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9600000049

第49章 与天地同行,与道相伴(1)

2009年1月27日

问:在城市里面找一套民房闭关修行,和在山洞里面闭关修行有什么区别?如何与师父沟通?

师:在自己家里闭关,和在寺庙或山洞里闭关,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我们凡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想找一个深山老林的山洞隐藏起来,与世隔绝,以为这样比较容易增长功力。这样做刚开始可能有效,但过了这个阶段就没有用了。因为佛法讲的是你修证的功夫能否起用——在红尘中起用。就算你在深山里功夫修得很好,到红尘中一做事,一接触人,你还是会烦,还是无法保持内心的清净。所以自古以来有一个说法:“大隐隐于闹市,小隐隐于深山。”在深山里隐居修行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只是修行其中的一个阶段。修行并不是从始至终一直都在深山里,因为佛教最后讲的是行愿。

佛教修行是三个步骤:见地、修证和行愿。即戒、定、慧。最后要在红尘里培自己的福报,广结善缘。我们佛教里面经常讲一句话:“能不能起用啊?有没有用啊?不能起用就没有用!”从现在的社会来讲也是这样,尽管你的学历很高,但你会不会做事?能不能起用?佛法是非常重视用的。

至于怎么和师父沟通,除非你修得跟师父的等级比较接近了,才能和师父沟通。在佛教里面有一个基本观点:你的见地高过师父,师父才给你传法。什么是见地?就是你对佛法的认识。如果你的见地离你师父很远,一般来说师父是不会给你传法的。因为就是把法传给了你,你修不上去,也没办法相应。这句原话是这么说的:“见过于师,方可传法。”

佛教里面常提到“加持”二字。什么叫加持?通常师父给徒弟加持之后,师父的信息就进入徒弟的信息里面了,也就是说师父的磁场就进入徒弟的磁场了,从此徒弟内在的“质”就起了变化。从理论上来说,必须通过师父的加持或灌顶,徒弟才能修师父的法。如果没有经过加持或灌顶,师父的法你修不上去,因为你和他差距太远了。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是这样,但实际上也不一定是这样。如果你满身习气,恶习太多的话,师父的信息也进不去。用佛教的话来讲,你的我执、成见太多了,师父的智慧融不进去。

我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到任何地方,先把自己的思想空掉,听别人讲。别人讲完以后,你再把过去的东西提起来。你来学习的时候,暂时把你原有的东西放下。你只要放下,就能受益;不放下,再好的东西也装不进去。

问:杀了生以后,我们念咒语有没有用?

师:有用,这叫做忏悔。你通过忏悔就把因拔除了,没有了这个因,将来就不会有这个果。而且念佛的咒语能超度它们。

你可能因为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一时半会儿不能改变过去的生活习惯,不能改行换职业,这也是没办法的。但是,你必须认识到你开不开悟,成不成佛,跟你吃不吃素,结不结婚,没有绝对的关系。吃素只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不招杀业,不结恶缘。凡是有生命的都贪生怕死,都会恐惧,也都有报复之心。所以各个宗教都不主张杀生。但是由于职业和环境的需要,有时候你避免不了。

佛教有三大定律:佛法不违背世间法,不破坏世间法,遵循世间法。如果违背了这三条定律,佛法就没办法立足。

佛教在传到中国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道教。道教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独身、素食,一派是有家、吃荤。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也形成了这两种形式,汉族区域是独身、素食,藏族区域是结婚、吃肉。佛教从中国传到日本、韩国以后,也形成了同样的两大派系:一派独身、素食,一派有家、吃荤。

问:基督教说人类的源头是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然后亚当和夏娃才繁衍了人类。那么佛教对于最原始众生的形成是持什么观点呢?

师:根据你这句话,我追问一句:“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那么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这就很难回答了。佛教不是这样的观点。佛教讲万事万物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我们现在都把上帝理解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一个高高在上的、万能的主宰。实际上我们都理解错了。上帝不是一个独立的、固定不变的存在,他是一种力量,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力量,谁得到了这个力量,谁就可以成为上帝。你和这个力量融为一体,你就是这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你——上帝是这个意思。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把它比喻成“道”,谁得到这个东西,谁就得道了。谁得了道,谁就无事不能,就不生不灭。这个“道”就是上帝,就是真主。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宇宙同一体的。宇宙里面的四大生命形态:飞、潜、动、植都依赖它而生存。谁和它融为一体,谁就能证到不生不灭。

我们所谓的“修道”,就是把自己的恶习铲除掉,让自己的本来面目和道融为一体。因为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从它里面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它原本是同一体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把我们这个个体修出去,和它重新融为一体。如果不是从它里面分离出来的,我们怎么修也没办法和它融为一体。

就像人一样,人与人之间本来是可以沟通的,因为我的自性和你的自性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我们的内在本来就可以沟通。只是你我的成见太深了,我们都不能用本体沟通,或者说不能用灵魂沟通,只能用头脑沟通。所以我们越沟通,越没有办法沟通。如果我们放弃头脑,不用头脑的思维与观念去沟通,而用我们的神识去沟通,那就很容易了。因为我们的神识本来就是同体同源的。

佛教有一个说法,与人沟通时,尽量不要用你的眼睛和对方的眼睛沟通。因为眼睛代表的不是心灵,而是头脑,眼睛只是头脑思维的传递工具。所以你要学会用第三只眼和对方的第三只眼沟通,这样才容易交流。因为第三只眼和第三只眼沟通,属于灵体之间的沟通,而彼此的灵体是相同的。或者彼此都进入禅定,用神识去交流,这才是真正的沟通。

人之所以不能解脱,就是被种种观念套住了,套了一层又一层,套得太多、太牢了!

问:弟子怎样才能出家?

师:基本条件是:一、对佛教有很深的信仰,是为了学佛、了生死而出家,能为此奉献自己的一生。二、身心健康,父母同意。三、爱国爱教。

学佛,学佛,既然学了佛,你就必须以佛的思想、佛的理念、佛的精神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指导自己,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否则你就只信佛,不要学佛。也就是说不能牺牲和奉献自己的人,不能学佛。说得再直白一点,没有菩萨大爱精神的人学不了佛,只能信佛。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信佛是不需要你付诸行动的,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相信佛是存在的,因果是存在的就行了。而学佛不一样,它需要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所以说信佛容易,学佛难,出家学佛更难!

问:我们观事物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智慧是怎样通过观而开启的呢?

师:每个人观察事物的目的和用意都不一样。佛教里面的“参”和“观”,是针对自己的恶习而参而观。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物,你去参去观,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我们的本性很贪,或者很容易发怒,那么我们就要去参,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我为什么这么贪?为什么这么容易愤怒?——这才叫做参和观,是针对自己的恶习和缺点而参而观,这样的参和观才有意义。

你可以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始观。如果你自身的问题都解决了,外在的事情你也不需要再观了,自然就解决了。观不是捕捉,不是分析,判断,而是觉知。

问:我有十个念头,想把其中九个念头灭掉,怎么灭?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头脑里有不好的思想、念头,你想把它们去除掉。有一个方法,就是在打坐或者睡觉的时候,比如你的贪心、嗔心很重,你就观想从自己的身体里面释放出这些贪的、嗔恨的信息。如果你认定这些是贪的、嗔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这样的观想把它们释放掉。这种观想的效果取决于你观想的功夫。

为什么我们要追随明师呢?因为明师辐射出来的磁场会波及我们,我们能感受到;在明师身边,我们的身心容易净化,容易开智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磁场是可以互动的,可以互相渗透,互相牵引,互相制约。

我时常说一句话:“内有起心动念,外有言行举止。”你外在有什么言行举止,是因为你内在有这样的起心动念,你才会通过外在的形式,也就是你的言行举止把它表达出来。所以佛法讲内外是一体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只是我们思想的工具,我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就像风一样,我们看不到它,但它可以通过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就是树叶的摇摆。当我们看到树叶摇摆的时候,就会说:“风来了。”树叶摇摆怎么代表有风呢?它就是通过这种表现形式让我们看到它来了,让我们知道这就是风。

那么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人品、素质和心态是怎么让别人看到的呢?就是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所以你千万不要说:“他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但他内心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这种心态。”那你就错了,这是最真实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真理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内在没有这样的起心动念,外在就不会有这样的言行举止,和这样的长相。

问:如果现实状况是这样,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吗?

师:当我们改变不了外在环境的时候,就设法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它。当你融入它以后,它里面也有你的思想和影子。所以不一定要去改变它,可以让它进入我们的身心里面,我们再想办法进入它的身心里面,最终它还是为我们所用,为我们服务。

问:打坐的时候观想莲花,心已经很静了,再观想是不是就头上安头了?

师: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对治这颗心,对治某方面的恶习而设置的,你有什么病就开什么药方。你没有这个病,就不需要用这个方子。

同样,不是所有的人开悟都是用同一个方法。所以传法者必须是明师。什么是明师?不是大名鼎鼎,而是过来人才叫明师。明师有慧眼,能了解你,知道你适合什么方法,也知道你在修道中会得哪种禅病,或者知道你有某方面的缺陷,他会为你量身打造一套方法,传授给你。比如他知道你心胸狭隘,容易暴躁,发怒,他就会为你设定一个修行法门——布施。这个布施不仅是让你布施钱财,还让你布施微笑,布施体力,布施包容心,布施你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当这个法门把你的恶习治好了,这个法门你也就用不上了。

同类推荐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佛教常识

    佛教常识

    本书是一本启蒙、启智的佛教入门书,也是教育普通大众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一本有益书籍。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热门推荐
  • 遥望江川

    遥望江川

    Z大外语系的高材生陈遥自从在好友许苏苏的生日派对上见到了高冷男神江承汇之后,便对他一见倾心,念念不忘。时隔八年,如今她从英国学成归国,将简历投放到Z市的Q公司后,她没想到的是,这辈子还会重新遇到他,而再次见到他时,她对她的思念犹如山海般再次将她淹没,面对这份没有答案的暗恋,她又该何去何从……
  • 消失的二十年

    消失的二十年

    我死后回去哪里,会不会有人爱我,人间毫无留念,一切散为烟……
  • 你知不知道你很重要

    你知不知道你很重要

    秋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听说养宠物可以缓解每天心情压抑带来的烦恼,她决定去领养一只猫。其实,早在三年前,她没有得病前,她就已经和那只猫有了一些羁绊。世界上总是遵循着有得必有失的规律,在她被抛弃的时候,会有另外一个人来填补她的伤口
  • 奇迹女神系列之寻找四季公主

    奇迹女神系列之寻找四季公主

    四季公主的碎片散落在四季的气息里,梦琪和彩莲会如何寻找她呢?
  • 大海没有你

    大海没有你

    从小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长大,母亲靠一家便利店生活,父亲则是赌博酗酒,在这样的家庭女孩感到很不幸,一次突发事故,让这个普通的小女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当我睁开眼时,好美的天花板。这个陌生人是谁,我为什么在这?“小姐,你终于醒了,你终于醒了!夫人,小姐醒过来了”床边的女仆喊着“一玲你终于醒了,你吓死妈妈了,你要是出了什么状况,你要妈怎么活啊”一位妇女急冲冲的跑过来抱着我哭喊到。此时此刻的我,一脸懵逼?妈妈?发生了什么?一玲又是谁?我是谁?我在哪?结婚?什么情况!刚莫名其妙拥有一个新身份,现在莫名其妙要嫁人,还是政治联姻,我的一生怎么就这么可怜,没有一件事情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呢?结婚后发现老公外面有人,what?开什么玩笑,我苏家千金大小姐,你在外面有人?“你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了”男人不屑的说
  • 燃烧的远征路

    燃烧的远征路

    来到这个世界,承受了绝望的生命。充满仇恨的心、满怀杀意的痛。让他变成了游侠。如果说太阳照耀下的是坚毅的战士,月亮照耀下的是嗜血的豺狼。那么,充斥着恨意却向往阳光下生活的他该站在何处?当日月同升时,他终于展现了自己的力量,选择了自己的使命。……“我向往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沾满了污点。我不属于这,尽管出生在这里。我想,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 无敌令牌

    无敌令牌

    李天突破到神圣境界之后便开始天下无敌,偶然遇到了系统,从此。。。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我成了三爷的亲闺女

    我成了三爷的亲闺女

    向来桀骜不驯,性情暴戾的顾三爷成日缠在小姑娘身后絮絮叨叨。“闺女,多穿点,别着凉了……”“闺女,太累了,咱不学了好不好,家里的钱还不够你挥霍的?”“闺女,听话把药吃了……”于是各路大佬纷纷跟顾三爷抢着宠他亲闺女顾三爷喊话各位大佬:“滚滚滚,这可是老子的亲闺女……”——传闻中的医学界大佬沈卿倦,清隽矜贵,不近女色,直到有一天,他牵着小姑娘的手出席集团的新品发布会。京城一众吃瓜群众大跌眼镜:“……”说好的独身主义呢?说好的不近女色呢??——某日,沈卿倦忽然发现自己养的小媳妇儿,要跟人跑。 于是隔天沈卿倦将阮枳堵在校门口,长睫垂下,薄唇微勾 沈卿倦:“枳枳长大了,想谈恋爱了?” 阮枳:“……” 沈卿倦:“枳枳觉得哥哥怎么样?” 阮枳:“……” 沈卿倦:“哥哥……想跟你谈个恋爱……” 枳枳白皙细嫩的小手捂住他的嘴。 沈卿倦眉毛轻挑,捏了捏枳枳的小手,“小东西别闹,喊老公。” 吃瓜群众:“……”医学界大佬禁欲系男神VS伪乖贼软萌系小奶猫无逻辑勿深究
  • 家族废材之崛起

    家族废材之崛起

    一次邂逅一次他与她的邂逅,他被逐出家族,因母亲遗留下来的古朴戒子带他走向崛起之路,他一次一次突破极限,绝境重生,闯龙潭走虎穴,一步一步走向大陆顶峰。