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16500000028

第28章 汉之宗教(12)

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所属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计是上计吏)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乃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滥举博士弟子者有罚。《汉书·功臣表》,山阳侯张当居作为太常择博士弟子不以实,完为城旦)。(此奏见《史记》一二一,又《汉书》八八)

这是太学的最初制度。太学本是贾谊、董仲舒等人的理想,于古无所根据。故公孙弘等说古者不备其礼,只好“依旧官而兴焉”。

旧时博士本有弟子,如贾山之祖父贾祛便是魏王时的博士弟子(《汉书》五一);如秦时有博士诸生,似即是博士弟子。汉初博士也可以收弟子,故景帝末年,蜀郡守文翁选送小吏张叔等十余人到京师受业于博士(《汉书》八九)。

公孙弘因此便想到利用这个旧制度,即把博士弟子作为有定额的太学生。他们定的制度暂定博士弟子为五十人,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国立大学,卒业年限只定一年!后来昭帝时,增名额为百人,宣帝时由二百人增至一千人,成帝末增至三千人。

东汉晚期,太学诸生多至三万余人(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四有《汉魏博士考》,最可参考)。贾谊、董生的梦想居然实现了。

公孙弘等的奏议里,还附带提出一个选士任官的制度,也可以说是实行贾、董诸人的主张。董仲舒曾说:“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公孙弘等奏道:

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

这是说,当时的郡国小吏已不懂得古文的诏书律令了。所以他们提议一个补救的办法:

治礼(官名,《汉书·王莽传》有大行治礼,《平常传》有大行治礼丞),次治掌故(官名),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这两种官,升迁都缓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之)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之)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以上是说用治礼去做卒史)。

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掌故秩百石,见《史记·晁错传》注引应劭、服虔说。治礼官有“秩比二百石以上”者,其秩高于掌故,故云“次治掌故”。

而掌故补卒史也在尽先补用治礼之后。此奏《史记》与《汉书》两本文字稍不同,句读不易定,向来学者颇多异说。参看王先谦《汉书补注》八十八。我现用《史记》原文,定其句读,略加注释,似胜旧说)。

这是替书生谋出路,开后世用经学文学取士的制度的先声。萧何定律令,只考取能认字写字的抄胥之才;公孙弘的制度便进了一步,要“能通一艺(一经)以上”,才可以做中二千石(左右内史,即后来的左冯翊,右扶风;大行即后来的大鸿胪)和郡守的属官。

博士弟子(太学生)此时的出路只是作文学掌故,递补作二千石的卒史。但后来太学人数增多,于是考试出身的制度也改了:

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汉书》八八)

郎吏向来只有“任子”、“算赀”两路,现在加上太学甲科的一途,这也是董仲舒的建议成为制度的一种。

董仲舒同时有一个儒生政治家文翁,在中国教育史上也应该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文翁是庐江舒人,名党,字仲翁,通《春秋》。景帝末年他做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他极力提倡教化:

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一郡之财政官)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常璩《蜀志》,张叔官至扬州刺史)

这是省费派遣留学的政策。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更是更卒,繇是徭役)。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

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囗。县中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情愿自费送子弟入学)。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这是郡国自兴学校的政策。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不见于本纪,不知在何年,大概在公孙弘奏置博士弟子之后。

从此中央有太学,州郡有学官,又有以通经取士之法,中国的教育制度的规模才算成立。因为创制之人都是儒生,故教材与考试内容都限于儒家的经籍,故儒家便包办了中国教育与科举制度二千年之久。

武帝元年(前140),董仲舒对策,便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年,丞相卫绾便奏道:

所举贤良,或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武帝可其奏(《汉书》六)。这是第一次统一思想学术。这时候武帝只有十七岁(生于前156年),太皇太后窦氏还很有势力,她是黄老的信徒,故卫绾不敢排斥黄老,只罢黜了刑名、纵横之学。故第一次的统一思想只是尊崇儒道两家而排斥其他学派。

这时候政治大权在两家外戚手里,一家是窦太皇太后的堂侄子窦婴,一家是王太后的同母弟田蚡。这两个人都好儒术,便有许多儒生也想依附他们,做点事业。

武帝元年,卫绾因病免相,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他们推荐了两个儒生,一个是赵绾,为御史大夫,一个是王臧,为郎中令。这两人都是鲁国经学大师申公的弟子,都想借这机会提倡儒家的政制,遂运动那位少年皇帝把申公请来。武帝便

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汉书》八八)

赵绾、王臧的维新事业只有四个月的命运(建元元年七月迎申公,到次年十月他们便倒了)。他们要

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叔孙通的丧服制,被文帝的遗诏革除了。他们又要采用儒教的久丧之制),以兴太平。又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绾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悦。(《汉书》五二)

变法失败的局势已成了,只待爆发的时机。

二年(前139)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请毋奏事太后(《汉书》六,又五二)。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耶?”得绾、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汉书》八八,又五二)。丞相婴,太尉蚡,免。(《汉书》六)

儒家的变法事业遂失败了,赵绾、王臧成了贾谊、晁错以后的牺牲者。

但四年之后(建元6年,前135),窦太后死了,田蚡为丞相。田蚡是武帝的外婆田老太太的儿子,出身微贱,但颇有才,“学《盘孟》诸书”(《汉书·艺文志》有孔甲《盘孟》二十六篇),自附于儒家。他既当权,遂和武帝大兴儒学,

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史记》一二一)

这是第二次统一学术思想。这时黄老之学的大护法窦太后已死了,故所罢绌不但是刑名、纵横之学,并且把黄老也包括在内,这才是儒学一尊。董仲舒的建议竟及身成为实际制度了。

十九、八、十八~十九、八、卅,改稿成

同类推荐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格言体人生智慧书,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方面,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地活在世间。本书以武进陶湘1927年序刻的《还初道人著书二种》之一的《菜根谭》刻本为底本,从中精选264条,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理解。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热门推荐
  • 宿剑天行

    宿剑天行

    自古年间,江湖传有一本佛教经书——大行经,言传大行经中藏有天大秘密,得解密者可称霸武林,富可敌国,江湖因此便掀起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武风繁盛,天下辈出天骄,冷漠孤傲的濮阳长歌前往武林禁地——梵禁山,与当世第一决战高下,哪知当世第一竟已不在……
  • 古老的地下室

    古老的地下室

    “窗外,闪着隐隐红光。我的心瞬间提到的嗓子眼,在被窝里蜷缩着,一动也不动。恐惧笼罩着整个房间,外面的光依旧在闪着,屋里是一片死寂。半晌,这种状况仍在不断持续,我心急如焚,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要这样继续僵持下去吗?这种静令人喘不过气来,我鼓足了勇气,慢慢移到了窗前。
  • 你愿意嫁给我吗?

    你愿意嫁给我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这本书是我第一本书的副产品。在那本关于各种钻石的书中有一章——《你愿意嫁给我吗?》——指导小伙子们如何以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求婚。我又在后面附了大约6个我最喜欢的求婚故事。我当时真的不知道阅读一个美丽的求婚故事就像吃土豆片——一片怎么够!成千上万的读者要求更多的求婚故事。
  • 破灭序

    破灭序

    这是基因与灵魂碰撞的世界。当基因进化,你可以徒手撕裂山脉!你可以瞬间穿越空间!你可以滴血重生,独战舰队!这也是一个日渐崩坏的世界,当所有的基因序列变成混乱,恐怖从天而降。在末日里苟活,还是超越?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你,是哪一个?孤儿陆辰,以最强为目标的少年,从这里启程,打出一片新世界。
  • 妃常可爱:皇上伤不起

    妃常可爱:皇上伤不起

    那年,她还年少,从深山的雪冬一步步走了出去,走到繁华帝都,她在每个夜晚,站在绿窗纱下,手执素灯,等待从黑暗里朝她快步走来的含笑男子。他唤她,阿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想拍一部电影类似爱宠大机密

    我想拍一部电影类似爱宠大机密

    地球猫星汪星m星球外星球都在愉快的玩耍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 第几次相遇

    第几次相遇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对于她来说,这是照进她心里的阳光,等了这么久,终于还是等到了。希望我们都能更努力的奔向对方.
  • 陶说说今篇

    陶说说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半魔

    半魔

    狂风席卷,黄沙滚滚。在那片传说中的干涸大地,寻宝者竟自相残杀。暴雨倾盆,天地间蒙蒙一片,鲜红的血在雨水中流淌,尽头……裂缝中那诡异的水晶棺。钢铁一般的男子站在雨中,任风雨鞭挞他的身体。我是谁?谁是我?重生?还是复活?神和魔的传说,一个失去记忆男人的铁血传奇。热血沸腾的故事,开始在这片银河大陆,当神奇双刃斧剖开苍穹,雪亮神剑刺穿大地……那个身穿黑衣的男人,左手斧、右手剑的屹立于天地之间!扣人心弦的故事中,请您不要忽略那个顽皮的黑龙……还有神奇的风兔……还有那些义气当头令人唏嘘的配角,还有……很多很多……半魔唯一群,真喜欢者入:1552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