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95700000012

第12章 论语(1)

学而篇第一 入则孝,出则弟

【原文】

子曰:“弟子,入【弟子:指家中年纪幼小的男子。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则孝,出则弟【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谨【谨:指行为有常规。】而信,汎爱众【汎(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众:众人。】而亲仁【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行有余力【余力:指有闲暇时间。】,则以学文【以:这里当“用”讲。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师说】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就用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无数的事实都证明,决定人成败的不是智力的高低,而是情感因素,它包括性格、意志等,也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知识卡片】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故事链接】

聪明出自勤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上说,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母亲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母亲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和哥哥在一起睡觉。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娘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已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为政篇第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整数零数之间的标志词,不翻译。于:介词,在。】,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惑:困惑。】,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人们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逾(yú):越过,超过。】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立业;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行事而不会超出规矩。”

【师说】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用这几句话简单地叙述了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所提高和升华。孔子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真理,他的这段话已经成为千古名言,传颂至今。活到老学到老。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以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知识卡片】

梁启超把《论语》内容归为八类:一、个人人格修养之教训;二、社会伦理之教训;三、政治谈;四、哲理谈;五、对于门弟子及时人因人施教的回答;六、对于门弟子及时人之批评;七、自述语;八、孔子日常行事及门人颂美孔子之语。

【故事链接】

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十七岁时就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鲁国。虽然孔子学识渊博,可他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那时还没有发明纸,书籍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编连起来。像《周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孔子到了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也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都给磨断了,不得不换上新的再用。

就这样,换了多次牛皮绳,孔子才把《周易》研究透。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由此可见,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精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八佾篇第三 孔子谓季氏

【原文】

孔子谓季氏【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八佾(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舞于庭,是可忍【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也,孰【孰:谁,哪个人或哪些人。】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师说】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不同等级的礼仪代表不同的精神象征,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孔子是维护周王朝的礼教的,他认为越礼是对礼教秩序的践踏和侮辱。对此,他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知识卡片】

《八佾》篇包括二十六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故事链接】

嗟来之食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三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被饿死了,可是富人家里的粮仓堆得满满的,他们照旧吃香的喝辣的。

有一个富人名叫黔敖,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但又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

一天,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了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

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熬又叫道:“嗟(jiē),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

黔敖万万没料到,饿得这样摇摇晃晃的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顿时满面羞惭,一时说不出话来。

本来,救济、帮助别人就应该真心实意而不要以救世主自居。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倒是那位有骨气的饥民值得我们赞扬。

公冶长篇第五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敏:敏捷,勤勉。】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师说】

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向百姓学习,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有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卡片】

本篇共计二十八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故事链接】

凿壁借光

匡衡是西汉的著名学者,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没钱读书,也没钱买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这是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就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深受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匡衡就有书读了。但是,他白天要做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因为那时候的灯是油灯,他家里那么穷,根本买不起灯油,匡衡为此非常着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从简陋的屋子的缝隙中,透过了邻家的灯光,这使匡衡非常兴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一点点地在挨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了一个洞,“借”来了邻家的一点光亮。从此,他每晚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微光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雍也篇第六 知者乐水

【原文】

子曰:“知者乐【知(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跃,有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师说】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比拟。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尽心追求。你是乐水还是乐山呢?

【知识卡片】

本篇共三十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

【故事链接】

仁智的孙叔敖

小时候的孙叔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双头蛇,谁就会死去。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

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母亲看到他的情绪有些不对头,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

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莫不是生病了?”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千家诗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千家诗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以轻松、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哈佛面试中会考察到的学生必备的智力、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让申请哈佛的学子和有志青年在通过一系列试题的训练中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有目标地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
  • 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李琳编著的《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适读于 10-15岁)》编著的植物、动物、人、微生物……这些 生物奇迹般地生长着、繁育着、构成了世界上如此生 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他们既是我们的亲密伙伴,又是 我们的良师益友。《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适读于10-15岁)》 将把你带进神奇的生物世界,让你知道世界上**粒 种子是怎样来的,谁是**只飞上天空的鸟,黄鳝为 什么先当妈妈后当爸爸,我们的身体是怎样工作的, 小小微生物的妙用……这些妙趣横生的生物故事一定 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你轻轻松松爱上生物、 学会生物。
  • 中级财务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

    本书是根据我国会计师职称考试“会计学”大纲和注册会计师“会计实务”大纲,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吸纳其会计革新的内容编写而成。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中在未来可能引入我国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本书也作了介绍。本书适合作为会计、财务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经济管理其他相关专业、会计师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学、培训用书。
  •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思考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思考创新精神

    本书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了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用方法,帮助青少年朋友解读思维的本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才宝宝寻父记

    天才宝宝寻父记

    爸爸在哪里呀~爸爸在哪里~爸爸就在宝宝的睡梦里~~肖宝宝嘴里哼着歌,坐在飘窗台上,看着窗外。。。………………………………………………………………男子看着她,冷淡的问:“呵,他们许了你什么好处?”肖爱疑惑:“你什么意思?”“不要装了,不要以为上了我的床就成功了,说吧,他们给你多少钱?我,可以加倍给你哦。”男子邪恶的说道“你到底在说什么?!”肖爱因为宿醉加上一夜欢爱,此时头痛欲裂,刚一醒来便被这个陌生男子说的脑筋打结,失了身不说,竟还说的好像她有什么目的是的!太过分了!
  • 网游之超神奶爸

    网游之超神奶爸

    被仇人追杀数日,被迫使用一次性毁灭技能与神启大陆一起毁灭,哪知醒来竟重生回前世的救命恩人的儿子身上,从那天起我的名字叫叶帆,前世的仇人们啊,请尽快活多几日吧!
  • 妖孽当道:娘子请上座

    妖孽当道:娘子请上座

    她是修真界被称作妖物的红眸修者:“苏轻欢,你这红眸妖孽跑不掉了!我等正义之士今日就要替天行道,斩杀你这嗜血不详的妖物!!”渡劫之际被人偷袭,身负重伤实力倒退,最后不得已以血肉祭阵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是地球上一个懦弱的孤女:父母双亡,叔父一家趁她年幼霸占财产处处欺凌,最后委屈烧炭自尽。她和她双双身死,而故事却刚刚开始。
  • 冷酷三公主pk霸道三王子

    冷酷三公主pk霸道三王子

    她,原是司马家族的二小姐、可遭到姐姐的嫉妒而被逐出家门,她恨。恨自己的无能,而去炼狱岛,半路遇到了她们——樱夏家族的大小姐和沫柔家族的大小姐,一起经过重重苦难,面临的却是姐姐的妒忌、爸爸的外遇、母亲的死亡,会是怎样的呢?~~~~~
  • Big Vision, Small Business

    Big Vision, Small Busines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seventy small - business owners and on her own experiences as a successful small - business entrepreneur, Jamie Walters shows how a business can stay small and remain vital, healthy, and rewarding.
  • 仙剑奇缘之巫盟灵蛊

    仙剑奇缘之巫盟灵蛊

    相传苗寨巫蛊食人心魄,以饲主肉身为食或以他人尸身喂养。各种蛊虫都有不同的饲养方法,其邪气渗人,令听着闻风丧胆,其蛊虫在苗寨更加盛行。后以巫盟出现限制苗人外泄巫蛊秘法,其一时无人敢踏入苗疆一步,但谁不想称霸,谁不想唯我独尊?苗族一先辈从蜀山求学回归利用道学仙法养出灵蛊以制衡巫蛊。她以为自己拥有过,到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骗局。他以为自己掌控一切,最后才知道自己才是满盘皆输的哪一个。他以为自己不爱,等发现时却无一人能相伴其左右。他愿意为她颠覆一切,哪怕吝啬的不愿多给他一个小小的角落。
  • 百态浮生记

    百态浮生记

    关于有着自己鲜明性格人、鬼、妖、魔、神、仙、兽命运的故事。
  • 慕伊人

    慕伊人

    有人用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的走开我开始拼尽一生的力气向世人见证:不必等也不必追优秀的女孩从来不用低头!!!
  • 赛沐贞的夜莺之歌

    赛沐贞的夜莺之歌

    歌女赛沐贞娓娓道来各种往事,那些歌坛往昔,浮华与激情,还有那令人心碎的纯真。书写了那个时代的梦想与执念,唱出一曲深情的纯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