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47100000046

第46章 附编(10)

应该指出,徐霞客的旅游心态,并不完全属于他个人。除了传统审美心理给予他滋养外,明代以后新的历史条件,也提供了他旅游审美创新的时代契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以及士大夫厌弃朝政、科举八股,人格意识增强等社会历史因素,使得明清时期对自然审美有了更高的自觉。士大夫沉醉山水风光,成为流行风气,明代竟陵派和公安派文人就是其代表。公安派文人袁宏道曾说:“予少时失意好游”,“以少泄其雄心”(《书唐道明》),“登山临水,终是我辈行径,红尘真不堪也”(《尺犊答小修》)。竟陵派作家钟惺指出:“游山水人,要自具一副游山水心眼,方能领略山水真趣。”(《明诗归》卷六)士子对功名利禄的厌弃,也有助于形成这种“游山水心眼”,使山水美景“与我听泉心,相合如一魂”(钟惺《兜率庵上听泉对天柱峰》)。徐霞客“不能俯仰自攀附”(张大复《秋圃晨机图记》),而“仰慕一切冲举高蹈之迹”(陈函辉《墓志铭》),有“出尘之胸襟”,因而便能“览名山水”(潘耒序)。霞客诗“片时脱尽尘凡梦,鹤骨森寒对玉壶”(《咏梅花堂诗》),恰是这一人生追求的自我写照。

偏爱崇高美,与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的兴起,人文思潮的崛起,也不无关系。许多“诗魔”、“画怪”的出现,以及诸如“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徐渭《答徐北口》)、“发狂大叫,流涕恸哭”(李赘《杂说》)一类文艺观,无不是崇高美心态的表现。它们与市民主体人格的觉醒遥相呼应,反映出社会变革前夜的心灵骚动,也是对建筑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的古典和谐美的突破。徐霞客的上述旅游心态,实乃构成这股崇高美思潮的前奏。对传统观念的一定背离,“闻奇必探,见险必截”(陈继儒《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的探险心态,成为徐霞客崇高美感的思想基础。而他的科学旅游心理,又与明代以后的科学思潮的兴起有关。《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四大科学著作的出现,正是这一思潮的标志。许多士人不愿重蹈皓首穷经的覆辙,决心斩断名纲利索,探求科学规律,以经世利民,并以此为乐。这确实是社会心理的一个重大变革。徐霞客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综上所述,徐霞客在古代旅行史上,确实是位开风气之先的伟大人物。他的贡献,决不仅仅在于考察、发现了某些地理景观,得出若干新的地理学结论,而更在于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时代前列,面向未来,通过其独特的旅行观山实践,反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审美思潮,体现出一种新的人格追求,透露出新时代的曙光,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文化先驱者。这,才是徐霞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本文曽以《论徐霞客的旅游心态》为题,载于《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年第3期)

泰山景观配置的整体构思及其审美缺陷

中国自古名山众多,何止三山五岳。仅高鹤年先生《名山游访记》所载其亲历之名山大川就有百尊之多。这都是有待我们开发利用的宝贵遗产。它们之所以能称之为“名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具有多价值、多功能的旅游景观。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不同配置,构成了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但古代名山景观配置,均非在一种明确的景观理论指导下完成,至多在局部上借鉴了某些造园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很难说它们有什么“整体构思”。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名山景观建设,毕竟不能不受特定文化背景、文化模式的制约。在这一意义上看,名山景观配置又确实存在某种“整体构思”。本文即尝试初步探索历史形成的泰山景观配置的这种“整体构思”,以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包括泰山景观在内的名山景观配置,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名山景观理论建设提供—点资料。

在传统的观念中,观览了泰山东路,其他景观就可以略而不看;但如果不看东路,即使把其他景致看遍,也不能说“逛了泰山”。一般认为,东路的起点是岱宗坊,但更准确地说,真正的起点应是通天街,起码也应始自遥参亭或岱庙。这是早已由历代封禅所奠定的线路格局,进香的民众也多循此路线。

那么,东路景观的配置如何呢?在这里虽然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备,但在二十多处重要景点中,人文景观或富有人文标志的景观就近二十处。问题的实质还不在数量多寡,而在于造景者的主观意图和强调重心。显而易见,在东线游览路线的关键部位,几乎都有人文景观占地夺景。这些主景又多为宗教建筑。它们大都以庞大的形体,鲜明的色彩,强行吸引游客的注意。起点的岱庙先声夺人,一开始就把游客引入设计者规定的观瞻氛围。在岱庙以上几公里范围内,就连续有岱宗坊、仙人洞、关帝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等多处人文景点,继续强固由岱庙酿成的人文气息。这种气息,经由歇马崖、壶天阁、一天门、中天门、五松亭、朝阳洞、天门云梯、南天门、天街等人文景观反复强化,到碧霞词、玉皇顶达到高潮。设景者突出人文因素的意图,还显著表现在那些貌似自然景观的景观内含构成上。“五松亭”,顾名思义,应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但由于赋予松树以秦皇加封的典故,“五大夫松”便一变而为人文景观为主了。“朝阳洞”名义上为山洞景观,但实际上,小洞并无可观。造景者强调的是洞内后壁上阴刻的元君像。极顶天柱峰也不是以峰取胜,而是突出了玉皇庙、登封坛等古迹。还应指出,东路重要的人文景点又多不是孤立的一景,而常是一组人文景观。这样多组人文景群反复烘衬,其人文气息何等浓烈,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这一人文景观系列所体现的意蕴如何?它能否有力地衬托自然景观并达至和谐呢?

毫无疑义,东路人文景观的主要形式是宗教庙堂式建筑。岱庙与碧霞祠上下呼应,关帝庙、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等居中贯通,而岱庙则是其领衔者。与外地宗教建筑不同,泰山庙堂楼阁有更多的皇权色彩,因为它们本是为帝王官僚封禅、祭神而设。此外,东线一路之上,还有诸如“谢恩处”、“回马岭”、“御帐坪”、“接驾石”、“万岁楼”、“登封坛”等众多的皇室遗迹。岱庙的设计和建筑,也许最能充分体现造景者的文化意识了。它虽然是一个以供祭泰山神为主的庙堂,却仿帝王宫殿而建,其中还包含一个供皇室贵人休息的四合院式的东御座。据说,在清代,岱庙住持均由朝廷委派,由此也可见它在王朝政治中的地位。供奉泰山神像的天贶殿是岱庙主建筑。它建在高台之上,巍峨高耸,色彩取皇宫红墙黄瓦式,加之殿内的威严神像和阴暗光线,给人一种尊严、肃穆、神秘而又富丽堂皇的深刻印象。清代名儒沈德潜的《岱岳庙》诗真实记述了他观谒岱庙的感受:“閟殿崇东国,唯神配极闻。钟沉汶源水,香和泰山云。桧柏森灵气,碑铭辨古文。升阶肃瞻拜,万虑静纷纭。”敬神拜祖,诚惶诚恐,这正是景观设计者所要求的观瞻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即使面对大殿之雄伟、富丽,也很难获得审美享受。东路十几处祭神景观所反复强化的,不也是这种非审美的心态吗?面对这种充溢着王权和神权威严的人文景观,人的主体性、人的本质力量及生动活泼的人性不能不受到压抑,怎能不影响对自然风光的充分欣赏呢?更不用说“五大夫松”那种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扭曲了。众所周知,明清以来,园林艺术已有很大发展,但泰山的人文景观却严格恪守宫廷建筑格局,证明设计者是多么注重政治功利,竭力回避审美需求。

泰山人文景观与历代帝王封禅密切联系。那么,这些帝王的心态如何呢?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统治者,如泰皇、汉武、唐宗、武后等,前来泰山封禅,虽然含有炫耀文治武功、自比泰山、威镇天下之意,但对天神、地神的顶礼膜拜,也隐含着对不可更易、不可捉摸的天人感应秩序的崇拜和敬畏。在天人合一宇宙论系统图式之下,任何个别的因素,即使最尊贵的皇帝,也不能不受这一天人秩序整体结构的制约,他只能站在为此秩序所确定的特定位置上。所以,郭沫若说,象征“天”的泰山,“比帝王都还要高一等”。也正因如此,不管这些帝王何等踌躇满志,也仍然是失去自我的骄傲,这与泰山的雄伟毕竟难以产生审美同构。至于宋真宗以后的帝王,就渐渐失去其前辈的气魄,而更突出表现出对“天”的祈求与敬畏。慈祥的泰山老母取代威严的泰山神而成为泰山主神,似乎也不宜用什么乾男坤女相统一来解释。除了清代后宫权重之外,或许也与宋朝以后统治者力孱气弱,益重理学攻心,以及宗教世俗化有关吧?由封禅而变为祭神,由山下的泰山大帝到极顶的碧霞元君,这一发展过程,似乎可以看作封建地主阶级由盛转衰的历史缩影。

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告诉我们。东路人文景观的总体特征,是由神权、皇权交汇而成的尊崇、威严、神秘而又富丽的风格,而尊崇意识又是其核心。在等级森严的旧中国,名山也被划分成等级,以“第一”为美,泰山就是以“岱宗”、“五岳独尊”、“群山之祖”、“天下第一山”而名世的。在传统景观意识中,还往往突出山的主峰,山峰也分等级。古代山水画论中就有“山者有主客尊卑之序”,“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其秀若大君赫然当阳”的认识。张振声《泰山高》“群峰罗列,视若儿孙”的诗句,冯时可《泰山记》“其他山皆奴趋而隶伏矣”的描述,也都是为了抬高泰山主峰的地位。还有什么“汉柏第一”、“泰山石敢当”的称呼,天贶殿与碧霞正殿的突出高耸,泰山神、碧霞元君的赫然供奉,无不体现出对神圣权威的尊崇。

泰山景观还鲜明地崇拜着作为神圣权威象征的“天”。下起“通天街”、“天贶殿”,中经“一天门”、“中天门”,上至“南天门”、“天街”、“天柱峰”,无不朝向着“天”,崇拜着“天”。这天又主要不是自然之“天”,而是象征着皇权、神权的威严、神秘的“天”。所以,当人们登上南天门,进入碧霞祠时,往往很难激发出一种置身天际的高扬、开阔、超拔、奇丽的美感,而是极易酿成一种进入皇宫式天庭的尊崇、敬畏和虚无缥缈之感。这种感受,压抑着人的自由精神,大大削弱了游客对泰山雄伟美的体验。可以说,整个东路人文景观,就是灌输这种封建等级尊崇观念的生动教材。在这里,没有自然景观的重要地位,至多也只是人文景观的一种陪衬、借景。其实,登山路径两旁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资源,但始终未得左右延伸开发。因而,尽管东路“通天”,它也只能是一个封闭式的景观路线,至于岱庙、碧霞祠一类宗教建筑本身,其景观的封闭性就更加显而易见。不仅东路,而且环山路的重要景点,也都是人文景观并充盈着尊崇意识。泰山之阴、泰山西路及其他众多山峰、溪涧的丰美景致,也不在设计者的蓝图之内。在这种总体设计之下,整个泰山很自然地便成为神圣偶像的化身,宏伟的自然不过是偶像的寄托和形象符号,人们已难于关注自然美本身了。

按说,高大雄伟的泰山本来可能成为崇高美感的对象。但由于古代人文景观的干扰,却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崇高”(Sublime)。桑塔耶那曾指出:崇高不是“臣服了的和客观化了的恐怖”,而是“精神为之抖擞”,“获得超尘脱俗和自我解放的感想”[1]。苏联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也认为:崇高“不仅是高耸着的东西,而且首先是令人高尚的东西”,“它不压抑,而是使他高尚,使他产生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意向,感觉到自身沉睡的创造能力并与伟大的宇宙发生关系”[2]。总之,崇高美是实践主体充分激发人的本质力量,征服、掌握(或趋向如此)雄大客体的动荡、冲突、严峻的美。泰山的人文景观,从主导面看,不是如此,而是“臣服化了的和和客观化了的恐怖”,是一种敬畏的虔诚和沉静,因而决难与泰山之雄大产生崇高美的呼应。过去登山往往叫“朝山”,对身心的愉悦,对意志的锻炼变成了对宗教虔诚的考验。所以不能说“累”,否则就是对“老奶奶”(指泰山老母)不诚了。此种心态,何来“崇高”?因而,说什么泰山景观是把自然人化为“崇高事物的象征”,实在缺乏应有的根据。要说是象征,也只能是“神圣偶像的象征”。李泽厚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人的审美境界“缺之足够的冲突、惨厉和崇高”,泰山人文景观提供了一个确凿的例证。

综上所述。泰山景观的总体特征,是偏重历史功能,轻视审美功能;偏重尊崇、威严、神秘、富丽的人文景观,轻视质朴、壮丽、清新、多彩的自然景观。因此,“泰山之阳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综合美的典范”、“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评价,实在令人难以苟同。至于什么“内容形式统一的美”、“多样统一的美”,均是不着边际的廉价赞美。至于说什么“丽、幽、妙、奥、旷”或“雄、奇、险、秀、幽、旷”等等,形容自然景观也许尚可,却也很难以准确表述泰山景观配置的总体特征。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床榻艺术史

    床榻艺术史

    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初恋关于你

    初恋关于你

    因为帝墨钧的守护,因为帝墨钧对她的爱,简岚爱上了帝墨钧,两人开始了没羞没躁的秀恩爱生活
  • 原来我是这么喜欢你

    原来我是这么喜欢你

    “我知道你会找女朋友,可是我可以甚至一个月都不联系,你不找我都没有关系。”10.08.26,那天,她陪他去了福大,看了他的大学。“喂,清秀,我打算追我们班班花了,你看看怎么样?”屏幕里头弹出一张照片,很唯美。“挺好的呀!那就这样吧,林辰逸,我们别联系了。”“你怎么这样呀,之前不是说好可以找女朋友的吗?”鄙视的表情发来。“那我算什么,以后,我不会打扰你的。”“就不能两个同时存在吗?”屏幕再也没有跳动过了,那天徐清秀把他屏蔽了,一个人在宿舍哭的惊天动地,手脚都麻木了,仿佛身体里奔腾的血液一下子都被抽干了。我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我不求苛刻,只求简单。2010.11.28,她什么都没留下,飞往加拿大。
  • 傲娇女神:99次我恋你

    傲娇女神:99次我恋你

    她萌,他霸道。她是天之骄女,妖娆狂妄,可偏偏在他面前,智商负数。。。“给你一个吻,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还给我。”“好吧,其实我不怎么喜欢。还给你。”女子呆萌地亲了下男子,嗯?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
  • 半仙不好当

    半仙不好当

    书中世界,大节王朝覆灭一分为四,春夏秋冬四国群雄割据,数不清的江湖豪杰与庙堂权臣开始斗智斗勇,江湖水深,庙堂风大,到底鹿死谁手?国与国之间的算计谋略,尸山血海,谍子,暗线,舍人,迷雾,四大势力明争暗斗,大战一触即发,谁能一统天下,问鼎第一王朝?傀儡皇帝,英明君主,好学帝王,凶残大王,互相牵制,到底是谁能笑到最后?妖魔鬼怪齐出要与天下人争个高低,我妖当的不差,你贵为人办人事了吗?魔道中人与江湖正派的厮杀,何为正何为邪?武夫练劲,修士练气,妖魔练术,江湖开始变得不再平静,小诡计引出大阴谋,小手段力挽大狂澜。现代人士吴吉焊工出身,磕磕绊绊的浪费掉了大半青春,股市失利,女友抛弃,本想一死了之,奈何天意弄人误入书中世界成了一个算命先生。?????????初来到身负血海深仇,在下吴半仙。?????????置其中发现案中有案,半仙不好当。
  • 穿过星星遇见你

    穿过星星遇见你

    高智商的俞雯,遇上冷漠腹黑的舒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表白时俞雯:我对你的爱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多。舒桖:嗯,我对你的……像拉普为佳。俞雯:o>_<o舒桖:像拉普为佳那么唯一。争吵时俞雯:你是太空中漂浮的拉多蔓。(一种太空垃圾)舒桖:你是拉普为佳的爱梦纱(镇星之宝)俞雯:你说我自私狂妄?舒桖:不,圣洁美丽,我心头的至宝。
  • 伪天使与假恶魔

    伪天使与假恶魔

    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最后眉一皱头一点,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五月的晴天闪了电,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哪一年让一生改变,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紫微星流过,来不及说再见,已经远离我一光年!!
  •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读诗:大于诗的事物》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在内的当代诗人的代表作。伟大的诗歌需要伟大的读者。“好诗”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读者读出来的。诗歌和读者总是在相互寻找;与诗歌相遇的那一刻,读者的目光被汉语的闪电所照亮,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神秘和意义。
  • 一轮素花暖人间

    一轮素花暖人间

    她原本恣意潇洒,却因为一个人,改变了自己,最后,客死他乡。他为了她,隐姓埋名,留在她身边保护她,最终,还是没能护住她。PS,这是一本虐文,虽然偶尔有些小糖,但整体来说还是虐的,若是接受不了的,还请移步别的作者的文,谢谢。
  •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灾厄一家人

    灾厄一家人

    某灾厄之神:“说真的,在这个世界和他们一家人过得人家都不想回去了说!虽然说在上一个世界不小心害死了他们全家……但是在这个世界人家超开心的!”“大叔和大姐姐他们夫妻两人一个拿着剑柄乱砍一个远距离施法我就不说了,他们又一次直接把一个叫圣主的丑八怪大龙打到自闭!”“小哥哥和小姐姐平常就带着我满世界的跑,直接穿着那什么马克多少多少的机甲哦!遇到坏人直接一个诅咒丢上去,或者让小哥哥这个他们家公认的人型自走核电站到他们家搞核泄露。”“……回去?才不回去啦!人家要和他们穿越回去打什么破杯子战争,不然伊莉雅小姐姐要消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