离京时简直成了悲情英烈的万世楷模,成了世界上唯一有良知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人。当天的场面,被定格成旧党人心中的图腾,经久不息地传唱。

对此,实在是想让人问一句——至于吗?

一个个都是这样的人物,除了别有用心的人谁会当他们是盘菜。没错,现在赵佶起用他们,就是别有用心的。

紧跟着第四条命令发布,全体言官、全体官员、全体国民注意了,无论谁都可以畅所欲言,说什么都行,弹劾谁都行。说得对有奖,说错了没事,朕决不食言。

看着很老套是吧,无非是下旨求言,前几代宋朝皇帝哪个都做过。可是这一次不同,前面的都只是形象工程,这一次赵佶把它变成了一把刀,塞进了陈瓘、邹浩等人的手里,让他们尽情地去砍。

砍倒赵佶的敌人,砍到向太后微笑满意为止。

陈瓘、邹浩他们兴奋得浑身发抖,这竟然是真的?整个哲宗朝里旧党被那两个人折腾得七零八落,现在可以报仇了?

章惇、蔡卞,你们也有今天!

全京城的言官,满天下的旧党分子齐心协力,弹劾的奏章雪片一样飞向赵佶,很快量变就引起了质变,章、蔡两人可以定罪了。

两人被贬职南迁,章惇很惨,贬到了海南。

什么叫借刀杀人,一举三得?仁义的名声得到了,向太后的政敌搞倒了,反对自己即位的首相垮台了,这就是。赵佶达到了所有目的,一时间好评如潮。

别忙,赵佶觉得还能再发挥一下,让好评达到高潮。

高潮由宫里、宫外两部分达成。宫里,忍了六年的向太后终于等到了全方位的快乐。说来她也是很不容易,日子很难的,熬到哲宗死,为了立赵佶,她光着脚丫子在皇宫里狂奔,又哭又喊地博同情,她容易吗?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了好日子,要怎样继续下去,这要早做打算才行。

通过仔细计算,她做了两件事。第一,复立孟氏。孟氏,是由高滔滔选定的皇后,被贬有自己犯傻的原因,更有政治斗争的内幕。现在她在难中,把她提上来,她必将感恩报答。这样就形成了高滔滔——向氏——孟氏三代皇后的利益链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一定会像自己保高滔滔那样,保全向氏。

同时,打压哲宗钦定的刘皇后。

本来刘氏已经大获全胜,成了唯一的皇后。本来嘛,皇后与皇帝为一体,自古以来每朝只有一位,可这时突然间孟氏复活,居然要并列皇后了,这忍无可忍嘛。刘氏愤怒,为什么是并列,为什么是并列,我不要并列!

又一个消息传来,向太后说了,你们不是并列,从今天起你叫元符皇后,孟氏叫元祐皇后,你们俩人见面了,你得先给她行礼,然后她才回礼……

刘氏简直要气死,但想想自己还年轻,可以像向太后那样熬下去,现在这年头,谁知道几年后又是什么样?

她决定等了,向太后却不。她知道自己老了,身体也开始生病,她的精神和身体连续绷紧了六年,突然间放松之后没法支撑。见过太多死亡的她,没法不去想自己的身后事。

如果她真的死了,孟氏能掌握大局吗?光是赵佶,孟氏就很难控制,加上刘氏,情况不妙,再加上朱太妃,那是自己的死对头,日后,面对本应是后宫第一巨头的人,一个废了再立的儿媳妇,能管什么用?

想来想去,想去想来,向太后的身体越来越差,很快卧床不起,奄奄一息了。但就是这样,哲宗的生母朱太妃仍然死在了她前头!

这是怎么搞的呢?没啥证据能证明这是谁做了什么手脚,可就是发生了。于是乎,在向氏死的时候,她是完全放心、非常妥帖、彻底愉快的。

至此,鉴于上面发生的所有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真是很强大。

这是宫里的事,再说宫外边发生的,在这件事上充分显示了赵佶的聪明。谁都知道做好事是很累的,有时还很危险很麻烦,赵佶做起来不花一个铜板,就让全天下人,乃至于之后近千年里的中国人都异口同声地叫好。注意,哪怕后来赵佶变成了宋徽宗,人们在这件事上对他的看法都没变。

赦免苏轼、范纯仁,让他们从贬谪地北返。

这两个人是特殊的存在,在宋朝人的心里,他们活着时,就已经是超越政党之上的传奇人物。苏轼的文章,近四十年以来独执天下之牛耳,是无可争议的文坛泰斗,中国人是敬重学者的,谁去管他是新党还是旧党,他所到之处,人们毫无保留地接纳了他。

范纯仁要更高一筹,作为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儿子,他没有父亲的军事、文学才能,但继承了范仲淹最闪亮的光环——道德。

范氏的道德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种形象超级高大实用后果超级可怕的宗教式教条,它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越是在混乱、肮脏,充斥着别有用心、赶尽杀绝等种种负面欲望的官场里,它越发显出可贵,甚至是唯一。

自古道德胜于文章,这两个人的遭遇,就先从范纯仁说起。

范纯仁倒霉纯粹是自找的,当初章惇把他贬出朝廷,是因为要追究放弃西北四寨的责任,他和司马光搅在一起,是这种事的主谋。

这是范纯仁的一生仅有的污点,尽管如此,宋廷还是对他很例外,别的人如刘挚、吕大防、梁焘、刘安世等人早就贬过了长江,范纯仁的贬地是在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

离开封城近在咫尺,可以说仍然生活在经济文化中心地带。

这样的待遇,范纯仁心知肚明,可以说是对他的爱护,让他老老实实地待在政治旋涡之外,等着哪天风平浪静了,他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可是他姓范,这个姓氏从北宋开始,直到明朝末年,都笼罩着一层圣洁、温暖、博爱的光环。历史证明,这不只是开创者范仲淹一生的努力,更有范纯仁的沉淀。

这沉淀主要就表现在这次的自找麻烦上。

在陈州,范纯仁听到了一个消息,宋哲宗在郊祀大典上公开宣布,绍圣年间贬谪的大臣,如吕大防等终身不得录用。

这个消息是空前可怕的,开了宋朝的先河。在这之前,哪怕旧党在元祐年间贬章惇、贬蔡确,贬所有新党的中高层干部,也从来没说对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哪怕蔡确最终死在了南方,也是由于他个人身体的原因,国家从来没说过这种狠话。

现在矛盾升级,可以预见以后的政治环境会变得更恶劣。这让以后的大臣们怎么生存?生存都无法保障,要怎样工作?这样置国家于何地?

这样浅显的问题谁都能看出来,可谁都不敢说什么。因为当时的朝政把持在章惇手里,章惇的用意更加明显,就是要一劳永逸的。在他看来,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旧党人全弄死,死得干干净净了,自然以后就不会再有什么矛盾!

这种情况下,谁敢顶风作案,反对扒皮章呢?

冠盖满京华,斯人敢独言。没人敢说,范纯仁敢。他是一把平衡尺,在元祐时他阻止远贬蔡确,现在他反对永废吕大防。范纯仁写了份奏章。

恳请哲宗为吕大防等人留一线生机,为官场众人留一线回旋的余地。

留一线余地……章惇很无语,本来不想动你,你竟然主动申请找抽。范君子,这是政治,不是善堂,你一定要往里挤,那么没办法了,为了保持政局的完整性,公开唱反调的必须打压:

贬范纯仁到随州安置,全家一起去,即日起程。随州,在现在的湖北随县,他终于到长江边,和吕大防他们扎堆去了。消息传来,一片悲哀,范家的亲友都摇头叹息,范纯仁本人却很淡定。

这不是装,而是心灵的体现。

试想面对这样的局面,范纯仁忍了,一直沉默明哲保身。这样就算躲过了政治风暴,他会高兴吗?会像普通人那样庆幸吗?很显然,他会自责。范家从来都是忧国忧民忧天下,心安乐才能身安乐的人,如果想保平安,光是范仲淹的光环就足够他们当官享福了。

那就走吧,范纯仁在之后三四年的时光里平静地品尝着自酿的苦果,一路南贬,随州并不是终点站,在那之后还有永州,一路上不仅要乘车,更要坐船。

某天,范家坐船在今天湖南长沙橘子洲附近跋涉,突然间风浪大作,船眼看就要翻了,好不容易到了浅水处,全家湿淋淋地上岸。其中范纯仁背着自己的妻子,一步步走上岸去。

他的周围是一片骂声,妻子儿女们异口同声地痛骂章惇,其中以范夫人骂得最经典最有身份,八个字——“枉陷正人,使我至此。”

老太太发火了,说章惇陷害范纯仁这位正人君子,连累她饱受江湖之苦。

看着好像没骂错,可是范纯仁的回答让他家人很不解,让后来读史的人也不解。他说:“船破,也是章惇的错吗?”

谁看谁迷糊,范纯仁在搞什么?这当然是章惇的错,没有这件事,范家老小怎么会跑到长江里玩漂流?简直是逻辑错误,而且范纯仁为什么不生气呢?就算不想报复,也没必要替敌人解释吧。

这样想就都错了,没有理解到范纯仁的心理。

像他妻子所说的,“枉陷正人”,抛开章惇的思想目的,退一万步说,真就是陷害了正经人,又能怎样?正人就不是人吗?就有豁免权吗?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心里,正人君子是有特权的,只要自己是正人了,就能决定别人的命运,往死里打压对手。至于自己,永远是安枕无忧,容不得别人碰一根手指头的。这是多么可笑,君子之风在于包容,什么时候变成杀人利器了?

在范纯仁的心里,保持君子之风、正义理念,只是自己个人的操守问题,并不是自己的什么免罪金牌。无论是进,还是退,他为的都只是自己的心安。

如此而已。

在永州的几年里,是范纯仁绽放心灵光芒的日子。世人见过太多走在阳光下的圣人,这时的他像是一朵黑暗中的莲花,尽管没人看见,仍然高洁清华。

做到这一点很难,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而寂寞,本来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他身边的事。

在宋朝,贬谪不意味着绝望,尤其是范纯仁这种顶级高官加顶级名士的人。这类人走到哪里都是社会中心,比如刘挚、刘安世、梁焘、苏轼,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都有着巨大的能量。

范纯仁主动放弃了这些。为了安静,他没有住官署,没有买房,而是住进了寺庙。每天晨钟暮鼓安分守时,过着修行人的生活。

同类推荐
  • 窃清

    窃清

    想婆娑红尘美人如玉望妖娆江山英雄立马我握不住杀人的刀,却可以拥有美人真心的笑……
  •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

    逆转国势,碾压诸侯,镇压叛乱,开疆辟土,复兴大秦帝国,推动文明进程,一切都从公元前207年底开始!……。斩赵高,宰胡亥,逆转国运!挽救华夏文明精华,挽救诸子百家经典,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论什么道,王道、霸道?碾压!碾压刘帮,碾压项羽,碾压过后再说孔孟之道……。
  • 三国之最吕布

    三国之最吕布

    一个热爱三国的人;一个弑战如命的人;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一个三国时期最强的武将,当这两个人成为一个人会怎样?东汉末年,风云色变!
  • 东汉求生记

    东汉求生记

    大汉中平四年,刘宏陛下表面上依旧卖官鬻爵酒池肉林,实际内心对于士族的容忍一天天减少。六郡良家子心怀叵测,只等着某位姓董的胖子带着他们加官进爵。汝南袁氏、颍川荀氏、荆州蔡氏等等汉家高门,正在努力的为大汉的坟墓撅起最后一抔土。北方大草原上也不只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轲比熊,哦不是轲比能大首领、踏顿大人磨刀霍霍向爹娘。刘和小兄弟,来了。没有系统,可以。没有金手指,也可以。但是,便宜老爹叫刘虞,大汉襄贲侯,邻居叫公孙瓒。死的可惨咧~
  • 朕即皇帝

    朕即皇帝

    一觉醒来,张钊竟然发现自己成了皇帝。只是这个帝国好像有些小啊。小就小吧,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正想荒淫无度度过一世,不想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环伺。外加一个日夜想毒死自己的皇后。这当个皇帝,可真是太难啦!还好朕有个天命系统,除奸臣,平内乱,征四方。一代雄主,威加海内。
热门推荐
  • 龙在召唤

    龙在召唤

    一个荒山小子,一场关系苍生的战争,命运让他卷入至尊级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成则造福苍生,败则魂飞魄散。一个弱小子是如何在这场战争中与庞大的势力群体相抗衡呢?龙在召唤,一个励志的崛起传奇,生命永远拥有自己想不到的力量,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敢......龙在召唤,人性的爆发力
  • 峰回路转阑珊处

    峰回路转阑珊处

    记得曾经年少时听过一个句子,除了电影里,没人会等你三五年,而在我的故事里,十年也不过是我爱你的弹指一挥间
  • 大宋之天子归来

    大宋之天子归来

    姬云向来信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人生信条,他本是地质探查员,因为得罪上司,而被派望一处深不见底的溶洞中进行探查,可忽然绳子不知被什么人割断了,他掉入了溶洞中,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身在宋仁宗时期,而此时的宋仁宗中刚刚亲掌天下权柄,欲重用范仲淹等人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却遭朝廷众臣们的反对,最终以,短短的一年时间,范仲淹遭到了外放,至此,宋仁宗所有的雄心壮志宣布破产。对于皇帝、大臣们而言,不过是一场阴谋的权力之争罢了~但对于老百姓却是苦熬日子……原本打算辅佐宋仁宗的这一想法,也在官员们漠视之下,止了!自此,天子重归,恩加四海,引领他们过上应有的幸福生活
  • 仙动乾坤

    仙动乾坤

    百年沉沦一世修,八方乾坤几人留。往事早已乘风去,独领风骚几多愁。清心绝尘念,修身灭情忧,待我仙动苍穹游,立于巅峰笑各州。
  • 外星宝宝与地球女孩

    外星宝宝与地球女孩

    地球女孩馨馨用了妈妈买给她的一把神伞,由此,被外星人掳走。在外星宝宝与地球女孩之间发生了一须温馨离奇的友爱故事。
  • 进文里挖女主墙角

    进文里挖女主墙角

    男主是女主的,男二是大家的那个温柔的男二我看上你了,站住别走穿越之后立志挖女主墙角男二你快到我怀里来
  • 天帝谣

    天帝谣

    传说在六合八荒的某一处有一座天帝宝库,里面藏着长生不老和成仙的秘密,故老相传,只要聚集惊夜枪、斩魔剑和开天斧三件神兵便可以找到天帝宝库。其时晋天门统领天下正道,邪魔退散,然而就在天地异象——三星并行后,魔教卷土重来,更有神秘组织彼岸宫四处活动,目的不明,一时之间九州动荡,风起云涌,卷入三者斗争的少年张小枫该如何选择?爱情、友情、亲情与正道魔道,长生不老与成仙的诱惑,千种烦难,万般纠缠,张小枫是否会坠入黑暗深渊?能否守住初心?救回沉沦杀戮魔道之中的至交好友?一切的一切,尽在《一念光明》。
  • 西游之我为黄狮精

    西游之我为黄狮精

    周清穿越了,而且穿成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倒霉妖怪——黄狮精不过,幸亏他有个诸天群。且看他如何打破宿命的既定。
  • 故人在何方

    故人在何方

    M组织崛起,全球合力,共同围剿。全球顶级情报机构数百年来第一次联合在一起,希望力挽狂澜。华夏特工叶枫虽执念于拯救万民于水火,仍不忘纵意花丛,然一个个鲜活光亮的奇女子,在风中飘逝。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最终,生化危机全面爆发。纵横数百年,人类在进化,丧尸也在进化,究竟人类还能否重生地球家园?
  • 鹿仙缘

    鹿仙缘

    一世,她是山野林间赶鹿的少女,误打误撞,入了他心…一世,她是泽雾仙山的一只灵鹿,历经千帆,终能得偿所愿,爱恨纠葛,最终香消玉殒…一世,他放下仇恨…十里凤凰花,惟愿她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