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54200000182

第182章 三百年间他第一(2)

这都是些文学闲职的年轻人,共同的特点是学问好、才学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之所以聚到了一起,除了举国科考制让他们在同一个考场追求分数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诗词文章。比如,欧阳修,他进开封城没多久,就迅速地打入了这个小圈子,与他在文艺复兴之都——大宋西京洛阳钱氏沙龙里的显赫声名有关。

于是乎,这些了不起的年轻人们就都聚在了一起,每日里行风雅之文,忧天下万众之事,日子过得既轻松又神圣,直到他们的带头大哥范仲淹与黑恶势力交上了火。他们再也坐不住了,之后才有吕大宰相的12字回批中的“……荐引朋党。”

朋党,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啊,你们知不知道就是这两个字,往远里说,把大宋的江山社稷给毁了;往近里说,你们把范仲淹直接废了。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孔、孟诸贤的圣人语录里并没有“祖宗家法”等内容,他们不该懂的什么都懂,而该懂的,却都不屑一顾。

“祖宗家法”,其中有言者无罪,但更有“异论相搅”。这一条不懂的话,就永远没有办法明白宋朝的官家们思维最核心的那部分是怎样运作的。

所以范仲淹和他的朋友们,就一直郁闷地生存、抗争、理想、破灭、继续抗争……直到沧桑到死。就像他们这时刚开始,就莫名其妙地遭受了第一次打击。

无论范仲淹怎样答辩、追问,吕夷简的12字箴言威力无穷,皇帝的处罚颁布——剥夺范仲淹京城一切官职,罢免其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在当年的五月九日,被贬到饶州去做地方官。

……这就是失败了?我居然失败了?范仲淹悲愤交集,可是前思后想,却不允许自己去触摸最根本的那句话:“该死的,难道说皇帝也疯了吗?!”这句话被他紧紧地扼杀在潜意识里,他所有的力量、信念之来源,都建立在对皇帝的彻底忠诚之上。

皇帝就是神,怎么会存心捉弄他呢?但事到如今,一定有错的人,会是谁?范仲淹苦思冥想,四下张望,他要找出那个关键所在,就算是输了,也要再尽最后一次力。但他的朋友们比他还要激动,已经先一步行动了起来。

前面提到的那几位声名显赫的年轻人在皇帝认可的“荐引朋党”的罪名下主动站了出来,我们就是范仲淹的朋党,他是个贤人君子,与他为朋,幸也!

看着是很失礼、很违法,甚至可以说很欺君了,但是做得光明正大。因为我们是“行天下之正路”,就是要让朝里的奸邪,对,就是首相吕夷简,要让他看到,没有谁能一手遮天,压制所有的正义之声!

多么的正义啊,那么多的热血,一时之间万众瞩目,群情激昂,就算没造反,也把朝中的大佬们吓出了一身汗。请注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就在这样的大场面里,欧阳修仍然是最为独特耀眼的一位大明星,原因就是他的招法实在是太匪夷所思,神妙莫测。就在大家全力以赴修理吕夷简的时候,他突然间转身往旁边冲,抓住了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让所有人都记住,这是他的独门武功,招牌动作!

每当他不爽的时候,御史台、知谏院的兄台们就要小心,他指不定会抓住谁的脖子,来回狠抽大耳光。这回中招就是知谏院的右司谏高若讷。欧阳修写了封私人信件过去,大骂他身为谏官,尤其就是以前范仲淹的那个位置,居然眼看着吕夷简这个大奸邪在朝廷里横行霸道,却闷声不响。试问你还是个读书人吗?

每天还恬着脸出入朝堂,与士大夫为伍,真不知羞耻二字怎么写!

高若讷懵了,紧跟着就勃然大怒,要知道高先生也不是好惹的,刚刚结束的倒阎文应事件中,他就是带头提起弹劾的人。那是多么的勇敢,刚过去没到三个月,正回味无穷呢,突然就变成个胆小鬼、无耻人了?毛头小子欧阳修,你才多大,见过多少牛人,办过多少牛事,居然敢这样说我?!

但愤怒归愤怒,高若讷是个知法守法的人。他没有写信回骂。嗯,聪明,个人认为他骂不过欧阳修。而是把欧阳大才子的原信上交,请皇帝亲自过目。

您看一下吧,有这么当官的吗?您的馆阁重地还能留着这样的人吗?于是欧阳修的大名脱颖而出,引起了皇帝以及大臣们的特殊关注,大家都想想,他这么杰出,我们怎样对待他?

以上种种,虽然热闹,但都不是这时的主流。重中之重,仍然在范仲淹的身上,他在钻牛角尖,他一定要把事儿弄懂,他不怕死,就怕糊涂,一定得把这件事是怎么失败的整清楚!于是他想来想去,目光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

没能扳倒吕夷简,这个人的干系也很大,可以说此人是当时宋朝唯一能对抗吕夷简的人,无论是资历、威信、名位还是在皇帝眼中的分量,都只在吕夷简之上,如果他能及时动手相助,吕夷简早就卷铺盖回家了。但让人愤怒的是,这人从始至终袖手旁观,根本无动于衷。

当罪恶出现时,助纣为虐是错的,漠然视之同时也是错的,尤其是身有力量可以阻止的人,当做而不做,更是在犯罪!

本着这个原则,范仲淹确定了这个人,并且直接找上门去。他要当面质问,天理公道,朝廷法典,所有的真理都在我一边,你为什么不帮我?

就是这时,他问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宋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契机,它是一代名臣范仲淹苦闷悲愤到了极点,忍无可忍才问出去的。痛心疾首,追问到底,他的临界点到了。这句话,和对方的回答,就是范仲淹超越欧阳修、韩琦等同辈,甚至远远超过王安石、司马光等人,成为宋朝三百余年间第一人的根源所在。

伟大的蜕变,终于开始了。

“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王曾王大人,您身为宰相,理所应当弘扬士大夫之中的正气,可您袖手旁观,独善其身,您的盛德,在这方面有重大缺陷!

没错,这个能压制吕夷简的人就是王曾。以他当年对抗丁谓,制约刘娥的声望,以及曾任7年首相的资历,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吕夷简都无法望其项背,如果他适时出手,吕夷简绝对没法举重若轻地胜出。至少王曾说话,他得一条条地回答,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而到了那一步,范仲淹深信吕夷简就完蛋了,《百官图》上都是实据,根本就没法狡辩!但可恶的是,王曾偏偏躲在一边看笑话,从始至终不吭声。那好吧,我今登门拜访,请问您到底是为什么,真的是金口难开?!

这一次,他如愿了,王曾静静地凝视他,轻轻地说——“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又是12个字,范仲淹一听,立即就呆住了。从字面上看,完全是答非所问,并没有回答王曾为什么要静观其败,无动于衷,可里面的含义却非常深邃,就看你是不是个聪明人,并且是不是个钻牛角尖的聪明人。

从字面上讲,应该这样翻译——手握国家权柄的人,如果想让天下之恩惠皆归于己,那么相应的怨恨之情想推给谁?

它的深一层含义,却应该这样解读——手握国家权柄的人,如果只想让大家说他的好,不让大家说他的坏,是可能的吗?

这是在说,吕夷简一定是坏人吗?他做的都是坏事吗?试问当家人,泔水缸,做得越多,就越招人嫉恨,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没人讨厌!一语惊醒梦中人,范仲淹猛然自省,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吗?一些最基本的,平时绝不怀疑的原则观念在他的心里升出了问号。

是做圣人,还是做事?是想建设,还是在破坏?回想这些年,他在地方上的确又治水、又救灾,做了很多的实事、善事,可是只要一进入京城,就立即投入了破坏之中。比如说,他按着这样非黑即白的观念继续做下去,扳倒了吕夷简之后还要再做什么?再去扳倒谁?一生就只是在打压、攻击、漫骂中过日子吗?

谁做事,就在边儿上铆足了劲等着挑错,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吗?观念的改变,带来思维上的飞越。范仲淹再不用王曾解释什么,就想到了王曾不出手的更深一层的含意。

比如说,王曾出手了,那就是大宋朝的首、次两相之间的对抗,以前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只要出现这样的局面,无论对错,都是同时下台的结果。那样是解恨了,可国家谁去管?民生谁去管?大宋朝堂从上到下,打成一锅粥,这就是你范仲淹的盼望?

宰执之臣,雍容大度,必须从全方位考虑事情,黑、白之外,还有千万种色彩,要走那条对国家、对朝局最有利的那条路。

所以王曾选择了沉默,至于说什么君子、小人、奸邪,见鬼去吧,没有这些珍稀动物,不分得这样清,赵匡胤也把宋朝的天下打下来了,赵光义也活得很快活。

当天范仲淹心神恍惚地离开了王曾,他似乎看到了另一条道路,可不知该怎么去走。但走,是一定的了,他必须离开京城去饶州。临行前,十里长亭仍旧有人来送他,那是携酒而来的王质,他举杯致意——“范君此行,尤为光耀!”

至此已经是三光了,从“极为”到“愈为”,再到现在的“尤为”,他的品德与意志逐年叠加,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君子道德人士们的一面旗帜。可是光阴似箭,范仲淹已经46岁了!一生至此,老之将至,成就何在?难道就只是一些虚幻的,于国于民都没什么用的圣贤光环吗?!

范仲淹凄然苦笑,再没有上两次的热血激昂——仲淹至此已经是三光了,下次如再送我,请准备一只羊,就当是我的祭品吧。说完上路,把多年以来的追求和京城都抛在脑后,他眼前的路,变得宽广光明,从今而始,忘身许国,要做实事!

范仲淹走了,在他身后的京城里还有一些事情要交代,由他引起的第一次朋党干政风波还没有收尾。不光是欧阳修等人宁死不屈,发贬到远边地区去当官都一点不在乎,就连京城之外也出了问题。西京洛阳方面的推官蔡襄写了一首诗,题名《四贤一不肖》,四贤就是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位大君子,那位不肖就是知谏院的右司谏高若讷。蔡襄此人文才极高,这首诗迅速从西京波及到东京,又向东京辐射全国,最后竟然连百年好合的友邦辽国也被惊动了。

当时正好有位辽国的使者进京,该仁兄不知出于怎样的心理,追星族?羡慕宋朝的风气文化?还是说看出这里的乐子,回国张扬一下?他花重金请人抄写了这首诗,回到幽州之后,就贴到了城门上,让所有胡汉居民观看——大宋朝里好热闹,文化太昌盛,连骂架都可以写成诗!

大宰相吕夷简的愤怒也终于表露了出来,他授意自己的亲信,御史台里的侍御史韩渎出面,奏请皇帝在朝堂之上树立一张榜,那就是有名的“朋党榜”,范仲淹的成分变复杂,一边是伟大的君子,一边是结党的小人,以他为典型,从此严禁结党营私,组建非法小集团。尤其是强调一点,绝不允许百官越职言事。

你们该是干嘛的,就只能去干什么,职务之外,不许乱操心!

至此总结一下,范仲淹和他的朋友们的奋斗应该说也有了些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让范仲淹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的成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宋朝之幸,更是宋朝子民之幸。但这样轰轰烈烈的君子整风运动,如果站得稍微高一些,目光飘过宋朝的边境,就会发现它们分文不值。异族人已经野心膨胀,磨刀霍霍,快到生死存亡的兴衰关头了,还玩这些假招子有什么用?

虎狼屯于陛下,尚谈因果,愚不可及!

同类推荐
  • 当年晋日

    当年晋日

    本书从司马懿的身世写起,用幽默的语言叙述了《晋书》中的内容,以纪传的方式叙述晋朝这个凄美的时代。喜欢历史的同学进群:374199060
  • 中国历史大事表

    中国历史大事表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同时契合历史发展的脉络,将上下五千年史事撷英取华,既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又注重整合历史的内在关联,力求内容条理清晰,利于读者阅读,成为一部集知识性、工具性与编写体例独特性于一身的历史读物。
  • 奋起在大唐

    奋起在大唐

    天宝八年的大唐,本应暗流涌动,走向颓败。但是,他来了。李林甫:“我权倾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木:“你还有一年,开始倒计时吧!”安禄山:“我准备此事已经近乎十年,该当如何?”李木:“我正手痒难耐!把队伍带出来比划比划吧!”杨玉环:“陛下,李木竟想要对家兄国忠动手……”李隆基:“他不想对贵妃动手,便是万幸啊!”(已有二百余万字完本老书,大家放心阅读!)
  • 万世缘

    万世缘

    回忆里的爱,还找得回来吗?当熟悉变为陌生,这世界会怎样?
  •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中华五千年历史谜案大全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那些发生过的故事,那些被前人视为客观的存在,随着时光的变迁,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之下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最终成为令人难以解开的谜案。
热门推荐
  • 爱你上瘾:总裁强势宠

    爱你上瘾:总裁强势宠

    她用了八年,去打开他的心扉。结果,只是她一厢情愿。成年礼上,他性情大变,夺走了她的一切。可是,他想要的远不止这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熙心相漪

    熙心相漪

    作者大大:只能说我家林漪很帅啊呐!废话不多说,开始介绍:可耐的女主夏雨熙因为萧余一个善意的谎言而心死,渐渐地渐渐地,我家林漪和夏雨熙日久生情,虽然曾经林漪是利用大大的女儿夏雨熙,但慢慢假戏真做(这里用词不当)。半路杀出个林漪的青梅,又会发生啥呐?
  • 时光里的我们:一生痴绝

    时光里的我们:一生痴绝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模糊又清晰,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若有、若无,如梦、如幻,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后来,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那年。过去的那些琐碎,拼凑出了青春,痛过,爱过,恨过,笑过,幸福过。悲凉的青春里,信念敌不过流年。终究破碎一地,无法挽回。每每念及,那尖锐的碎片划开我的伤疤,旧时的疼痛让我清醒。流年里那些山盟海誓都已如烟般消散,岁月里当初说好一起闯天下的人已在人海中失散。透过浅浅的微光,看到时光里,曾经的我们。
  • 穿越之墨色生香

    穿越之墨色生香

    如果说在这个神秘的宇宙之中真的有另外的时空,那么秦羽墨很幸运,因为她中奖了。如果说穿越之后都可以活的风声水起,那么秦羽墨很倒霉,因为她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工具。如果说穿越之后也可以过着平安,宁静,又可以“领工资”的生活也不错,可偏偏有个可恶的男人不让她如此逍遥!
  • 太子的仇国妻

    太子的仇国妻

    一场战争使祁国灭国,唯一的幸存者也只有那从小被送往巫山求学的太子。初见她时,他感觉心弦被拨动;再见,得知她的真实身份。即便如此他也在一步步靠近着她,她亦将他看作她今生的唯一,可他也没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在爱情和复仇之间他将何去何从,他们还能有未来吗?这是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可以点退出,不喜勿喷可以点退出,不喜勿喷可以点退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生若浮生

    生若浮生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被收养的孤儿,离奇的遭遇,神秘的身世,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寒冰瞳孔

    寒冰瞳孔

    别人看得见的,你看不见,你就是个废物。别人看不见的,你看得见,你就是个妖魔。银时从看到世界底层架构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废物中的妖魔,妖魔中的超级妖魔。——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妖魔,更不想当妖魔,他只想当个平常的男孩子而已。——成为平常的男孩子,是别人的日常,他的奢望。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