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95400000040

第40章 三十六计(6)

【师说】

兵书《吴子》中特别强调不可轻易追逐逃敌。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在旷野里,你派一千个人去捉他,也会十分困难,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怕对方突然袭击而损害自己。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会让一千个人害怕。所以,对弱敌必须围而歼之;如果不能围歼,暂时放它逃走也未尝不可,千万不可轻易追击。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穷追不舍,一怕它拼命反扑,二怕中敌诱兵之计。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特点是行动诡秘,出没不定,行踪难测。它的数量不多,破坏性很大,常会乘我方不备,侵扰我军。所以,对这种“贼”,不可放他逃跑,而要断他的后路,聚而歼之。

【知识卡片】

关门捉贼,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这个“贼”,指的是那些出没无常、偷袭我军的游击队伍。他们的企图,是使我军疲劳,以便实现他们的目的。

【经典案例】

黄巢关门捉贼占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弛,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正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在乱军中被杀。

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原文】

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睽(kuí):卦名。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译文】

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睽》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师说】

远交近攻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大棒和橄榄枝,相互配合运用,不使敌人与自己的近邻结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棒,把它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其实,从长远看,所谓远交,也绝不可能是长期和好。消灭近邻之后,远交之国也就成了近邻,“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新一轮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知识卡片】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

【经典案例】

秦始皇统一中国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困,有言不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困:卦名。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

【译文】

对处在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援救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师说】

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知识卡片】

假道伐虢(guó),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灭虢。”

【经典案例】

假道伐虢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您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曳其轮也:出自《易经·未济》卦。曳:拖住。意思是拖住车轮,使车子不能前行。同理,抽掉房梁,房子必然要坍塌。】。

【译文】

频繁设法改变敌方的阵势,借机把它的主力调开,待其自取颓败之时,就乘机前去攻打它,这就同只要控制车轮之后,就能够掌握车体的运行方向的道理相仿。

【师说】

偷梁换柱,一般指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此计在军事上与生活中都比较常见,它与“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意思一样。

偷梁换柱和反客为主在计谋的意思上好像有些相似,其实它们的手法目的是不相同的。偷梁换柱是偷偷摸摸的,通常用在内部人身上,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下手或者监守自盗,用自己不好的把别人好的换过来;反客为主则是把别人的东西全部据为己有。偷梁换柱偷得好就万事大吉,如虎添翼,一旦被人发现,就会冠以大盗、奸贼等头衔,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反客为主就不一样,实力显著,接手后大小统包,无人敢说不字。

古人认为,阵势有东西南北方位,天衡阵首尾相继,作为阵势的大梁;而地轴阵势则位居中央,作为阵势的支柱。梁、柱之间的兵力部署,必须由主力承担。因此,观察敌方的阵势,就能发现它的主力之所在。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就应当随时改变它的阵势,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或派出我方部队以代替友方部队作为梁、柱,这样,该部队就无法守住阵地,我方便可立即将其吞并,并马上把这部分兵力投入到另一次战斗中。这就是吞并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其他敌人的主要谋略。

【知识卡片】

《三十六计》约成书于明清之际,作者不详,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

【经典案例】

曹操计解白马之围

公元200年,袁绍率精兵十万人,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与曹操的军队对峙。但曹操的兵力很弱,当时只有三四万人。

2月,袁绍派遣大将郭图、颜良攻打曹操的东郡,把曹军守将刘延包围在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与此同时,袁绍亲率大军开赴黎阳(今河南省南浚县),准备渡黄河。

4月,曹操率军北上,前去援救刘延,以解白马之围。曹操谋臣荀攸根据袁强曹弱的形势,提出先调开敌军主力,再解白马之围的建议,被曹操采纳。

于是,曹军北进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北)佯渡黄河。袁绍果然分兵西进。曹操乘机去救白马,大破郭图、颜良军,斩杀颜良,大败颜军,解除了白马之围。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原文】

大凌【凌:控制,统治,压迫。】小者,警【警:警告,提醒。】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出自《易经·师》卦:“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意思是将帅使用果敢和强势的手段,才能得到部下的响应和拥护,在危险紧要关头,也能获得部下的顺从和尊敬。】。

【译文】

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师说】

“指桑骂槐”又作“指狗骂鸡”。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在骂那个人。《红楼梦》第六十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刺。”此计用于军事上是指:运用“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等警示性的手段,以达到树立威严和统领部下的目的。

古人认为,统领一向不听从调遣的部队对敌作战,如果有令不止,而用金钱去拉拢反而引起怀疑。这时,可以故意制造事端,责罚他的过错,借以暗中示警。所谓警告,是从另一方面使之折服,这便是使用强硬而凶险的手段慑服部属的方法。所以,也是调兵遣将的一种手段。

【知识卡片】

指桑骂槐中的“骂”非同一般,它不是指正面冲突,而是指间接地指出问题。骂得巧妙,让真正要“骂”的对象更加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高超的交往艺术。

【经典案例】

罗斯福决定制造原子弹

1937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去见罗斯福,建议美国重视对原子弹的研究,抢在纳粹德国的前面制造出原子弹。不料,罗斯福对此并不感兴趣,十分冷淡地对萨克斯说:“我听不懂什么核裂变的理论,现在政府无力投巨资研制这种新炸弹,你最好不要为爱因斯坦这帮人跑来跑去了!”

事后,罗斯福觉得对萨克斯的态度有些过火。为表歉意,他邀请萨克斯共进一次早餐。萨克斯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在公园徘徊了一整夜,苦苦思索说服总统的办法。

第二天清晨,萨克斯与罗斯福一起来到餐厅。刚一落座,罗斯福便说:“那天我对你的态度很不好,对不起了!科学家们就是异想天开。今天可不许你再提物理学和原子弹!”

“那我就谈一点历史,好吗?”萨克斯并不泄气,语气平缓地讲了起来,“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陆地作战总是旗开得胜,但在海战中却不尽如人意。有一回,一个叫富尔顿的美国人来见他,建议把法国战舰的桅杆砍断,安装上蒸汽机,把船板换上钢板,并说这样做就会所向无敌,很快占领英伦三岛。拿破仑心想:船没了帆就无法行驶,船板换上钢板肯定会沉没。他认为富尔顿是个疯子,竟然把富尔顿赶走了。历史学家们说:如果拿破仑当时采用了富尔顿的建议,那么整个欧洲的历史将会重写。”罗斯福听罢,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最终说:“你胜利了!”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豪夫童话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一豪夫童话

    《豪夫童话》讲述了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小穆克》揭露统治阶级的不仁不义和对普通百姓的欺压,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年轻的英国人》写一只猴子扮成绅士在上流社会厮混,受到市长等人的赏识,最后使他们丢尽了脸面。这篇童话辛辣地嘲讽了市民阶层盲目崇拜外国风尚、追求时髦的坏风气。
  • 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上)

    学校文化建设与创新策划(上)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义则是“以文教化”,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所以,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 变色龙: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变色龙: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变色龙》:契诃夫的小说短小精悍,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在他的代表作《变色龙》中便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形象: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而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契诃夫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 复活(名师1+1导读方案)

    复活(名师1+1导读方案)

    《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婚。
  • 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上)

    学生社会公德的教育(上)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热门推荐
  • 我赠你的十个故事

    我赠你的十个故事

    我只将我所想献给你们,愿所有故事被温柔相待。
  • 不知桑落

    不知桑落

    原名绝世杀手逆天五小姐她,看似狠绝却最是长情,浓郁如酒。他,看似冷淡却胸怀大志,清淡如茶。他,是机关算尽的王者。他,是鲜衣怒马的少年。他,本来只愿夺取天下,却陷入两难之境。他,本来只想游戏人间,却偏偏对她生情。一场命定的相遇,一段理不清的尘缘。--------------------------------虽然前面写的都是有关爱情与人物的,但是这个故事主线绝对不是与爱情相关的,主要还是想写一个有关选择与挣扎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由此扯出一段天差地别的人生。人如浮萍,随风飘荡。------------------这个故事暂定双男主(可能会改),然后到了某个点之后会分出两条线,两个男主都会有各自的结局(大概就是这样)----------------------关键词:1.双男主:之前的剧情都是一样的,在快要正文结尾的时候分开写,可以理解成不同的选择导致了形成不同的平行时空。2.感情线为辅: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爱情不是主旋律,但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旋律。想看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慎入。3.虐恋:可能是BE,看情况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 嬴曦女皇

    嬴曦女皇

    现代暗劲高手吴伟,由于武馆经营不善,面临被收购,反抗被枪杀,回到两千多年的大秦,成为了始皇的公主,却发现被禁足十年,不许出宫,始皇到底在防着谁,为什么又对她宠爱有加,始皇帝求长生到底原由为何......亲爱的读者朋友,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小说,请花半分钟注册个帐号,收藏一下我的作品吧。
  • 万界共主

    万界共主

    一个破败的道院弟子,初入江湖,英雄救美,却被恩将仇报,贪图宝物险死还生,误入仙帝冥宫,造就五行神体,拜入修仙门派,开启了坎坷的修仙生涯!
  •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

    《带三只眼看国人》作者以省为划分标准,对各个省的文化,人文,性格,习俗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与批判,既有对该地的介绍褒扬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其在历史,性格,文化,习俗上的不足,全面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各个省市的热爱和期望,本书针对多年前作者引起轩然大波的《丑陋地理志》进行反省,是作者的一部"忏悔"之作,内容上更丰富,更客观,弘扬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 楚辞

    楚辞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 最遥远的女神

    最遥远的女神

    作为一位屌丝心态极重的男生,一心暗恋心目中“最遥远的女神”龙彤,黄兮博为博得女神的关注而各种不懈努力,却一路上“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先后与几位别人心目中的“女神”牵扯出了情愫,也因此牵扯出了众多情仇恩怨。在学校又接触了一帮无良室友,与室友们都要各自面对诸多生活中的挑战,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重压力之下,何去何从?他们的人生将面临巨大考验···希望读者们多多支持,如有发现不对的地方,望加指正,谢谢!
  • 抱天纪

    抱天纪

    仙魔文明和科技文明的碰撞,一个仙界的天才沦落到地球。成为凡人,再起崛起。阐释自己对巫佛道和天道的理解。
  • 梦魇道途

    梦魇道途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梦魇;红尘处处皆磨难,咫尺天涯是田园。我心向道,百无禁忌,道法所指,处处桃园。只有修道方不负我重活这一世,同时也不愧对于老天对我的眷顾,一个麻衣青年在心底如是呢喃!……这是一个现代习武之人穿越来到一个诡异恐怖的修行世界所发生的传奇故事!
  • 我家王妃来自二十一世纪

    我家王妃来自二十一世纪

    现代白领封揽月无意撞破丈夫与其亲人的奸情,一气之下远走他乡却因情殇意外穿越,魂穿到一个架空的且世代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王朝的不受宠太尉千金身上,与所有穿越女一样,封揽月自带女主光环,更是在古代王朝混得风生水起,不料与最受宠的残疾王爷纠缠不休。原以为他是残疾,揽月处处相让,哪曾想人家白天残疾晚上弄残所有惹了心爱女人之人;原以为他不争不抢是最佛系的皇子,却不想人家满腹“阴谋”腹黑无敌,早已经将天下收入囊中,何须再与他人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